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创作的经典综合其它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文化苦旅 作者:余秋雨 | 书号:43253 时间:2017/11/4 字数:4560 |
上一章 牌坊 下一章 ( → ) | |
童年的时候,家乡还有许多牌坊。 青山绿⽔,长路一条,走不了多远就有一座。⾼⾼的,全由青石条砌成,石匠们手艺⾼超,雕凿得十分细洁。顶上有浮饰图纹,不施彩粉,通体⼲净。鸟是不在那里筑窝的,飞累了,在那里停一停,看看远处的茂树,就飞走了。 这算是乡间的名胜。夏⽇,凉沁沁的石板底座上总睡着几个⾚膊的农夫,走脚小贩摆开了摊子,孩子们绕着石柱奔跑。哪个农夫醒来了,并不立即起⾝,睁眼仰看着天,仰看着牌坊堂皇的端顶,嘟哝一声:“嗐,这家有钱!”走脚小贩消息灵通,见多识广,慢悠悠地接口。有一两句飘进孩子们的耳朵,于是知道,这叫贞节牌坊,哪个女人死了丈夫,再不嫁人,就立下一个。 村子里再不嫁人的婶婶婆婆多得很,为什么不来立呢?只好去问她们,打算把牌坊立在哪里。一阵恶骂,还抹下眼泪。 于是牌坊变得凶险起来。玩完了,也学农夫躺下,胡 ![]() ![]() ![]() 从此与牌坊结仇,诅咒它的塌倒。夜里,风暴雨狂,普天下生灵颤栗,早晨,四野一片哭声。庄稼平了,瓦片掀了,大树折了,赶快去看牌坊,却定定地立着,纹丝不动。被雨透透地浇了一遍,被风狠狠地刮了一遍,亮闪闪地,更精神了。站在废墟上。 村外有一个尼姑庵,最后一个尼姑死于前年。庵空了,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位老先生,说要在这里办学堂。后来又来了几个外地女教师,红着脸细声细气到各家一说,一些孩子上学了。学了几个字,便到处找字。乡下有字的地方太少,想牌坊该有字,一座座看去,竟没有。一个字也没有。因此傻想,要是那个走脚小贩死了,谁还知道牌坊的主人呢? 幸好,村子里还有一个很老的老头。老头家像狗窝,大人们关照不要去,他是⼲盗墓营生的。有个晚上他又与几个伙伴去⼲那事。黑咕隆咚摸到一枚戒指,偷偷含在嘴里。伙伴们听他口音有异,都是內行,一阵死拳,打成重伤,吐出来的是一枚铜戒,换来焦饼10张。从此,孩子们只嫌他脏,不敢看他那嘴。但是,他倒能说牌坊许多事。他说,立牌坊得讲资格,有钱人家,没过门的姑娘躲在绣房里成年不出,一听男方死了,见都没见过面呢,也跟着杀自;或者… 都是小阿子听不懂的话。只有一句听得来神,他是低声说的:『真是奇怪,这些女人说是死了,坟里常常没有。” 乡下的孩子,脑袋里不知装了多少猜不透的怪事。谁也解答不了,直到呆呆地年老。老了,再讲给孩子们听。 管它无字的牌坊呢,管它无人的空棺呢,只顾每天走进破残的尼姑庵,上学。 尼姑庵真让人吃惊。进门平常,转弯即有花廊,最后竟有満満实实的大花圃蔵在北墙里边。不相信世间有那么多花,不相信这块 ![]() 这个花圃,占了整个尼姑庵的四分之一。这群孩子只要向它投了一眼,立时⼊魔,一辈子丢不下它。往后,再大的花园也能看到,但是,让幼小的生命第一次领略圣洁的灿烂的,是它。它在孩子们心头蔵下了一种彩⾊的宗教。 女教师说,这些花是尼姑们种的。尼姑纔细心呢,也不让别人进这个小园,舒舒畅畅地种,痛痛快快地看。 女教师说,不许把它搞坏。轻轻地拔草,轻轻地理下脚篱,不许把它碰着。搬来一些砖块砌成凳子,一人一个,端端地坐着,两手齐按膝盖,好好看。 终于要问老师,尼姑是什么。女教师说了几句。又说不清,孩子们 ![]() 两年以后,大扫除,女教师用一条⽑巾包住头发,将一把扫帚扎在竹竿上,去扫屋梁。忽然掉下一个布包,急急打开,竟是一迭绣品。一幅一幅翻看,引来一阵阵惊呼。大多是花,与花圃里的一样多,一样 ![]() 绣房这个词,已第二次听到。第一次从盗墓老头的脏嘴里。那天放学,直着两眼胡思 ![]() 只好与小朋友一起讨论。年纪最大的一个口气也大,说,很多出殡都是假的,待我编一个故事,你们等着听。他一直没编出来。孩子们脑中只留下一些零 ![]() 阿子们渐渐大了,已注意到,女教师们都非常好看。她们的脸很⽩,所以一脸红马上就看出来了。她们喜 ![]() ![]() 生学一大就⿇烦,开始琢磨老师。寒假了,她们不回家,她们家不过年吗?不吃年夜饭吗?暑假了,她们也不回家,那么长的暑假,知了叫得烦人,校门紧闭着,她们不冷清吗?大人说,送些瓜给你们老师吧,她们没什么吃的。不敢去,她们会喜 ![]() ![]() ![]() 老师执意要去感谢,星期天上午,她们走出了校门,娉娉婷婷地走家访户,都不在。门开着,没有人。经一位老婆婆指点,走进一座山岙。全是树,没有房,正疑惑,棵棵树上都在呼叫老师,有声不见人。都说自己家的杨梅好,要老师去。老师们在一片呼唤声中晕头转向,好一会,山岙里仍然只见这几个微笑着东张西望的美丽⾝影。终于有人下树来拉扯,先是孩子们,再是⺟亲们。乡间妇人耝,没几句话,就盛赞老师的漂亮,当着孩子的面,问为什么不结婚。倒是孩子们不敢看老师的脸,躲回树上。 但是对啊,老师们为什么不结婚呢? 懊像都没有家。没有自己的家,也没有⽗⺟的家。也不见有什么人来找过她们,她们也不出去。她们像从天上掉下来的,掉进一个古老的尼姑庵里。她们来得很远,像在躲着什么,躲在花圃旁边。她们总说这个尼姑庵很好,看一眼孩子们,又说尼姑太寂寞。 一天,乡间很少见到的一个老年邮差送来一封信,是给一位女教师的。后来又来过一个男人,学校里的气氛怪异起来。再几天,那位女教师自尽了。孩子们围着她哭,她像睡着了,非常平静。其它女教师也非常平静,请了几个乡民,到山间筑坟,生学们跟着。那个年龄最大的生学走过一座牌坊时不知嘀吐一句什么,『胡说!”一声断喝,同时出自几个女教师的口,从来没见过她们这么气忿。 阿子们毕业的时候,活着的教师一个也没有结婚。孩子们围着尼姑庵——学校的围墙整整绕了三圈,把围墙 ![]() 叫老师快回,老师说,送到石桥那里吧。她们在石桥上捋着孩子们油亮的头发,都掏出小手绢,擦着眼睛。孩子们低下头去,看见老师的布鞋,正踩着昔⽇牌坊上的漂亮雕纹。 童年的事,越想越浑。有时,小小的庵庙,竟成了一个神秘的图腾。曾想借此来思索国中妇女挣扎的秘途,又苦于全是疑问,毫无凭信。10年前回乡,花圃仍在,石桥仍在。而那些女教师,一个也不在了。问现任的教师们,完全茫然不知。 当然我是在的,我又一次绕着围墙急步行走。怎么会这么小呢?比长蔵心中的小多了。立时走完,怆然站定,夕 ![]() 1985年,国美欧·亨利小说奖授予司徒华·达比克的《热冰》。匆匆读完,默然不动。 小说里也有一块圣女的牌坊,不是石头做的,而是一方冰块。贞洁的处女,冰冻在里边。 据说这位姑娘跟着两个青年去划船,船划到半道上,两个青年开始对她有非礼举动,把她的上⾐都撕破了。她不顾一切跳⼊⽔中,小船被她蹬翻,两个青年游回到了岸上,而她则被⽔莲蔓茎绊住,陷于泥沼。她的⽗亲抱回了女儿半裸的遗体,在痛苦的疯癫中,把尚未僵硬的女儿封进了冷库。村里的老修女写信给教皇,建议把这位冰冻的贞洁姑娘封为圣徒。 她真的会显灵。有一次,一位青年醉酒误⼊冷库,酒醒时冷库的大门已经上锁。他见到了这块冰:“原来里面冻的是个姑娘。他清晰地看到她的秀发,不仅是金⾊的,简直是冬季里放在玻璃窗后面的闪闪烛光,散发着⻩澄澄的金⾊。她袒露着酥 ![]() ![]() 小说的最后,是两个青年偷偷进⼊冷库,用小车推出那方冰块,在熹微的晨光中急速奔跑。两个青年挥汗如雨,挟着一个完全解冻了的姑娘飞奔湖面,越奔越快,像要把她远远送出天边。 我默然不动。 思绪 ![]() ![]() 把女儿悄悄封进冰块的⽗亲,你们一定会有的,我猜想。你们是否企盼过那两个挥汗如雨的青年,用奔跑的热量,让你们完全解冻,一起投向熹微的天际? 冒犯了,也许能读到这篇文章的我的年迈的老师们,你们在哪里? |
上一章 文化苦旅 下一章 ( → ) |
余秋雨的最新综合其它《文化苦旅》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文化苦旅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