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人格是柯云路创作的经典综合其它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童话人格 作者:柯云路 | 书号:44822 时间:2017/12/12 字数:6784 |
上一章 贾宝玉情结 下一章 ( → ) | |
一部广泛流传的文学名著,往往和一个广泛流传的童话故事一样,隐含着一些最普遍、最強烈的情结。 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一直被国中文坛奉为本民族最伟大的小说。数百年来对这部作品有过各种各样的研究、考证、评论,以至在国中出现了专门的“红学” 有人说,《红楼梦》在一定程度上是作者曹雪芹的自传,这有些道理。因为曹雪芹的经历确实和《红楼梦》中描述的生活有着相当多的类似之处。 有人说,《红楼梦》是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批判,当然也有道理。因为《红楼梦》以极为犀利的笔触描绘了国中封建社会的社会关系图画。在那里,阶级的倾轧、政治的倾轧、集团的倾轧,伦理道德体系的统治,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是我们了解国中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也有人说,《红楼梦》是国中最伟大的爱情悲剧小说,同样有道理。因为《红楼梦》的主人公贾宝⽟和林黛⽟确实表演了一个 ![]() 总之,对于《红楼梦》已经存在的各种评说,可能都有道理。 今天,我们并不想全面地评价《红楼梦》,我们只想说,《红楼梦》中隐含着作者的一个潜意识结构,我们将这个结构姑妄称之为“贾宝⽟情结” 对于“贾宝⽟情结”人们不一定都看得那么清楚。 我们相信曹雪芹对封建社会,对他所经历的封建社会的家族斗争、政治统治、人际关系的倾轧、人 ![]() ![]() 信曹雪芹在这部作品中的被今人称之为批判 ![]() 然而,在他相当程度地有意识地做到这一切的过程中,他流露出了自⾝潜意识中的“贾宝⽟情结” 这个情结似乎由三个方面构成: 一,仇⽗。 这当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仇⽗,用我们的话说,是文化化了的仇⽗。 他的仇⽗情结是和⽗亲所代表的整个封建社会的统治,那种君本位、⽗本位、官本位的统治相联系的。因此,他的仇⽗情结在某种程度上是政治化、社会化了的,是包含着社会批判精神的。 但确实同时表现为仇⽗,而且是有⾎有⾁地仇⽗。 二,恋⺟。 恋⺟情结在《红楼梦》中是以比较隐蔽、宽泛、转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它在贾宝⽟和生⺟王夫人的关系中体现得不十分显著,因此常常被忽略。而在贾宝⽟和贾⺟的关系中倒有一种变相的体现,但也还不是最重要的表现。 最重要的表现是他和众多年轻女 ![]() ![]() ![]() ![]() 在《红楼梦》中,林黛⽟并不能说是贾宝⽟真正的爱人。当今人把宝黛之间的爱情作为主线研究的时候,这只是小说外在的情节结构;如果按照实真情感的逻辑深刻体会,那么,贾宝⽟对林黛⽟并没有那种真正 ![]() ![]() 倒是袭人与他的关系体现着贾宝⽟真正需要和依恋的女 ![]() ![]() ![]() ![]() 当有些人把薛宝钗和林黛⽟放在一起,看做合二而一的形象,看做贾宝⽟或者曹雪芹心目中理想爱人的时候,我们倒要说,不妨把宝钗、黛⽟和袭人三位一体地放在一起研究更合适。 在这里,薛宝钗是正统观念上的、名分上的 ![]() 而林黛⽟与贾宝⽟的关系则是纯粹的精神生活,是少年玩笑游戏和精神上相互欣赏的伴侣。 一直呵护在⾝边的袭人却以更加家庭氛围的、男女 ![]() ![]() ![]() ![]() 三,企图占有一切可爱的女 ![]() 当我们把贾宝⽟说成是同情女 ![]() ![]() ![]() ![]()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为贾宝⽟的这一情结提供了得以实现的王国。在这个女儿国中,作为惟一的男 ![]() ![]() 即使再肯定曹雪芹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意识,再肯定他在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中所做的种种富有攻击 ![]() 认识了仇⽗、恋⺟、企图占有所有可爱女 ![]() 我们只是说“贾宝⽟情结”是透视《红楼梦》不可缺少的一个层次,我们还会从《红楼梦》中发现更多的层次。 正是通过《红楼梦》,我们看到俄狄普斯情结是社会化的,是文化化的,在《红楼梦》中的表现完全是“贾宝⽟式”的,是结合了贾宝⽟所处的国中封建社会的社会生活的。 我们将着重考察的,是贾宝⽟作为一个男孩人格形成的规律。 首先,他虽然內心是敌视⽗亲贾政的,然而在行动上又是识时务者。在公开的场合,他总是努力在表面上顺从⽗亲的意志,満⾜⽗亲维持权威地位的心理需要。 这不仅表明⽗亲的权威在封建社会的绝对 ![]() 人格的过程中已经学会了如何正确对待⽗亲。 当然,在骨子里他对⽗亲已成叛逆。这既是儿童 ![]() ![]() 而儿子能否实现对⽗亲的叛逆,就其童年的成长环境来讲,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亲的庇护。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对这一规律的注释。 作为⺟亲的王夫人自然是软弱的,她不⾜以抗衡丈夫贾政对贾宝⽟的专横与严酷。倘若只有这个⺟亲,贾宝⽟势必将软弱得多。然而,贾宝⽟的祖⺟贾⺟站到了他的⾝后。正是封建主义文化使得贾⺟能够以⾜够有力的庇护对抗贾政对贾宝⽟的专制。 这是封建大家庭的奇特现象。 在儿子和 ![]() 在国中的传统文化中,⽗亲的权威常常是绝对的,⺟亲很难抗衡他对儿子的专制。而在大家庭中享有最⾼权威的祖⺟,给了贾宝⽟以有力的庇护。她有如现代家庭中強有力的⺟亲,安抚了儿子在⽗亲严酷统治下受到的心理创伤,发展起能够正确处理与⽗亲的关系、同时又敢于对⽗亲有所叛逆的人格。 当然,《红楼梦》中的贾宝⽟只能对⽗亲明顺暗叛。倘若做⽗亲的贾政更软弱,做祖⺟的贾⺟更宠爱,贾宝⽟对⽗亲的专制会表现出更大的叛逆精神来。 贾宝⽟这个从小在众多丫环的照顾下成长起来的男孩,倒并没有那种从小在⺟亲的怀抱里成长起来的儿童的单一的恋⺟情结。他与⺟亲王夫人的距离应该说是疏密得当的。王夫人对儿子也绝非过分溺爱。贾宝⽟并没有畸形的恋⺟情结,他在众多的同龄女孩与男孩的生活环境中成长了正常的男 ![]() 十岁以后的贾宝⽟已经能够与同龄男女正确相处了。而对于不同年龄、不同辈分的男女,他也形成了正确相处的完善能力, 如果撇开对⽗亲贾政所代表的封建正统文化的批判不言,那么我们说,在贾宝⽟人格成长的历史上,不仅贾⺟的庇护是必要的,⽗亲的严厉也是需要的。因为从祖⺟贾⺟到⺟亲王夫人以及环绕的丫环小厮们,都给了贾宝⽟太多的宠爱与簇拥,那是一个会把男孩惯坏的溺爱环境。这时,一个严厉甚至有些专制的⽗亲的存在恰好与这一切平衡了。 从人格发展的条件来说,⽗亲贾政的严厉与祖⺟的宠爱并存是贾宝⽟完整人格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 再接着,我们就看到了贾宝⽟特殊的人生态度,这个态度常常被一些红学家描述为贾宝⽟的叛逆精神。 贾宝⽟从內心深处拒绝接受⽗亲的正统教育,他对⽗亲教导的读书做官、孔孟正道表现出了极大的逆反,对⽗亲推崇的《四书》、《五经》厌恶之极,而对⽗亲极力贬斥的浓诗 ![]() 结果,我们就看到了一个不愿去西天取经而宁愿缩在花果山中的孙悟空。 贾宝⽟就缩在了大观园的女儿国中。《红楼梦》的故事在相当程度上是贾宝⽟的故事,而贾宝⽟的故事在相当程度上就是回避⽗亲指教、缩在大观园女子群中的故事。 从社会文化角度看,贾宝⽟的这一表现确实可以说成对封建正统文化的反叛;然而,倘若从一个男孩人格成长的角度讲,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拒绝成年”的现象。 这是人格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 这是青少年对儿童时代的眷恋,对成年的畏惧。 当我们一定要赋予贾宝⽟过分明确的反封建⾊彩时,这其实在更大程度上只是贾宝⽟在那个封建大家庭中人格成长的必然阶段,我们看到的是贾宝⽟对整个成年人社会生活的畏惧。 这种“拒绝成年”的青少年时期的特征,在任何时代差不多都会以反对当时的正统主流文化的 ![]() ![]()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拒绝成年”的反社会、反正统、反⽗权的倾向有了真正的社会 ![]() ![]() 任何一个时代的儿子都有可能是⽗亲所坚持的正统的叛逆者。 再接着,我们看到有意思的事情是,当贾宝⽟沉溺在女儿国中来表现自己拒绝成年的小男孩叛逆精神时,他却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有点成 ![]()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可以称之为“贾宝⽟情结”的贾宝⽟情结。 真正的“贾宝⽟情结”也可以说成是“护花神情结” 贾宝⽟几乎是本能地对天下一切可爱的女子都怀有強烈的怜香惜⽟、要充当保护神的情结。正像他的雅号“怡红公子”一样,他活在这个世界上,一个很大的心理冲动就是要使女孩们快乐怡悦。 对林黛⽟、对袭人、对晴雯等最亲近的女孩们,他表现出了这种护花神情结。而在“投鼠忌器,宝⽟瞒脏”的情节中,在“为平儿理妆”、“替香菱换裙”的情节中,则更充分地表现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內普及爱心的努力。即使越出力所能及的范围,这种情结也在无边无际地起着作用,他替一切受到命运欺凌的可爱女子惋惜和不平,常常因为鞭长莫及而咬牙切齿、长嘘短叹。 这种“护花神情结”我们在许多男人⾝上都可以看到。 从一般意义上讲,相当多的男人都多少有一点这种情结;但真正具有贾宝⽟这样典型的“护花神情结”的男人只是一部分。 形成这种差别的一般 ![]() 如果更深⼊地进行研究,我们就能对“护花神情结”的形成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一,它肯定来源于最初对⺟亲的爱恋,同时也来源于最初对其他异 ![]() 这种把⺟亲包括在內的对异 ![]() ![]() ![]() 在幼小的年龄,小男孩排斥⽗亲和一切男人与⺟亲的亲近。他有可能冲过去,把一切与⺟亲亲近的男人推开,而将自己揷在其中。当那些男 ![]() 二,一般来说,对异 ![]() ![]() ![]() ![]() ![]() 幼小的男孩对⺟亲或者对其他异 ![]() ![]() ![]() ![]() 这是一个小男孩逐渐成长为真正男人的过程中形成的。在很多时候,就是在对⽗亲的模仿和学习中形成的。 广泛地说,则是对整个男人角⾊的学习。 ⽗亲对⺟亲的保护,这个世界其他男人对女人的保护,稍微大一些的儿童中男孩对女孩的保护,这一切,让他学习到了保护女 ![]() 三,这种角⾊最直接的来源,是一个有着小妹妹的小男孩的兄长地位。 从小带着妹妹们生活的小男孩,会在心中 ![]() 从这个意义上讲“护花神情结”是哥哥对妹妹的情结。 四,即使没有亲妹妹,倘若一个小男孩的生活环境中有比较多的同龄女孩与之相厮磨,他从这些女孩中得到友情,得到信赖,同样给他提供了类似的做哥哥的环境。他依然能在学习中形成充分的哥哥角⾊,去保护那些需要他保护的妹妹们。 贾宝⽟从小就在这样的女儿国中成长起来。 无论这些女孩比他年幼还是年长,在和她们的厮混中,他既是小弟弟,也是小哥哥。他受到她们的照顾,又由于“宝二爷”的⾝份反过来成为照顾她们的“大男人” 这是贾宝⽟护花神情结得以形成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从这个角度可以说,从小没有当过哥哥、从小没有得到小女孩亲近、友爱、信赖的男孩子,很难形成像贾宝⽟这样典型的护花神情结。 五,从本质上讲,哥哥的角⾊就是小⽗亲的角⾊。这是很容易从⽗亲以及其他⽗辈男 ![]() 那些一辈子只想做儿子的小男人,有时候来不及做普降及时雨的护花神,他们只想得到女 ![]() ![]() ![]() ![]() 贾宝⽟正是在从小的生活环境中形成了強烈的“护花神情结”他对生活中特别是婚姻中不如意的可爱女子有着強烈的爱怜之心,为此而牵动感情,是典型的“多情公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典型。 他们或许不像贾宝⽟那样风流倜傥,然而,这种情结却时时牵动着他们,使他们对可怜可爱的女人发出此起彼伏的叹惋,为她们的不平遭遇扼腕。他们常常可能做出类似贾宝⽟的护花神举动,为他所怜爱的女子提供帮助。 认识“贾宝⽟情结”认识这种情结的一般 ![]() |
上一章 童话人格 下一章 ( → ) |
柯云路的最新综合其它《童话人格》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童话人格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童话人格是柯云路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