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角是徐贵祥创作的经典军事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军事小说 > 仰角 作者:徐贵祥 | 书号:44733 时间:2017/12/10 字数:5964 |
上一章 第十八章 下一章 ( → ) | |
一 韩陌阡以不容置疑的态度,勒令七中队学员全体使用普通话。这个举措得到了祝敬亚的拥护。 韩陌阡对祝敬亚其人早就耳闻,可以说心仪已久。祝敬亚当然也知道在他被重新起用这件事情上韩陌阡起的作用。韩陌阡来到教导大队之后不久,很快就同祝敬亚成为莫逆之 ![]() ![]() ![]() 自从那年萧副司令对韩陌阡的滴酒不沾表示“不屑”之后,他就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酒量了。萧副司令的话有些不讲道理,可是要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想想,好像又有那么一点意思。是啊,一个人连酒都不会喝,或者说是不敢喝,他还能当军官吗?军人嘛,雅兴忽来诗下酒,豪情一去剑留客。酗酒可聇,但是滴酒不沾也不见得是什么⾼尚的品质。韩陌阡生活简单,祝敬亚⽇子清贫,君子之 ![]() 对于祝敬亚的四十五度人格论,韩陌阡很是推崇,这个理论与他的AB论又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妙。 韩陌阡刚来的时候,也曾向学员灌输过他的类似思想,他认为,每个人作为一个个体,都有社会属 ![]() ![]() ![]() ![]() 看一个人在普通话上下了多大的功夫,就知道他改造自己的决心有多大。 按照韩陌阡的观点,一个军官之所以区别于普通的老百姓,就在于附着在他⾝上的社会属 ![]() ![]() ![]() ![]() 尽管讲普通话不算是苛刻的要求,但对于七中队相当一部分人来说,这仍然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七中队学员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有湖北人,有河南人,有安徽人,还有来自海上、广东、山东等地的,大家所 ![]() 韩陌阡曾经就推广普通话的重要 ![]() 那位学员不知是计,二话不说,上台就念,结果念出了哄堂大笑——那段话被他念成了“今天星期袄,上该该啂儿,天下啂了,要穿该放孩。” 韩陌阡说,大家听清了吧,这样怎么行呢?大家都是要当指挥员的,上传下达都靠嘴巴,一二三四五六七,他说一饿三吃吾漏吃。打起仗来岂不是要 ![]() 这话一点也没说错,由不得你不服。可话又说回来了,用了二十多年的土话,一下子要彻底纠正过来,当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但韩陌阡不管这一套,他找你谈话,你必须说普通话,不标准也得说,你一边说,他一边训斥你,他就是要用他的准则来塑造你。 一个多月下来,大家就习惯了,南腔北调开始逐步走向统一。 不仅如此,韩陌阡还有一些奇怪的、甚至是不近情理的规定,譬如他规定不许大笑,还规定尽量少说话。这当然更是土政策了。韩陌阡对“少说话”这条土政策的解释是,军人——军官应该是威严的,应该保留一定的神秘,军人的 ![]() 为什么要少说话呢? 韩副主任的观点是,看一个人说话多少,就能看出他的涵养深邃与否。话多话少,是一个⼲部是否成 ![]() 韩副主任说的这话,你敢说没有道理? 韩陌阡的思想光芒无时无刻不在笼罩着七中队灵魂的旷野。 七中队的学员们越来越买他的账了,并且这种买帐不再是那种表面的和被动的,相当一部分人甚至已经开始崇拜韩陌阡了。崇拜自然有崇拜的道理。他能把滑铁卢会战的全过程滔滔不绝娓娓道来,他能把古今中外那么多名将名战如数家珍,你能吗?你不能,你除了炮上功夫,甚至连《登坛必究》、《六韬》和《太⽩ ![]() 尤其让学员们服气的是,自从韩陌阡来了之后,政治课再也没有过去那么枯燥了。不说是学富五车吧,但韩陌阡传递给学员的,知识新鲜,表述生动,而且深⼊浅出。韩陌阡从来不讲课本上的那些东西,说那些东西死记硬背就行了,他的主要精力放在灌输一个主题上,那就是对于军官这种特殊职业(用韩陌阡的话说是特殊的文化群体)的反复剖析。韩陌阡在课堂上引经据典,比较了世界各军国官成长途径和历史上出现过的优秀的或糟糕的范例,就军官自⾝的文化积淀,接受教育的层次,军官的智商,军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军官的敏感 ![]() ![]() ![]() 二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时间长了大家就对韩副主任加深了了解。这个人清心寡 ![]() ![]() 韩陌阡认为,下围棋象棋是文明的游戏,打扑克是耝俗的游戏,士兵们节假⽇休息可以打打扑克痛快一阵子,但是军官还是下象棋与⾝份匹配。机关那些单⾝⼲部每逢星期天或节假⽇聚在一起大呼小叫地拱猪捉鳖,统统被韩副主任斥之为不学无术低级趣味,他向来是不屑与之同流合污的。训练他跟你一起晒太 ![]() 韩陌阡在给七中队讲课的时候,曾经警告过这些有幸搭上末班车的老兵们,在现代化的今天,军官生长于院校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了,这是符合军队发展规律的。现在提倡学历,⼲部制度一刀切,一下子把那么多在队部兢兢业业的老兵骨⼲都排斥在外,从表面上看,这好像不太公平。甚至让人心寒。但换一个角度,又不尽其然。我们不妨作个比较,暂且把从地方考⼊军事院校毕业即为军官的这一部分称之为学院派,把在队部土生土长先士兵后⼲部的这一部分称之为营院派。在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漫长历程中,我们的中⾼级指挥员却依然是营院派,还是土路八 导领新路八。而另外一个事实是,什么东西都是运动的,凡是运动的都是有惯 ![]() 七中队学员的神经立马又被上了一圈紧箍咒。 韩陌阡说,全世界真正強大的军队军官的主要来源都是院校。这是科学的。我们已经土路八了几十年,几十年带兵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路拳脚都有,很不规范。军官的职业素质训练和知识结构远远落后于时代,不能再落后下去了。过去的战争是常规作战,个顶个,人对人,打游击捉⿇雀,咱们土路八大显神通,但是以后不行了,就连现在,我放肆地说,也不行。现在和以后的战争是⾼科技战争。同志们应该注意到,现在世界军事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传感技术、隐⾝技术、光电技术,计算机的运用使战争样式越来越趋于信息化,精确制导和快速伸张将使战争规模在空间和时间上大为缩小。咱们在这里把兵练得再好,可是人家不跟你摆开阵势打,你还没有看见你的敌人,人家的导弹 ![]() ![]() ![]() ![]() ![]() 那堂课对七中队的敲打是十分奏效的,大家反复体会韩副主任的话,深知任重道远,对自⾝有了新的认识。下课之后,凌云河得意地对谭文韬说:“怎么样,你以为就是我一个人杞人忧天?韩副主任果然有职业军人素质,对于未来战争的预见,这老人家比你我都明⽩。这个人在这里当个芝⿇官真是太可惜了。他要是总部首长,他敢把训练大纲多给改了你信不信?别看他嘴上不说,没准咱们天天奉为看家宝贝的这些破 ![]() 谭文韬说:“回炉炼铁可不行,咱们没有巡航导弹,手榴弹还是不能丢。” 凌云河煞有介事地叹了一口气,说:“是啊,手里有个家伙,总比⾚手空拳好。哪怕它是烧火 ![]() ![]() 韩副主任还有一个经典语录:在得意的时候想想不得意,在不得意的时候想想得意,任何时候都要把自己的位置找准,要搞清楚自己的成⾊。你以为你是谁,你以为你就是炮兵精英啦?说你是你可以勉強算个训练尖子,说你不是,你什么也不是,训练尖子过去有,今天有,明天有,这里有,那里有,W区军有,Y区军X区军也有。 七中队学员再不知天⾼地厚,但是,在韩副主任的不厌其烦地教诲下,大家就没脾气了。韩副主任就有这个本事,就像驯化一群烈马,你太刚烈了太爱蹶蹄子不行,可是你要太温顺了完全不蹶蹄子也不行。他就是要你又凶猛又听话,而且还是心悦诚服地听话,有知识有教养地听话。就连凌云河这样“崇洋媚外”的人,也不得不暂时放弃“弄几个巡航导弹玩玩”的幻想,仍然老老实实地勤学苦练“破 ![]() 三 这年秋天,韩陌阡将自己的上述思想整理出来,写了一篇洋洋洒洒四千余字的论文《职业军官论》,在京北一家军队刊物《探索与研究》上摘要发表了。这篇文章除了阐述他的学院派与营院派理论,还着重鼓吹了他的七中队,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向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思路。不妨举例说明,某某区军为了解决⼲部青⻩不接的现状,通过严格的考核,从数千名带兵练兵骨⼲中选子套四十多个优秀骨⼲,组建了一个预提⼲部(未来的军官)七中队。我认为这是一件十分值得重视的事情。留下那些骨⼲的重要意义并不完全在于他们的技术,技术人人都可以学得会。也当然不仅仅是为了对付战争,因为战争将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出现,我们都还不知道。一支队部的存在是需要強大的精神作为支撑的。七中队是一个象征,它代表了从某某年代到某某年代三十多年间直接由士兵中产生的军官的最⾼素质,七中队的成立是一次最集中的体现,也是最后的一次体现。留下他们,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留下一种士兵的奋斗精神。而这种精神将随着七中队的解体撒向队部,像种子一样,在队部潜移默化,形成一种看不见抓不着的精神传统将源源不断地向队部渗透。 韩陌阡在这个例子的最后部分,给了七中队一个非常有力的存在理由——在我们的军队里,有相当一批土生土长的⼲部,他知道什么是不好的,但他不一定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和怎样才能做得最好,摸着石头过河,跟着感觉走。生学官呢,新信息接受得多,规范教育接受得多,理论上有体系可循,它们知道什么是好的,却一时又不知道不好的 ![]() 这篇文章不久就出现在萧天英的案头。无论是韩陌阡还是萧天英,在撰写或者阅读这篇论文(并且只能算是一家之言)的时候,都没有想到,这篇论文在不久的将来,会给沉默地活跃于N-017的那群老兵骨⼲们带去多少直接利益。 |
上一章 仰角 下一章 ( → ) |
徐贵祥的最新军事小说《仰角》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仰角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仰角是徐贵祥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