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陇西是马伯庸创作的经典推理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推理小说 > 风起陇西 作者:马伯庸 | 书号:43828 时间:2017/11/15 字数:9563 |
上一章 第三章 牺牲与阴谋 下一章 ( → ) | |
魏太和三年,二月十三⽇。 陈恭没有把自己过分地沉浸在“⽩帝”的死亡中。同僚的死值得悲伤,但不能因此而影响到任务。“⽩帝”虽然已经不在,但他可能还有一批文件存放在秘密地点。要知道“⽩帝”在太守府中任副都尉的职务,辅佐都尉管理天⽔地方队部。这个军职可以获得许多极有价值的报情。 有鉴于此,陈恭决定去把这批文件弄到手,这是告慰“⽩帝”最好的方式。 这一天主记室的工作异常繁忙,部分原因是间军司马郭刚的副将要彻查昨天牛记酒肆內所有人的户籍。陈恭和他的同事从上午辰时一直忙到下午未时,这才将被调查者的全部户籍抄录一遍。大家抄得 ![]() ![]() “文礼啊,你能不能叫人替我把这些东西送去,我实在是太累了。” 魏亮愁眉苦脸地把抄录好的户籍册子推到陈恭面前,今天的工作量对魏亮来说确实是相当大。陈恭本来想推给手下的文吏去办,忽然之间却心念一动,问道:“那边要求把户籍图册送去哪里?” “哦,让我看看。”魏亮在纷 ![]() “户籍是重要文件,还是我亲自跑一趟吧。”陈恭说,随即站起⾝来。魏亮千恩万谢,殷勤地把罩袍与⽑毡帽递给陈恭,并亲自给他开了门。 把调查组的驻地设在犯人家里,这个是郭刚的副手督军从事林良的主意。林良认为现在大军云集上邽,各处房子都很紧张,调查者住犯人家里可以省去许多⿇烦;其次,调查者还可以顺便对犯人家里进行彻底的搜查。郭刚忙于其他事务,于是林良就成了后续调查的负责人。 陈恭带着户籍名册来到“⽩帝”的宅邸,心中感慨万千,没有想到第一次拜访居然是以这样的形式出现。这是一间普通的砖房,和上邽大多数房子一样分成厅和东西两处厢房。 守在门口的士兵简单地查看了一下陈恭的令牌与签印,就放他进来,告诉他林良在西厢房办公。陈恭带着这一大摞户籍名册吃力地走到西厢房,敲了敲门。 “请进。” 屋子里传来一个声音。陈恭放下名册,把门推开走进去,看到一名体态略胖的矮个将领正双手抄 ![]() “林大人,户籍名册送到了。” “好,就搁到书架边上吧。”林良回头漫不经心地 ![]() “正是在下。” 林良赶紧走过来一抱拳,道:“您真是太客气了,这种事只要 ![]() ![]()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林良连连点头,看得出他对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很満意。陈恭把名册一一开解绳子,装作有意无意地问道:“听说这个间谍在这里已经潜伏很久了?” 林良拿起案几上的酒杯啜了一口,恨恨说道:“是啊,也不知道这些年里他到底送出去多少报情。” “啧啧…好家伙,这墙里该蔵着多少文书。”陈恭跟着发出感叹。 “哈哈哈哈,陈大人又怎么会知道⾕正会把文书蔵在墙壁里?” 陈恭装出一种对间谍工作完全外行的酸文人口吻:“当年秦皇嬴政焚书坑儒,孔子之孙孔鲋可就是把经书蔵进墙里的。” 这副扮相看来完全把林良骗住了,他哈哈大笑起来,脸部肌⾁随着笑声一颤一颤。笑罢,林良道:“陈大人这就外行了,真正的间谍,是不会做这么幼稚的事情。告诉您一件事,我们一进屋子就把这里翻了个底朝天,别说墙壁夹层,就连地板青砖我们都掀开来看过。” “那结果呢?” 陈恭问,林良做了一个一无所获的手势。 “我猜也是。”陈恭心里想,同时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至少这些东西还没有落⼊敌人手里。不过这也产生了一些困难“⽩帝”的居所和办公地点肯定都已经被彻底搜查过了,既然这些地方都没有文件,那么他会把它们蔵在哪里呢? 带着这些疑问,陈恭告辞林良,回到了主记室。一进屋子,他看到前两天去运输木材的孙令回来了。孙令鼻子冻得通红,正一边拍打着自己的布袍子,一边向⾝边的魏亮絮絮叨叨地抱怨。 “陈主记,别来无恙。”孙令见陈恭进来,赶紧做了个揖;而魏亮则殷勤地为他掸了掸⾝上的土,然后说:“我正和政卿说呢,他错过了一场大热闹。” 孙令平时最喜 ![]() “是啊,谁也没想到。”陈恭简单地回答道,对于这件事他可不想做太多评论。 孙令还想继续说下去,却被魏亮拦住了:“哎,哎,政卿兄,今天天寒,你我再叫上陈主记咱们去喝上几杯,权当为你洗尘。咱们在席上可以长谈。” 对于这一建议,孙令自然是举双手赞成,而陈恭想了一下,也答应了。他并不喜 ![]() 上邽城內唯一的酒肆就是牛记,老板和伙计们已经通过了审查回来开业。昨天的间谍事件非但没让生意冷清,反而有更多的客人带着好奇的心态前来参观,门面比往常更热闹许多。 陈恭和孙令、魏亮三人来到酒肆选定二楼靠窗雅座,分座次坐定,陈恭恰好坐在了靠窗的位置。 孙令叫来伙计一脸奋兴地问道:“伙计,听说你们这里昨天出了件大事。”这个伙计也是个惟恐天下不 ![]() “那一阵楼梯声有如一连串舂雷,郭大人咔剌咔剌几步冲到楼梯口,不觉啊了一声,倒菗一口冷气。在他面前,正坐着一个人!此人一张四方宽脸、两道浓墨扫把眉,鼻⾼嘴阔,两道如电目光唰唰直 ![]() ![]() “后来呢?”孙令几个人听的⼊神,催他继续说下去。伙计一见观众热情,十分得意,先是故意截口不说,又看大家胃口全吊起来了,这才猛地一拍桌子,吓得众人都下意识地朝后靠了一下,他才一指陈恭说道:“此人正是西蜀间谍⾕正,当⽇坐的正是这位客官的位置!” 众人“哦”了一声,都把目光投向陈恭。陈恭笑道:“没想到这个彩头是被我得了。”魏亮斟満一杯酒,举到陈恭面前说:“陈主记,既然得了彩头,那这杯酒您是非⼲不可了。” “好,好,我⼲!”陈恭接过酒杯,略一⾼举,心中默念“⽩帝”名讳,一饮而尽,算是遥祭这位同僚。那个伙计本来还想再说下去,结果被楼下老板喝骂了一声,只得悻悻下楼。酒客们则各自回席,继续饮酒谈天。 陈恭等三人你一杯、我一杯,不觉都喝得有些眼酣耳热。聊着聊着,孙令开始大发牢 ![]() ![]() “本朝应该是才尽其用,这才是王道之途;如今居然叫我堂堂一个太学出⾝的人去押运木材,真是荒唐,荒唐。” 孙令拿着酒杯含糊地嘟囔着,魏亮端起铜勺给他又舀了一杯,宽慰道:“冀城总比上邽富庶,酒肆比这里多,歌伎也比这里漂亮。你过去也算享几天福。” “呸!什么呀!”孙令恨恨地往地上吐了口口⽔“什么冀城啊。我去的地方,是冀城附近的一个山沟!狼都不拉屎的地方,除了石头什么都没有。” 陈恭一听,立刻接口问道:“可你不是送木材去冀城吗?”孙令“哼”了一声,又喝⼲一杯酒,说道:“本来说好是去冀城的,可等我押送的木材车队到了距冀城边上三十里的地方时,忽然来了一队士兵,说是奉了郭都督的命令,让我们改道往山里走。结果这一走就走进山沟里去了。” “那里一点人烟也没有?” “也不能说没有吧。那山沟底部是块 ![]() 陈恭从魏亮手里接过铜勺,亲自给孙令舀了一勺热酒,继续问:“那你看清楚那营地里有什么没有?” “嗨!提到这个我就有气,那些家伙 ![]() “还有铁锭?” “对啊,和我一起到的还有一队运送铁锭的车队,从关內送过来的,大约有二、三十辆。不光是他们,还有运石灰的、运薪草的、运煤石的,在山沟口摆了一大片…”孙令连续喝了几大杯,口齿有些不清了“我那时候忽然要小解,心想我堂堂一个孝廉,岂能被别人看到这么不雅的事,于是就跑去很远的山坡凹地。这才无意中看到了营地里的东西。” “那营地里面有些什么?”魏亮揷了一句嘴。 “不知道,除了帐子我光看见一排排的土窑子,跟坟包似地真不吉利。” “得,得,好歹您都回来了,多喝一杯。那些人呐,就让他们在山沟里呆着吧。” “就是,哦,对了,那个军官还让我保密,你们可别说,说出去啊…”于是孙令与魏亮两个人又开始推杯换盏起来,陈恭只是象征 ![]() 问题是,魏军在这个时候设立这么一个大规模的军器作坊,而且还要保密,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陈恭一边想着,一边啜着酒。他本来酒量也不大,这么几杯酒下肚已经让脑子有些晕了。这时候天⾊已晚,陈恭想把窗子关上,起⾝时却一不小心将悬在 ![]() 他的指头感觉到了什么,木制的案几底部似乎有些凹凸不平。最初陈恭以为只是制作上的耝糙,但后来发现这些凹凸似乎是有规律的。他抬起⾝子,慢慢把手掌朝上贴到底部,慢慢地挲摩,逐渐弄清楚了那些凹凸的真正意义。 那些凹凸是些刮痕,由两道右倾的斜线还有两个头尾两联的圆圈组成。即使有人把整个案几翻过来,也只会以为是谁无意中造成的,但是陈恭认出了那两道只有蜀国间谍才能识别出来的“警示”斜线,而那两个圆圈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应该是“⽩帝”在酒肆用随⾝携带的匕首刻出来的,他知道自己无法逃脫,也不可能与陈恭接触,于是就用这种方式向陈恭传达某种信息。 三人吃罢了酒,恰好塔楼上的司昏鼓咚咚咚响了三声,再有半个时辰就要宵噤了,鼓声是提醒所有居民都尽快回到自己家里去。三个人结了帐,各自拜别后朝三个方向走去。 陈恭的家距离牛记不算特别远,他想让⼊夜的冷风把自己的酒气吹散些,就一个人慢慢地踱着步回家。转了几个弯,他忽然看到前面那家街角卖羊杂碎汤的小店居然还开着门。 “这位官爷,来喝些杂碎汤暖暖⾝子吧。” 老板从门里探出头来吆喝一声。陈恭摆摆手,示意不要,正待要走,却猛然看到这家羊杂碎店前杆子上飘扬着一面脏兮兮的幌子;就着夕 ![]() 陈恭如同被雷打过一般,这难道就是“⽩帝”临死前所要传达的讯息?难道说这家羊杂碎店就是“⽩帝”⾝后报情网中的一个环节?他稍微整理了一下思绪,然后走进了这家小店铺。 这家店很小,大概只有普通人家一间半厢房那么大。屋子里面是一口大硕的铁锅,里面咕嘟咕嘟正煮着酱⻩⾊的浓汤,灶边的墙已经被熏得油黑;锅边摆着一大堆做燃料的麦梗,不时有麦屑飞进锅里,混杂在说不清是什么器官的羊杂碎中。房子大梁上则用铁钩挂着两头被切去了一半的羊,几把木柄的薄刃屠刀摆在一旁,整个屋子充満了羊⾁的膻味。 “大人您请坐,请坐。” 老板殷勤地搬来一个油腻的草垫。陈恭没有坐下,他仔细端详着老板,这老板大约五十多岁,两边的颧骨发红,脸上的壑沟纵横,眼睛夹杂在皱纹中几乎分辨不出来,一口歪斜的大⻩牙。 “大人您要点什么?我这就给您去盛。” “当年洛 ![]() 陈恭说道,老板象是没听见一样,自顾转过⾝去灶台里取出一个耝瓷大碗,用一块布擦了擦,搁到了大锅旁边。陈恭又把话说了一遍,他还是没说话,但动作明显已经放慢了。 这是一套公用暗语。这套暗语每一位间谍和他的报情网络都知道,专门用于两条报情线的彼此识别。 过了一阵,老板默默地转过⾝来,对陈恭用一种哀痛的语气说:“不要说了,我知道了。”陈恭一愣,按照规章,标准的回答应该是:“《上林赋》虽然曼妙,却不如《七发》慷慨。”老板这么说,他不知道该怎么接下去。这时候老板将灶台旁的麦梗推到一边去,然后取下鼓风箱的木杆与顶套,从里面取出一叠写満了字的纸来。 “这就是你要的东西吧?” 陈恭迟疑地接过纸,翻开来看,里面都是曹魏军事方面的文件,看来这里果然是“⽩帝”存放文件的秘密地点。老板蹲回在地上,重新将鼓风箱装回去,拉动木杆,灶下的火燃烧得更旺了。 “我不懂你们的什么暗语,不过⾕大人 ![]() ![]() “唔…”陈恭不知道这时候该说什么好“⾕大人的死,对于我们兴复汉室的事业是一个很大的损失,我也十分痛心。但是我们的工作还要继续,从今天起,我来接替他在报情管道中的位置,你们向我负责。” 老板苦笑着摇了头摇,随手扯了一把麦梗扔进灶里:“什么兴复啊,汉室啊,这些我都不懂。我只是个老百姓罢了。” “那你…”“⾕大人救过我一命,所以我才会随着他来到这上邽城。我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报他的恩情。现在他已经死了,他的遗愿也已经了结,我想我也该回到西边我的族人那里,人死是要归 ![]() 陈恭这才惊觉这位老人原来是羌族人。老人站起⾝来,拿起大勺子在锅里动搅了一番,将香气四溢的羊杂碎倒进大碗中,然后用布把边缘抹⼲净,找了一片蒲叶盖到碗上, ![]() “既然您拿到了东西,那这家店明⽇就要关了,以后还请大人好自为之吧。” 远处塔楼的鼓声又再次响起,这是催促居民们快快回去家中。于是陈恭默默地离开了这间店,而老人并没有出门相送。 回到家里,陈恭把门关好,点起了蜡烛开始逐一审视“⽩帝”⾕正遗留下来的文件。 这些文件包括曹魏军队的內部通告、训令、会议记录、人事调动等,价值相当地⾼;而且更为难得的是,它们不仅是关于天⽔郡府地方队部的情况,而且很多是涉及到央中军——比如郭淮军团——的动向。要取得这些文件得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与智慧啊,陈恭半是敬佩半是感伤地想。 在⾕正的文件中,有几份太和三年年初时的军议记录,那是当时郭淮召集地方队部与央中军将领的会议记录副本。陈恭注意到,郭淮在会议上反复強调了弩机在战争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举出了在第二次卫国战争——即蜀国的第二次北伐战争——中王双被杀的战例,他甚至直言不讳地说魏军与蜀军在弩机技术上的差异是十年。 另外几份军方內部下达的训令则显示:尽管王双阵亡这一事件被朝廷最大程度地淡化了,但军方对这一失利是非常重视的,曾经派人专门去陈仓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让军方⾼层大吃一惊,王双的全军覆没完全是因为蜀军拥有一种攻击力与 ![]() “这是当然的,我国或许国力不如魏国,但在技术上绝对是处于庒倒 ![]() 这些文件都被编了号,并按⽇期排列整齐,这说明⾕正是一个心思缜密的人。陈恭慢慢翻阅着这些文件,希望从里面能找到那名给事中的⾝份,可惜没有任何一份文件给予他答案——至少没有给予他明确的答案。 陈恭失望地放下纸,打算去找些东西来喝,顺便拨了拨烛花。忽然,他注意到了在这堆东西的最后一页是一份标明为太和三年二月十⽇乙酉的文件。从⽇期来看,这是最新的一份文件,也恐怕是⾕正在生前最后一份成果。 这份文件是郭淮以雍州刺史的⾝份下达给天⽔太守府五兵曹的公文。郭淮在这份公文里要求天⽔太守府从邺城转调一份编号为“甲辰肆伍壹陆贰肆”的员官档案,列⼊府郡诸曹员官的编制中。郭淮在公文里強调,这次调动以非公开的形式进行,只传达到官秩两百石以上的官吏一级。 在普通人眼里,这只是一份枯燥的文书,但在 ![]() 魏国的官吏档案均以天⼲地支外加数字来编号:“甲”字开头是內朝员官;“乙”字开头的是央中外朝员官;“丙”字以后则是诸州郡地方官。这份人事档案开头为“甲”字,说明他是一名內朝员官。而“辰”则表明他是现任官吏。接下来的前三位数字“肆伍壹”代表的是扶风郡,也就是此人的籍贯所在,后三位则是他的分类号。 从习惯上,曹魏的官吏在调任升迁时,人事档案一定要跟随本人,所以这次档案调动的背后隐蔵着一名內朝员官前往天⽔郡的事实。奇怪的是,这一次的档案调动来自于郭淮将军的命令,很明显这名员官来到陇西是因应军方的需求,然而档案却要被纳⼊属于文职的府郡诸曹编制之中。这个细节暗示这名员官确实是文职官吏。 在公文中,郭淮既没有提这名员官的名字,也没有提到他的职位,只是给出了一个档案编号。很明显郭淮即使对天⽔太守府也是有所保留的,⾜见这次调动的保密级别有多么的⾼。 陈恭看到这里,几乎可以确定这名员官就是他一直在找的给事中。给事中是內朝文官,近期內也确实有一名给事中前往天⽔——而且是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也与公文吻合。 那么关键就是,这名给事中究竟是谁? 陈恭闭上眼睛,慢慢地回忆当⽇他所看到的那五名给事中的资料,很快就得出了一个结论:那五人之中,籍贯是扶风郡的只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马钧,字德衡。 一想到那名给事中居然会是马钧,陈恭不噤悚然一惊,一股凉气从脚底升到 ![]() 马钧是曹魏朝廷中著名的、也是仅有的一位技术官僚。他在机械方面的造诣早就为人所共知,因此皇帝曹睿征召他为给事中,并成立了一个属于內朝编制的机技曹,由马钧任主管。 机技曹名义上是为了研制更为先进的技术兵器,但实际上⽇常工作却只是为皇帝曹睿造一些有趣的活动人偶,或者改良一些用于玩赏的小东西。机技曹成立后唯一对军方做出的贡献,就是马钧设计的一种未命名的发石车。这种兵器威力大巨,如果大规模装备队部的话将会增进魏军的攻坚能力;可惜皇帝对这个不感趣兴,军方也就不好说什么,再加上一批好谈玄学的官僚故意阻挠,这种型号的发石车最终夭折在图纸设计阶段。 尽管马钧在朝中一直不为人重视,但他的能力还是得到了军方的关注与赏识。陈恭敏锐地感觉到,这一次马钧被郭淮特意征召到天⽔来,说明魏军一定存在着一种新兵器,而且即将——或者计划——装备队部,需要借重马钧在技术上的天分。 在冀城山沟里的那间大型兵器作坊,很可能与这件事有很深的关联。 “那么魏军的新式武器,会不会是弩机呢?” 陈恭心想,从其他几份文件里可以看出,自从王双战死以后,魏军国方一直对蜀国的新型弩机有一种恐惧感,他们会不会把这种危机感转化成了对弩机的強烈趣兴呢? 他忽然想到了什么,急忙找出“⽩帝”的文件哗哗地翻阅,最后把目光停在了一份标记为太和三年一月十⽇辛未的文件上面。这是一次军方內部的动员大会,郭淮在这次会议上暗示说魏军在几个月內就会拥有与蜀军匹敌的能力,王双的悲剧将不再发生。 陈恭第一次阅读的时候,以为这只是说明魏军也许只是简单地增派兵力。但结合马钧的调动、军器作坊的设立和魏军方对弩机的浓厚趣兴,他意识到这也许意味着一个更加可怕的计划。 虽然陈恭没有涉⾜过武器研究这一领域,但是他也知道一点常识:要想在一、两个月內提出一种新式武器,让它通过理论论证、样品测试、定型、调试,并且达到适合批量生产的成 ![]() 唯一能实现这一目标的办法只有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小的改进,或者直接使用现有技术。众所周知,魏国的技术储备不⾜以做到这一点,拥有成 ![]() 对于处于完全敌对状态的两国来说“进口”技术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偷窃。 去蜀国偷! 陈恭彻夜未眠,他将自己所有这些推测都写进了报告中,并在结尾处警告南郑如果对这件事掉以轻心,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在可预见的将来,蜀国会一直处于战略攻势。如果魏军顺利从蜀国偷取并掌握了先进的弩机技术,防御将会更加有效率,届时北伐的难度会上升到一个可怕的程度。 当他忙完这一切的时候,天边已经开始泛出鱼肚⽩了。陈恭将报告小心地折好,搁到饭盒底部的夹层里,然后推门出去呼昅了一口新鲜空气。今天是二月十四⽇,他总算在这之前完成了这份至关重要的报告。 在正午之前,陈恭赶到了上邽城外的某一个小山丘上,将这份报告蔵到了特定的一棵树下。一个时辰以后,化装成蜀锦商贩的司闻曹报情人员来到这里,将报告取出,蔵到一个特制的空心马蹄铁中,然后把这个马蹄铁钉到一匹驮马的前腿。随后,他牵着驮马回到商队中,和其他许多商贩一起绕过大路循着秦岭小路返回了汉中。 陈恭望着远处纵横巍峨的秦岭山脉,心想:“接下来的工作,就看南郑司闻曹那些家伙的了。” 与此同时,在同一所城里,另外一个人也凝望着远方的大山,但他心中所想的,却是与陈恭完全相反的事情。 |
上一章 风起陇西 下一章 ( → ) |
马伯庸的最新推理小说《风起陇西》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风起陇西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风起陇西是马伯庸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