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万岁是孔庆东创作的经典综合其它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口号万岁 作者:孔庆东 | 书号:44826 时间:2017/12/12 字数:6294 |
上一章 跟父亲蹲牛棚 下一章 ( → ) | |
这年头回忆牛棚的文章似乎很时髦。蹲过牛棚成了一种光荣经历,就像改⾰开放以前回忆自己帮老地主放过牛,给大掌柜织过布,被伪保长抓过丁一样。回忆的內容是痛苦,但回忆者的姿态是自豪。因了这自豪,他便有了论断历史的资格。他们常常说:“你没有蹲过牛棚,你懂什么是“文⾰”?你那时还是小孩子,我才是真正经历过“文⾰”的。”于是从回忆牛棚的文章里我们明⽩了,蹲过牛棚者都是好人。蹲牛棚第一等于有学问、有文化、有功劳、有贡献,是那时的“四有新人”第二等于有道德、有勇气、有人品,不然为什么受到如此残酷的害迫呢?逻辑是很清楚的,坏人说我是坏人嘛,那么我就一定是大好人。这一点似乎比“文⾰”时进步了,因为“文⾰”时认为,你虽然蹲过⽇本鬼子国民![]() ![]() ![]() ![]() 我讲这一番 ![]() ![]() ![]() ![]() ![]() 怀着这样的想法,我也来打个秋风,回忆一下我跟⽗亲“蹲牛棚”的经历。我先声明,我回忆的“牛棚”可能是国全情况最好的“牛棚”完全没有那些凶巴巴、⾎淋淋的场面。我不敢以这个“牛棚”代表国全的“牛棚”正如我反对用个别人的“文⾰”代表7亿民人的“文⾰”如果有人不喜 ![]() “文⾰”时我的确是小孩子。我1964年出生,尽管早慧,两岁以后的事基本都记得,但也不过是记忆力強而已,当时的判断力是没有的。我一生都喜 ![]() ![]() 大概是1970年左右,我五六岁的时候,反正是我上小学之前、我妹妹出生之前、林彪摔死之前,我的小人书不到100册之前,我有了一次跟⽗亲“蹲牛棚”的经历。那时不知道“牛棚”这个词,这个词分明是南方来的。我们北方口牲的寓所一般不叫“棚”都叫“圈”有马圈、牛圈、羊圈、 ![]() 事实上直到以后,我才听说世上有“牛棚”这东西。后来就越听越可怕,好像是纳粹的集中营,有过一阵切齿痛恨的时期。再后来弄明⽩,他们说的“牛棚”并不是本名,原来是个比喻,而且是局部地区的比喻扩大到国全,也就是“话语霸权”指的就是“文⾰”中各单位強迫“牛鬼蛇神”和其他有问题的人员集中接受思想改造包括劳动改造的临时 ![]() 记得是一个碧蓝碧蓝的下午,⽗亲没有在外面喝酒就回了家。他不喝酒时非常英俊,浓眉大眼,鼻直口方,一看就是当过解放军下级军官的那种英武气质,比孙道临、王心刚、于洋都漂亮。我的小朋友们经常到我家瞻仰我⽗亲的戎装照、摩抚我⽗亲从队部转业带来的东西。那天⽗亲跟⺟亲商量了一些什么,我在外面跟小朋友玩“打击略侵者”没注意。但我知道⽗亲有件不痛快的事,就是厂子里有人告他是假 ![]() ![]() ![]() ![]() ![]() ![]() ![]() ⽗亲因为资格“老”在“文⾰”初期就被揪斗过。说是“蹶了一宿”就是被強迫弯 ![]() ![]() ![]() 可是这天⽗⺟的神情仿佛有点怪。他们告诉我,⽗亲明天要去参加一个学习班,要住在那里。我听了就有点羡慕,我一辈子喜 ![]() ![]() ![]() 那时的“学习班”就是各单位专门成立的对有错误、有问题的人员进行強制 ![]() 我⽗亲去的这个学习班是哈尔滨市商业局系统的一个大班,学员有好几百。学习地点是在一个大学,好像是哈尔滨师范学院(今师范大学)。报到时要 ![]() ![]() ![]() ![]() 以后我就过了一段十分愉快的⽇子。每天三餐的伙食非常好,天天有⾁有细粮,而且花样很多。我家当时只我一个孩子,生活是那一带比较好的,但因为开支无计划,⽗亲总在外面大吃大喝,所以一般礼拜天才吃⾁,米面也不能天天吃。这个学习班里,吃饭时8个人一桌,早上是馒头、烧饼、⽟米粥,四盘素菜,两小碟咸菜。中午和晚上是馒头、发糕、油饼、花卷、米饭、面条轮换,六到八盘热菜,荤素各半。有时也吃窝头或饺子、包子,吃窝头时就配大米粥,吃饺子、包子时就不给菜,但酱油醋和大蒜随便吃。⽗亲提醒我不要多夹⾁,要把⾁留给别人。可是别人经常把⾁夹给我。我在这儿倒是学会了集体生活的一些规矩。⽗亲在队部生活多年,对这种大锅饭十分习惯。他给大家讲了很多队部上吃饭的趣谈。比如怎样能够多吃到饭?你如果盛一大碗饭,以为很多,可是等你吃完再去盛时,饭桶里已经没有了。聪明的人应该先盛半碗,比别人先吃完,再去盛一大碗。不过⽗亲对这里的伙食似乎不太満意,因为没有酒。后来他和几个酒鬼叔叔还是不知从哪儿弄到酒,喝了好几次。 吃饭之外就是学习。每天上午集中学习,经常是个什么导领作报告或是请个贫下中农忆苦思甜,大家记录。我⽗亲是私塾出⾝,字写得很好。他常常说:“‘文化大⾰命’以来的这些个中生学,那个字儿写得个庇呀!哪有我写得好哇!”我总想说他污蔑文化大⾰命,但是我自己的字儿就写得狗庇一般,只好任他污蔑。他们总让我溜出去玩儿,但我不愿意跟那几个孩子一块玩儿,半懂不懂地跟大人们一起听着。那种严肃的、有点枯燥、有点凉意的气氛,我感觉 ![]() 下午是分组讨论,主要是读报纸和发言。读报时,他们经常让我读标题和第一段,然后夸我道:“还没上学呢,真他妈灵!我那儿子,狗庇!”我想起这些情景,看看我现在的儿子,一天认不了两个半字儿,他那糊涂妈妈还夸他灵,我说:“狗庇!把他爹气死!”他妈就说:“对,把他狗庇爹气死!”读完报就挨个发言。有的空口说,有的对着小本子说,有的写了密密⿇⿇几大张纸照着念。有的在发言前先背诵几句⽑主席语录,发言后喊几句口号。其实那会儿没人要求这样做,并不像姜昆、李文华的相声《如此照相》里那么夸张恐怖。但这是一种时髦,不是每个人都能 ![]() ![]() ![]() ![]() ![]() ![]() ![]() 讨论的主题一般是上午规定的,但他们有时也即兴讨论自己感趣兴的问题。比如一次他们讨论“妇女能顶半边天”是什么意思。就是妇女也不能在家里闲呆着,要出来帮忙顶半拉天。一个阿姨说:“能顶半边天就是一家一半的意思,我半拉,你半拉,啥时候你们顶过整个的天啦?叔叔说,这不明摆着,你们没有我们有劲儿,我吃4个馒头,你吃两个,我扛100斤大米,你扛50,这不就是说,我们是整个的,你们是半拉的吗?阿姨说,你可真敢腆着脸胡说啊!我生了4个孩子,你生几个?叔叔说,你甭吓唬我,你生100个也好,请问,没有我,你咋生!众人大笑,那阿姨抄起大围脖就扑过去,把那叔叔菗得东躲西蔵,说好好,⼲脆整个天都让你们顶,我们啥也不⼲行了吧?阿姨说不行,就得一家一半,谁也不许偷懒。打闹了半天,还是没明⽩这句话是啥意思。 晚上是自由活动,有时看电影、演出什么的。有的人下棋,有的人打篮球,最多的是打扑克。也有人找借口请假回家。其实也没有人真的看管,散步几个小时都没人知道,可大家都很自觉,出去一律请假。看电影演出之前要集体唱歌,他们有时不爱唱,就让我们几个小孩上台去唱,或者让我唱样板戏、背诵⽑主席语录。我那时还不能把样板戏全本唱下来,但主要的唱段都没问题。只是嗓子还没发育,唱什么都是娃娃腔。⽑主席语录除了老三篇以外,短的能背百十段,常用的、报纸上登过的都会。他们喜 ![]() 就这样,几百人每天不劳动,不上班,过着吃、睡、听、说、读、写、看、玩的生活。这跟上大学有什么区别?的确,这些学员都是有这样那样“问题”的人。但看他们的样子,并不特别沉重,似乎这是人理生所当然的一道程序。也许是我太小,看不出他们心里的痛苦吧。我只能说从生活表面上,他们过得比平时要舒服和滋润多了。没有人埋怨这学习班,没有人盼着早结束,不敢说他们是自动受 ![]() 我回忆的这个“牛棚”太不像“牛棚”了,倒像是一个夏令营。我对那些遭受过“牛棚”之苦的前辈表示真诚的不安和歉疚。今天想来,我看到的可能都是好的一面,带有小孩子的片面 ![]() ![]() ![]() 我怕得有理。 |
上一章 口号万岁 下一章 ( → ) |
孔庆东的最新综合其它《口号万岁》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口号万岁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口号万岁是孔庆东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