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旅是余秋雨创作的经典综合其它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中国之旅 作者:余秋雨 | 书号:43250 时间:2017/11/4 字数:1840 |
上一章 康熙的“长城” 下一章 ( → ) | |
山庄里有很多楹联和石碑,上面的文字大多由皇帝们亲自撰写。他们当然想不到多少年后会有我们这些陌生人闯⼊他们的私家园林,来读这些文字,这些文字是写给他们后辈继承人看的。 朝廷给别人看的东西很多,有大量刻印广颁的官样文章,而写在这里的文字,尽管有时也咬文嚼字,但总的说来是说给儿孙们听的体己话,比较实真可信。我踏着青苔和蔓草,辨识和解读着一切能找到的文字,连蔵在山间树林中的石碑都不放过,读完一篇,便舒松开筋骨四周看看。一路走去,终于可以有把握地说,山庄的营造,完全出自一代政治家在精神上的強健。 首先是康熙。山庄正宮午门上悬挂着的“避暑山庄”四个字就是他写的,这四个汉字写得很好,撇捺间透露出一个胜利者的从容和安详,可以想见他首次踏进山庄的步履也是这样的。他一定会这样,因为他是走了一条艰难而又成功的长途才走进山庄的,到这里来 ![]() 他一生的艰难都是自找的。他的⽗辈本来已经给他打下了一个很完整的华夏江山,他8岁即位,14岁亲政,年轻轻一个孩子,坐享其成就是了,能在如此辽阔的疆土、如此兴盛的运势前做些什么呢?他稚气未脫的眼睛,竟然疑惑地盯上了两个庞然大物:一个是朝廷中最有权势的辅政大臣鳌拜,一个是自恃当初领清兵⼊关有功、拥兵自重于南方的吴三桂。平心而论,对于这样与自己的祖辈、⽗辈都有密切关系的重要政治势力,即便是德⾼望重的一代雄主也未必下得了决心去动手,但康熙却向他们,也向自己挑战了,16岁上⼲净利落地除了鳌拜集团,20岁开始向吴三桂开战,花8年时间的征战取得彻底胜利。他等于把到手的江山重新打理了一遍,使自己从一个继承者变成了创业者。他成 ![]() 他每次都要经过长城,长城多年失修,已经破败。对着这堵受到历代帝王切切关心的城墙,他想了很多。他的祖辈是破长城进来的,没有吴三桂也绝对进得了,那么长城究竟有什么用呢?堂堂一个朝廷,难道就靠这些砖块去保卫?但是如果没有长城,我们的防线又在哪里呢?他思考的结果,可以从1691年他的一份上谕中看出个大概。那年5月,古北口总兵官蔡元向朝廷提出,他所管辖的那一带长城“倾塌甚多,请行修筑”康熙竟然完全不同意。他的上谕是: 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诸路瓦解,皆莫能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 ![]() 说得实在是很有道理。我对埋在我们民族心底的“长城情结”一直不敢恭维,读了康熙这段话,简直找到了一个远年知音。由于这样说,清代成了国中古代基本上不大修长城的一个朝代,对此我也觉得不无痛快。当然,我们今天从保护文物的意义上去修理长城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康熙希望能筑起一座无形的长城。“修德安民”云云说得过于堂皇而空泛,实际上他有硬的一手和软的一手。硬的一手是在长城外设立“木兰围场”每年秋天,由皇帝亲自率领王公大臣、各级官兵一万余人去进行大规模的“围猎”实际上是一种声势浩大的军事演习,这既可以使王公大臣们保持住勇猛、強悍的人生风范,又可顺便对北方边境起一个威慑作用。“木兰围场”既然设在长城之外的边远地带,离京北就很有一点距离,如此众多的朝廷要员前去秋猎,当然要建造一些大大小小的行宮,而热河行宮,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座。软的一手是与北方边疆的各少数民族建立起一种常来常往的友好关系,他们的首领不必长途进京也有与清廷彼此 ![]() 承德避暑山庄其实就是康熙的“长城”与蜿蜒千里的秦始皇长城相比,哪个更⾼明些呢? |
上一章 中国之旅 下一章 ( → ) |
余秋雨的最新综合其它《中国之旅》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中国之旅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中国之旅是余秋雨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