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艺术是林语堂创作的经典综合其它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生活的艺术 作者:林语堂 | 书号:42346 时间:2017/10/5 字数:13847 |
上一章 第九章旅行的享受 下一章 ( → ) | |
论游览 旅行在从前是行乐之一,但现在已变成一种实业。旅行在现代确已比在一百年前便利了不少。府政和所设的旅行机关,已尽力下了一番工夫以提倡旅行;结果是现代的人大概都比前几代的人多旅行了一些。不过旅行到了现代,似乎已是一种没落的艺术。我们如要了解何以谓之旅行,我们必须先能辨别其实不能算是旅行的各种虚假旅行。 第一种虚假旅行,即旅行以求心 ![]() ![]() ![]() ![]() ![]() ![]() ![]() 第二种虚假的旅行,即为了谈话资料而旅行,以便事后可以夸说。我曾在杭州名泉和名茶的产地虎跑,看见过旅行者将自己持杯饮茶时的势姿摄⼊照片。拿一张在虎跑品茶的照片给朋友看,当然是一件很风雅的事情,所怕的就是他将重视照片,而忘却了茶味。这种事情很易使人的心 ![]() 这种愚拙的旅行,当然产生了第三种的虚伪旅行家:即定了游览程序的旅行家。他们在事先早已能算定将在奥京或罗京耽搁多少时候。他们都在起程之前,先预定下游览的程序,临时如上课一般的切实遵时而行。他们正好似在家时一般,在旅行时也是受月份牌和时钟的指挥的。 我主张真正的旅行动机,应完全和这些相反。第一,旅行的真正动机应为旅行以求忘其⾝之所在,或较为诗意的说法,旅行以求忘却一切。凡是一个人,不论阶级比他⾼者对他的感想怎样,但在自己的家中,总是惟我独尊的。同时他须受种种俗尚、规则、习惯和责任的束缚。一个行银家总不能做到叫别人当他是一个寻常人看待,而忘却自己是一个行银家。因此在我看来,旅行的真正理由实是在于变换所处的社会,使他人拿他当一个寻常人看待。介绍信于一个人做商业旅行时,是一件有用之物,但商业旅行是在本质上不能置于旅行之列的。一个人倘在旅行时带着介绍信,他便难于期望恢复他的自由人类的本来面目,也难于期望显出他于人造的地位之外的人类天然地位。我们应知道一个人到了一处陌生地方时,除了受朋友的招待,和介绍到同等阶级的社会去周旋的舒适外,还有比这更好的,由一个童子领着到深山丛林里去自由游览的享受。他有机会去享受在餐馆里做手势点一道薰 ![]() 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 ![]() 流浪精神使人能在旅行中和大自然更加接近。所以这一类旅行家每喜 ![]() ![]() ![]() ![]() ![]() ![]() 我以为除此以外,另有一种旅行,不为看什么事物,也不为看什么人的旅行,而所看的不过是松鼠、麝鼠、土拨鼠、云和树。我有一位国美女友曾告诉我,有一次,她怎样被几个国中朋友邀到附近杭州的某山去看“虚无一物”据说,那一天早晨雾气很浓。当她们上山时,雾气越加浓厚,甚至可以听得见露珠滴在草上的声音。这时除了浓雾之外,不见一物。她很失望。“但你必须上去,因为顶上有奇景可见呢。”她的国中朋友劝她说。于是她再跟着向上走去。不久,只看见远处一块被云所包围的怪石,别人都视作好景。“那里是什么?”她问。“这就是倒植莲花。”她的朋友回答。她很为懊恼,就想回⾝。“但是顶上还有更奇的景致哩。”她的朋友又劝说。这时她的⾐服已半嘲,但她已放弃反抗,所以依旧跟着别人上去。最后,她们已达山顶,四围只见一片云雾,和天边隐约可见的山峰。“但这里实在没有什么可看啊。”她责问说。“对了,我们特为上来看虚无一物的。”她的国中朋友回答她说。 观看景物和观看虚无,有极大的区别。有许多特去观看景物的,其实并没有看到什么景物,但有许多去观看虚无的倒反而能看到许多事物。我每听到一位作家到外国去“搜集新著作的资料”时,总在暗暗地好笑,难道他的本乡本国中,其人情和风俗上已没有了可供他采集的资料吗?难道他的论文资料竟已穷尽吗?纺织区难道是太缺乏浪漫 ![]() 依金圣叹之说,两者是相同的。旅行者所必须的行具就是如他在著名的剧曲《西厢记》的评语中所说:“ ![]() 世间游记,而知世真无善游人也。夫善游之人也者,其于天下之—切海山方狱,洞天福地,固不辞千里万里,而必一至以尽探其奇也。然其 ![]() ![]() 今夫以造化之大本领、大聪明、大气力而忽然结撰而成一洞天、一福地,是真骇目惊心之事,不必人道也。然我每每谛视天地之间随分一鸟、一盆、—花、一草,乃至鸟之—⽑、鱼之一鳞、花之—瓣、草之—叶,则初未有不费彼造化者之大本领、大聪明、大气力而后结撰而得成名者也。谚云:“狮子搏象用全力,搏兔亦全力。”彼造化者则直然矣。生洞天福地用全力,生随分之一鸟、一鱼、一盆、—花、一草,以至一⽑、一鳞、一瓣、一叶,殆无不用尽全力。由是言之,然则世间之所谓骇目惊心之事,固不必定至于洞天福地而后有此,亦为信然也。 抑即所谓洞天福地也者,亦尝计其云:如之何结撰也哉?庄生有言:“指马之百体非马,而马系前者,立其百体而谓之马也。”比于大泽,百材皆度;现乎大山,⽔石同坛。夫人诚知百材万木,杂然同坛之为大泽大山,而其于游也,斯庶几矣。其层峦绝,则积石而成,是穹窿也;其飞流悬瀑,则积泉而成,是灌输也。果石石而察之,殆初无异于一拳者也;试泉泉而寻之,殆初无异于细流者也。且不直此也,老氏之言曰:“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直以为器,当其无,有嚣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然则一一洞天福中间,所有回看为峰,延看为岭,仰看为壁,俯看为溪,以至正者坪,侧者坡,跨者梁,夹者涧,虽其奇奇妙妙,至于不可方物,而吾有以知其奇之所以奇,妙之所以妙,则固必在于所谓当其无之处也矣。盖当其无,则是无峰、无岭、无壁、无溪、无坪坡梁涧之地也。然而当其无斯,则真吾 ![]() ![]() 夫吾 ![]() ![]() ![]() 且人亦都不必 ![]() ![]() ![]() ![]() ![]() 斲山云:“千载以来,独有宣圣是第一善游人。其次则数王羲之。”或有征其说者,斲山云:“宣圣吾深感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之二言。王羲之吾见若⼲帖,所有字画,皆非献之所能窥也。”圣叹曰:“先生此言,疑杀天下人去也。”又斲山每语圣叹云:“王羲之若闲居家中,必就庭花逐枝逐朵,细数其须。门生执巾侍立其侧,常至终⽇都无一语。”圣叹问此故事出于何书?斲山云:“吾知之。”盖斲山奇之特如此,惜乎天下之人,不遇斲山一倾倒其风流也。 冥寥子游 甲〓出游之由 冥寥子为吏,困世法,与人吐匿情之谈,行不典之礼。何谓“匿情之谈”?主宾长揖,寒喧而外,不敢多设一语。平生无斯须之旧,一见握手,动称肺腑,掉臂去之,转盼胡越。面颂盛德,则夷也;不旋踵而背语,蹠也。燕坐之间,实辨有口,乃托简重;⾝有秽行,谬为清言。惧衷言漏实,壮语触忌,则一切置之,而别为浮游不 ![]() ![]() ![]() ![]() ![]() 或曰:“吾闻之,道士处静不枯,处动不喧,居尘出尘,无缚无解;俄而柳生其肘,鸟巢其顶,此亦冥静寥之极也。供下之役,拾地上之残,此亦卑琐秽 ![]() 冥寥子曰:“得道之人,⼊⽔不濡,⼊火不焦,触实若虚,蹈虚若实。靡⼊不适,靡境不冥,则其固然。余乃好道,非得道者也。得道者,把柄在我,虚空粉碎。投之嚣喧秽 ![]() ![]() ![]() 或曰:“愿闻子游。” 冥寥子曰:“夫游者,所以开耳目,舒神气,穷九州,览八荒,采真访道,庶几至人。啖云芝,逢石髓,御风骑气,冷然而飘渺,不知其所之,然后归而掩关面壁,了大事矣。余非得道者,宅神以內养德以澹,游气以虚,敢不力诸,然而未也。宅神以內,忽而驰于外;养德以澹,忽而移于浓;游气以虚,然而著于意。其中不宁,则稍假外镇之;其心无以自得,则或取境娱之。故余之游迹奇矣。” 乙〓旅行之法 “挟一烟霞之友与俱,各一瓢一衲,百钱自随。不取盈,而取令百钱常満,以备非常。两人乞食,无问城郭村落,朱门百屋,仙观僧庐。戒所乞,以饭不以酒,以蔬不以⾁。其乞辞以孙不以哀。畀则去之,其不畀者亦去之,要以苟免饥而已。有疑物⾊者,晦而自免去;有见凌者,屈体忍之。有不得已,无所从乞,即以所携百钱用其一二,遇便即补⾜焉,非甚不得已不用也。 “行不择所之,居不择所止。其行甚缓,⽇或十里,或二十里,或三十、四十、五十里而止。不取多,多恐其罢也。行或遇山川之间,青泉⽩石,⽔禽山鸟,可爱玩,即不及往,选沙汀磐石之上,或坐而眺焉。邂逅樵人渔⽗,村氓野老,不通姓氏,不作寒喧,而约略谈田野之趣。移晷乃去,别而不关情也。 “大寒大暑,必投栖焉而不行,惧寒暑之气侵人也。行必让路,津必让渡。江湖风涛,则止不渡,或半渡而风涛作,则凝神定气,委命达生曰:‘苟渡而溺,天也,即悲宁免乎?’如其不免,则游止矣;幸而获免,游如初。遭恶少年于道,或误触之,少年行其无礼,则孙辞谢之。谢之而不免,则游止矣;幸而获免,游如初。有疾病,则投所止而调焉,其同行者稍为求药,而己则处之泰如。內视反听,无怖死。如是则重病必轻,轻病立愈。如其大运行尽,则游止矣;幸而获免,游如初。踪迹所至,逻者疑焉,而以细人见禽,或以情脫,或以知免。如其不免,则游止矣;幸而获免,游如初。行而托宿石庵茅舍,无论也,托宿而不及,即寺门岩阿,穷檐之外,大树之下,可以偃息。或山鬼伺之,虎狼窥之,奈何?山鬼无能为苦,虎狼无术以制之,不有命在天乎?以‘四大’委之,而神气了不为动。卒填其喙,数也,则游止矣;幸而获免,游如初。” 丙〓⾼山之顶 “其游以五岳四渎,洞天福地为主,而以散在九州之名山大川佐之,亦止及九州所辖,人迹所到而已。其在⾚县神州之外,若须弥昆仑,及海上之十州三岛,⾝无羽翼,恐不能及也。所遇亦止江湖之士,山泽之耀而已。若扶桑青童,旸⾕神王,桐柏、小有、王⺟、云林诸真,⾝无仙骨,恐不能观也。 “其登五岳也,竦立罡风之上,游览四海之外,万峰如螺,万⽔如带,万木如荠。星河摩于巾领,⽩云出于怀袖,鹯鹞举手可拾,⽇月掠双鬓而过之。即啸语亦不敢纵,非惟惊山灵,殆恐咫尺通乎帝座矣。上界睛灏,万里无纤翳,下方雷雨晦冥而不知,惟闻霹雳声细于儿啼。斯时也,目光眩瞀,魂气跃跃出圹垠,即 ![]() ![]() ![]() ![]() ![]() “五岳而外,名山复不少矣,若四明、天台、金华、括苍、金庭、天姥、武夷、匡庐、峨嵋、终南、中条、五台、太和、罗浮、会稽、茅山、九华、林屋诸洞天福地,称仙灵之窟宅,神仙之奥区者,莫可殚数。芒履竹杖,纵不能遍历,随其力之所能到而邀焉。饮神糞之⽔,仙鼠之问名,啖胡⿇之饭,餐柏上之露。或绝壁危峰,陡揷天表,人不能到,则以索自垣而登。或石梁中断,⽟扉忽开,奋而阑⼊,无恐,酣呀紊之洞,深黑而不见底,仅通一线,仰逗天光,以火自爇而⼊焉,无恐,以寻⾼流羽士,⾁芝瑶草,及仙人之遗蜕处。 “游于大川,若洞庭、云梦、瞿塘、巫峡、具区、彭蠡、扬子、钱塘,空阔浩淼,鱼龙神怪之所出没。微风不动,空如镜也;神龙不怒,抱珠卧也。⽔光接天,明月下照,龙女江妃,试轻绡,蹑文履,张羽盖,吹洞箫而去,凌波径渡,良久而灭,胡其冷慡也。恶风击之,洪涛隐起,鸱夷贾怒,天吴助之。大地若磨焉,寓县若簸焉,恍乎张龙公挟九子,擘青天而飞去,胡其险壮也,又秀媚靓妆,莫如虎林之西湖。杨柳隔岸,桃花临⽔,则丽华贵宾之开晓镜也。芰叶吐华,芙渠濯濯,朝光澄鲜,芳香袭人,则宜主合德之出浴也。天清⽇朗,风物明媚,朱阁朝临,兰桡夕泛,则杨家妃子之笑也。烟雨如黛,群山黯淡,奇绝变幻,亦大可喜,则吴王、西子之颦也。” 丁〓回到尘世 冥寥子散步西泠六桥,已而深⼊天竺灵鹫,礼古先生罢而出,访丁野鹤于烟霞石房之间。⼊嘲音落迦,则冥寥子之家山也,观音大士道场在焉。采莲花而观大海,岂不胜哉! 意兴既远,汗漫而行,万里⾜下,耳目偶惬其 ![]() 终朝趺坐,以炼三宝。道德五千言,其窍与妙乎?⽟清金笥,其忘与觅乎?扶桑⽟书,其不问邻乎? ![]() ![]() 仙灵之宮,真如之寺,金⾝妙相,焜耀如月。烛既明矣,香既清矣,羽人衲子,分蒲团而坐,啜茗进果,翻经阅蔵。小倦则相与调息⼊定,久之而起,则月在藤萝,萧籁阒然,沙弥以头触地,童子据药炉而眠,于斯时,虽有尘心,何由而⼊也? 若在旷野,矮墙茆屋,酸风吹扉,淡⽇照林,牛羊归乎长坂,饥鸟噪于平田,老翁敝⾐ ![]() 若⼊通都大邑,人烟辐辏,车马填委,冥寥子行歌而观之:若集百货,若屠沽者,若倚门而讴者,若列肆而卜者,若聚讼者,若戏鱼龙角牴者,若樗蒲蹴踰者,冥寥子无不寓目焉。兴到,⼊酒肆,沽浊醪,焚枯鱼生菜,两人对饮;微醒,长昑采芝之曲,徘徊四顾,意豁如也。惊诧市人,何物道者,披蓝缕萧然,而风韵乃尔乎?众共疑之。盖仙人云,须臾径去不见。 ⾼门大笫,王公贵人,置酒为⾼会,金钗盈座,⽟盘进醴,堂上乐作,歌声遏云,老隶守门,拄杖在手。道人蓦⼊乞食焉。双眸炯碧,意度轩轩,而⾼唱曰:“请君且勿喧,听道人歌花上露。” 花上露, 何盈盈, 不畏冷风至, 但畏朝 ![]() 江⽔既东注, 天河复西倾; 铜台化丘陇, 田⽗纷来耕。 三公不如一⽇醉, 万金难买千秋名。 请君为 ![]() 花上露, 醴于酒, 清晓光如珠, 如珠惜不久。 ⾼坟郁累累, ⽩杨起风吼; 狐狸走在前, 猕猴啼其后。 流香渠上红粉残, 祈年官里苍苔厚。 请君为 ![]() 歌罢,若有一客怒曰:“道者何为?吾辈饮方酣,而渠乃来败人意。”亟以胡饼遣之。道人则受胡饼趋出。一客谓其从者曰:“急追还道者。”前一客曰:“饮方 ![]() ![]() ![]() 座上若有一红绡歌姬离席曰:“以儿所见,此道者,天上谪神仙也。儿察其眉宇清淑,吐音俊亮。谬为乞儿状,而举止实微露其雅。歌辞深秀乃金台宮中语,固非人间下里之音,况吐乞儿口哉!神仙好晦迹而游人间,乞追之勿失。” 最后一客曰:“何关渠事,亦饮酒耳,试令追还道者,固无奇矣。” 红绡者不服,曰:“儿固与诸公无缘。” 又若有一青绡者复离席曰:“诸公等以此为赌墅可乎?试令返道者:果有异,则言有异者胜;返之而无奇,则言无奇者胜。”诸公大哄曰:“善。”令从者追之,则化为乌有先生矣。从者返命,前一客曰:“吾固知其不可测也。”红绡者愀然曰:“是甫出门而即乌有耶,惜哉失一异人!” 冥寥子曳杖逍遥而出郭门。连经十数大城,皆不⼊。至一处,见峰峦背郭,楼阁玲珑,琳宮梵宇,参差掩映,下临清池。时方舂⽇韶秀,鸟唱嘉树,百卉敷荣,城中士女,新衽妆服。雕车绣鞍,竞出行舂。或荫茂树而飞觥,或就芳草而布席,或登朱楼,或棹青雀,或并辔而寻芳,或连袂而踏歌。冥寥子乐之,为之踟蹰良久。 俄而有一书生,肤清神慡,翩翩而来。长揖冥寥子曰:“道者亦出行舂乎?仆有少酒在前溪小阁樱桃之下,朋侪不乏,而 ![]() 冥寥子欣然便行,至其处,若见六七书生,皆少年俊雅。先一书生笑谓诸君曰:“吾辈在此行舂,无杂客,适见此道者差不俗,今⽇之尊罍, ![]() 于是以次就坐,道者坐末席。酒酣畅洽,谈议横生,臧否人物,扬扌乞风雅。有称怀舂之诗者,有咏禾黍之篇者,有谈廊庙之筹策者,有及山林之远韵者,辨博纷纶,各极其至,道人在座,饮啖而已。先书生虽在剧谈中,顾独数目道人,曰:“道者安得独无言?”道人曰:“公等清言妙理,听之欣赏而不能尽解,又何能出一辞?” 少选,诸君尽起行陌上,折花攀柳。时多妖丽,蘼芜芍药,往往目成。而道人独行⼊山径,良久而出。诸君曰:“道者独行⼊山何为?”曰:“贫道适以双柑斗酒,往听⻩鹂声耳。”一书生曰:“道者安得作许语,差不俗。庸知非⻩冠中之都⽔、贺监耶?”道人深自谦抑。 诸君复还就坐,一人曰:“今⽇之游,不可无作。”一人应曰:“良是。” 有一人则先成一诗曰: 疏烟醉杨柳, 微雨沐桃花; 不畏清尊尽, 前溪是酒家。 厨冷分山翠, 楼空⼊⽔烟; 青 ![]() 风雨送残年。 道人曰:“诸公诗各佳甚。”一人曰:“道人能赏我辈之诗,必善此技,某等愿闻。”道人起立谦让再三,诸君固请不辍,道人不得已,乃昑曰: 沿溪踏沙行, ⽔绿霞红处; 仙⽝忽惊人, 吠⼊桃花去。 诸君大惊起拜曰:“咄咄道者,作天仙之语,我辈固知非常人也。”于是竞问道人姓名,但笑而不答。问者不已,道人曰:“诸公何用知道人名,云⽔野人,邂逅一笑,即见呼以‘云⽔野人’可矣。”诸君既心异道人,于是力 ![]() 遂相携⼊城,以次更宿诸君家。自是或登⾼堂,或⼊曲房,或文字之饮,或歌舞之场,道人无不往者。城中传闻有一“云⽔野人”好事者争相致之,道人悉赴。人与之饮酒,即饮酒;与之谈诗文,即谈诗文;挈之出游,即出游;询以姓名,则笑而不答。其谈诗文,剖析今古,规合体裁,颇核;或称先王,间及世务,兼善诙谐。人愈益喜之。 而尤习于养生家言。偶观歌舞,近靡曼,或调之以察其意,道人欣然,似类有标韵者。至主人灭烛留髡,燕笑媟狎,即正容危坐,人莫能窥。夜尝少卧,借主人一蒲团,结跏趺其上,倦则即其上假寐而已。人以此益异焉。 居月余,一⽇忽告去。诸君苦留之,不可得。各出金钱布帛诸物相赠,作诗送行。临别,诸公皆来会,惆怅握手,有泣下者。冥寥子至郭门,第仅⾜百钱,悉出诸公所赠诸物,散给贫者而去。诸公闻之益叹息,莫测所以。 戊〓出游的哲学 冥寥子行出一山路,深窅峭隘,乔木千章,藤萝 ![]() ![]() ![]() ![]() 又或随其所到,有故人在焉——畴昔以诗文 ![]() ![]() ![]() ![]() “夫贵势⾼张,荣华渗漉,人之所易溺也。⽩首班行,龙钟盘跚,犹恋其物而不肯舍。一旦去之,攒眉向人。业问车马而迟行,出国门而回首。既返田舍,不屑屑焉艺种稷理⿇⾖,而⽇夜问长安之耗,而遗书当路故人焉。 ![]() 冥寥子曰:“余闲中观焉,殆有所伤而悟也。余观于天:⽇月星汉,何冗而早夜西驰?今⽇之⽇,一去即失;虽有明⽇,非今⽇矣。今年之年,一去即失;虽有明年,非今年矣。天⽇自长,吾⽇自短,三万六千朝而外,吾不得而有也;天年自多,吾年自少,百岁而外,吾不得而有也。又况其所谓‘百’者,所谓‘三万六千’者,人生常不得満。而其间风雨忧愁,尘劳奔走之⽇常多;良时嘉会,风月美好, ![]() “⽇月之行,疾于弹丸。当其轱辘而 ![]() “余观于地:⾼岸为⾕,深⾕为陵,江湖汤汤,⽇夜东下而不止。方平先生曰:‘余自接待以来,已三见沧海为桑田矣。’ “余观于万物:生老病死,为 ![]() ![]() “王侯将相,甲第如云,击钟而食,动以千指。平旦开门,宾客拥⼊;⽇昃张宴,粉黛成行。道人过之,呵声雷鸣,而不敢窥;后数十年又过之,则蔓草瓦砾,被以霜露,风凄⽇冷,不见片瓦,儿童放牛牧豕之场,乃畴昔燕乐鼓舞处也。方其鼎盛豪华,谐谑 ![]() ![]() “余尝宿于官舍,送往 ![]() 友人曰:“晏子有言:‘古而无死,则慡鸠氏之乐也。’齐景公流涕悲伤,识者讥其不达。今吾子见光景之驶疾,知代谢之无常,而感慨系之,至于沉痛,得毋屈达人之识乎?” 冥寥子曰:“不然。代谢故伤,伤乃悟也。齐景公恨荣华之难久,而 ![]() ![]() ![]() 曰:“于今者遂已得道乎?” 冥寥子曰:“余好道,非得道者也。” 曰:“子好道,而游者何?” 冥寥子曰:“失游岂道哉!余厌仕路跼蹐,人事烦嚣,而聊以自放者也。 ![]() 曰:“于一瓢一衲,行歌乞食,有以自娱乎?” 冥寥子曰:“余闻之师,盖有少趣在澹。烹羊宰牛,⽔陆毕陈,其始亦甚甘也。及其厌 ![]() 其人乃欣然而喜曰:“聆子之言,如服清凉散,不自知其烦热之去体也。” 顷之,一少年来,戟手而骂冥寥子曰:“道人乞食,得食则去,饶⾆何为?是妖人也。吾且闻之官。”攘臂 ![]() 于是冥寥子行歌而去,夜宿逆旅,威有妇人,冶容 ![]() 冥寥子游三年,⾜迹几遍天下。目之所见,耳之所闻,⾝之所接,物态非常,情境靡一,无非炼心之助。虽浪迹亦不为无补哉。 于是归而茸一茆四明山中,终⾝不出。 |
上一章 生活的艺术 下一章 ( → ) |
林语堂的最新综合其它《生活的艺术》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生活的艺术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生活的艺术是林语堂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