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散文是郁达夫创作的经典经典名著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经典名著 > 郁达夫散文 作者:郁达夫 | 书号:43306 时间:2017/11/5 字数:3361 |
上一章 志摩在回忆里 下一章 ( 没有了 ) | |
新诗传宇宙,竟尔乘风归去,同学同庚,老友如君先宿草。 华表托精灵,何当化鹤重来,一生一死,深闺有妇赋招魂。 这是我托杭州陈紫荷先生代作写代的一副挽志摩的挽联。陈先生当时问我和志摩的关系,我只说他是我自小的同学,又是同年,此外便是他这一回的很适合他⾝分的死。 做挽联我是不会做的,尤其是文言的对句。而陈先生也想了许多成句,如“⾼处不胜寒”“犹是深闺梦里人”之类,但似乎都寻不出适当的上下对,所以只成了上举的一联。这挽联的好坏如何,我也不晓得,不过我觉得文句做得太好,对仗对得太工,是不大适合于哀挽的本意的。悲哀的最大表示,是自然的目瞪口呆,僵若木 ![]() 大约是在宣统二年(一九一○)的舂季,我离开故乡的小市,去转⼊当时的杭府中学读书,─—上一期似乎是在嘉兴府中读的,终因路远之故而转⼊了杭府─—那时候府中的监督,记得是邵伯炯先生,寄宿舍是大方伯的图书馆对面。 当时的我,是初出茅庐的一个十四岁未満的乡下少年,突然间闯⼊了省府的中心,周围万事看起来都觉得新异怕人。所以在宿舍里,在课堂上,我只是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同蜗牛似地蜷伏着,连头都不敢伸一伸出壳来。但是同我的这一种畏缩态度正相反的,在同一级同一宿舍里,却有两位奇人在跳跃活动。 一个是⾝体生得很小,而脸面却是很长,头也生得特别大的小孩子。我当时自己当然总也还是一个小孩子,然而看见了他,心里却老是在想:“这顽⽪小孩,样子真生得奇怪”仿佛我自己已经是一个大孩似的。还有一个⽇夜和他在一块,最爱做种种淘气的把戏,为同学中间的爱戴集中点的,是一个⾝材长得相当的⾼大,面上也已经満示着成年的男子的表情,由我那时候的心里猜来,仿佛是年纪总该在三十岁以上的大人,─—其实呢,他也不过和我们上下年纪而已。 他们俩,无论在课堂上或在宿舍里,总在 ![]() 而尤其使我惊异的,是那个头大尾巴小,戴着金边近视眼镜的顽⽪小孩,平时那样的不用功,那样的爱看小说─—他平时拿在手里的总是一卷有光纸上印着石印细字的小本子─—而考起来或作起文来却总是分数得得最多的一个。 象这样的和他们同住了半年宿舍,除了有一次两次也上了他们一点小当之外,我和他们终究没有发生什么密切一点的关系;后来似乎我的宿舍也换了,除了在课堂上相聚在一块之外,见面的机会更加少了。年假之后第二年的舂天,我不晓为了什么,突然离去了府中,改⼊了一个现在似乎也还没有关门的教会学校。从此之后,一别十余年,我和这两位奇人─一一个小孩,一个大人─—终于没有遇到的机会。虽则在异乡飘泊的途中,也时常想起当⽇的旧事,但是终因为周围环境的迁移 ![]() 民国十三四年─—一九二三、四年─—之 ![]() 他的那种轻快磊落的态度,还是和孩时一样,不过因为历尽了欧美的游程之故,无形中已经锻练成了一个长于社 ![]() 从这年后,和他就时时往来,差不多每礼拜要见好几次面。他的善于座谈,敏于 ![]() ![]() ![]() 正在这前后,和他一次谈起了中学时候的事情,他却突然的呆了一呆,张大了眼睛惊问我说: “老李你还记得起记不起?他是死了哩!” 这所谓老李者,就是我在头上写过的那位顽⽪大人,和他一道进中学的他的表哥哥。 其后他又去欧洲,去印度, ![]() ![]() 兜头的一喝,听起来仍旧是他那一种洪亮快活的声气。在路上略谈了片刻,一同到了他的寓里坐了一会,他就拉我一道到了大赉公司的轮船码头。因为午前他刚接到了无线电报,诗人太果尔回印度的船系定在午后五时左右靠岸,他是要上船去看看这老诗人的病状的。 当船还没有靠岸,岸上的人和船上的人还不能够 ![]() “诗人老去,又遭了新时代的摈斥,他老人家的悲哀,正是孔子的悲哀。” 因为太果尔这一回是新从国美⽇本去讲演回来,在⽇本在国美都受了一部分新人的排斥,所以心里是不十分快活的;并且又因年老之故,在路上更染了一场重病。志摩对我说这几句话的时候,双眼呆看着远处,脸⾊变得青灰,声音也特别的低。我和志摩来往了这许多年,在他脸上看出悲哀的表情来的事情,这实在是最初也便是最后的一次。 从这一回之后,两人又同在京北的时候一样,时时来往了。可是一则因为我的疏懒无聊,二则因为他跑来跑去的教书忙,这一两年间,和他聚谈时候也并不多。今年的暑假后,他于去北平之先曾大宴了三⽇客。头一天喝酒的时候,我和董任坚先生都在那里。董先生也是当时杭府中学的旧同学之一,席间我们也曾谈到了当时的杭州。在他遇难之前,从北平飞回来的第二天晚上,我也偶然的,真真是偶然的,闯到了他的寓里。 那一天晚上,因为有许多朋友会聚在那里的缘故,谈谈说说,竟说到了十二点过。临走的时候,还约好了第二天晚上的后会才兹分散。但第二天我没有去,于是就永久失去了见他的机会了,因为他的灵柩到海上的时候是已经验好了来的。 男人之中,有两种人最可以羡慕。一种是象⾼尔基一样,活到了六七十岁,而能写许多有声有⾊的回忆文的老寿星,其他的一种是如叶赛宁一样的光芒还没有吐尽的天才夭折者。前者可以写许多文学史上所不载的文坛起伏的经历,他个人就是一部纵的文学史。后者则可以要求每个同时代的文人都写一篇吊他哀他或评他骂他的文字,而成一部横的放大的文苑传。 现在志摩是死了,但是他的诗文是不死的,他的音容状貌可也是不死的,除非要等到认识他的人老老少少一个个都死完的时候为止。 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一⽇ [附记]上面的一篇回忆写完之后,我想想,想想,又在陈先生代做 的挽联里加⼊了一点事实,缀成了下面的四十二字: 三卷新诗,廿年旧友,与君同是天涯,只为佳人难再得。 一声河満,九点齐烟,化鹤重归华表,应愁⾼处不胜寒。 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九⽇ |
上一章 郁达夫散文 下一章 ( 没有了 ) |
郁达夫的最新经典名著《郁达夫散文》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郁达夫散文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郁达夫散文是郁达夫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