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陇西是马伯庸创作的经典推理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推理小说 > 风起陇西 作者:马伯庸 | 书号:43828 时间:2017/11/15 字数:9112 |
上一章 第二章 徐永来访 下一章 ( → ) | |
二月十五⽇,上邽城。 陈恭比平时早起了半个时辰,不是因为睡眠不⾜,而是因为门外传来了砰砰的烈猛敲门声。 陈恭在恢复清醒的一瞬间,以为敲门的是前来逮捕他的魏国间军司马,除此以外没有人会在这时候访问别人家。他下意识地从枕头下摸出一枚红⾊小药丸,这是特制的毒药,混杂着砒霜与川乌,专为在紧急情况下使用。陈恭捏着药丸,侧耳倾听老仆人起⾝去开门的声音。门吱呀一下子打开,陈恭预料中的纷 ![]() 过不多时,老仆来到卧室前,毕恭毕敬地对陈恭说道:“老爷,门外有位叫徐永的人找您。” “徐永?”陈恭皱着眉头想了半天,不记得自己曾经和这么一个人打过 ![]() 走到门口,陈恭看到一个四十岁上下的中年男子站在门外。他⾝材不⾼,体格却很结实,狭长的脸上布満细小的皱纹,从右眼角还延伸出一道蚯蚓长短的伤疤。值得注意的是他的穿着是一套魏军国人专用的绛⾊便装。 “请问您找哪位?”陈恭警惕地问。 “我找陈恭陈主记。”徐永的表情很着急。 “我就是。” 徐永没有立刻说下去,他看了看陈恭⾝后的老仆人。陈恭犹豫了一下,如果他现在让老仆人离开,这在以后也许会成为他做贼心虚的罪证之一。 “我需要和您单独谈谈。”徐永坚持说,他的眼神证明他很认真。 于是陈恭挥手让老仆人回到里屋去,然后把双手抄在 ![]() 徐永见老仆人离开了,这才紧张而迫切地说道: “我是魏中书省直属间军司马的督官从事徐永,我希望能立刻前往蜀汉…” 听到他的话,陈恭不由得大吃一惊。督官从事是间军司马的重要副手,在魏国內务部门中级别相当⾼。现在这样一名督官从事居然大清早跑到他家门口,要求投奔蜀汉,这实在太突兀了。即使陈恭经验再如何丰富,一瞬间也无法作出合适的判断。 “您一定是弄错了。如果您现在离开,我可以保证在中午之前不会把这件事报告郭刚将军。”陈恭冷淡地回答。 “用不着等到中午,郭刚将军在一个时辰之內就会亲自来找你了。”徐永威胁说。 “什么?!” “郭刚将军今天早上已经返回上邽,他在许昌查明你是假冒的陈恭,再过一会儿他就会带人来抓你。” 陈恭仔细盯着徐永的眼睛,心中翻腾不已,看起来这个人知道相当多的事情。这时徐永继续说: “我并不是要挟您,现在情况很紧急,你必须立刻作出决断,是留在这里束手待毙,还是带我返回川中——我想您应该有一条用于紧急情况的后备撤退路线吧。” “…我需要考虑一下。你为什么要流亡到汉?” “该死,我们在路上再讨论这个话题可以吗?郭刚的人随时都可能出现。”徐永急躁地低声咆哮,他的额头开始沁出汗⽔“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完了。” 陈恭注意到他使用了“我们”这个词。 “没错,我们。如果被他们发现,我的下场会比你更凄惨。我来找你,就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徐永从 ![]() “这个行为实在太鲁莽了,简直就是漏洞百出。”陈恭心想,不过这种耝糙草率的方式反而更接近一个临时决定流亡者的作风,而不是一个精心策划过的 ![]() 时间又过去了好一阵,陈恭明⽩现在必须由他自己来做决定了。眼前这位督军从事究竟是真是假还不清楚,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自己的⾝份确实已经暴露,是时候撤退了。 陈恭长出了一口气,意识到自己陇西的⽇子终于结束了。他对徐永点点头:“好吧,请让我回屋收拾一下东西。” “没时间了,郭刚随时会出现,我了解他的作风。” “只要一会儿。” 陈恭快步走回屋子,从书架上菗出全部报情的存稿,将它们丢进卧室榻头熊熊燃烧的壶状暖炉中,然后把铁钩把盖子盖好。 这些工作做完以后,陈恭拿出一张纸,用⽑笔在上面写了几个字,然后把纸揣到怀里,回到门口。徐永正紧张地朝院子外面张望,不停地擦着汗⽔。 “我们走吧。”陈恭平静地说。 两个人快步离开陈恭家的院子,朝着右边的一条小巷走去。徐永紧紧跟在陈恭后面,此时四周还是一片寂静,没有大队人马赶来的迹象。 “请快一点,如果我们不能在郭刚到达你家之前出城,那就彻底完蛋了。郭刚觉察到你逃走的话,第一个命令就会是放出哨箭,通知城守立即封锁城门。” 对于徐永的警告,陈恭没有回答。徐永说的这些他心里都很清楚,脚下也不由得加快了几步。很幸运的是,一直到两个人抵达南侧城门时,城內还没什么动静。 “那么,我们要怎么出去?”徐永问道。眼前的城门紧闭,距离开城门的时间还有一个时辰。陈恭有些意外地反问道:“难道你去找我的时候,就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吗?” “我知道你一定有一条紧急撤退的通道…你们的人做事一向很稳妥。” 陈恭苦笑一声,不知道该不该把这当成一种恭维。他从怀里将那张纸拿出来,这是一份通关文书,左下角还盖着太守府的大印。陈恭曾经利用职权之便,偷偷地用太守府的印鉴在空⽩文书上盖好印记,然后收蔵好;这样他就可以在必要的时候伪造出一份“真正”的文书来,确实是真的,只不过文书內容和盖章的次序颠倒了而已。 刚才在离开家之前,陈恭将这东西拿出来,在空⽩处填上“准予出关”的字样,于是这就成了格式完全合乎标准的通关文书。陈恭甚至连“章印应盖过字迹”这样的细节都考虑到了。 两个人走到城门前,将文书 ![]() ![]() ![]() ![]() 士兵叫来几名同伴,将城门旁的端门杠木取下,打开一扇小门放二人出去。陈恭与徐永向士兵道过谢,不紧不慢地走出上邽城。 两个人出城以后,径直来到城郊一户农家。这里是一处“死点”“死点”的意思是一经使用就会暴露的据点,也就是说只能使用一次,只有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才能动用。这家农户专为上邽骑兵看护马匹,马厩里存放着八匹战马。陈恭从这里取得了两匹西凉骏马,与徐永一人一匹匆匆朝上邽东南方向而去。而这家主人在两人离去后,将剩余的几匹马毒死,也从另外的路线潜逃回蜀汉。 陈恭和徐永策马狂奔,当他们跑到一片小山坡的时候,猛然听到⾝后一声尖锐的哨响。两个人勒住缰绳回首望去,只见从上邽城上空又连连飞起数声哨箭,从去势来看是从陈恭家所在的西城区发出来的。哨声三短一长,意思是迅速封锁城门,噤止任何人进出。 “如果是个圈套的话,现在他差不多就该收网了。”陈恭心想,但徐永只是擦了擦额头的汗,说了一句:“还好我们及时离开了。” 这两名逃亡者互相对视了一下,彼此心照不宣。 二月十六⽇,他们抵达了位于秦岭中部的一处私盐贩子聚集点。在这里陈恭联系上了另外一 ![]() 在一路上,徐永向陈恭 ![]() ![]() 徐永当年曾经做过曹真的亲随,所以卧病在 ![]() 巡阅使的队伍在半路恰好碰到了从许昌返回上邽的郭刚,于是一并同行。名义上徐永是朝廷派来检阅报情工作的员官,所以途中郭刚就向他汇报了一下相关情况,其中包括了有关陈恭的调查。当队伍行进到街亭时,徐永得到曹真病危的消息,心中十分不安,唯恐司马懿会趁这个机会跟他算账。在那个时候,徐永暗中下了决心要通过陈恭这条线投奔蜀国。 于是一待巡阅使的前队到达上邽,他就立刻赶在了郭刚之前去找陈恭。这就是他仓促叛逃的前因后果。 对这个故事,陈恭并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从逻辑上来说,这个故事无懈可击,但涉及到的事实还有待证实。 不过陈恭有时候也会噤不住来想,如果这个徐永真的是来投诚的话,该会是一个多么丰富的报情宝库——他本⾝就是间军司马的督军从事,又是在朝廷中枢工作,可以接触到相当级别的资料,其价值用“⾜金”来形容也不为过。 然而这个宝库得来的未免太便宜了。报情世界里虽然存在“侥幸”与“幸运”但那毕竟是极少数的情况,九成以上的“幸运”往往都是“ ![]() 他们在三月初的时候平安无事地抵达了蜀军控制区。陈恭很快找到了司闻曹设置在当地的报情站。报情站在听完陈恭的报告以后,不敢怠慢,立刻派人飞马赶去南郑。而陈恭和徐永则被分别安置在彼此立独的两间小屋子里,饮食都相当丰盛,甚至还有书籍提供,但不准外出,也不准和任何人讲话。陈恭安慰忐忑不安的徐永,说这只是必要的预防措施,并不针对某一个特定的人。 两天以后,陈恭和徐永被通知南郑司闻曹派来 ![]() 看到这种规格的马车,徐永稍微放心了些,至少蜀汉不是把他当囚犯来看待的。陈恭看看他的表情,暗自笑了笑。 随着两位车夫的同声呵斥,两辆马车在报情站前稳稳地停成了一条线。从第一辆马车里首先走出一位老人。这位老人一见到陈恭, ![]() “辅国!你可回来了!” 陈恭一听到这个名字,心中一热,自己已经⾜有十一年没有被人这么叫过了。多年的间谍生涯让他克制住了心头的 ![]() ![]() 来的人正是蜀汉司闻曹司闻司的司丞 ![]() ![]() ![]() ![]() ![]() 这位老人奋兴得有些忘乎所以,不停地拍打陈恭的肩膀,呵呵大笑。 这时候,陈恭对面露疑惑之⾊的徐永微笑着说:“重新认识一下吧,鄙人姓杜,名弼,字辅国。”徐永若有所悟地点点头,他早就知道“陈恭”只是一个假⾝份,但一直到现在他才得知眼前这个人的真名。 “那真正的陈恭呢?”徐永问道。 “十一年前,陈恭和他⽗亲的队伍因为 ![]() 说到这里,杜弼把寻求确认的视线投向 ![]() ![]() “徐督军, ![]() ![]() ![]() ![]() 徐永毕恭毕敬地双手接过,刚要称谢,这时从马车上又跳下来一个人。这个人一下车就冲杜弼与徐永抱了抱拳,満面笑容,露出一口雪⽩的牙齿。 ![]() ![]() 杜弼和徐永都很惊讶,杜弼惊讶是因为这个名字,他在陇西的时候与南郑的报情流动是单向的,对于汉中人事变动了解并不多,只知道靖安司以前的负责人叫荀诩,后来因弩机失窃事件而被调走。现在这个人居然官复原职,这让他有些吃惊。 而徐永则是对这一头衔感到不安。他知道蜀汉的內务部门就是靖安司,现在靖安司的从事亲自来接待他,其意义不言而喻。 荀诩似乎没有觉察到两个人的表情,他热情地 ![]() ![]() ![]() 这套外 ![]() 这时候天已近正午,四个人又寒暄了一阵,在报情站用了些酒饭。酒⾜饭 ![]() ![]() ![]() 两辆马车的车夫见乘客都已经坐稳,掉转车头沿着官道隆隆地朝南郑开去。一路上杜弼不时掀开车帘向外望去,表情无限感慨,毕竟他已经十几年没有看过益州的土地了。 “杜先生觉得这几年来益州风光可有什么变化吗?”坐在一旁的荀诩忽然发问,语气很随便。 “呵呵,一言难尽呐。”杜弼摇头摇,将车帘重新搁下,表情看起来有些沧桑“比起景物,我倒觉得人恐怕变得更多。昭烈皇帝驾崩也有几年了吧?” “唔,都快九年了。” “我离开益州的时候,陛下还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呢。”杜弼有些感伤地拍了拍车座的扶手,语调沉重,车子有节奏地颠簸着。荀诩“唔”了一声,觉得气氛有些沉重,于是转了个话题:“杜先生,无论如何,这一次你能平安归来,实在是我国之大幸。这几年我军对陇西的报情工作全系于您一⾝,居功甚伟啊。” “荀从事不必过奖了,归 ![]() “哪里,若不依靠您的报情,只怕我们靖安司的工作真的是要盲人摸象。别的部门我不知道,靖安司可是给您立下生祠,一⽇三香,四时享祭呢。” 荀诩说完这个笑话,两个人都笑起来,他们两个虽然素未谋面,但却是一直战斗在一起的同事。一想到这一点,杜弼和荀诩就觉得对方亲近了不少。 杜弼把势姿调整到更舒服的位置,双手 ![]() “是因为弩机图纸那次的事情么?”杜弼关切地问,那件事跟他也是颇有关系。 听到这个问题,荀诩脸上划过一道 ![]() “看起来荀从事你对这件事仍旧耿耿于怀。” “不完全是因为我个人吧。”荀诩叹了口气“毕竟这对于我大汉来说是个大巨的损失,全都是我工作失误的关系。” 听到这句话,杜弼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他将眼睛闭上,仰起头缓缓地说道:“荀从事,你想知道这件事后来怎么样了吗?” “怎么?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吗?”荀诩惊讶地望着表情从容的杜弼。自从弩机图纸失窃以后,汉与魏军只发生过一次大规模冲突,而且是汉军主导的伏击战,因此靖安司无法判断魏军是否已经掌握了“元戎”或者“蜀都”的制造技术并大规模装备队部。 杜弼用指尖敲敲马车边缘,轻快地说道:“我也是最近才得知其详情。那一份弩机图纸确实在建兴七年就送到了给事中马钧的手上,但是马钧经过研究以后得出结论,这份弩机图纸的技术含量没有想象中那么⾼,他认为可以以此为基础研发出五倍效率以上的连弩来。” “嗤!是他们无法理解个中精妙,所以找个借口罢了。”荀诩的鼻子里发出不屑的声音。他对于蜀汉的技术优势非常有信心。 “姑且认为马钧确实是个天才吧,但这也没多大意义。你知道的,魏国现在的皇帝曹睿是个好事之徒,最喜 ![]() ![]() ![]() “这样啊…”荀诩忍不住嘲讽了一句“想不到魏国皇帝比大汉的同僚更可靠一些。” “哦?荀从事何出此言?” 荀诩将烛龙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讲给杜弼听。杜弼听完以后,皱起眉头想了半天,想不起来他所接触到的资料或者员官曾经提及过“烛龙”这个名字。杜弼最后放弃地摇头摇,沮丧地说:“一定是一只比我隐蔵还深的老鼠。也许它是受曹魏央中直接控制的, ![]() “至少我们现在还无法掌握到他的报情…就看那位仁兄是否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惊喜了。” 荀诩说完掀开车帘,杜弼和他一起把视线投向前面那辆在飞腾的⻩沙中奔驰的马车,两个人同时陷⼊沉默。 自从荀诩在建兴七年调去江东担任敦睦使主簿兼司闻功曹以后,他在那里一共工作了十四个月。这十四个月里,荀诩的表现相当优异,多次取得对吴报情工作的重大胜利,敦睦使张观对其赞誉有加,就连吴国员官也不得不承认他是个难对付的家伙。薛莹曾经如此评价过:“荀诩这个人我很讨厌,因为从我的立场来说,一个好的报情 员官就是一个讨厌的报情 员官” 建兴八年的六月份,汉中接到杜弼(陈恭)的报情,得知曹真正筹划对汉中的大规模进攻。诸葛丞相一方面命令汉中驻留的军团积极备战以外,另一方面又让在蜀汉东部防线的尚书令李平(原名李严)率领两万人增援汉中。为了确保汉中的內务全安,诸葛亮让远在东吴的荀诩也随同李平队部返回汉中,官复原职,继续主管汉中的內务事务。 其实不独荀诩,整个汉中的官僚体制都有了大的变动。尚书令李平的到来,让官僚结构又多了一个重心,整个后勤部门全部划归他来统属。荀诩的两个好友、军谋司的狐忠和军方的成蕃全都调拨到李平的麾下担任参军。而荀诩的上司冯膺则因为“柳萤事件”的败露而被內部申饬,被撤销了司闻曹西曹掾的职务,降到军谋司司丞的位置。荀诩的手下中,⾼堂秉调去了南方,廖会因病去世,第五台只剩下裴绪和阿社尔还在编。 荀诩每次跟别人说起这些事的时候,都噤不住感叹道: “总之,世事无常呐。” 次⽇,也就是三月六⽇中午,这两辆马车进⼊南郑地界。马车前方的道路愈加平整宽阔,两侧虽然仍旧是土⻩⾊的景⾊,但大块麦田出现的次数逐渐频繁起来。一个时辰以后,南郑⾼耸的城墙已经可以用⾁眼直接看到。 奇怪的是,两辆马车并没有直接顺着衢道进⼊南郑城內,而是在城前的岔路向右拐去,绕过南郑的城墙以后直接向东走。随着车轮的转动,原本富庶繁华的景⾊又开始变得荒凉起来。 杜弼注意到了这一问题,他有些奇怪地问道:“咱们这是去哪里?” “噢,别担心,我们先去青龙山,就在南郑东边。那里以前是军器诸坊的总务,现在改成靖安司的一处工作地点了。”荀诩轻描淡写地回答“咱们先住上几天, ![]() ![]() 杜弼洞悉了荀诩的心理, ![]() 被说中了心事的荀诩尴尬地搔搔头,努力让语调听起来更平常一些:“就我和 ![]() 杜弼哈哈大笑,他拍了拍荀诩的肩膀:“我理解,这一次突然的撤退毫无征兆,换了谁也会起疑。我被曹魏擒获然后答应做双面间谍,这种可能 ![]() 说完他摆了一个不以为然的手势,表示荀诩大可不必为此事过意不去。 “关键是那个徐永,他的叛逃理由很充分,也合乎情理,但我始终觉得这还是太突兀了。” “这就是接下来几天我们要搞清楚的事。”荀诩看着前面那辆奔驰的马车,若有所思。他心里知道,这份工作并不轻松。 如果徐永是假叛逃,那么他来蜀汉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徐永是真叛逃,那么从他⾝上能榨出多少有用的东西? 最关键的是,关于“烛龙”徐永知道多少? 这才是荀诩最为关心的。 |
上一章 风起陇西 下一章 ( → ) |
马伯庸的最新推理小说《风起陇西》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风起陇西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风起陇西是马伯庸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