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生活智慧是林语堂创作的经典综合其它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作者:林语堂 | 书号:42347 时间:2017/10/5 字数:2078 |
上一章 十 逻辑 下一章 ( → ) | |
再进而谈到国中人的逻辑问题,这问题是基于国中人对于真理之概念的。真理,据国中人的观念,是从不可以证定的,它只能暗示而已。庄子在二千年前,在他所著的《齐物论》里头早已指出人的知识的主观![]() 即使吾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琊?我胜若,若不我胜,我果是也,尔果非也琊?其或是也,其或非也琊?其俱是也,其俱非也琊?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暗,我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琊? 照这样的学理讲来,真理是不可证定的。他只能被“会心于忘言之境。”故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庄子曰:“…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道即为真理,故真理这样东西,只能在直觉的悟 ![]() ![]() ![]() ![]() 卡而格林(BKarlgren)不久前写过一篇文章,表出国中著名批评家辨别古书真伪在争论中所用之诡辩,有许多错误实在幼稚得可笑,但这种错误必须待引用了西方方法才能显露出来。国中人写文章从来未有写一万或五千字以树立一个基点;他仅留下一短短标志让后人来赞许或反驳其实真的价值。这就是为什么国中学者总 ![]() 国中著作家只给你一段或二段论辩,便下结论。当你诵读他的文章,从不觉得他的发展已达到论辩的最⾼峰或天然的结论,因为论辩与证据都是那么简短,不过你可以感到一刹那的幻觉,觉得它已经达到了结论了。笔记中之最佳者,如顾炎武之《⽇知录》(十七世纪初期)享盛名之由来,非由于逻辑,而由其记载言论之本质上的正确,此等正确 ![]() 吾人于此可见逻辑对普通感 ![]() ![]() ![]() ![]() ![]() ![]() ![]() ![]() ![]() ![]() ![]() 此所谓普通感 ![]() ![]() ![]() ![]() ![]() 这个特征或可由英文中“理”与“情”的对立的意义中见其一二,亚里士多德说:人类是论理的而不是讲情理的动物。国中哲学也容认这个说法,但却加一补充,谓人类尽力成为有理 ![]() 对于西方人,一个问题倘能逻辑地解决,那是够満⾜的了,而国中人则不然。纵令一个问题在逻辑上是正确的,还须同时衡之以人情。确实“近乎人情”是较胜于“合乎逻辑”的伟大考量。因为一个学理可以 ![]() ![]() ![]() |
上一章 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下一章 ( → ) |
林语堂的最新综合其它《中国人的生活智慧》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中国人的生活智慧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中国人的生活智慧是林语堂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