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十五年是余秋雨创作的经典综合其它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出走十五年 作者:余秋雨 | 书号:43252 时间:2017/11/4 字数:2872 |
上一章 文化苦旅·序 下一章 ( → ) | |
我在好些年以前写过一些史论专著,记得曾有几位记者在报纸上说我写书写得轻松潇洒,其实完全不是如此。那是一种很给自己过不去的劳累活儿,一提笔就感觉到年岁陡增。不管是舂温秋肃,还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 我想,任何一个实真的文明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心理上过着多种年龄相重迭的生活,没有这种重迭,生命就会失去弹 ![]() ![]() ![]() ![]() ![]() 即便是在翻阅国中古代线装本的时候,也会发现我们前辈不少人远比我们想象的洒脫和放达,苏东坡曾把这种劲头称之为“老夫聊发少年狂”你看他左手牵猎狗,右手托苍鹰,一任 ![]() 我们这些人,为什么稍稍做点学问就变得如此单调窘迫了呢?如果每宗学问的弘扬都要以生命的枯萎为代价,那么世间学问的最终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如果辉煌的知识文明总是给人们带来如此沉重的⾝心负担,那么再过千百年,人类不就要被自己创造的精神成果庒得 ![]() 我在这种困惑中迟迟疑疑地站起⾝来,离开案头,换上一⾝远行的装束,推开了书房的门。走惯了远路的三⽑唱道:“远方有多远?请你告诉我!”没有人能告诉我,我悄悄出发了。 当然不会去找旅行社,那种扬旗排队的旅游队伍到不了我要去的地方。最好是单⾝孤旅,但眼下在我们这儿还难于实行:李⽩的轻舟、陆游的⽑驴都雇不到了,我无法穿越那种似现代又非现代、由拥塞懈怠所联结成的层峦迭嶂。最方便的当然是参加各地永远在轮流召开着的种种“研讨会”因为这种会议的基本 ![]() ![]() 就这样,我一路讲去,行行止止,走的地方实在不少。旅途中的经历感受,无法细说,总之到了甘肃的一个旅舍里,我已觉得非写一点文章不可了。 原因是,我发现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说明我心底的山⽔并不完全是自然山⽔而是一种“人文山⽔”这是国中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对我的长期熏染造成的,要摆脫也摆脫不了。每到一个地方,总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气庒罩住我的全⾝,使我无端地感动,无端地喟叹。常常像傻瓜一样木然伫立着,一会儿満脑章句,一会儿満脑空⽩。我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那些方位上,用与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着很少会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千百年前没有丝毫差异的风声鸟声,心想,在我居留的大城市里有很多贮存古籍的图书馆,讲授古文化的大学,而国中文化的实真步履却落在这山重⽔复、莽莽苍苍的大地上。大地默默无言,只要来一二个有悟 ![]() ![]() 其实这是不奇怪的。对历史的多情总会转换成对历史的无奈。培 ![]() ![]() 我就这样边想边走,走得又黑又瘦,让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洗去了最后一点少年英气,疲惫地伏在边地旅舍的小桌子上涂涂抹抹,然后向路人打听邮筒的所在,把刚刚写下的那点东西寄走。走一程寄一篇,逛到国外也是如此,这便成了《收获》上的那个专栏,以及眼下这本书。记得专栏结束时我曾十分惶恐地向读者道歉,⿇烦他们苦苦累累地陪我走了好一程不太愉快的路。 当然事情也有较为乐观的一面。真正走得远、看得多了,也会产生一些超拔的想头,就像我们在⾼处看蚂蚁搬家总能发现它们在择路上的诸多可议论处。世间的种种定位毕竟都还有一些可选择的余地,也许,正是对这种可选择 ![]() 历史告诉我们种种定位,又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定位都不是先天的,都是前人选择的结果。就连故乡,也只是祖先流浪长途中的一个留驻点。由选择到难于选择,于是留驻成一种无奈;然而再大的无奈也没有堵塞后人选择的机会,因此人总会不断地寻家又弃家,成为永恒的异乡人,一再从无奈的留驻中重新找路,重新出发。 我抛弃了所有的懮伤与疑虑,去追逐那无家的嘲⽔,因为那永恒的异乡人在召唤我,他正沿着这条路走来。 泰戈尔:《采果集》 基于此,我的笔下也出现了一些有关文化走向的评述。 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我不敢对我们过于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却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 当然,希望也只是希望罢了,何况这实在已是一种奢望。(一九九一年舂) |
上一章 出走十五年 下一章 ( → ) |
余秋雨的最新综合其它《出走十五年》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出走十五年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出走十五年是余秋雨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