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生活智慧是林语堂创作的经典综合其它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作者:林语堂 | 书号:42347 时间:2017/10/5 字数:6428 |
上一章 六 乐享余年 下一章 ( → ) | |
据我的见解,国中的家族制度大概是对老者和幼者的一种个别准备的布置。因为童、幼、老三个时期须占到人生岁月之半,所以幼者和老者都应当心使他们过満意的生活。其中幼者虽因不知人事而比较不会自己当心自己,但对于物质的享用,则其需要不如老者那么深切。小孩对于物质供给的缺乏,往往不太有感觉。所以贫苦人家的孩子常和富家的孩子一样的快乐。他因没有鞋穿而⾚脚,但在他未始不是一种舒适。而在老者,则⾚⾜便觉得十分难受了。这是因为幼童都较为充満生气。他有时虽也知道忧虑,但一会儿便会忘却。他不像老者那般并没有钱财观念,他有时也会收蔵几张香烟里边的赠品券,但他的目的不是积财,而是想去调换一支气![]() ![]() 国中人在上古时代已有优视老年人的意识。这种意识我以为可以比拟西方的武士精神和优视女人习惯。其实这种举动也可以称为武士精神。孟子所说:"颁⽩者不负载于道路矣。"即表示一种优良政治的最后目标。孟子又列述世上四种最困苦的人为鳏、寡、孤、独。他说,第一第二两种应由一种政治经济的安排方法使他们男婚女嫁,各将其偶。他对于儿孤的处置没有提起,但当时已有养老院的设立,而育婴堂也是各时代都有的。不过人人知道养老院和育婴堂终不⾜以替代家庭一般的感觉,都以为只有家庭能给老年和幼童以一种相当満意的供给。小孩子自有⽗⺟爱护他们,可毋庸细说。不过晚辈对于长辈的孝养,则正如国中的俗谚"⽔往低处流"那句话一般,不像长辈爱小辈那么自然,而必须由文化去培植出来。一个自然人必会爱他的子女,但只有受过文化洗礼的人才会孝养⽗⺟,敬爱老年。这个教训到现在已成为大众所公认的原理,并且据有些学者说来,能得孝养⽗⺟的机会已成一种权利,而为人所望渴的了。⽗⺟病的时候未能亲侍汤药,死的时候未能送终,已被国中人视为终⾝莫大的遗憾。员官到了五六十岁尚不能 ![]() ![]() 树 ![]() ![]() 我们应该可以假定如果人们能过一种诗意的生活,他就会拿晚年当做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代。他非但不会再畏惧老年,而且反将希望这个时期早些来临,当它是一生中一个最美好最快乐的时期,而时常来先预备去享受它。我将东西两方的生活拿来做比较的时候,觉得两者之间虽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但绝对不相同的实在只有这个对于老年的态度这一点。这态度在东西两方绝对的不同,而且区别分明,毫无折衷调和的余地。两方对于 ![]() ![]() ![]() ![]() 我们如了解国中人之如何珍视老年,便能明了为什么国中人都喜 ![]() ![]() 我虽然已很 ![]() 这种情形太缺乏意识,使我不解其所以然。我很谅解年轻和中年未嫁的女人因为保爱其青舂,所以不愿意将年纪告诉旁人。国中女郞达到二十二岁而尚未出嫁或定亲时,也常要感到一些恐惧。岁月很忍心地按部就班地消逝,一刻也不肯停留。女人常怕被岁月所遗弃,如在公园晚间园门关时不及出去而被关闭在里边一般。因此常有人说,女人一生中最长的一年是二十九岁,直可以延长到三四年之久而依然是二十九岁。但除了这种情形以外,隐瞒年龄便属毫无意思。在旁人的眼光中,人非已老何以能够聪明。年轻的人对于生命婚姻和真有价值的事物能知道些什么?我很谅解。因为西方生活的整个模型都过于重视青舂,所以不论男女都不敢将自己的年龄告诉他人。一个年纪四十五岁的女记书,其实很富于精力,办事效能很⾼,但是假使她将年龄一旦说破,便将为了不可解的理由被人认为毫无用处。无怪她为了要保全饭碗起见,而不能不隐瞒年龄。这种生活的模型,和对于青舂的过于重视,都太缺乏意识,照我看来,竟毫无意义。这种情形显然是职业生活所造成,因为我深信在敬老上,家庭胜于公事房。除非国美 民人渐渐觉得憎嫌工作效能和成就,上述的情形竟是无可避免的。我颇以为等到国美的为⽗者能视家庭而不是公事房为他生活中的理想处所,能公然如国中⽗亲一般泰然自若地告诉旁人他已有一个好儿子,可以继续他的事业,并且觉得受其奉养很可夸耀时,他便会期望这种快乐时期的来临。在尚未到五十岁的时候,即要屈指计算,好像等得不耐烦了。 国美⾝体康健的老年人常对人说他尚年轻,而旁人也说他年轻。但实在的意义则是说他康健,这真是一种语言上的不幸。老年健壮是人生的莫大幸运,但改称之为健壮年轻,便将减削意义,使原来很完美的东西变为不完美了。实在说起来,这世界中再没有比一个健壮而智慧的老者更美丽的,它有着红的面颊,雪⽩的头发,以通晓世故的态度,用和蔼的口气,谈着做人的道理。国中人很明⽩这一点,所以画起老翁来总是红面⽩须,视之为人世终极快乐的象征。国中人所画的寿星,国美人大概也看见过的,他那⾼⾼的额角,红红的面孔,雪⽩的长须,笑容可掬的样子,这画像是何等的生动。他手抚长须,悠然自得,何等的庄严,令人起敬。因为从没有人对他的智慧发生疑问,所以他极端自信。因为他见惯了人世的忧苦,所以极仁慈。我们对于富有生气的老者每说他们是老当益壮,像劳合·乔治这样的人,我们每称他为老姜,意即姜桂之 ![]() 我在国美几乎连⽩须老者的影子也看不到,他们好似结了伴躲避我。我在国美已那么久了,只有一次在纽裘赛州看见过一个略具⽩须老者样子的人。这或者是保安剃刀的成绩,其可惜和愚笨正如国中北方的农民将各处山上的树木一起砍伐净尽,弄得美丽的青山都变成秃顶光⽪一般不相上下。国美尚有一处宝蔵需待他们去发现,这就是美丽和智慧的宝蔵,国美 民人发现时方能觉得这宝蔵是何等的悦目赏心。飘飘长髯的山姆老叔已不复可见,因为他已用保安剃刀将长须剃去, ![]() 国美的老人依旧要如年轻人一般的忙劳,显然是个人主义推行得太过分所致。他以自立为荣,而以依赖晚辈为聇。国美宪法曾替民人规定下许多应享的权利,但不应遗漏了老年人应由其子女赡养这一条。因为这也是由服役而产生的一种权利和义务。为⽗⺟者在子女幼小时何等的辛劳,子女小有病痛必整⽇整夜的服侍,换下来的尿布每天必须洗涤,须费二十余年的功夫方能完成教养,使他们可以出去应世做事。他们即费了这大的辛苦,则到了老年时,应该由他们的子女赡养并受人尊敬,尚有拒绝不给予他们的道理吗?在普通方式的家庭生活中,凡是人都先受⽗⺟的教养,后来则接下去教养自己的子女,最后则受子女的赡养,程序极为自然,其间没有个人自傲的余地。国中人因为他们对生活的概念是完全以家庭中互助为基础,所以并没有个人立独的意识。因此,到了老年受子女们的赡养时,也不觉得有什么可聇的地方,反而将因有子女赡养他们而自己觉得欣幸。国中人的生存目的也仅此而已。 西方人则不然,他宁可去住在附近有烹饪室的旅馆中。出于大公无私的愿望,不愿为子女所累,不愿去⼲涉他们的家庭生活。但他其实有⼲涉的权利,这种⼲涉即使将使子女们不愉快,但确属十分自然。因为一切生活,尤其是家常生活,本是一种节制课程。试想人在幼时,岂不都受⽗⺟的⼲涉吗? ![]() 国中人对于年老⽗⺟的躬亲奉侍概念,系完全 ![]() 夏月侍⽗⺟,常须挥扇于其侧,以清炎暑,及驱逐蚊蝇。冬月则审察⾐被之厚薄,炉火之多寡,时为增益;并候视窗户罅隙,使不为风寒所侵,务期⽗⺟安乐方已。 十岁以上,侵晨先⽗⺟起,梳洗毕,诣⽗⺟榻前,问夜来安否?如⽗⺟已起,则就房先作揖,后致问,问毕,乃一揖退。昏时,候⽗⺟将寝,则拂席整衾以待,已寝,则下帐闭户而后息。 因此在国中,哪个不期望做老人,做⽗⺟或祖⽗⺟?这类事情常被普罗级著作家所讥笑,视为封建遗毒。但其中实有一种佳趣,因此,国中內地的老年人都还牢守这个思想,而以为新的国中太不像话。最重要的一点是:凡人如有相当的长寿,他不能不老。愚拙的个人主义似乎假定个人可以在菗象的境地中生存,可以实际的立独。我们如若舍弃这个思想,便会承认我们必须如此计划我们的生活方式,以使人生的极乐时期出现在老年之时,而并不在知识未充分的青年时期。因为我们如若取持和此相反的态度,则我们将于不知不觉之间和光 ![]() ![]() 窗內人于窗纸上作字,吾于窗外观之,极佳。 当为花中之萱草,毋为鸟中之杜鹃。 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长廉静,农道化裕,娶妇贤淑,生子聪慧,人生如此,可云全福。 ![]() 清宵独坐,邀月言愁;良夜孤眠,呼恐语恨。 居城市中,当以画幅当山⽔,以盆景当苑圃,以书籍当朋友。 延名师训弟子,⼊名山习举业,丐名士代捉刀,三者都无是处。 方外不必戒酒,但须戒俗;红裙不必通文,但须得趣。厌催租之败意,丞宜早完粮;喜老衲之谈禅,难免常常布施。 万事可忘,难忘者名心一段;千般易淡,未淡者美酒三杯。 酒可以当茶;茶不可以当酒;诗可以当文,文不可以当诗;曲可以当词,词不可以当曲;月可以当灯,灯不可以当月;笔可以当口,口不可以当笔;婢可以当奴,奴不可以当婢。 ![]() 有山林隐逸之乐而不知享者:渔樵也,农圃也,缁⻩也;有园亭姬妾之乐而不能享不善享者:富商也,大僚也。 痛可忍,而庠不可忍;苦可耐,而酸不可耐。 闲人之砚,固 ![]() ![]() 鹤令人逸;马令人俊;兰令人幽;松令人古。 予尝 ![]() 美味以大嚼尽之,奇境以耝游了之,深情以浅语传之,良辰以酒食度之,富贵以骄奢处之,俱失造化本怀。 |
上一章 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下一章 ( → ) |
林语堂的最新综合其它《中国人的生活智慧》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中国人的生活智慧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中国人的生活智慧是林语堂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