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创作的经典综合其它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俗世奇人 作者:冯骥才 | 书号:44542 时间:2017/12/2 字数:1827 |
上一章 好嘴杨巴 下一章 ( → ) | |
津门胜地,能人如林,此间出了两位卖茶汤的⾼手,把这种稀松平常的街头小吃,⼲得远近闻名。这二位,一位胖黑敦厚,名叫杨七;一位细⽩精明,人称杨八。杨七杨八,好赛哥俩,其实却无亲无故,不过他俩的爹都姓杨罢了。杨八本名杨巴,由于“巴”与“八”音同,杨巴的年岁长相又比杨七小,人们便错把他当成杨七的兄弟。不过要说他俩的配合,好比左右手,又非亲兄弟可比。杨七手艺⾼,只管闷头制作;杨巴口才好,专管外场照应,虽然里里外外只这两人,既是老板又是伙计,闹得却比大买卖还红火。 杨七的手艺好,关键靠两手绝活。 一般茶汤是把秫米面沏好后,捏一撮芝⿇洒在浮头,这样做香味只在表面,愈喝愈没味儿。杨七自有⾼招,他先盛半碗秫米面,便洒上一次芝⿇,再盛半碗秫米面,沏好后又洒一次芝⿇。这样一直喝到见了碗底都有香味。 他另一手绝活是,芝⿇不用整粒的,而是先使铁锅炒过,再拿擀面杖庒碎。庒碎了,里面的香味才能出来。芝⿇必得炒得焦⻩不糊,不⻩不香,太糊便苦;庒碎的芝⿇粒还得耝细正好,太耝费嚼,太细也就没嚼头了。这手活儿别人明知道也学不来。手艺人的能耐全在手上,此中道理跟写字画画差不多。 可是,手艺再⾼,东西再好,拿到生意场上必得靠人吹。三分活,七分说,死人说活了,破货变好货,买卖人的功夫大半在嘴上。到了需要逢场作戏、八面玲珑、看风使舵、左右逢源的时候,就更指着杨巴那张好嘴了。 那次,李鸿章来天津,地方的府县道台费尽心思,究竟拿嘛样的吃喝才能把中堂大人哄得⾼兴?京城豪门,山珍海味不新鲜,新鲜的反倒是地方风味小吃,可天津卫的小吃太耝太土:熬小鱼刺多,容易卡嗓子;炸⿇花梆硬,弄不好硌牙。琢磨三天,难下决断,幸亏知府大人原是地面上走街串巷的人物,嘛都吃过,便举荐出“杨家茶汤”;茶汤粘软香甜,好吃无险,众员官一齐称好,这便是杨巴发迹的缘由了。 这⽇下晌,李中堂听过本地小曲莲花落子,饶有兴味,満心 ![]() ![]() 李中堂正要尝尝这津门名品,手指尖将碰碗边,目光一落碗中,眉头忽地一皱,面上顿起 ![]() ![]() 当官的一个比一个糊涂,这就透出杨巴的明⽩。他眨眨眼,立时猜到中堂大人以前没喝过茶汤,不知道洒在浮头的碎芝⿇是嘛东西,一准当成不小心掉上去的脏土,要不哪会有这大的火气?可这样,难题就来了—— 倘若说这是芝⿇,不是脏东西,不等于骂中堂大人孤陋寡闻,没有见识吗?倘若不加解释,不又等于承认给中堂大人吃脏东西?说不说,都是要挨一顿臭揍,然后砸饭碗子。而眼下顶要紧的,是不能叫李中堂开口说那是脏东西。大人说话,不能改口。必须赶紧想辙,抢在前头说。 杨巴的脑筋飞快地一转两转三转,主意来了!只见他脑袋撞地“咚咚咚”叩得山响,一边叫道:“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庒碎的芝⿇粒,惹恼了大人。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说完又是一阵响头。 李中堂这才明⽩,刚才茶汤上那些⻩渣子不是脏东西,是碎芝⿇。明⽩过后便想,天津卫九河下梢,人 ![]() ![]() “不知者当无罪!虽然我不喜 ![]() 这一来,叫在场所有人摸不着头脑。茶汤不爱吃,反倒奖巨银,为嘛?傻啦?杨巴趴在地上,一个劲儿地叩头谢恩,心里头却一清二楚全明⽩。 自此,杨巴在天津城威名大震。那“杨家茶汤”也被人们改称做“杨巴茶汤”了。杨七反倒渐渐埋没,无人知晓。杨巴对此毫不內疚,因为自己成名靠的是自己一张好嘴,李中堂并没有喝茶汤呀! |
上一章 俗世奇人 下一章 ( → ) |
冯骥才的最新综合其它《俗世奇人》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俗世奇人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俗世奇人是冯骥才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