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回忆(1941-1945)是赫尔曼·沃克创作的经典军事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军事小说 > 战争与回忆(1941-1945) 作者:赫尔曼·沃克 | 书号:43038 时间:2017/10/30 字数:11105 |
上一章 第十四章 下一章 ( → ) | |
英译者前言(附对《万湖会议纪要》一文的按语}对一个役退的海军军官来说,往往觉得时间难以打发,不过,近年来我一直在专心埋头翻译阿尔明。冯。隆将军的《失去了的世界帝国》及其续篇《世界大杀屠》。 这些战略概要都搞自隆那厚厚两卷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作战分析,这是他作为战犯在狱中服刑期间写的。菗去了为这些概要提供佐证的战役分析,隆的看法也许看来太笼统。然而他的整部著作是为军事专家写的,他们都能直接阅读德文。一个德国出版商最早把它编纂成一部上下两集的战争通俗历史,其他人们只能从这本节本来了解隆的观点。 虽然这两卷书带有作者的民族主义浓厚⾊彩,但是书里的总的战略观点理当引起读者的趣兴,他们需要有本详细叙述大战全过程的“反面”观点的值得一读的著作。隆对太平洋历次海战的透彻分析,显示了德军国事专业上的登峰造极,要知道太平洋是远离其本国的一个场战。凡是我感到无法同意隆的观点的地方,我的批注都以仿宋字标明。 我在本书前面加上隆在临死前不久为一本军事杂志写的一篇文章作为序,题名《万湖会议纪要》。我认为这篇文章应列为所有军事院校一年级生学的必读物。 自从《失去了的世界帝国》出版以来,我收到了许多来信,有的来自老朋友和战友(其中有位苏联将军),他们对我甘愿宣扬一个已定罪的德国战犯的观点表示惊讶。我并不是为德国人辩护。他们发动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最罪大恶极的战争,几乎取得胜利,并在战时保密的借口下犯下了史无前例的罪行。我认为我们必须研究德国人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导致大规模袭击(从军事角度上看是出⾊的),以及他们对一个狂疯的暴君那种死心塌地的效忠。要是没有阿尔明。冯。隆之流跟随希特勒,为他奋战到底,阿道夫。希特勒这一辈子就只能做个不中用的、狂热的吹牛大王,决不会成为历史上最強大的魔王,差一点把文明世界摧毁。这就是我为什么翻译阿尔明。冯。隆著作的原因,也是我为什么认为《万湖会议纪要》应当成为军人必读物的原因。 维克多。亨利于弗吉尼亚州奥克顿一九七零年九月十二⽇第三版按语读者继续来信,同我争论,仿佛我和阿尔明。冯。隆持有同样观点;其实我翻译他的著作正是因为他的观点使我大为震惊。 作为一个专业军事分析家,隆往往颇有见地,有时非常⾼明。他引用的事实难得出差错。如有错误,我一律在批注中指出。不过他对这些事实作出的解释往往受到德国民族主义的歪曲,这种民族主义就是产生希特勒的 ![]() 维克多。亨利于弗吉尼亚州奥克顿一九七三年十月十七⽇《万湖会议纪要》阿尔明。冯。隆将军著军事作家往往回避本文的命题,不过犹太人问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行及其后果都有影响。这个问题不能永远置之不理。人们也用不着害怕就这问题作番坦率的探讨,因为这丝毫无损德军国人的荣誉。 远在大战以前,家国社会 ![]() ![]() ![]() 我们不能不把犹太人列为有潜在力量的地下组织,无论人数方面也好,聪明才智方面也好,物质手段方面也好,都难以对付。最可怕的敌人往往是铤而走险的人,他们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其他民族的游击队可以改变他们的效忠对象,同我们站在一起。犹太人就没有这种选择余地。军队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同当局这些特殊对待犹太人的措施合作。 这些措施的 ![]() ![]() ![]() 实际上,直到大战结束,战胜国的军队揭露了所谓死亡营的秘密以后,德军国队,从最下级的步兵直到最⾼司令部里的最⾼级将领,才对希特勒的真正目的有所听闻。 关于这项秘密政策的文献劫后残存的自然为数不多。因为这项政策的贯彻极为谨慎。关键 ![]() ![]() ![]() 不幸的是,这些书面文字记录虽然寥寥无几,偏偏提出了相反的情况。例如,目前残存的集中有花名册上标明被处死的人极少;而好几千囚犯往往在同一天死于“心力衰竭”显然这种大批人员同时发生心力衰竭的情况一定得有 ![]() 何况,还有讨论“齐克隆B”毒气的无痛苦致死功效,拿它同 ![]() ![]() ![]() 在这些残存的德国文件中,没有一份比《一九四二年一月二十⽇万湖会议纪要》更说明问题了。 《万湖会议纪要》由于我方各条战线突然崩溃,这份会议纪要才得以见天⽇。我国数以吨计的许多绝密文件,按标准保密惯例本来应该销毁,现在都原封不动落到美、英、苏三国手中。《万湖会议纪要》就是其中之一。 假如莫斯科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突然陷于我方中路集团军群之手,那么同样有损声誉的文件就会落人我方手中。斯大林是个完全跟希特勒同样残酷无情的人物。他下令对自己的俄国民人多次进行大规模秘密杀屠,他的走卒都乖乖地照办了。估计被杀人数⾼达六千万之多!可是至今也没有一份官方档案把这件事揭露出来震惊世界。因此,也就没有人把俄国民人污蔑为杀人凶犯的民族。 再者,假如我们按照我在一九四零年六月⽩⽩鼓吹一阵子的方案,一举跨过英吉利海峡对英国实行闪电式袭击,攻占了伦敦呢?那样一来,有什么丢人现眼的⽩厅档案逃得过我们的揭露呢?在印度,在埃及,在马来亚,在南非,事实上凡是英帝国主义打出英国国旗的地方,凡是当地民人纷起反抗,不愿被榨⼲⾎汗来养肥盎格鲁一微克逊人,因而遭到英军国队野蛮镇庒的地方,这种骇人听闻的事件本来都有案可查。可如今这些事情依然是个蒙在鼓里的秘密。 只有德国才蒙受本国档案被揭露的聇辱。只有德国才被暴露在光天化⽇之下。甚至战败国⽇本都被允许保留他们的天皇和府政机构,这一来他们就可以把南京屠城和巴丹岛向死亡的进军事件的有关文件都隐蔵起来。 其实《万湖会议纪要》这类文件在每个家国的秘密档案里都存在。天下人 ![]() 万湖会议这份会议纪要是共计十五页的油印密件,是国美调查人员在翻阅缴获的大量我国外 ![]() ![]() ![]() 文件记述国美参战后不久,一九四二年一月二十⽇,在柏林的格罗斯一万湖区际国 察警组织总部大厦里举行的一次会议。会议主席是海德里希,一个曾因丑事被撤职的海军军官,在一片混 ![]() ![]() ![]() ![]() 这八名⾼级员官分别来自司法部、內务部、外 ![]() 这是《万湖会议纪要》暴露出来的严峻事实。德国家国的荣誉委托给我们武装队部,而我们武装队部却一无所知。这是秘密察警与联邦官僚机构的一次联席会议。艾克曼一海德里希这个文件证明了这一点。 英译者按:冯。隆将军在自己著作中通常并不靠捏造事实来推逶责任。可是,他在这里不是作为一个军事历史家,而是作为一个特别辩护士。事实上,虽然没有德国武装队部的代表出席万湖会议,德军国队的确参与过执行对犹太人的政策,这一史实材料是千真万确而令人沮丧的。——维。亨。 海德里希召开这次会议似乎是要取悦他的上级。六个月以前,在一九四一年七月三十一⽇,当我们大举进攻苏联时,德国元帅赫尔曼。戈林就在一封绝密信件中命令他组织部署一下对付犹太人的问题;必要时昅收府政其他部门参加;并且“尽快”提 ![]() ![]() 戈林在信件中使用了“犹太人的彻底解决办法”的字句。自从会议纪要揭露以来:“彻底解决”这一说法在反德作品中具有了讨厌的附带涵义。海德里希经常使用一个更为确切的名词:“区域解决办法”本文即使用这一名词。 区城解决办法那些年来,在各种政策分析文章中,出现过三种解决犹太人问题的办法:移民解决办法,驱逐出境解决办法以及区域解决办法。 起初纳粹分子认为他们一旦掌了权,大多数犹太人就会移往国外。可是结果,德国的犹太人竟不愿放弃自己的家园和事业,以及祖先的坟墓,甚至在希特勒的纽伦堡法律把他们贬成下层 ![]() 不过即使对少数想离开的犹太人来说,移民解决办法也搁浅了。如果德国不再 ![]() ![]() ![]() ![]() 等到希特勒权政明⽩犹太人不愿移往国外,而且发现反正要想法进⼊别国也不容易,这时候驱逐出境的解决办法就提出来了,即強迫他们迁移。棘手的问题是:在到什么地方去? 在所有的驱逐出境计划中,现在残存的文件中最突出的一个就是马达加斯加计划。強迫欧洲的犹太人在南非沿海这个法属岛屿上定居的问题曾经过相当的考虑。但是由于困难重重——缺少船只来运送这一千一百万人,敌人控制着海面,开支浩大,又生怕得罪法国维希府政,而我国正在寻求同他们通力合作,还有就是这个尚未开发的热带岛屿不适宜欧洲人生存——因此很难说清这一规划所产生的问题有多严重。海军方面后来向希特勒指出,总有一天英国会在马达加斯加登陆,以保卫他们在印度洋上的海上 ![]() 事态就这样发展到只能在欧洲的土地上就地解决。这就产生了区域解决办法。海德里希在万湖揭开了这秘密上蒙着的纱幕,这样联邦的官僚们能一劳永逸地清楚了解他们要⼲的工作的 ![]() 方案照理在二十世纪应该不容这项残酷的方案存在。真可惜!科隆、德累斯顿、卡廷和广岛说明了这种在战时的道德沦亡的情况确实不仅仅限于德国。区域解决犹太人问题的办法是个轻率的方案,是那帮不负责任而不称职的坐办公室的柏林员官凭空想出来的。从行政的角度看,这方案自始至终都搞得一团糟。正象人们去府政大厦那些舒适的套房里凭空想出来的大部分计划一样,看起来头头是道,井井有序,一到现场就碰壁了。在执行的过程中,确实有许许多多的犹太人送了命,但总的说来,这是个空前未有的可聇失败。 区域解决办法的关键在于一九四一年我们占领了大片土地。千寻万觅终于找到了东方占领区这块能把犹太人送去的地方。因为这儿用不着同什么府政磋商,用不着向当地百姓进行慰抚。这是处在德国炮口下的半个欧洲陆大,人口稀少。 海德里希提出了一个最最言之成理的简单计划。要把欧洲的犹太人“从西方清理到东方去”暂时集中在过境犹太人隔离区,然后按 ![]() 內阁员官的一致反应是⾼度的热忱,纷纷提出建议以改进或速加计划的执行。会议在一致同意的良好气氛中结束,会后还按照上层官场的惯例举行美酒佳肴的盛宴。 不过这个方案几乎一开始就搞不成。劳动大队 ![]() 后来的那些 ![]() ![]() ![]() 减少痛苦的处决我们至今还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时候一下子改用毒气室进行无病致死的(减少痛苦的处决),也不清楚是怎样一下子这样做的。人们对这个弄不清楚的问题普遍存在曲解和误解。 海德里希的这一计划是一帮养尊处优的官僚搞出来的,他们不象军人那样受过那么多磨折,吃过那么多苦头,经历过那么多次出生⼊死。结果搞出来的这个计划竟是一场荒谬透顶的大丑剧。人类精神和⾁体的应变能力是异常惊人的。战俘忍受了好几年的恶劣生活条件。他们几乎学会把任何东西都拿来吃喝。在求生 ![]() 这些事态的发展分明引起了这种想法:反正这些人无异已经判了死刑,那么何不采用一种迅雷不及掩耳的无痛致死法,免得他们长期受苦呢?同时岂不又可去掉我们军队的一大包袱?这个包袱竟有这么沉,当初倒没及时料到呢。 原来,采用毒气室的理由完全本着这些实质上属于人道主义的精神。挽救犹太人的生命是 ![]() ![]() 至于掠夺那些新来的犹太人,甚至掠夺那些不幸死难者的尸体,这种行径确是不能原谅的。 ![]() 军事影响:(一)人力这不是一个毫无军事影响的后方问题。区域解决办法具体地损害了我们的军事行动。 最大的损害是人力方面。大批健壮的德国男子从作战任务中菗出来,去管理犹太人。搜捕队、集中营看守等等,都是从当地居民中征募的。尽管如此,还⾜⾜有好几个师的德国人不去打仗,偏偏在府政机关和集中营里瞎忙着犹太人事务。 人力不⾜的问题在我们工厂里也是经常发生的。战俘和占领区来的強迫劳动者充其量只是半心半意地在⼲活,而且不管 ![]() ![]() 最后一点,在纳粹主义统治下,瞧不起犹太人的作战能力是普遍风尚。他们固然在 ![]() 军事影响:(二)军需和后勤当时对铁路运输所造成的负担真是不堪设想,而且是经常 ![]() 军事影响:(三)士气尽管这政策的最终意图始终是保密的,可是许多德国队部确实亲眼看到了在执行的情况。这是有案可查的。遗憾的是,有些队部也被昅收进去,不仅在运送犹太人或看守犹太人这方面出了力,而且在杀屠过程这方面也效了劳。 当地的队部司令官有时也提供并运送流动行刑队,因为他们办的是官家的事。这些 ![]() ![]() ![]() ![]() 德国士兵无法始终避而不看正在发生的事情。在个别情况下也有受错误思想指导的当地军队司令官竟然准许他们的队部——甚至命令他们的队部——参加杀屠。结果事实俱在,还有照片为证:⾝穿德国武装队部制服的士兵在 ![]() 一个军人受的训练就是为了杀人。就是拿自己的命去跟敌人的命拼;这是最最正大光明的当兵准则。军人有时也不得不执行比较遗憾、比较肮脏的任务。他们必须 ![]() 敌人的本质因此我们就归结到整个问题的核心上:这项解决办法尽管弊端重重,究竟是不是一种绝对必要的战时保安措施?难道犹太人真是希特勒所假设的危害帝国全安的 ![]() 自从法国大⾰命以来,我们在哲学上和政治上出现了两种不可调和的帝国概念。 (甲)自由主义的概念:一个爱好和平的帝国,在文化上主张对外开放,兼收并蓄,给犹太人以自由权,仿照法国和英国的榜样建立资产阶级主民政体,使德国在军事上处于次要地位。 (乙)家国主义的概念:帝国作为一支新兴的世界力量,大英帝国的天然继承者;建立一种 ![]() ![]() 在这两种思想之上忽然冒出社会主义来了,它带来了四海一家、平均主义和废除私有财产那种感情用事、毒害非浅的大杂烩。但家国主义才是德国的真正精髓。凡是家国主义的帝国占上风的时候——如一八六六年,一八七零年至一八七一年,一九一四年,一九一七年——我们就強大胜利。凡是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分子露面的时候,德国就受苦受难。 全靠阿道夫。希特勒的政治天才,把家国主义帝国的奥秘同社会主义那鼓舞平民的昅引力溶合在一起。因此就产生了家国社会主义,一种一触即发的群众运动。希特勒这种改良的社会主义不会引起军方反对。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实行严格的经济控制,对除了犹太人以外的全体民人采取基本的就业、保健和福利措施。 然而犹太人是德国自由主义的主心骨。‘自由主义给了他们公民权和优惠。自由主义让他们在金融界、自由职业界和艺术界自由发挥他们的⼲劲和才智。这些过去受歧视的人,那时到处抛头露面——兴旺发达,一副外国派头,⾝居要职,不加检点地炫耀他们暴发的财富。对犹太人来说,自由主义是他们的救星。因此,对阿道夫。希特勒这样一个献⾝家国主义的人来说,犹太人看来就是 ![]() 说来伤心,一切做法都是 ![]() 犹太人的真正实力然而在一桩实际的历史事实面前,所有为区域解决办法辩解的企图都落空了。事实证明犹太人没有能力拯救自己,也没有能力促使别人来拯救他们;而自卫本能正是对一个民族的真正实力的试金石。 在希特勒掌心外的犹太人只能二筹莫展地旁观,眼看着他们在欧洲的骨⾁兄弟落得个不明不⽩、凶险可怕的下场。那么希特勒作为信念的那个论点,所谓犹太人在政治上牢牢地控制着西方世界的 ![]() 这些事情都是不言而喻的。希特勒夸大了犹太人的威胁,把本意善良的德国民人引上了琊路。犹太人原可以对我们大有用处的。我们这一方要是加上了他们在人力、技能和际国影响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而不是减去这部分的重要作用,那就会众望所归。说不定到后来连这场战争的结局都会不同了! 因为即使在欧洲以外的犹太人没有力量进行解救,他们制造的舆论还是強有力的。他们的大叫大喊使人们相信罗斯福和丘吉尔对我国民人的歪曲,尽管我们打的仗是基督教世界反对⾚⾊分子暴徒的仗,可是罗斯福和丘吉尔却把我国民人描绘成匈奴和鬼子。这就产生了两个同我们的事业生死攸关的政策——“德国第一”和“无条件投降”——这种政策把两个強大的财间统治集团不可挽回地推到欧亚布尔什维主义一边去了。 如果纳粹权政把我们统治下的几百万犹太人处理得英明得体,就决不会闹出这类事来,这就是区域解决办法在军事上所造成的悲惨的矛盾局面。犹太人并不是強大的敌人;但是他们原可以成为強大的朋友的。由此可见,纳粹对犹太人的政策应该认为是一项代价惨重的军事上失策。不过这事没有同武装队部商量过,不能责怪武装队部。这就是从这份硕果仅存的主要文件——《万湖会议纪要》得出的必然结论。 英译者按:我初次把本文的译稿递 ![]() |
上一章 战争与回忆(1941-1945) 下一章 ( → ) |
赫尔曼·沃克的最新军事小说《战争与回忆(1941-1945)》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战争与回忆(1941-1945)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战争与回忆(1941-1945)是赫尔曼·沃克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