洗澡是杨绛创作的经典综合其它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洗澡 作者:杨绛 | 书号:44839 时间:2017/12/12 字数:2399 |
上一章 第三章 下一章 ( → ) | |
京北一解放,长年躲在角落里的"北平国学专修社"面貌大改。原先只是一个冷冷清清的破摊子,设在鹅鹁子胡同"东方晒图厂"大院內东侧一溜平房里。中间的门旁,挂着个"北平国学专修社"的长牌子,半旧不新,⽩底黑字,字体很秀逸,还是已故社长姚謇的亲笔。这里是办公室和图书室。后面还有空屋,有几间屋里堆放着些旧书,都是姚謇为了照顾随校內迁的同事,重价收购的。姚謇的助手马任之夫妇和三两个专修生住在另几间空屋里。 姚謇是一所名牌大学的中文系教授。北平沦陷前夕,学校內迁,姚謇有严重的心脏病,没去后方。他辞去教职,当了"国学专修社"的社长。这个社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好像姚謇辞职前早已存在。反正大院里整片房屋都是姚謇的祖产。姚謇当时居住一宅精致的四合院连带一个小小的花园,这还是他的家产。此外,他家仅存的房产只有这个大院了。有人称姚謇为地道的败家子,偌大一份田地房屋,陆陆续续都卖光了。有人说他是地道的书呆子,家产全落在帐房手里,三钱不值两钱地出卖,都由帐房中 ![]() 社里只寥寥几人:社长姚謇,他的助手马任之和马任之的夫人王正,两三个"专修生",还有姚謇请来当顾问的两三位老先生,都是沦陷区伪大学里的中文教师,其中一位就是丁宝桂。社的名义是"专修同学",主要工作是标点并注释占籍;当时注释标点的是《史记》。姚謇不过是挂名的社长,什么也不管。马任之有个"八十老⺟"在不知哪里的"家乡",经常回乡探亲。王正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生,是个⾜不出户的病包儿,可是事情全由她管。她负责指点那三两个"专修生"的工作,并派他们到各图书馆去"借书"、"查书",或"到书店买书"。至于工作的成绩和进度,并无人过问。顾问先生们每月只领些车马费,每天至多来社半天;来了也不过坐在办公室里喝茶聊天。姚謇也常来聊天。 胜利前夕,姚謇心脏病猝发,倒下就没气了。姚太太是女洋生学的老前辈,弹得一手好钢琴。他们夫妇婚姻美満,只是结婚后⾜⾜十五年才生得一个宝贝女儿。姚太太孕怀期间⾎庒陡⾼,女儿是剖腹生的,虽然⺟女平安,姚太太的⾎庒始终没有下降。姚謇突然去世,姚太太闻讯立即风瘫痪了,那是一九四五年夏至前夕的事。他们的女儿姚宓生⽇小,还不⾜二十岁,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正当第二学期将要大考的时候。她由帐房把她家住房作抵押,筹了一笔款子,把⺟亲送⼊德国医院抢救,同时为⽗亲办了丧事。 姚太太从医院出来,虽然知觉已经回复,却半⾝不遂,口眼歪斜,神识也不像原先灵敏了。大家认为留得 ![]() 这时抗⽇战争已经胜利,马任之却一去无踪。专修生已走了一个。社长去世后并无人代理,"专修社"若有若无。王正照旧带领着一两个专修生工作,并派遣他们到各处图书馆和书店去"借书"、"查书"或"买书"。丁宝桂等几位老先生还照常来闲坐聊天,不过车马费不是按月送了。 京北解放后,马任之立即出现了。不仅出现,还出头露面,当了社长。不过这个社不仅仅专修国学了,社里人员研究中外古今的文学,许多是专象家和有名的学者。 马任之久闻余楠的大名,井知道他和丁宝桂是先后同学,据丁先生说,这余楠是个神童,没上⾼中就考取大学,大学毕业就出国留学。马任之对这种天才不大了解,不过听说他没有逃跑,还留在海上。他出于"统战"的原则,不拘一格收罗人材,就托丁宝桂写信邀请。余楠究竟什么时候写了回信,也许王正记得清楚,反正马任之在并不追究,丁宝桂自认健忘,还心虚抱歉呢。 "那时候社里人才济济。海外归来投奔光明的许彦成和杜丽琳夫妇是英国和国美留学的。在法国居住多年的朱千里是法国文学专家。副社长傅今是俄罗斯文学专家。他的新夫人江滔滔是女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奔流的心》,不久就要脫稿,还有许多解放区来的文艺⼲部,还有转业军人,还有大学毕业分配到社里来研究文学的男女毕业生。专修社的人员已经从七八人增至七八十人。 不出半年,专修社的房屋也修葺一新,整片厂房都收来改为研究室和宿舍。马任之夫妇搬出大院,迁⼊分配给他们的新居。姚太太⺟女的新居没地方安放这一屋子书,姚宓只拿走了她有用的一小部分。姚宓已调到文学研究社,专管图书。 "北平国学专修社"的招牌已经卸下,因为全不合用了。社名暂称"文学研究社",挂不牌,因为还未确定名称。 |
上一章 洗澡 下一章 ( → ) |
杨绛的最新综合其它《洗澡》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洗澡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洗澡是杨绛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