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声何处是余秋雨创作的经典综合其它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笛声何处 作者:余秋雨 | 书号:43256 时间:2017/11/4 字数:1692 |
上一章 两头脱空的尴尬 下一章 ( → ) | |
用际国观念研究国中传统文化,是从本世纪开始的。但是,学精思深的现代学术泰斗们从一开始就未能给昆曲以应有的地位。他们甚至不愿意多向这种风靡两百年之久的艺术现象多瞧几眼,这使昆曲非常沮丧。 国中戏曲史研究的开山鼻祖王国维先生一直认为国中戏曲的峰巅是在元代,明清戏曲无法与之相比。他在《宋元戏曲考》中说: 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其最有悲剧之 ![]() 北剧南戏皆至元而大成,其发达亦至元代而止。…南戏亦然,此戏明中叶以前作者寥寥,至隆、万后始盛,而尤以吴江沈伯英璟、临川汤义仍显祖为巨擘。沈氏之词,以合律称,而其文则庸俗不⾜道。汤氏纔思,诚一时之隽,然较之元人,显有人工与自然之别。故余谓北剧南戏限于元代,非过为苛论也。(《宋元戏曲考》十六:余论) 王国维先生把国中戏曲史研究的重心定在昆曲产生之前,由于他的崇⾼学术声望,这种研究格局一直对后代产生着影响。 与王国维先生坚持的国中戏曲的发达“至元代而止”的观点正好相反,新一代的文化史家如胡适之先生则相信文学的逐步进化,那他应该肯定明清昆剧传奇对元杂剧的超越了吧?但是他尤其感趣兴的是更靠近的进化,同时又出于他历来对文化世俗形态的重视,很自然地肯定了花部对昆曲的替代。他在1918年9月发表的《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一文中说,戏剧史在不断进化,由昆曲时代而变为俗戏时代不是倒退,而是一大⾰命“昆曲不能自保于道咸之时,决不能中兴于既亡之后”结果,昆曲也无法在胡适之先生那样的文化史学构架中占据太⾼的地位。文化进化论必然会着重关注各种文化门类的最近形态,因而很多现代人都会把京剧(平剧)视为国中传统戏曲的代表,并把这观念输向际国社会。 这样,昆曲在学术上就处于一种尴尬地位:既被看作不如元杂剧而不值得细加研究,又被认为理应被花部代替而不值得继续流连,两头脫空。 但是,近几十年研究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的资料被钩沈搜罗,使昆曲的实际存在状态被更多人了解了,也使我们有可能来重新思考它在国中戏曲史上所处的地位。本书的观点是,昆曲不应仅仅作为一种前辈的遗产而被尊重和保留,也不应仅仅因为蕴藉雅致的古典美而被欣赏和介绍,它本是国中传统戏剧学的最⾼范型。 在此先要对戏剧学作几句说明。戏剧学是二十世纪纔兴起的一门学问,它要求用戏剧的思维来研究戏剧本体和存在状态。上述王国维先生对元杂剧的褒扬基本上用的是文学思维而非戏剧思维,他与焦循一样把元曲与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相提并论,认为元曲“摹写其 ![]() ![]() 总之,由戏剧学的眼光来看,所谓戏剧是一种超越剧本、超越演出、超越剧场的宏大社会文化形态。社会历史还会在诸多戏剧形态中进行筛选,把那些能与当时当地广大观众的审美心理定势相对应的形态稳定下来并加以強化,这便是我们所说的范型。昆曲是一种范型,元杂剧和宋元南戏等等也都是范型。戏剧的一切综合因素通过组建范型与广大观众建立习惯 ![]() 国中观众曾经给了昆曲以最⾼的默契,随之而来,整个文化界也被它所惊醒。 |
上一章 笛声何处 下一章 ( → ) |
余秋雨的最新综合其它《笛声何处》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笛声何处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笛声何处是余秋雨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