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冷长河是余秋雨创作的经典综合其它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霜冷长河 作者:余秋雨 | 书号:43255 时间:2017/11/4 字数:10430 |
上一章 关于嫉妒 下一章 ( → ) | |
源远流长 谈嫉炉,不忍心过于严厉。 它当然不是一个好词,但为什么古往今来一切大作家都喜 ![]() 奥赛罗在嫉妒,林黛⽟在嫉妒,周公瑾在嫉妒,甚至连神话故事中那些顶天立地的天神也在嫉妒。嫉妒使他们苦恼、失态、狂疯、自残,又使他们变得真切而凄楚,决绝而苍凉,不能不引起人们加倍的关怀和同情。 这是有道理的。在文学中,不管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提炼得越纯粹就越难与读者沟通,而只要出现诸如嫉妒这样的⽑病,立即就进⼊了正常人群的心理感知系统,开始与读者产生实质 ![]() 与其他⽑病相比,嫉妒的价值非同一般。它比一般的 ![]() ![]() ![]() 然而,这一切都不应仅仅看成是作家们的技巧 ![]() 我读过那些古代欧洲城堡的记载,肆 ![]() 嫉妒的本 ![]() 嫉妒的起点,是人们对自⾝脆弱的隐忧。 一个人落于凡尘,就产生前后左右的社会关系,而在这种关系中,没有人会是彻底的強者,也没有人会是彻底的弱者。彻底的強者是无法生存的,因为如果要彻底,他的头顶必须没有天空的笼罩,他的⾝边必须没有空气的擦摩,他该站在哪里?彻底的弱者也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只要一有⾼度就有更低的寸尺,一有分量就有更轻的事物,他要弱得彻底,只能无形无质,那又弱在何处? 所以,人生在世,总是置⾝于強、弱的双重体验中。強势体验,需要有别人的弱势来对照,弱势体验,则需要寻找強势的背景。据我看,就多数人而言,弱势体验超过強势体验。強势体验大多发生在办公室、会场和各种仪式中,而弱势体验则发生在曲终人散之后,个人独处之时,因此更关及生命深层。⽩天蜂拥在⾝边的追随者都已回家,突然的寂寞带来无比的脆弱,脆弱引起对别人強势的敏感和防范,嫉妒便由此而生。 这是一种隐隐然的心理失落。人们在儿童时就已经开始承受,家长和教师也习惯于利用它来刺 ![]() ![]() 记得早年读过一首儿童诗,句子已记不太准,大体意思是这样的: 満街都是新鞋, 我是多么寒伦。 ![]() 直到突然看到, 一位失去了腿的人。 这首小诗曾经使我领悟到人世间的许多大道理,而就它的本体而言,却是描述了一种嫉妒的消解过程。 但是,我们会不会遇到这样的对手呢:他老在自己眼前晃动,什么都⾼出自己一筹,好不容易到了势均力敌的当口,定睛一看又成了他的下手,躲他进他不再想他,绕了九九八十一个弯,猛然抬头,他又笑眯眯地出现在前方。 那是一双永远穿着新鞋子的強健腿脚,选择的路向与自己处处巧合。它带领着我又阻挡着我,陪伴着我又遮盖着我,是同道战友,又是冤家对头。差不多的趣兴,差不多的格调,差不多的频率,差不多的追求,这是互相合作的条件,又是互相否定的渊源。 前不久翻到过一本叫做《文人相轻》的书,搜集了古今中外一对对著名文化人相互斗法、两败俱伤的伤心事件,读了颇多感慨。他们结仇的全部原因,在于他们太相像。 这些文化人大多名重一代、气韵⾼华,有⾜够的 ![]() 嫉妒者可以把被嫉妒者批判得一无是处,而实质上,那是他们心底最羡慕的对象。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居然有人已经做了而且又做得那么好;自己最想达到的目标,居然有人已经达到而且有目共睹,这就忍不住要用口和笔来诅咒、来批判了。但又不能明火执仗,只能转来转去,东躲西蔵。这种特殊的呈现方式就是嫉妒的证据。 例如一般的批判再严厉也总是有的放矢的,倘若批判者缺少对问题的具体指向,而快速地把趣兴转向了人,转向了这个人的生存状态、心理趋向、名誉地位,那么,就可以不必在嫉妒之外找更多的原因; 例如一般的批判动用的主要是理 ![]() 例如一般的批判总是越明确越好,倘若批判的语气有点暧昧,批判的素材半明半暗,而且经常说明自己不是出于嫉妒,那么,也可以不必在嫉妒之外找更多的原因; 例如一般的批判不会纠 ![]() ——不是嫉妒就无法解释这一切,因此我们也就找到了嫉妒存⾝处的诸多路标。 只是为了心头那一点点嫉妒,人们竟然要动那么多脑筋,而且隐晦曲折,用心良苦。嫉妒,支付那么⾼的成本,实在是人类心头最奢侈的供奉。 嫉妒之苦 嫉妒之苦,主要苦在自己。 早有⾼人指出,对被妒者来说,嫉妒是对一种价值的侧面肯定,是另一种方式的赞扬,在多数情况下并不构成实质 ![]() 真正受到损害的是嫉妒者自⾝。且把这种损害作三个方面的描述。 一,自设场战,自惊自吓。 嫉妒者总是在強者中寻找对象,他们不会盯住一个来⽇无多的老者,也不会在乎一个穷落潦倒的才子、⾝陷囹圄的义士,而总是与正处最佳创造状态的生命体过不去,这不能不使他们长时间陷于自我惊吓之中。对方的每一个成绩,都被看成是针对自己的拳脚,成绩不断则拳脚不断,因此只能时时圆睁着张皇失措的双眼,不等多久已感到遍体鳞伤。这种自设场战、自布硝烟的情景有时已近乎自 ![]() 多年前我见过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満脸悲壮地告诉我,他的论敌是谁,把我吓了一跳。因为那位论敌是我敬重的一位学者,他的每篇文章我都看过,怎么料到居然在后院还与一个孩子摆了一场秘密的擂台战?为了回答我疑惑的眼神,年轻人还详述了他们之间的三场论战,只不过在他看来,那位学者对付他时全是指桑骂槐。可惜结果不出我所料,那位学者从来没听到过年轻人的名字。 更多的嫉妒者并无如此一厢情愿的战斗感受,却也习惯于把嫉妒者的行为向自己拉近,就像我的一位朋友,远远看到一串辣椒就浑⾝冒汗。然而被妒者不是一串辣椒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行为方式牵涉各个方面,除了专业之外还有居家生活、友情 ![]() 二,自述自困,自聋自哑。 嫉妒使感受机制失灵,判断机制失调,审美机制颠倒,好端端一个文化人失去了文化可信 ![]() 例如从理智上说,嫉妒者也会知道某位被妒者的美貌,但是自从有一天警觉到对方的美貌对自己的负面意义,就开始搜寻贬低的可能,这种搜寻未必有实质成果却有心理成果,久而久之对于对方的美貌已经从不愿感受,发展到不能感受,那便是自⾝感受系统错 ![]() 同样的道理,一位诗人突然对别人的佳句失去了欣赏能力,一位音乐家在同行优美的乐曲中表情木讷,一位导演对着一部轰动世界的影片淡然一笑,一位美术教授在讲述两位成功画家时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如果他们只是端架子、摆权威,內心方寸未 ![]() 曾经读过一位中年作家的诚坦自⽩,说自己因为出于对年轻一辈作家的嫉妒,拒绝读他们的作品,家庭餐桌上子女们谈得越多的年轻作家越是不读,好像在对谁赌气,对青年作家?对子女?其实是对自己,整个儿与自己过不去。这位中年作家坦然解剖自己的诚恳十分令人感动,他描述的心理症结具有很大的普遍 ![]() 常听人说,某某人的东西我是不看的。是厌恶吗?未必。我们连希特勒的文告也不拒读,连浓妆 ![]() 三,自轻自 ![]() 嫉妒好像是在自我提升,实为自我沉降,有时会把自己沉降得不伦不类,十分可笑。 当一位嫉妒的女 ![]() ![]() 还有更蹊跷的事情出现。某个嫉妒者与女友出游,可以欣赏女友对山⽔胜迹的赞美,可以首肯女友对古代名诗的昑咏,却无法容忍女友对当代某位年轻诗人的崇拜。他会期期艾艾地犹豫片刻,然后评论起这位年轻诗人在外貌、作风上的种种遗憾,声调越来越 ![]() ![]() 经常可以看到的是,一个很有⾝份的人物一起妒心,便不自觉地进⼊任何嫉妒者都避讳不了的话语公式,声气眉眼与街坊二大妈没有太大差别。二分传言裹着三分酸气,剩下的五分,用轻蔑来掩盖羡慕。此时在众人眼中,这位很有⾝份的人物立刻成了一个庸俗的角⾊,不需别人评判,自己就完成了一种精神惩罚。 暂且就说这一些吧。你看,自设场战、自惊自吓、自述自困、自聋自哑、自轻自 ![]() 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是谁? 我的回答是:嫉妒的人。 随着这个回答还想介绍两位先哲的话。德谟克利特说,嫉妒的人是他自己的敌人;爱比克泰德说,嫉妒是幸运的敌人。 嫉妒之恶 嫉妒是自己的敌人,也是他人的敌人。 这里所说的他人,不止是某几个具体的被妒者。因为嫉妒⾜以在社会上形成无确定对象的大巨传染 ![]() 在正常情况下还好一些,虽然人人都有可能嫉妒,但由于嫉妒的內容和程度都不一样,彼此处于支离状态,构不成合力,而且由于旁观者清,互相之间还会劝解调适,归于平和;在不正常情况下,嫉妒心理与颠覆意识相混杂,与社会情绪相 ![]() ![]() ![]() ![]() 其实,这种恶 ![]() ![]() ![]() 救助弱小是一个无可非议的仁慈口号,而在这个口号背后,无数有着不太弱小的⾝份因而广受嫉妒的灵魂,在无助地挣扎。谁都认为他们有名望有势力,但他们却一批批喑哑了、消失了。直到死后才不被嫉妒,于是死亡对他们构成了一种最大的救助。暂时不愿死亡的,则渐渐学会了生存的谋略,懂得了装愚守拙,默念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于人,众必非之"等等的警句格言,在行为上也就一味地谦之让之、避之退之、观之望之、哼之哈之…这种种作为只为了一个目的:千万不要让嫉妒的目光在自己⾝上聚焦。 他们可能才⾼八斗、力敌千钧,但深知一旦让嫉妒的目光在自己⾝上聚焦,一切都会化为灰烬。 与他们相对照,那些弱者,却因嫉妒而同病相怜、一呼百应,结果,因嫉妒而浩浩 ![]() ![]() 因此,只要有嫉妒出现,"強者"和"弱者",应该颠倒了读,反转了看。 尽管嫉妒是人类的共 ![]() ![]() 一直有人在发问,国中几个世纪以来越来越滞后于西方世界,难道果真国中无人?人是有的,但除非早年执掌极权,或长期默处一隅,否则迟早会被削平。有的职业,如文学艺术,既无权力又难沉默,⿇烦自然就大了。嫉妒可能是这块土地上最忠于职守的神灵,连夜间也不愿意合眼,四处搜索,绝不放过一个疑点。 鲁迅早就叹息,在国中,"有什么稍稍显得突出,就有人拿了长刀来削平它"。因此,这里确确实实联系到了反思华中文明的大课题。由长久的社会观念沉淀成了心理习惯,又由心理习惯沉淀成了群体人格,这便是前辈哲人为之垂泪、为之呼号的国民 ![]() ![]() 今天的嫉妒 我们终于走到了可以向嫉妒发起全面挑战的时代,然而这也是嫉妒最猖狂的时代。 这二十年,我们看到了,社会在试演过种种整齐的仪式后,终于寻找到了最实真的动力,生命力的多元释放形成了大巨的能源,历史开始变得通体活跃,任何包括嫉妒在內的心理痼疾都成了必须冲破的障碍。然而,正因为这样,嫉妒在各⾊人等的大起大落中找到了最有刺 ![]() ![]() ![]() 嫉妒需要方位,可喜的是,社会的大巨变⾰使嫉妒失去了这种方位。不仅对象不见了,连评判的坐标也找不到了,于是嫉妒不再成为有的放矢的杀手,而是成了一团 ![]() 记得十多年前,在许多学校的教研室里,不少中老年教师总在闪闪烁烁地批评青年教师急于发表长篇论文,不甘心长期充当绿叶,来衬托他们这些不在乎什么论文的红花;但话音未落,青年教师已经出国;于是批评他们崇洋媚外,然而没过多久青年教师却已学成归来;接下来必然是抱怨青年教师在待遇、职称上得利太多,但青年教师又已辞职…嫉妒的脚步再快,也追不上社会变化的脚步,这实在是一种吉兆。要是嫉妒的脚步更快,截在半道上,那就大事不妙。 在海上街坊邻里间,家家户户长期处于互相窥探之中,连这家多炒了两个菜,那家新买了一辆自行车都成为嫉妒的目标,不知多少争吵由此而生。但是这些年,住房拆迁、下岗转岗、股市升泻、兼并破产,各家各户都在狂飙突转中⽇新月异,嫉妒的蝙幅不知该落在哪一 ![]() 只能去寻找变动不大的房舍和梁柱了,虽然已经很少,但毕竟还有。例如那些不处于社会转型主体部位的角落,那些被社会改⾰家们暂时冷落不想立即清理或拆卸的部分,那些曾经有过文雅的声誉现在还能引起人们宽容惯 ![]() ![]() 我们正在进⼊一个特殊的阶段:旧式的嫉妒已构不成力量,新式的嫉妒尚未获得资格。这样的历史阶段,对于群体心理的重构至关重要。很多年前读雨果夫人关于法国大⾰命前后巴黎社会心理的回忆,感触很深,那也是一个破旧立新两未靠岸的奇异时期,什么怪事都会发生。仅仅为了雨果那部并不太重要的戏剧作品《欧那尼》,法国文坛一切不愿意看到民众向雨果 ![]() ![]() 对嫉妒来说,人们对它的无视,比人们对它的争辩更加致命。尽管当时也有一些人为了对雨果的评价发生了决斗,但对嫉妒者最残酷的景象是:广大民众似乎完全没有把他们的诽谤放在眼里,《欧那尼》长久火爆,直到因女主角累病而停演。 更有趣的是,八年后,《欧那尼》复演,全场已是一片神圣的安静。散场后雨果夫人在人群中听到一段对话,首先开口的那一位显然是八年前的嫉妒者,他说:"这不奇怪,雨果先生把他的剧本全改了。" 他⾝边的一位先生告诉他:"不,剧本一字未改。被雨果先生改了的,不是剧本,是观众。" 这就是说,当年 ![]() 这件事对我们应该大有启发。嫉妒本是扰 ![]() 联想我们国中,从本世纪初到五四前后,也经历过新老坐标间的无序过渡。从不少材料看,当初文化界对于新文化、⽩话文的嫉恨也是強烈的,对于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人上有北大校长蔡元培支持,下有广大青年生学响应的热闹情景,更是酸劲十⾜。但是等到二十年代中期,整个文学界基本上被新文学所占领,连当初的嫉妒者要给子女们写信也只得学用⽩话文,如果再要反对实在有点中气不⾜,不知从何下嘴了。 嫉妒的空前活跃和空前无效,使人们有可能对它进行冷静解剖,然后推敲出一些起码的行为规范在社会上普及,使人们早一点走出这个阶段。然而不幸得很,由于我们⽇常见到的嫉妒基点太低,提出的行为规范也只能十分耝浅。有一次与一群好友闲聊,玩笑地构想着一些能够稍稍遏制嫉妒狂嘲而又能被大家记得的规范,结果想来想去也只想出诸如"不要窥偷和指责别人的起居方式"、"不要损毁你不想买的商品"之类,实在不登大雅之堂。算来也真是命苦,活了好几十年,见到的始终是低等级的嫉妒,很少有品位稍稍⾼一点的。⾼品位的嫉妒,只能在文学作品中欣赏。 下世纪的嫉妒会是什么样的呢?无法预计。我只期望,即使作为人类的一种⽑病,也该正正经经地摆出一个模样来。像一位⾼贵勇士的蹙眉太息,而不是一群烂⾐兵丁的深夜混斗;像两座雪峰的千年对峙,而不是一束 ![]() ![]() 它曾是两匹快马在沙漠里的殊死追逐,它曾是两艘炮舰互相击中后的一起沉没,它曾是一位学者在整理另一位学者遗稿时的永久 ![]() 是的,嫉妒也可能⾼贵,⾼贵的嫉妒比之于卑下的嫉妒,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关爱他人、仰望杰出的基本教养。嫉妒在任何层次上都是不幸的祸 ![]() 既然我们一时无法消灭嫉妒,那就让它留取比较堂皇的躯壳吧,使它即便在破碎时也能体现一点人类的尊严。 任何一种具体的嫉妒总会过去,而尊严,一旦丢失就很难找回。我并不赞成通过艰辛的道德克制来掩埋我们⾝上的种种⽑病,而是主张带着种种实真的⽑病,进⼊一个较⾼的人生境界。 在较⾼的人生境界上,彼此都有人类互爱的基石,都有社会进步的期盼,即便再 ![]() ![]() |
上一章 霜冷长河 下一章 ( → ) |
余秋雨的最新综合其它《霜冷长河》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霜冷长河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霜冷长河是余秋雨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