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是姚雪垠创作的经典架空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李自成 作者:姚雪垠 | 书号:42936 时间:2017/10/28 字数:13070 |
上一章 第四十二章 下一章 ( → ) | |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二章 因为汤夫人的丧事,使李信不得不将队部出发的时间推迟。幸好上午又有两路探马回来禀报:一路报告说,开封谣言说李信一天之內号召了两三万饥民,兵力強大,又说李信和红娘子准备来攻开封,已串通开封城中饥民內应。巡抚李仙风和副将陈永福虽然匆匆忙忙从封丘回到开封,但因为杞县情况不明,开封谣言很盛,他们只怕省城有失,小心守城,不敢出开封一步。从睢州方面回来的一路探马报告说,从商丘开来的一支官军原只想虚张声势,做个样儿看看,所以到了睢州境內因知巡抚并没有率大军出开封来杞县“征剿”就赶快缩回去了。李信得到这两路探马禀报,就同红娘子商定,索 ![]() 李信的家中存有一副柏木棺材,漆过两道,就用这副棺材装殓了汤夫人。棺材抬到祠堂的空屋中暂时存放,等⽇后李信兄弟事成之后回家来正式发丧埋殡。随着汤夫人陪嫁来的奴仆和几个丫环,都已经退还了卖⾝契,恢复了自由之⾝。他们虽然都有积蓄,李信仍然吩咐管家多分给他们一些财物,叫他们或回开封依靠汤府,或到别处落户,听其自便。有一个丫环有⽗⺟住在陈留,管家派人将她送回⽗⺟家中。彩云十岁的时候陪嫁前来,今年正満二十。汤夫人一向对她特别喜 ![]() ![]() ![]() 经过挑选,有一千多贫苦的青年农民参加了起义队伍。现在李信和红娘子率领的这支队伍已经有三千多人,加上各种非战斗人员,约有四千出头,超过他原来打算限制的兵员人数。战马有一千多匹,驮运东西的骡子和大驴子有四百多匹。李信参考当时官军的镇兵①制度,同时也 ![]() ![]() ![]() ①镇兵--明朝的军事防区称为镇,设一总兵官,称为镇将。他所管辖的队部称为镇兵。 利用在李家寨和圉镇停留的这两天,李信有时间同红娘子、李佯一起对全军进行了新的编制,建立了必要的制度,发布了几条重要纪律,选拔了偏神将领和大小头目。命人赶制了各营的大小旗帜。全军上下,焕然一新,人人喜悦,士气十分旺盛。红娘子大为⾼兴,叹息说: “我原担心新弟兄一乍来了这么多, ![]() 第三天黎明时候,全军 ![]() ![]() ![]() 一天中午刚过,大军走到尉氏附近,北边大路上一溜尘土腾起,隐约中看见六个人骑马飞奔而来。李信今⽇在路上听到一些谣传:有的谣传说陈永福就要率数千官兵追来,有的谣传说巡抚要派人赶来招降。他命令大军继续前进,自己同李作和红娘子立马等候。红娘子怒气冲冲地说: “要是官府派人前来招降,我就杀他一颗人头,叫他们带回去,永绝此念!” 李信没有做声,凝视马尘,看着看着近了… 所有来的六个人都遵照李作吩咐,下马停留在三十丈外的坟园旁边,不许随便走动。由李作问明来意,将那个为头的武官带到李信面前。那人向李信拱手施礼,说: “鄙人是抚台衙门武巡捕张子勇,今奉抚台大人之命,携带抚台大人手谕,前来面 ![]() 李信脸⾊严厉地说:“把李仙风的手谕给我!” 张巡捕从怀中掏出一个很大的文书封套, ![]() 都察院右金都御史、巡抚河南地方事李,为严谕李信兄弟火速悔罪来归,投诚免死事。昨据睢州、陈留等州县官及杞县逃出士绅禀报,李信兄弟勾串女贼红娘子,破城杀官,劫狱焚衙,号召饥民作 ![]() ![]() ![]() ①汤网--古书上有一个故事颂扬商汤王的仁慈,说他看见有人张网捕雀,吩咐将网打开三面,任雀自由进去。 红娘子听完后,十分气愤,冷笑说:“李仙风这老狗,武的不行来文的,这一手真够毒辣!大公子,你打算怎么回答?” 李信将巡抚的招降手谕撕得粉碎,猛力向张巡捕的脸上甩去,喝道:“你赶快滚回去,告诉李仙风这个老狗,休在我面前要此花招!我同红娘子今率数千精兵,往豫西投奔闯王,不⽇将随李闯王陈兵开封城下,与老狗相见。滚开!” 张巡捕吓得面无人⾊,连声“是,是”躬⾝作揖,退后两步,转过⾝子,正要走掉,忽听红娘子大喝一声:“站住!”他腿两打战,转回⾝来,低头待命,心里说:“完了!”红娘子望着一个亲兵吩咐: “他辛苦来了一趟,让他挂点红回去,也好多领几个奖赏。快把他的两只耳朵割掉!” 张子勇一听说要割掉他的两只耳朵,跪下磕头求饶。红娘子轻蔑地嘲笑说: “瞧瞧你这个大明朝巡抚衙门的武官儿,块头不小,平⽇在小百姓面前耀武扬威,一听说要割你的耳朵就软得像泥捏的,跪到地下磕头如捣蒜,平⽇的威风到哪儿去了?其实,你的狗耳朵值不了仨⽪钱,我是为了叫李仙风体要自作聪明,再在李公子面前玩弄离间招降花招,才要割下你的狗耳朵。既然你这样害怕,暂且割下一只,留下一只记在账上也可。”见张巡捕仍在磕头求饶,红娘子又喝道:“放老实点儿,不然我就要割掉你的脑袋!” 红娘子注视着张巡捕捂着⾎流半脸的右耳伤口,踉跄走到坟园旁带着四名兵丁上马飞奔而逃,随即转望着李信兄弟畅快一笑。李信叫将另一个下书人带来,自己下马等候。红娘子和李作也下了马,站在他的左右。这个来的下书人是陈留县陈举人的家人,当他走到面前时,李信忙问: “啊,赵忠!你是从陈留来的?” 赵忠赶忙跪下磕头,站起来说:“小的是从开封来的。家主老爷在开封听说老爷在杞县起事,十分焦急,连⽇在抚台衙门和藩、臬等衙门奔走,为公子说项。如今蒙各宪台大人鉴谅,只要老爷遣散人众,不再谋反,就可以既往不咎。各宪台大人都明⽩口谕:倘若老爷能剿贼自效,定当将功赎罪,立刻题奏。现有家主书子一封,请老爷赐阅。” 李信拆开赵忠呈上的书子一看,內容与赵忠口述略同,不过措词更为恳切,并劝他以千秋名节为重,万不可玷辱祖宗,遗臭青史。李信将书子转给李侔去看,叫赵忠暂去一旁休息,在心中盘算着如何回书。红娘子知道陈举人是李信的同窗好友。她看见李信沉昑不语,笑着说: “大公子,陈举人劝你的话,也是一番好意。眼前现放着剿贼良机,不必费公子一 ![]() 李信的心中一惊,说:“我们已同心起义,前去投奔闯王,你怎么说出来这样的话?” 红娘子说:“我为公子打算,现在回头并不算迟。我甘愿将自己五花大绑,凭公子押送开封,岂不是不费公子一 ![]() 李信发急说:“事到如今,你难道还怕我不造反到底?”他随即从箭-中子套一支箭就要去折,说;“我现在再对你折箭为誓,以表区区之诚。” 红娘子夺过箭去,大笑起来,瞟一眼李侔,又向李信说:“嗨,你当真的!我看你有点迟疑,才故意 ![]() 李信不等红娘子把话说完,对她笑了一下,命亲兵去把赵忠叫来,对他说:“我本来应该详细写封回书,向你家老爷说明我起义宗旨与不得不起义的苦衷,可是大军正在赶路…”刚说到这里,忽然瞥见一骑自朱仙镇方向飞奔而来,随后看清楚是个和尚,使他心中十分纳罕:这是谁派遣来的?因已有两个亲兵策马 ![]() ![]() 红娘子忍不住揷嘴说:“死跟着朱家朝廷的人,一定要遗臭万年;造反起义的,未必不流芳百代。” 李信继续说:“你回去,将我的话回禀你家老爷。”他又笑着说:“你再回禀陈老爷,等我事成之后,归隐田园,还要同他起个诗社,在一起限韵赋诗哩。你快走吧,路上小心在意。” 赵忠连答应几个“是”字,又躬⾝说:“老爷的话,小的一定句句带回。只是恳求老爷略写数行,以为凭信,免得人们疑惑小的怕路途风险,未曾追上公子。家老爷自己倒不会疑心小的。有公子写的几行字,家老爷向各宪台面前回禀此事,就好为凭。” 李信笑了起来说:“啊,我明⽩了,原来是抚、按各衙门的大人们嘱咐你家老爷向我劝降!” “既是各宪台大人嘱咐,也是出于家主老爷自己的一片对朋友的忠诚之心。请老爷随便略写数行给小的带回复命!” “好吧。上次诗社会上,你家老爷是东道,限韵做诗,大家都做了,只有我一个人因有俗务在⾝,中途离席,未得缴卷。不久我就回到杞县,坐了班房。今⽇仍用四支韵补做一首,你带回作为凭据吧。” 李信命亲兵取出笺纸、笔、砚。他将笺纸摊在马鞍上,随他起义的书憧(现已改作亲兵)磨好墨,捧砚立在⾝旁。北风刺骨,砚墨刚研好就开始结冻。李信略一沉思,膏膏笔,又沉思片刻,将笔尖揷进口中阿一呵,写成七律一首: 猎猎⻩风吹大旗, 扬鞭西去壮心悲。 百年朝政滋昏暴, 一纪①⼲戈靡止期。 群虎纵横⾎満口, 遗黎辗转命悬丝。 千秋功罪君休问, 只为苍生不为私。 ①一纪--十二年为一纪。 刚把赵忠打发走,李信命人去把那和尚带来相见。红娘子看着又得耽搁一阵,索 ![]() “咱们又不请和尚、道士念经,和尚倒自己来了。这和尚有什么事儿要见公子?” 李信也笑着说:“我也有点奇怪。反正一见便知,大概既不是来念经的,也不是来化缘的。” 和尚被带到了李信面前,双手合十行礼,说了句“阿弥陀佛”随即从怀中取出一封书子呈上。李信一看是圆通法师写来的书子,內情已猜到八九。他暂不拆看书子,却深感趣兴地打量这位前来下书的和尚。这和尚大约二十出头年纪,⾝材魁梧,浓眉大眼,秤锤鼻子,穿一⾝补缀的黑⾊直掇, ![]() “小师⽗大概原来不是相国寺的和尚吧,我怎么没有见过呢?” 和尚回答说:“小僧原在嵩山少林寺出家,上月因周王殿下两次派人请圆通老法师来开封相国寺主持护国佑民弭灾祈雨时轮法会,小僧与几个师兄弟跟随老法师来到开封,所以不曾见过公子。” 李信说:“圆通长老重来开封,我已听说,只是未得参谒,恭聆禅理,十分抱憾。”他又笑着说:“小师⽗既是从少林寺来的,又是这么装束,想必武艺精通。如果小师⽗脫掉缁⾐,换上一⾝盔甲或箭⾐战裙,那就俨然是一员武将了。” 和尚笑着说:“长老差小僧前来追赶公子,是从周王府中借的一匹快马。如今不管遇着官兵土寇,谁看见这样马匹不眼红?因此小僧就随⾝带着戒刀、弓、箭,防备有人抢劫马匹。” “你一个人走路,倘遇多人拦劫,如何是好?” “不怕公子见笑。小僧如是徒步行走;遇到二三十个強人并不放在眼中。有了这一张弓,一匹马,就是一百人也休想占到便宜。” 李信听他声如洪钟,吐语豪迈,连连点头称赞:“好,好。不愧是少林寺的和尚,果不虚传!”随即拆开书子,果然不出他的所料:圆通老和尚劝他立刻回头,遣散人马。书中有一段写道:“老构已面启周王殿下,只要公子翻然悔悟,释兵归来,周王殿下与各宪台大人定将法外施仁,力加保护。公子世受国恩,纵不能为皇上尽忠效力,亦当洁⾝自好,勿贻祖宗之羞。如公子对国事有所陈诉,为民请命,此是大好事,尽可上书朝廷,披沥陈词;周王殿下及各宪台大人亦愿代为上奏。再者,老袖曾言公子夙有慧 ![]() ①慧 ![]() ![]() “拜托小师⽗,回禀圆通长老,就说弟子李信势 ![]() 青年和尚又从怀中取出一张叠起来的素笺,递给李信说:“这是长老写的四句偈言①。长老说,如公子执意不肯回头,也不好勉強。望公子不要忘记这四句偈言,随时回头,都可立地成佛。” ①偈言--即偈,音ji,梵语“偈陀”一词音译之略。通常是四句打油诗,宣传佛教思想。 李信打开素笺,看那四句偈言是: 一苇慈航渡 ![]() 劝君早进般若门①。 ![]() 莫忘前生有慧 ![]() ①般若--梵语音译,意思是佛教所说的“慧”域“智慧” ② ![]() ![]() ![]() 李信把偈言看了两遍,笑着说:“拜托你回禀老法师,就说赐偈拜领,永不敢忘。” 和尚说:“请公子写几行字,以便小僧复命。” 李信回答说:“也好,我也写一首诗回报长老如何?”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李信又向随侍亲兵要来笺纸,摊在鞍上,凝思一阵,呵开冻笔,写成七律一首: ⽇月不明似覆盆 声嘶难叩九天阍。 小民饮恨诛求急, 大地残伤杀戮繁。 佛国空闻存净土, 人间何处有桃源? 弯弓赴救红尘劫, 即证前生有慧 ![]() 和尚怀了诗稿,合十拜辞,转⾝走至马前,攀鞍认蹬,腾⾝而上,动作极其慡利。那马前蹄腾空,打个转⾝,即 ![]() ![]() “我看小师⽗实在是天生一员武将,不应该老死空门。愿小师⽗不要做普救寺的惠明①,要做五台山的鲁智深,随我起义如何?” ①惠明--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塑造的一个人物。 和尚在马上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罪过,罪过。小僧不敢从命,回开封去也。” 李信看和尚掉转马头,将蹬子一磕,那马顺着朱仙镇大道飞奔而去,转眼间不见踪影,只剩下很远处一溜⻩尘在旷野上渐渐散去。他赞叹说: “好骑手!这样后生有为,竟是出家之人,空对着⻩卷青灯!” 李作说:“哥,我们快赶路吧。这里离开封较近,这一阵子就接连来了三处劝降书信。咱家的世谊、年谊、戚谊众多,倘若大家知道我们去投李闯王,说不定还会有人差人追来,下书劝阻。虽说我们义无反顾,但这些事情多了,会使将士疑虑。咱们速加赶路,以后倘若再有谁差人下书,一律不见。” 红娘子也笑着说:“别人造反,都没有这么多的⿇烦事儿。俺在打算造反时候,没有一个人拉俺后腿,倒是个个拍手赞成。那些同乡亲友和江湖相识,都对俺说:‘红娘子,你反吧,反吧。这样混账世道,像你这样人儿,不造反净受欺负。你还等什么呢?’谁想公子造反,竟比修仙得道还要困难!去豫西投奔闯王就像是唐僧取经。起初,我劝公子造反,公子不肯听劝,回到府上,⽩受半个月牢狱之灾。出狱后,反呀不反,又要冲破不少难关;好容易下了狠心,舍了家产,抛了祖宗坟墓,路上还有九妖十八洞,处处有磨难。如今才走到这儿,就有巡抚招降,陈举人下书苦劝,连出家的圆通老和尚也下书苦劝。可笑这位老和尚,你自己念经修行好啦,红尘上的事儿你管那么多⼲啥呢?他偏偏就要劝你回头是岸,巴不得你死后成个罗汉。好像相国寺里东西廊房泥塑的五百罗汉还不够多,一定得塑成五百零一个他才満意!” 李信笑着说:“你不知道,这圆通长老深通禅理,宏扬佛法,是目今十分有名的⾼僧法师。他与我平⽇颇有往来,所以来书相劝。” 红娘子用鼻孔冷笑一下,说:“什么⾼僧,什么法师,其实不过是⾝在佛门,心在红尘,专袱上⽔,攀⾼枝儿,巴结王府,结 ![]() ![]() ![]() 李信兄弟听了红娘子这一派议论,不噤哈哈地大笑起来。特别是李信,虽然他觉得她对圆通和尚的批评有点儿过于尖刻,但是有些看法却使他不能不心中佩服,也使他的心中为之一亮。他又一次看出来,红娘子这个识字不多的女子常常有些见识远远超过读书人和自命不凡的须眉丈夫。大笑一阵之后,李信说道: “我几次在相国寺听圆通讲经,觉得他妙谛禅机,出口如泉,确实难得。听你一番宏论,倒是语语道破玄机。是的,你说得很对。如果他下书劝我不是为着明朝着想,周王也不会借给他一匹好马。” “对啊,公子这才说到点子上啦。别听他平⽇嘴里讲的是什么佛法排机,他现在劝你的句句话里都蔵着杀机。倘若他自己是受了周王和巡抚等人的愚弄,不清楚他的劝你会把你置于死地,那倒也情有可原。其实,他奔走官府,深通世故,明知照他的主意办会将你置于死地,却偏要下书劝 ![]() ![]() ![]() 李侔深为同意,说:“红娘子说得对,咱们离开封越远越好。” 红娘子又说:“还有,自从两位公子在杞县起义之后,李仙风这老狗何尝不想立刻将咱们剿灭?只是他手中兵少,才不敢轻举妄动。连着用离间劝降的计策收拾咱们。这两天,他可能已经拼凑了几千人马,且不管他敢不敢打硬仗,他总得追一追做个样儿,好向朝廷 ![]() ![]() 李信连连点头,说:“好,立即传令,大军速加前进。倘若真有官兵追来,我们决不轻饶。” 红娘子催促李信兄弟率领大军启程,等最后一队人马已经走了两三里远,她才从容上马,率领一支精锐骑兵缓缓出发。 李信和红娘子的义军从新郑和长葛的中间穿过。虽然携带的军粮相当充⾜,但李信想着从新郑往西,灾荒特别严重,打粮困难,所以同李作和红娘子商议决定,人马在新郑境內暂停三⽇,出派几支队部向一些乡寨富户征用粮食。骡、马。这一带富户因见李信和红娘子的人马纪律严明,部伍整齐,且本地饥民纷纷起义响应,十分害怕,都希望尽量不惹动李信攻寨,送上一点粮食和几匹骡、马了事。李信依靠本地饥民,对每个乡寨的殷实情况知道得相当清楚。他对每个乡寨都不多要,避免因要得过多而发生富户们反复请求减少,拖延时间,甚至 ![]() 每天都有饥民要求投军,李信严令手下头目一概婉言拒绝。这些饥民有的只好散去,有的自己结合成小股活动,因此,自杞县往西,凡李信和红娘子义军所过之地,风声所及,小股起义一时纷起,十分旺盛。 李信与红娘子率领人马离开新郑境內,继续往西走,第三天⻩昏前来到禹州西南六十里的神至镇,决定在此地休息兵马,派人打探李自成本人确实驻扎何处,以便前去相投。这神-往北去几十里远就是登封地界,是割据一方的所谓“土寨”首领李际遇的势力范围。李信为避免同李际遇发生误会,到神-镇扎营方定,就写了一封书子,派镇上一个尚未逃走的乡约带着他自己的会办事的一个小头目连夜去李际遇那里,说明他与红娘子只是路过此地,驻兵休息,一二⽇內即继续西行。趁着队部埋锅造饭的时候,他带着一群亲兵在镇上巡视一遍。 从新郑、长葛往西,灾情特别严重。沿途市镇,都是満目荒凉,处处是烧焦的墙壁,拆掉的门窗,成堆的瓦砾,行人稀少,炊烟断绝,死的人没有人埋,村中和路边的枯草中⽩骨纵横。打听原因,才知道十之七八是官军烧的,十之二三是“土寇”烧的。有的市镇甚至街道上荒草塞路,狐兔 ![]() ![]() ![]() 李信上到寨墙上走了一段,一则察看他的士兵们是否认真在寨上巡逻和放哨二则想多看看寨內外的地势,以备万一李际遇来攻时自己对地形心中有数。他看见寨西南角有很大一片空地,満眼荒草、 ![]() ![]() ![]() ![]() 晚饭以后,他同李佯、红娘子在老营围着火堆,商量明⽇派人继续打探闯王的确实驻地,以便先给宋献策送去一封书信,说明他们来投闯王的诚意。大家都很疲倦,商量一毕,各自觉睡去了。李信因为担心李际遇会趁着黑夜前来偷营劫寨,夺取骡、马、辎重,所以仍像往常一样和⾐而睡。他的⾝上开始生了虱子。今晚睡下以后,总感觉有虱子在⾝上和腿上 ![]() ![]() 李信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背叛了朝廷,却没有背叛他的阶级。在他⾝上的深刻变化是对朱明皇统和权政由伤心,绝望,直至决裂,却没有改变他的本阶级的立场以及这一阶级必有的思想和感情。在投奔闯王的路上,他虽然对起义不曾有过丝毫后悔的念头,但是对于抛弃祖宗坟墓,以及汤夫人的自尽,他时时暗暗痛心。他对于能不能得到李自成的信任,能不能同李自成的左右将领们融洽相处,都觉得没有准儿。再者,李自成是不是真像传说的那样仁义,他也无从知道。诸如此类问题,平常也在心中盘算,而此刻纷至沓来,一齐涌上心头。他还想起来汤夫人一再丁宁他“功成⾝退”的话,更使他的心中出现了种种疑虑,扰 ![]() 几天来他没事时候,常在马上盘算不再用李信旧名,按照“以字行”的办法只使用“伯言”二字。今晚因为睡不着觉,反来复去思索,忽然想到不如将“伯言”改作“伯岩”字面改了而音不改,这个“岩”字,就含有⽇后归隐深山的意思。他在心中又推敲一阵,觉得満意,认为这“伯岩”可作为正名,又替自己起一个新的表字叫做林泉。确定了新的名和字之后,他的心中好似了却了一件⿇烦的事儿,觉得轻松。不一会儿,他便——⼊睡。 李信恍恍惚惚正在行军。汤夫人并没有死,坐着一乘青布小轿,有时也骑着一匹驯服的骟马,随同老营前进。不过她总是愁眉不展,念念不忘杞县的家和汤府的老⽗老⺟,也不习惯天天过行军生活,有时不免暗中流泪。李信因为事情太多,不能同她常在一起。今天⻩昏,人马宿营以后,李信回到老营,同汤夫人闲谈旅途所见。汤夫人写出来今⽇在马上昑成的一首七律给他,请他润⾊,并请他和诗一首。虽系戎马倥偬,风尘仆仆,但往⽇夫 ![]() “大爷不好了!大 ![]() ![]() 李信猛一惊,出了一⾝冷汗,睁开眼睛,天尚未明。汤夫人给他诗看,众百姓啼饥号寒,种种情形,历历犹在目前。地上的火堆尚未熄灭,发出暗暗的红光,偶尔还发出木柴的爆烈声,迸散几点火星。自从汤夫人死后,他一直怀着极大的悲痛,所以在行军途中,今夜是第三次梦见了她。他想着想着,不噤在枕上热泪奔涌。为着免得天明忘记,他下了 ![]() 惨淡斜 ![]() 乡关回望更微茫。 朔风瑟瑟催征马, 寒雁声声断客肠。 绣户珠帘留噩梦, 银 ![]() 不堪瘦影临明镜, 尘満蛾眉鬓带霜。 他披好斗篷,走到院中,仰视天空,东方尚未发⽩,下弦月斜挂屋角,繁星満天。大庙外,荒 ![]() ![]() ![]() 落⽇昏昏下 ![]() 伏牛百望路茫茫。 揭竿未早输陈涉, 垂钓已迟愧严光①- 绕荒村人似鬼, 狐鸣空市草如墙。 神州陷溺凭谁救, 我 ![]() ①严光--东汉人,本姓庄,因避汉明帝讳,被改姓严,是刘秀的少年同学好友。刘秀做了皇帝,他不肯做官,隐居富舂江边。 李信放下笔,心嘲汹涌,没法平静,便站起来在屋中踱来踱去。忽然他想着自己毕竟是个文人,平素惯于同一般知己朋友结诗社,饮酒赋诗,虽然近几年多涉猎些诸子家百、经世致用的书,和一班朋友不同,但他从不曾料到自己会有今⽇。想着往⽇饮酒赋诗的文人生涯一去难返,他感到留恋,也感到怅惘。 他刚刚重新和⾐上 ![]() |
上一章 李自成 下一章 ( → ) |
姚雪垠的最新架空小说《李自成》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李自成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李自成是姚雪垠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