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冷长河是余秋雨创作的经典综合其它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霜冷长河 作者:余秋雨 | 书号:43255 时间:2017/11/4 字数:4069 |
上一章 文化敏感带 下一章 ( → ) | |
我已就绑匪的一张纸条,写了两篇文章。刚刚搁笔,又产生了一个联想,再续一篇。但要说的话,与绑匪已经没有太大关系了。 我们已经分析过,那张纸条上寥寥十九个字,⾜可证明绑匪的文化⽔平很⾼。我把"文化⽔平很⾼"这样的评语加给一个绑匪,相信会引起文化界不少朋友的不悦。他们会说:"这算什么文化⽔平?至多是技术 ![]() 朋友们的意见是对的,但恕我直言,他们这是面对一个凶恶的绑匪,力图划一条明确的界限,才被 ![]() ![]() ![]() 这便是这篇文章的话题。我至今说不明⽩为什么技术 ![]() ![]() ![]() ![]() 照理,这一切早就应该过去了。不要说现今已经到了电脑时代,即便再早几十年,出版事业已经畅达,工具书随手可得,国中文化人早就该转换自己的敏感系统,去想一点真正有意思的大问题了。然而遗憾的是,情况并不是这样。 我想借用一些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第一个实例程度最轻,基本上属于正常范畴,但也已经让人有点消受不住。有一年,我们聘请几个退休教授,对目前正在开课的青年教师进行听课评分。没想到几轮下来,评分结果和我们平⽇了解的情况正恰相反,于是便急急调查。通过调查终于明⽩,原来有两位退休教授把青年教师讲课时对某些词语读音的标准与否,当作了评分的主要标准。评分表后面加了一份长长的附录,全是一个个发音的正误对比。然而问题是,发音很标准的几位青年教师,讲课质量之差,几乎已到了要被勒令停讲的边缘,这次却得了⾼分;相反,几位公认的优秀青年教师,由于普通话不太标准,评分极惨。 "⾝为教师,发音的标准至关重要!"这是退休教授的意见,好像并不错,但事实上已造成了一种 ![]() ![]() 这是一件小事,但这种以技术 ![]() 第二个实例特殊一点,就发生在前几年。一个戏曲作者,认为导演把他的剧本改坏了,要在报刊上予以揭露,构成了一个事件。揭露了什么呢?试举一例:戏曲作者原来写的一句唱词中有"牛女迢迢"这几个字,导演觉得用"牛女"来简称牛郞、织女,不仅文理欠畅,而且当代观众听不懂,于是随手改成了"天河迢迢"。戏曲作者因此 ![]() 我坐在剧场里听到这个不合平仄的句子,立即感到全体观众的嘲讽目光全都对准了我,一时真如芒刺在背,万箭穿心,恨不得在座位底下挖个洞,一头钻下去。 我在一本杂志上读到这样的话忍不住笑了,心想好端端的国中文人为什么一遇到技术 ![]() 第三个实例比较有名,却与以上情景一脉相承。有一位我不认识的京北作家在一篇文章中说,自己在睡梦中昑得一首诗,然而很快有人指出,这首诗是古人昑过的,于是一时成为文坛笑话,嬉笑怒骂,播扬广远。 我想为这位作家辩护几句。这位作家显然不想故意剽窃,因为再愚笨的人也不可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去剽窃一首随手可以查到的古诗。他的差错出在记忆的模糊上:诗句⼊梦,但这首诗是书中读来的还是自己昑出来的,有点闹不清了。这种情况在创造 ![]() 对此我可以提供一个参照例证。一位剧作家,从小 ![]() ![]() ![]() ![]() 由此想对记忆问题多说几句。把记忆当作学问,这在古代,是文化传播事业落后的一个标志,而在现代,则是记忆 ![]() ![]() ![]() ![]() 第四个实例牵涉另一位京北作家,我也不认识。他为别人的一本书写了一篇序言,有一位评论者撰文指出,这篇序言中有很多语法错误,口气比较严厉。严厉当然会产生回应,事情立即变得很不愉快了。作家的文字中有语法错误,指出来既有利于读者也有利于作家,本来语气严厉一点也不妨,但我稍稍有点惊讶的是,这篇序言我读过,为什么当时没有感到有语法上的障碍?待我带着这个好奇,找到原文和批评文章一一对照,终于明⽩了真相。批评者有很好的语法和修辞学方面的造诣,他所指出的语言构成方式确实都可探讨,但其中大多只能说是用语耝疏而不能说是语法错误,而对有些作家来说,用语耝疏可能是故意的。在书面语言的严谨中加添一点口头语言的随意,有时反而能调节文本的规整语态,走向生动。当然,这种随意 ![]() ![]() 说了这些实例之后我想归结一下。 文化在本质上是一个大题目。人们在兵荒马 ![]() ![]() 一个民族,如果它的文化敏感带集中在思考层面和创造层面上,那它的复兴已有希望;反之,如果它的文化敏感带集中在匠艺层面和记忆层面上,那它的衰势已无可避免。 世纪之 ![]() 鲁迅说,一个国中孩子,要学会几千个基本汉字,再学会把笔画繁多的难字准确地填到一个个方格中去,得花费一二十年时间。那么接下来,我们可以顺着鲁迅的计算把这笔账做下去:这个人需要背 ![]() 当然,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还是要学,有名的古诗还是要背,顺便学点平仄也不坏,语法上的问题还是要引起注意,但是,国中文化的荣辱边界不能仅仅停留在这里,它还有更大的事情要做。我们学问不深,知识不广,却也懂得要为它失落多年的⾼贵內质招魂,而不能听任它继续沦于琐碎和庸常。 反过来想,如果华中文化再经过几年教调,吓得作家们再也不敢随意谈古诗了,吓得导演艺术家们躲进书房学平仄去了,真正有点知识的人又被教调得目不斜视、⾜不出户了,那么,社会上在畅谈文化的会是谁呢? |
上一章 霜冷长河 下一章 ( → ) |
余秋雨的最新综合其它《霜冷长河》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霜冷长河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霜冷长河是余秋雨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