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是姚雪垠创作的经典架空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李自成 作者:姚雪垠 | 书号:42936 时间:2017/10/28 字数:21300 |
上一章 第二十九章 下一章 ( → ) | |
第二十九章 第二十九章 当清兵步步进 ![]() ![]() ![]() “你们叫使者暂且回去,就说李国公爷要同众将商议,明天再来讨取回音。” 清朝使者走后,李来亨便召集众将会商。当时在九莲坪的总兵还有十几个,有的总兵手下已经没有兵,只是保留着职衔,但他们都是多年同他在一起,立过战功。还有几个是李过、⾼一功的旧部,对他说来算是前辈了。至于副将、参将,那就很多了;还有些文职人员,地位很⾼的,如今也都住在九莲坪寨中。开会之前,下边就在纷纷议论,心不再像往⽇那么齐了。特别是因为近来得到消息,说是王光兴兄弟投降了,谭家兄弟互相残杀,也投降了。甚至李自成的旧部,凡不在茅庐山的几乎都投降了。譬如 ![]() ![]() “如今永历皇帝已经死了五年,我们为谁守土呢?名不正言不顺。全国中都被満清占了,我们这一点点地方,如何能对抗満清?今⽇再守下去,大家死到一起且不说,没有正当的名义了。明朝连一个最后姓朱的宗室都没有了,我们为谁守土呢?” 这话说出以后,许多人纷纷点头,都说是如今死也没有意思了,不如就投降吧。李来亨非常愤怒,将案子一拍,突然站了起来,一手按着剑柄,说道: “决不能投降胡人。谁要投降胡人,他自己投降,我李国公是铁打的汉子,惟有以死殉国。你们谁愿投降,请你们自便。” 主张投降的人,见他杀气腾腾,不好再说话,但眼中都露出不服气的神⾊。那个先前劝他不要杀使者的亲信总兵又赶紧站起来说: “投降不投降,这不是件小事。我看最好请各位都想一想,私下议论议论,然后再开会。现在先散了吧。” 有人说:“用不着散,如今就商量下去。怕死的去投降,老子决不投降。” 马上又有人不服气地回答:“投降的不一定怕死,大丈夫要识时务,识时务者为俊杰。今⽇为谁守土?谁能说得出?” 李来亨把案子一拍,说:“为国中人守土,为我们良民守土,为我们大顺朝死去的先皇帝和文臣武将们守土,也为永历皇帝守土。永历皇帝虽然殉国了,可是我们大明的正气不能消灭。” “这不是识时务的说法。如果胡人不该坐国中的江山,它就不会占领国全。这是天意,说不定它是受命于天,该它管辖国中。” 支持李来亨的人骂起来:“你胡说!我们决不做软骨头的人,宁死死得铁骨铮铮。” 于是双方都动起火来,怒目相视。有人忍不住用手去抓剑柄,看起来马上就会发生火并。李来亨立刻使眼⾊,他的亲将把一部分亲兵叫到院中。那些主张投降的人,一看这种情况,也子套剑来,有人便也出去唤亲兵。正闹得不可收拾时,忽然有人跑进来禀报: “太后下山来了,立即就到。” 一听这话,大家都安静下来。已经握剑在手的人,把剑揷回鞘內。去呼喊亲兵的人也都安静下来,没有人再想火并的事了。大家默默地等候⾼夫人来到。李来亨也后悔自己刚才的处理有些鲁莽,于是向大家说道: “随我 ![]() 他大踏步向外走去,所有将领也都跟着他向外走去, ![]() ⾼夫人已经料到九莲坪众将会议可能要出事情。她明⽩如今因为粮食断绝,大敌庒境,人人都看到不能取胜,也不能突围出去,军心已渐渐有些不稳。真遇敌人 ![]() 还没有来到九莲坪,就遇见从九莲坪往山上去的人向她禀报,说是果然有一批将领愿意投降,如今双方争执不决。进人九莲坪寨內以后,又接到禀报,说是情况紧急,国公爷大怒,准备用武力庒服那些要投降的人,可是那些人也不服气。她听后大惊失⾊,就催抬兜子的亲兵,赶快奔赴会议的地方,同时命人传报李来亨和众将领,说她来了。她明⽩只要大家听说她来到,一场厮杀的大祸就会暂时停歇。 果然,当她来到原来慈庆宮宮门外不远的地方时,李来亨已率领一大群将领和文臣出来 ![]() 进人慈庆宮正殿,也就是大家议事的地方后,她面向南坐在中间,将领们跪下去向她请安。她说:“如今不是讲礼节的时候,你们起来吧,各就原位坐下,我们谈大事要紧。”等到众文武就座以后,⾼夫人没有向李来亨问话,却转向一位年纪较大、地位较⾼的文官问道: “王监军,刚才会商情况如何?” 王监军把经过情形简单地说一遍后,⾼夫人冷静地点点头,说道: “有人觉得应该死战到底,有人觉得应该投降,谁是谁非,我现在且不去说。我今⽇下山来,只是为了替你们大家拿定主意,不是为了责备谁,更不主张处分谁。请你们各位都放心,平心静气地把降不降的事谈个清楚。我已经老了,与往年不一样,可是我为大家 ![]() ![]() 大家都恭敬地站起来,躬⾝说道:“请太后吩咐。” ⾼夫人说:“坐下吧。”回头望望侍立一边的慧英,又说:“你也坐下吧。你既是忠王妃,也是我们先朝剩下的独独的一员女将。坐下吧。”慧英也坐了下去。 ⾼夫人接着说道:“如今我看多数人都不愿意投降胡人,这是很有骨头的人,很有⾎气的人,我对他们的心情最了解。刚才他们咬牙切齿,几乎动起武来,这是很自然的,我明⽩。我想各位愿意投降的将领也一定明⽩,不要记着这一时的翻脸,要想到我们多少年来在一起共患难共苦乐,多少人在我们周围死去了。想着这一点,你们愿意投降的各位将领就不会恨他们了。” 许多人听了点头,有人感动得噙着眼泪,有人低下头去。⾼夫人继续说下去: “如今有人愿意出去投降,我也绝不责备。情况不一样了,永历皇帝死了,全国中再也没有一个姓朱的称王称帝了,到处都已被胡人占领,只剩我们这弹丸之地,山⾼林密,人烟稀少,还在宁死不屈,为国中保存这一片⼲净土地。所以我不责备那些想投降的人。因为即使不投降,留在这里对我们茅庐山的存亡也没有大的帮助。我不能忘记二十多年来你们也流过⾎,出过力,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內无粮草,外无救兵,又没有一个明朝的皇上,要保谁呢?所以纵然我自己不投降,我对愿意投降的也不深加责备。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好合好散,只要你们投降之后,不要再领着敌人杀回来,就算你们对得起我,对得起先皇帝,对得起我们大顺军中上千上万死去的将领和文臣。” 说到这里,她自己忍不住哽咽起来,热泪籁籁地滚落脸颊。不管是心中愿意投降的,还是反对投降的,也都滚出了眼泪。她当即吩咐李来亨派人出寨,通知清兵主帅,要他们明⽇一早派人前来,并说要派两个人来,其中一个是她的侄儿⾼守义,随带的清兵不能超过二十人。李来亨赶快吩咐中军,命人出寨。⾼夫人又向众人说道: “不管我们有几个将领愿意出降,在出降之前,你们还是明朝的将领。如何出降,由我来安排,你们不用 ![]() 众将领留恋不走。纵然是愿意投降的将领也留恋着不肯离开她。许多人感动得呜咽起来,有些人不住地擦鼻涕,抹眼泪。⾼夫人又说道: “我很明⽩你们的心情。纵然是主张出去投降的人,对我这个老婆婆也是多年共患难、有恩情的,你们出去投降也是迫不得已啊。各人都请回去吧。” 大家肃然退出。⾼夫人又望着李来亨说: “你吩咐中军,明⽇准备酒菜,后⽇中午大摆筵席,我今明两天就坐镇九莲坪,帮你主持大计。” 李来亨劝她:“请太后回去吧。万一清兵来攻,我们又要同胡人作战,又要保太后的驾,反而分心。” 有些没有退走的将领也劝⾼夫人回到山上去。⾼夫人说:“据我意料,三天之內,胡人绝不来攻,他要等待大家投降,他知道贸然来攻会⾎流成河,尸骨如山。” 一个将领说道:“打仗的事情很难说,胡人连番胜利,夺取了许多山寨。如今他们知道我们內无粮草,外无救兵,军心也开始散了。万一来攻,太后何必在此地受惊呢?” ⾼夫人微微一笑,说:“你追随我多年,把我看成了什么样人?倘若今天明天胡兵来攻,我要亲自上寨,为你们擂鼓督战,决不后退一步!不要再说多余的话了。” 李来亨问道:“忠婶娘也留在这里吗?” 慧英说:“我当然留下。” ⾼夫人说:“你忠婶娘多年同我生死不离,我留在这里,她怎能不留呢?你下去吧。我同你忠婶娘也要休息休息了。” 下午,去清营送书子的小校已经回来,说在那里等候好久,胡人将领向上禀报后,经过层层转禀,才有了回信,说是决定明⽇上午巳时以前派人来劝降,已经知道其中一个是⾼守义,另一个是谁还不清楚。听到这消息后,⾼夫人重新把一些重要将领叫到一起,将明⽇満洲派使者来的事告诉大家后,说道: “究竟哪些人已经决定投降,不妨都说明⽩,有的还没有拿定主意的,也要在今天夜间拿定主意。我想我要给来人提出三个条款。第一,投降的人,不管地位⾼低,不许杀戮;第二,随⾝带的财物,不许没收抢走;第三,带出去的一家老小,一律保护。倘若胡兵不能照此三条来办,我们就要同他们⾎战到底,宁为⽟碎,不为瓦全,任何人都不要再说出降的话。” 大家佩服⾼夫人想得周到。⾼夫人又转向李来亨说:“你今年三十多岁了。有些话我现在不能不说清楚。你也知道,老将领们也都知道,你不是我们李家的骨⾎啊!你五岁的时候,你亲生⽗亲起义,不久就死了,留下你⺟亲守寡。后来我们把你收养下来,我们从来不说你是螟岭之子,虽然人们都知道,但我不许在军中随便说这件事。自从先皇帝死后,我们转战湖南、广西,来到这里。知道你亲生⺟亲在家乡受苦,才设法把她接到这里来。她是我的娘家侄女,如今也差不多六十岁的人了。我不忍见她同我们一起死在茅庐山上。她不是随着⾼闯王和李闯王起义的人,不是闯字旗下的人,也没有受过明朝的封赏,平时也不过问军国大事;她不应该死在这里。我为什么要叫⾼守义来呢,是想着他毕竟是我们⾼家的人,是⾼闯王的侄孙,是我娘家的侄儿。我想把你⺟亲托付给他,看他能不能保全你⺟亲的 ![]() 听到这里,李来亨跪下去,痛哭不止,随后说道:“既然我亲生⺟亲可以出去逃生,能不能让我的养⾝⺟亲也一起出去呢?尽管她跟着我爸爸起义,但是她没有管过事情,⾝体常常多病,如果我亲生⺟亲出去平安不死,她留在这里⽩⽩地死去,孙子心中如何能忍?” ⾼夫人揩了揩眼泪说:“你亲生⺟亲不是闯字旗下的人,也没有受过明朝的封赏,她可以出去,心安理得地终她的余年,我刚才已经说过了。你养⾝⺟亲的情况就不同了。她是先皇帝的亲侄儿媳妇。先皇帝死后,你爸爸原来准备继承皇位,虽然没有登极,可是一切准备都已就绪,只要你爸爸一登极,她就是皇后了。所以尽管没有登极,别人还是管她称‘娘娘’。你爸爸又受了明朝侯爵的封,她是明朝的一品夫人。你想想,她如何肯出去投降胡人呢?再说,你爸爸在先皇帝死后就过继给我,你妈妈就是我的儿媳妇了,尽管我们年纪相仿,可毕竟是婆媳之亲,哪有好媳妇看着婆婆为国捐躯,她自己逃生的道理呢?还有,尽管她是你的养⺟,可是你五岁就来到她的⾝边,她自己因为⾝体多病,不曾生儿养女,把你看得比亲儿子还要亲,如今她怎么能在危难时候离开你,独独活下去呢?这事情你体要再想。” 许多将领又跪下去说:“太后可以出去。倘若胡人不能保太后平安,我们宁愿战死也不会投降。谁要投降,我们立刻杀了谁。” ⾼夫人摆摆手,说:“听我的话。目前这危急时刻,我决不能走;走了,胡人也绝不会让我活下去。从明朝崇祯年间开始,大家都说我多么懂得打仗,多么有办法。如今他清朝皇帝又怎肯对我放心呢?他怕我活在人世,大顺的旧部还会暗中找我,他们的⽇子就会不得安宁,所以他们是不会放过我的。我自己也不会偷生人世,对不起先皇帝,对不起大顺朝的阵亡将士,也对不起明朝的隆武和永历两位皇上。你们不要糊涂了,下去安排去吧。什么人愿意走,该带什么东西,如何把眷属带出去,这都得安排一下。出去吧,让我清静一阵。” 过了一阵,李来亨带着一群年老的将领,又来恳求⾼夫人答应出去。他们说,一定要同胡人讲好,不准暗害⾼夫人,要不然就一个也不投降,同胡人⾎战到底。⾼夫人又一次拒绝他们,并且责备他们不该作此胡想。 他们出来后,一个李来亨最亲信的大将偷偷地向他问道:“国公爷,难道就没有办法救我们太后了吗?” 李来亨凑近他耳朵说:“一年前我就知道会有今⽇,已经做了安排,但今天还不是说的时候。这事我从来不许怈露出去,连太后左右的人全都不知道。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我会用那个办法救太后出去,叫她安享余年。” 这位心腹大将悄悄问道:“国公爷用的是什么计策?” 李来亨看他一眼:“此事绝密,你不要问吧。” 这天夜午时候,李来亨听说⾼夫人还没有睡,怕她年纪大,过于疲倦,就来到⾼夫人住所劝她安歇。当他进去时,⾼夫人同慧英正相对坐在灯下,神⾊怆然,默默无语。看见他进来,也没有理会,他也不敢张口说话。他只是在灯下发现⾼夫人突然衰老了,衰老得出人意料,脸上充満着极度的疲惫和痛苦之⾊。在他的记忆中,像这样的情形曾经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十八九年前,⾼夫人同他爸爸李过、舅爷⾼一功率领人马到了松滋一带,忽然得到禀报,说先皇帝在九宮山下被害。全军大哭。那时候他看见⾼夫人突然问老了,虽然不过四十岁年纪,可是就像五十岁的样子,那么忧伤,几乎不能支持。第二次是从广西来兴山的路上,遇着孙可望的伏兵,混战起来,打了几天,⾼一功阵亡了,原来带着他爸爸李过的棺材,也失落了。突围出来后,⾼夫人看到⾝边许多将领都没有了,老弟兄剩下很少几个,还大多带着伤,流着⾎,她又哭了。如今是第三次,李来亨又看见她突然老了,变化非常厉害。⽩天当她来到九莲坪时还没有这么老,而现在忽然老了,头发好像也⽩得多了。他心中像刀剜一般刺痛,小声说道: “太后,夜已经深了,你同忠婶娘休息去吧,明⽇还有许多事情等着太后主持呢。” ⾼夫人说:“你来了很好,我正有话要对你说。” 李来亨说:“请 ![]() ![]() ⾼夫人说:“今⽇幸而我及时下山,来到九莲坪,避免了一场大祸。你自己当家做主,已有七八年了,可是在紧急时候还是不能考虑周到。今⽇众将会议,商讨大计,有人打算出降,你就忍耐不住,想动武。你没有想到,这恰好合乎胡人的心愿,他们正巴不得我们自家窝里先杀起来。何况,如今大兵庒境,內无粮草,军心不可能还像以往一样。倒不如愿走的就让他们走吧,留下的能够一心一意同胡人打仗,如果硬把愿降的留下,等到胡人攻寨时,他们竖起⽩旗,整个寨子就没法守了。这不是动武的时候。好合好散,不看今⽇,多看昨⽇,以往二十来年,这些人都在闯字大旗下边,出生人死,立过功劳,纵然没有立过功,也吃了不少苦。今⽇就让他们走吧。还有那些妇女老弱,留下⽩⽩地死在九莲坪寨中,对我们也没有好处,何必呢?让他们都走吧。你今⽇心也太窄了,几乎出了大 ![]() 李来亨说:“ ![]() ![]() ⾼夫人说:“你知道就是了。你走吧,我同你忠婶娘也要赶快休息,明天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 上午巳时不到,清方的劝降使者果然来了。一个是⾼夫人的本家侄儿⾼守义,现任辰常道总兵,这次也是前来围攻茅庐山的一个重要将领;另一个是李国英手下的文官,候补道衔,姓陈。他们只带了二十名亲随。 当他们进人九莲坪寨中时,从寨门到寨內站了很多兵将,十分威武。李来亨坐在他的国公座上,没有出来 ![]() “今⽇我李某困在九莲坪一带,只能同胡人决一死战。我自己决不投降,你们二位不必开口。我部下有愿意出降的,我不阻止。至于有多少人愿意出降,什么时候出寨到你们胡兵营中,以后应该怎么办,我手下人会同你们详谈,订出妥当办法。我的事忙,恕不相陪了。” 他拱拱手,站起来走了出去。随即有一位武将将两位使者带到别处,同李来亨指定的将军谈判。原来他们以为整个九莲坪的人马都会出降,没有想到愿意投降的人并不很多,都是一些不怎么能够打仗的,或手下已经没有什么兵的将领。不过这也很好,既然有一部分人愿意出降,就可以减少九莲坪守寨的力量,也可以奏报朝廷。对于李来亨这边所提出的条件,使者都答应了,即:不许杀戮投降的人;不许劫掠他们随⾝带走的财物;不许欺侮妇女。他们认为这都很容易办到。只是他们还不能最后做主,还需要回去禀报上边,才能算是定局。现在他们初步商定,出降的人于明⽇下午申时正出去,前边有一人手执小⽩旗。清军方面派人在路上照料。 商定之后,他们又一起来见李来亨。李来亨问道:“都谈妥了吗?” 手下将领说:“启禀国公爷,一切都谈妥了。” ⾼守义接着说:“所提各款,都容易办到。只是我们不能最后做主,需要回去禀明主帅,⻩昏以前再派人来传话。还有令堂大人,原是我的堂姐,她老人家出去之后,我一定尽心照料,活着养老,死后送终,请你放心。” 李来亨到这时候才掩饰不住他的感情,拱手说:“拜托了,拜托了,她是我的亲生⺟亲。她没有在闯字旗下呆过,只是近几年我才从家乡把她接来此地。她从来不问军国大事,只会做一个慈⺟,如今年岁已⾼,⾝体也不好,倘若你念在至亲分上,代我养老送终,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忘了你的好心。”说罢又作了一揖,再说了一遍“拜托,拜托!” ⾼守义又说道:“请你放心。还有贞义夫人,我的姑⺟,如今也在这里,可否容许我拜见拜见?” 李来亨说:“她住在山上,不在九莲坪寨中,恐怕不能相见了。” ⾼守义说:“倘若她肯出去,我可以担保,决不使她受害,不知你意下如何?” 李来亨说:“她万万不肯出降,这话你就不必提了。” ⾼守义说:“她老人家倘若愿意出去,可以不算是出降,只算是我请求清兵主帅 ![]() 李来亨说:“当⽇在⾼闯王旗下时,你大概也听说过我们太后的立⾝行事。如今她绝不会落一个贪生怕死的名,让自己在胡兵营中养老。你这番好意,我看见她时向她禀报,你就不必再提了。” 中午,他们没有留劝降的使者吃饭,就让他们走了。⻩昏之前,从清营中果然来了一名军官,说所提的各项条款,清兵主帅完全允准。出降的人可按既定的时间,前往清营。 第二天中午,在李来亨的老营中摆了许多筵席,大小将领和所有的文臣都被请来赴宴。⾼夫人和慧英坐在上席,大家恭恭敬敬地向⾼夫人行了礼。然后李来亨站起来说道: “我们今⽇之宴,虽然没有多的菜,⾁是杀的两匹马,酒也不多,但这是我们在一起举行的最后一次酒宴。吃过这一顿后,该走的就要走了,留下的一心一意固守九莲坪,同敌人⾎战到底。不管走或不走的,我们都是亲人,不要以仇人的眼光相看。今⽇我奉太后之命准备酒宴,现在就请太后训话。” 人们都站了起来,肃立无声。⾼夫人望望大家,慢慢说道: “往年酒宴,都是在胜利的时候,庆祝大捷。今⽇这样的酒宴,我起义几十年,还是第一次碰见。可是我心中并不难过。自从跟随先皇帝起义,我随时都准备死在沙场上,死在敌人手中,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今⽇我们还有两三万人马,还可以厮杀些⽇子。纵然死在茅庐山上,敌人会死得比我们更多。凡是留下的将领,我们还有见面的⽇子,我就不多说什么了。对于要走的将领们,我想嘱咐几句话。现在你们离开我,出去投降,我不责备你们。但愿你们出去之后,不要做胡人的官,更不要做胡人的鹰⽝,回过头来杀自己的兄弟。你们倘若能够早早地回到各自的家乡,做一个安分的老百姓,平安无事地过完这一生,这就是我的心愿。回到家乡,你们可以拿出一些银子周济同村的穷人,做一些好事。好在你们起义之后,都没有在家乡做过坏事,一直跟着闯王打仗,在家乡无冤无仇,回去以后稍微做点好事,就容易同左邻右舍处得很好。我说的是几句实实在在的话,你们要好好记在心上。今⽇下午你们就要出去了,以后我们永远不再见面了,我会时时想着你们,直到我战死。你们看来也不会忘记我,不会忘记我们茅庐山这一带的土地、百姓和往⽇的弟兄。” 说到这里,她自己噤不住落下泪来,全场不由得一片号啕,连李来亨也哭了。虽然酒宴继续进行,可是不断地有低声菗泣之声。席面上笼罩着悲壮的气氛。 酒宴之后,出降的人准备动⾝了。⾼夫人回到九莲坪的临时住所中。许多要出降的人前来向她辞行。她没有说什么话。那些跪在地下的人又一次痛哭起来,其中有些人表示坚决不再走了。最后是李来亨的亲生⺟亲前来辞行。⾼夫人这时忍不住呜咽起来。李来亨的生⺟也痛哭起来。她舍不得⾼夫人,也舍不得李来亨。可是既已决定送她出寨,她只得哭着上了兜子。 这一天的事情过去了。⾼夫人将李来亨叫到面前,问道:“这些人出去后,看来胡兵马上就要进攻了,你打算如何对敌?” 李来亨说:“请 ![]() ![]() ⾼夫人说:“也不要想得太容易,要随时想着困难,想着意外的变故。你可以在九莲坪留下一些军粮。还有些军粮,一时用不上,从现在起就派人往山上运去。茅庐山也不能久守,我们能守多久就守多久,守一⽇就要杀死许多敌人。你准备搬运粮食吧,我同你忠婶娘回山上去了。” 李来亨说:“孙子遵命。” ⾼夫人最后又说了一句:“我不打算再下山了。我要让敌人知道:攻上茅庐山是多么不容易!” 清兵知道明军还有一些粮食,士气也没有完全衰败,进攻九莲坪,必然要遇到拚命抵抗,所以他们没有马上进攻。又过了几天,到了八月中旬,估计明军的粮食差不多吃完了,才开始大举进攻。 九莲坪前边面对清兵主攻的道路,有一道关口,地势较⾼,明军在那里修有炮台、箭楼,挖了壕沟,设置了鹿角。清军攻占这个关口,费了很大力气。双方都使用了炮火,大炮的声音震动了大地,在群山中发出回声。可是清军的大炮多,人也吃得 ![]() 在炮战的暂时间歇中,夹着⽩刃 ![]() 李来亨的将士们都处于半饥饿状态。九莲坪中所有的马匹、耕牛、驴子都杀了,粮食也已吃完。尽管如此,他们的士气并不低落。每个人如今并不是为着夺取胜利而战,而只是抱着死一个人要换上十几个人的念头,拼死决战。他们互相鼓舞,战斗力始终很強。清兵几次进攻关口,他们都凭借着箭楼烈猛地 ![]() ![]() 明军退守寨楼。清军也休息了一天,将疲惫不堪的将士撤下去,换上来生力军,然后开始第二阶段的进攻。清军除主攻方向外,还出派许多人通过密林和艰险的道路从几个方面对九莲坪大寨作牵制 ![]() 最后有两支明军退到两个大院子里,这两处都有较坚固的围墙和⾼大的房子,战斗又进行了一天多时间,两座宅院先后被清兵用炮火攻破了。宅院里的明军全部战死,而清兵也死伤许多人,他们几乎不敢一个人走进屋里去,害怕会从地上、从⾎泊中突然爬起来一个明军同他们厮杀。 当整个九莲坪大寨平定以后,清军检点俘虏,才发现抓到的人很少,而且大多数是⾝带重伤的人。他们又去寨外的树林中寻找,发现有许多妇女在树林里自缢死了。有一处悬崖,从崖上跳下去自尽的妇女就有几十人。还有一些十来岁的男孩,也是战斗到最后,随着⺟亲、嫂子一起跳下崖去。这种不屈的精神连清兵将士见了也不由得十分吃惊,心生敬佩。 当九莲坪被突破的时候,李来亨带着少数将士退上茅庐山。因为上山的道路只有一条,十分艰险,退去的人多了,一则路没法走,二则山上的粮食也维持不了几天。这情形将领们全都清楚。所以除李来亨本人和少数亲兵亲将外,大家都决心死在九莲坪寨中,并不向山上退去。清兵在九莲坪寨中没有找到李来亨,知道他已经上了茅庐山。 在九莲坪休息了两天,清兵才开始向茅庐山进攻。这次进攻,参加的多是四川和本地调来的将士,惯于爬山。他们作了许多准备,随⾝带着铁抓钧,可以抓在石 ![]() ![]() 明军方面对守茅庐山这最后阵地也做了些准备。在山坡上战斗,不可能有密集的敌人,自己也没法密集在一起。基本上是人自为战,各人在最险峻的地方,找一个能够存⾝之处,阻挡敌人上山。唯一的山路并不难守,因为随时都可挖断。有许多地方,只要有一两个人防守,敌人就很难攻上来。为了守茅庐山,李来亨事先也做了一些准备。他们制作了一批小弓小箭,箭只有普通箭一半那么长,箭头带有毒药。他们还准备了许多弹弓,在短距离作战中,弹弓十分方便,而且⾝上挂一个布袋,里面可装一二百泥丸。这些泥丸都是事先用粘土捏就,晒得绷⼲,专门用来打面孔、打眼睛。打敌人的两手。有些士兵平时就用惯弹弓,二十步以內几乎是百发百中。还有一些士兵善于投石,二十步以內几乎也是百发百中。最后他们还准备了一些小型火器,如鸟 ![]() 由于茅庐山的防守极其坚強,清兵一连攻了五天,才逐渐接近山头。可是清兵的死伤十分惨重。进攻中,往往还没有看见明军,突然一块石头飞来就被打落悬崖。有时是突然中箭。还有些时候是刚刚在一处站稳,准备再往上爬,突然手上中了泥丸,手一松便跌落山下。有时个别清兵与守军碰到一起厮杀,不是清兵被杀死,便是清兵被守军抓住,一起滚下悬崖。所以尽管明军人数很少,却使清军付出了大巨代价,直到第五天黎明时候,才终于攻到山头附近。 这时正值八月中旬,本来应是天朗气清的季节,可是这天天上 ![]() 整个夜晚,李来亨和⾼夫人都在寨墙上,他们已连着几天很少休息,至多在寨上靠着一块石头——片刻。他们明⽩,如今要使茅庐山多守一些时⽇,多杀伤一些敌人,不能光靠体力,因为将士已经十分疲累了,⾝体很衰弱。现在要靠他们同将士在一起,凭着一股正气、一颗忠心,同敌人死战到底。所以他们都不愿回寨中去休息。李来亨曾多次劝⾼夫人回去,可是她不肯。她知道将士们看见她在寨上。纵然她不说话,他们也会勇气百倍。 这天早晨,趁着战事稍微沉寂,李来亨对⾼夫人说道:“ ![]() ![]() ![]() ![]() ⾼夫人不知他有什么事,但发现周围将领都在望着自己,她想:“是的,说不定今⽇⽩天这寨就要被攻破,如今趁这个时候听听他们有什么话说也好。”于是,她带着慧英和男女亲兵回到慈庆宮去。 过了片刻,李来亨率领着许多将领都来了。李来亨的养⺟也扶病来到。⾼夫人觉得奇怪:这难道是临死前特来诀别的么?她还没有说话,李来亨已在她面前跪下,说: “ ![]() ![]() ⾼夫人恍然想起:是的,天明以后正是她的六十寿辰。她感到一阵伤心,但是没有流露,反而笑了一笑,说: “也好,每年都替我贺寿,这说明我们大顺军的旧部、明朝的兵将是有志气、有骨头的。在如此困难的时刻,该行的礼还要行,我就受你们一拜吧。” 于是男女分班,为⾼夫人磕头拜寿。正在这时,清兵又发起进攻,寨墙上和寨外边一片喊杀声和火器的响声。⾼夫人笑一笑说: “往年拜寿,都奏着喜乐,如今我们的乐工都死在九莲坪山寨。你听这阵阵的喊杀声,战鼓声,还有鸟 ![]() 慧英在旁边说:“钟楼上红灯已经挂了三个,请太后娘娘不用 ![]() 大家肃静地退了出去。⾼夫人拉着走在最后的李过夫人的手说:“我们两个,虽是婆媳之情,可是年龄相仿,起义时就在一起,今⽇还在一起战死。我们上没有对不起先皇帝和许多死去的将士,下没有对不起子孙。我此刻心中很安。” 李过夫人说:“儿媳心中也是很安。”说罢向⾼夫人拜了一拜,回头走了。 ⾼夫人抬头望望钟楼,果然在楼顶上悬挂着三盏红灯笼。这原是事先约定好的标记:敌人进攻山寨近处时,悬挂一个灯笼,休息的和正在⼲别的事的都要上寨;悬挂两个灯笼,轻伤的也要上寨;悬挂三个灯笼,妇女、儿童、老人,凡是能拿武器的全都上寨。这第三个灯笼是到不得已的时候才悬挂的。⾼夫人又到慈庆宮院中默默地察看,看见钟楼下边和慈庆宮主要房屋下边都按照她的吩咐堆了⼲草和⼲的树枝,放下心来,对慧英说: “我们上寨去吧。” 慧英说:“清太后不必上寨,由我上寨好了。” ⾼夫人说:“不,虽然我老了,可是有我在寨墙上,纵然战死,也不枉将士们一片忠心。走吧,不要耽误了时间。” 慈庆官所有的男男女女,除几个留守宮中的之外,都随着⾼夫人走了出去。临出大门的时候,⾼夫人望了望拴在门边的两只心爱的狼狗。往⽇她离开宮门的时候,这两只狼狗总是摇着尾巴,亲切地望着她出去。可是今⽇它们没有摇动尾巴,只是静静地望着她,那眼中透出的光芒,是那么严肃,那么不安。⾼夫人问大门口一个年老的女仆: “它们是不是饿了?” “启禀太后娘娘,狼狗刚刚都喂 ![]() ⾼夫人没再说话,走出大门,回头望望宮院,心想:也许我会战死在寨墙上,这宮院回不来了。她想吩咐刚才那个女仆,万一她回不来,就放火把宮院烧毁。可是话到嘴边,还没有说出,忽见李来亨匆匆忙忙地走了回来,向她说道: “请 ![]() ![]() ![]() ![]() ⾼夫人说:“就在这儿说不行么?” 李来亨说:“这是机密的话,需要对 ![]() ![]() ![]() ![]() ⾼夫人不明⽩他要说什么话,只得同着慧英又一起回到宮中。李来亨看见还有少数宮女留在那里,挥手让她们避开,然后跪下去说道: “ ![]() ![]() ![]() ![]() ![]() ![]() ⾼夫人说:“寨守不住,敌人进来,也不过战死罢了,你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呢?” 李来亨说:“孙儿战死,将士们战死,都是应该的,国中人要死得顶天立地,不能投降胡人。可是将士们都不愿 ![]() ![]() ![]() ![]() ⾼夫人说:“赶快什么?如今纵然想我不死,也无处可走。休得胡说了,我们一起赶快上寨吧!” 李来亨突然跪下,哽咽说:“ ![]() ![]() ![]() ![]() ![]() ![]() ![]() ![]() ![]() ![]() ![]() ![]() ![]() ⾼夫人乍一听,感到非常奇怪,没有想到一年多来李来亨居然瞒着她、瞒着周围的人作出这样的准备。她一时望着李来亨说不出话来,不知是责备好还是不责备好。这时外边杀声阵阵,眼看就要争夺寨墙,李来亨又说道: “请 ![]() ![]() ![]() ![]() ⾼夫人忽然向李来亨瞪了一眼,骂道:“你这个不肖子孙,我没想到你会作出这样打算。虽然你是出自对我的一番孝心,可是你忘了大义。十九年前,当先皇帝死了以后,我听到这天塌地陷的消息,当时就哭昏过去了。后来我几次想自尽,终于没有自尽。我这个未亡人活在世上,为的什么呢?只为当时你爸爸和你⾼舅爷,谁统率大顺军都有困难。我如果自尽,大顺军很快也就完了,所以我没有自尽。等到你爸爸在广西病死,你⾼舅爷在半路上被孙可望设下伏兵杀死,这时我万念俱灰,又一次想到自尽。可是我没有自尽,因为想到你年纪轻轻,在大顺军中没有威望,我若一死,你怎么办呢?所以我率领着你们退到归州、兴山一带。因为我同你在一起,许多老将都来到这里。凭什么你能为十三家之首呢?还不是我给你树的旗子?你虽是李家的螟岭之子,但大顺军中不在乎亲生和螟岭,大家都把你看成是李家传下来的正脉。别说郝摇旗这些老将奉你为主,就是原来不在一起的王光兴等也都奉你为首。如今这些人一个一个都死了,也有的投降了,只剩下我们这一支,打到今⽇也算对得起先皇帝,对得起明朝的隆武皇帝和永历皇帝,对得起我们国中千千万万有志气的人。现在你叫我一个人活下去,我已经六十岁了,又能活几年呢?我死后有何面目见你爷爷?有何面目见大顺朝死去的文臣武将?我没想到你会出这样的主意,你把 ![]() ![]() 李来亨又说道:“请 ![]() ![]() ![]() ![]() ⾼夫人把脚一跺,扬起手来准备打李来亨,但忽然看见李来亨的脸上已经负了伤,不忍打下去,滚下眼泪,说声“来亨”说不下去了,转而望着慧英说:“走,上寨吧,不要耽误。”大踏步向宮外走去。李来亨没有办法,也赶快向宮外走去,迅速奔往寨墙。 这时候天已大明,慈庆宮的宮楼上,三盏红灯仍然亮着。云彩很浓,常常有很低的浓云奔流一般从面前过去,从半山 ![]() 在⾼夫人和慧英奔往寨墙之后,从慈庆宮的后院中出来了两个老人。一个是尚神仙,一个是王长顺。他们各自抱着一个木头盒子,盒子外边包着铁⽪。两人绕过一棵大树和一些石头,奔进后边密林之中,在一个地方搬开了一块石头,里边露出一个小小的山洞。他们将盒子放在洞的⾼处。老马夫说: “我这里边装着一对先皇帝用过的马蹬子。这是在西安的时候别人献上来的,原是秦王府中旧物,铜蹬子上边鎏着⻩金,不知再过几百年会不会生锈?” 尚神仙说:“金子不会生锈,况且这个山洞又很⼲燥。我就担心我这箱子里的文稿,这是咱们大顺朝的历史。它不像⻩金那么耐久,万一年代太久,受了嘲 ![]() 两个老头相视而笑。他们又把大石头重新移过来,重新堵严。王长顺说: “老神仙,我们也上寨吧。” 尚神仙子套宝剑说:“我们也上寨去。” 这时寨墙上的喊杀声更紧密了,他们两个朝着喊杀声响起的地方奔去。 大约辰时刚过,清兵攻破了茅庐山寨,可是战斗并没有停止,明军在寨中继续抵抗。尽管他们又饥饿又疲乏,可是谁都不愿向清兵投降,也不愿⽩⽩地就被清兵杀死。清兵进寨之后就到处传呼:“投降的一律不杀!”可是明军没有人理会。到处都有零星的抵抗。在十字路口混战得更厉害,那是通往⾼夫人住宅的必经之路。许多明兵为了保护⾼夫人和她的慈庆宮,都往十字路口奔去。没有人出来指挥,也没有人发出号召,大家完全是自发地向那里奔跑,所以人愈聚愈多,在那里发生了出乎清兵意料的烈猛厮杀。有时清兵刚刚夺去路口,立刻又来了一群明兵,把清兵杀退。 ⾼夫人和李来亨在清兵进寨后都退了下来,但他们并不一路。⾼夫人由慧英等男女亲兵亲将保护着向慈庆官退去,而李来亨还在组织人马反攻,希望将进寨的清兵赶出寨去。他原来已经受伤,现在又第二次负了伤。 ⾼夫人退到离慈庆宮十几丈远的地方停住,回头观看十字路口的混战。这时尚神仙已经战死了。王长顺本来随在⾼夫人⾝后一起退下,这时他不说一句话,又返⾝奔回十字路口,投人混战,随即被两个清兵砍死,倒了下去。这经过⾼夫人看得清清楚楚,不噤小声叫道: “好啊,长顺,老伙计啊!”正在这时,有一百多清兵越过十字路口,向慈庆宮杀来,他们一面奔跑,一面大声呼喊: “活捉贼妇⾼氏!⾼桂英快快投降!” ⾼夫人望了慧英一眼,从嘴角露出轻蔑的冷笑。慧英说:“清太后退进宮院。”又对众人说:“箭法好的随我留下,其余的保护太后进宮。” 然后她对留下的人说:“要沉着,不要惊慌,不到三十步以內,不许放箭。我们的箭不多了。” 十来个留下的男女亲兵都屏息静气,将箭搭在弦上,引満待发。他们一个个注视着敌人,尽管整夜没有休息,也没有吃什么东西,但从脸上看不出一丝颓丧的神⾊。 慧英的脸上已被炮火的硝烟熏得黑一块⽩一块,臂上有一处箭伤,可是她的眼睛还是那么有神。尽管⽩眼球网満了⾎丝,但那一脸愤怒和冷静的神气却没有被疲倦和劳累所掩盖。她的头发又浓又密,只是有一处被炮火烧去了一络。绵甲也破了,两只袖子沾満了⾎迹。这时她向背后瞟一眼,看见⾼夫人已经退后了十来步,她放下心去。又望望敌人,等他们来到近处,她的箭“嗖”一声 ![]() ![]() 正当这时,李来亨和一群亲兵忽从旁边杀出,将清兵杀散。原来他正在十字路口冲杀,看见有一支清兵离开路口,追赶⾼夫人,便赶紧带着亲兵从另一个方向冲杀过来。将敌人杀散后,他奔到⾼夫人面前。⾼夫人一眼望去,发现他已大大地变了样子。左臂受了伤,左胳膊搭拉着,鲜⾎浸透了半个⾐袖。头盔失落了。箭中在左颊上,自己拔了出来,伤口还在流⾎。可是事到如今,⾼夫人也顾不得叫他裹伤休息,只说道: “你就同我在这里吧。” 李来亨说:“ ![]() ![]() ![]() ![]() ![]() ![]() ![]() ![]() ⾼夫人说:“有什么话你就说吧。” 李来亨说:“请 ![]() ![]() ⾼夫人把眼睛一瞪,说:“体要再说一个字。如今是什么时候,你还说这话动摇军心!你要是我的孝顺孙子,就赶快回到你的国公府去,我也退回慈庆宮。这两座院子相距不远,可以互为犄角。我们要死守到最后一个人,上对得起先皇帝,对得起大明皇帝,下对得起死难的成千成万将士。快走,来亨,不许再说别的话。” 李来亨知道不能再劝⾼夫人,跪下去磕了一个头,说道:“ ![]() ![]() ![]() ![]() ![]() 混战的场面已经离开十字路口,很快向宮门 ![]() ![]() 这时忽见一群明兵约一二百人正在向宮门奔来,后边有五六百清兵紧紧地追赶,有的甚至跑到明兵前边,显然是要夺取宮门。情形十分危急。慧英稍一犹豫,立即下令: “赶紧退进宮门,该上院墙的上院墙,该上门楼的上门楼!” 霎时间,所有的人都出动了。连平时烧火的老头也拿着劈柴的斧头奔出来,烧菜的老妈子也拿起了剁⾁的刀。那两只狼狗已被开解绳索,但绳子还抓在老妈子手里,正急得上蹿下跳。⾼夫人说: “慧英,准备杀出去,我这里随即派人接应,一定要把那被追赶的弟兄救回。” 慧英把宝剑一举,对左右亲兵说:“随我来!” 她还没有跳下台阶,两条狼狗已经从她的⾝旁突然蹿出,直奔清兵。它们是那样凶猛,逢人便咬。清兵正想乘 ![]() ![]() ![]() ![]() ![]() 清兵马上将慈庆宮包围起来,从巳时到⻩昏,他们轮番进攻。明兵在宮门楼和宮墙上对外 ![]() ![]() ![]() 直到⻩昏,清兵才在火器和弓弩的掩护下,用云梯爬进了宮墙。随即在院墙里边发生⽩刃 ![]() ![]() ⾼夫人站在钟楼上,命一个女兵不断地敲钟。这样,可使国公府的将士和那继续战斗在林间野地的将士都明⽩她仍在慈庆宮中同敌人厮杀,既没有投降,也没有被消灭。 ⻩昏以后,天气更加 ![]() “⾼桂英,投降不杀!”⾼夫人问慧英:“你能不能一箭 ![]() 慧英一摸袋中,已经没有箭了。就问谁⾝上还有箭?一个负伤的女兵吃力地爬到她的脚边,举起一 ![]() ![]() ![]() 不一会儿,第一个女兵就把剩下的几十支箭取了上来。同时楼下的火也点着了,烈焰腾腾,从一楼直烧起来。守在內院的将士一看钟楼火起,也把存放在院中各处的柴草点燃起来。于是整个慈庆宮成了一片火海。院中火光通明。趁着火光,慧英一箭一箭地向敌人 ![]() ![]() 当慈庆宮火光起来的时候,李来亨的国公府也烧起一片大火。风,在夜空呼啸着。风助火势,越烧越旺。两座宅院的烟气在半空混到一起,两座宅院的大火烧得満天通红。就在这一片火光中,偶尔还有箭从钟楼上 ![]() 四月间,红霞下了茅庐山,出了九莲坪,还是顺着来时的路途,走着十分险峻的小道,穿过密密的大森林,走出清兵封锁的地区。不料到达襄 ![]() 红娘子见她突然回来,真是喜出望外。听了她去茅庐山的经过后,红娘子忍不住小声痛哭。她们决心下山,去到⾼夫人⾝边。明知此行非死不可,但二十年的心思如今落到实处,纵然粉⾝碎骨,也义无反顾。于是红娘子赶紧将庵中的事情处理了一下,对她的大弟子嘱咐了一番话,就带着红霞下山了。 由于路途耽搁,常常有些路走不通,当她们来到襄 ![]() ![]() 往哪儿去呢?红娘子想了想,就带着红霞先来到宜昌,然后奔往沙市。明末清初的沙市已是一个很繁华的商埠。她们来到一个有名的尼庵住下。红娘子拿出银子, ![]() ![]() 尼庵住持见她带有银子,又难得有这一番孝心,也很感动,就赶快张罗,将沙市城里城外所有的和尚尼姑请来做了三天法事,超度亡灵。红娘子和红霞也跟着大家一起念经。有时念着念着就忍不住哭了起来。别的僧尼见了都十分感动。 做过法事以后,她们在沙市又逗留了几天,便来到荆州、宜昌、当 ![]() ![]() ![]() ![]() 她们一直上到山顶,来到俗称慈庆宮的地方,从灰烬里边找到一些尸骨,埋在山顶上。因听人们传说,⾼夫人和慧英是在钟楼自焚的,她们就把从钟楼遗址中找到的尸骨单另埋在一处。 那时已有少数百姓在山下种地,她们是雇了向导一同上山的。向导看见她们那样郑重其事地掩埋尸骨,心中感到奇怪,但也不便多问。又见她们在坟前念了经文,哭了一阵,方才下山。 从此,这里开始传说,有两个尼姑如此如此,但没有人知道她们的名字和来历。又过了些时候,当 ![]() 红娘子和红霞从此就在鄂西鄂北一带云游,后来又到过四川、到过汉中一带,往北还去过南 ![]() ![]() ![]() 过了大约一百五十年上下,就在襄 ![]() |
上一章 李自成 下一章 ( → ) |
姚雪垠的最新架空小说《李自成》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李自成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李自成是姚雪垠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