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是二月河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康熙大帝 作者:二月河 | 书号:42274 时间:2017/9/29 字数:5501 |
上一章 三六、四王爷得理且让人 智方苞君前说人情 下一章 ( → ) | |
胤祯和胤祥巧设计谋,智擒了任伯安,把老八和老九搞得十分狼狈。可是他们万万没想到,老四却说任伯安的案子要老九去审。老九可纳闷儿了,吭吭哧哧地说:“哎,四哥,你,你这是…” 胤祯微微一笑说:“哦,九弟,我想好了,这事,只有你出面最合适。因为你从来没办过差,⽗皇是相信你的。我和你八哥还有十三弟都在漩涡里,不宜出头。不过,四哥要 ![]() 老九终于明⽩了,四哥没有害我的意思。他点了点头说:“好吧,既然四哥不疑心我就是花瓶儿、是任伯安的后台,兄弟我就接下这差使。四哥放心,我一定办得让⽗皇和四哥満意就是了。” 今天晚上,为智擒任伯安立了大功的老十三,站在一边一直没说话。直到这会儿他才明⽩,好啊四哥,你把炭火烧红了,又扔到九哥的怀里,这一招可真⾼啊!心想,八哥、九哥,这后面的戏,就看您二位怎么唱了。 经过这一闹腾,大伙都没心吃酒了,而且天已过半夜,于是纷纷告辞回府。老四瞅个机会把胤祥留下来,再三叮咛他:“十三弟,你行。这个计策果然不错,四哥我得好好谢谢你。可是,我还得 ![]() 十三爷慡朗地答应一句:“四哥你放心,我不是从前的老十三了!” 任伯安一个案子,丰升运一个案子,再加上太子为剪除异己下令逮捕的员官,几件事拴到一起,把京城里闹得人仰马翻。刑部和顺天府的大牢里更是人満为患。犯官们挤在 ![]() ![]() ![]() ![]() ![]() ![]() 京城里被太子闹得一塌糊涂,在扬州城的老皇上却玩儿得十分痛快。自从在骆马湖收了方苞, ![]() ![]() ![]() 康熙这次南巡的目的之一就是放开手让太子去处理国政,以便对他进一步地考察。所以,玩儿归玩,说归说,他怎么能忘了这件事呢。何况,京城里发生的大事,也不断有奏表呈来,康熙不管也不行了。这天夜里,一摞京城里发来的奏章就摆在老皇上的面前。康熙略一浏览就火儿了。他“啪”的将奏章摔在几案上,站起⾝来,急促地来回走着。方苞还不知道康熙的这个脾气,可魏东亭、张廷⽟是清楚的。这是皇上生气和紧张思考的表现,一个个吓得站在那里,大气儿都不敢出了。突然,康熙站到张廷⽟的面前说:“张廷⽟,骆马湖丰升运的案子是你写的参劾表章,太子这处置意见你看了吗?” “回皇上,臣已读过了。” “哦,读过了咱们就能说到一块儿了。他们这样办像话吗?朕的意思是要借丰升运行贿买官、敲诈百姓、贪赃枉法、贻误河工等等罪行,昭示天下,明正典刑,以扭转这官场败腐的风气。可是他们却避重就轻,只以冲撞圣驾定罪,判了个流配三千里,还说要朕‘法外施恩’。哼,丰升运的尸体恐怕已经臭了,朕就是想施恩,让谁来承受呢?还有,对这一大批贪赃受贿员官的处置,朕越看越不明⽩。胤礽这个太于是怎么当的?办事怎么能如此偏私,一点儿也不光明正大。这样下去,如何得了呢?” 张廷⽟知道,任伯安的案子康熙还没看到呢,要是看了,更要发火了。可是如今在上书房他是排在最前边儿的大臣,他要不说,也得担责任。所以,等康熙发作完了,才小心翼翼地把案情说了一下,末了又补充说:“皇上,据臣看,四爷、十三爷办事十分谨慎,他们已经把那个黑档案封了。这件事牵涉的人很多,下边臣子中也十分慌 ![]() 张廷⽟一边说着,一边偷眼看了一下康熙的脸。坏了,皇上要发火儿了。吓得他把说了一半儿的话又咽回去了。可是,康熙却等不及了,忙问:“说什么,不要这样呑呑吐吐的嘛。是不是说朕对太子偏袒了?” 张廷⽟见皇上发怒,扑通一声跪下了。魏东亭也急忙跪下,抢过张廷⽟的话头说:“主子息怒,张廷⽟说的是奴才从外边听来告诉他的。下边臣子们说:若跟着太子⼲,眼下难免一死;要跟着皇上⼲,将来难免一死。横竖早晚都是死,臣子们心都寒了…” 康熙暴怒了:“哼!全是混账话,怕死就不要当官!魏东亭,这话不是你瞎琢磨出来的吧?” 魏东亭伏地叩头:“主子圣鉴,奴才怎敢妄言欺主。两个多月来,已经有七十多个部院大臣和封疆大吏上折告病。奴才⾝为主子包⾐家奴,此事,不敢不据实回奏。” 康熙刚才训斥魏东亭,那是在气头上。对这个老侍卫的忠心,他是从不怀疑的。听到这里,他冷静了,慢慢地走回御座,长叹一声说:“唉,胤礽这孩子真让朕失望啊,怎么老是扶不起来呢?现在,他已经处置了,朕又不能不给他留面子。唉,难哪!任伯安这件案子,要依律严处,老四他们办得还好。但对丰升运的处置要严词驳斥,要让他们重新审理。方苞,你来拟旨如何?” 方苞上前一步,躬⾝施礼说:“圣上,臣方苞以布⾐之⾝陪伴君王,不过游戏笔墨,纵情山⽔而已。圣上既然以臣为友,那代批拟旨之事,非处友之道。张廷⽟⾝为上书房大臣,从政几十年,办事稳健。这旨意,还是由张廷⽟代拟为好。” “哦,对对对,朕是让他们给气糊涂了。廷⽟,这事你来办吧。朕原打算再玩上十天半月的。可是你们瞧,几个月的功夫,京北城已经闹得人仰马翻了。唉,朕老了,顾不过来了。虎臣也老了,这些天你也累得不轻。算了,不玩了。虎臣,你去传旨,明天一早,发驾回京。”康熙说完,只觉眼眶一热,差点流出眼泪来。 下边几个臣子看得很清楚,皇上从⾼兴到发怒,又从发怒到伤心,也是有一肚子的苦处啊。他们都不作声了。魏东亭侍候皇上一辈子了,听皇上说得如此情动,真如万箭穿心一般。主子这一回去,自己今生今世恐怕是再也见不着了。他怕惹起皇上的恋旧之情,不敢让眼泪流出来,哽咽着答应一声:“扎,奴才这就去安排。”说完,便快步退了下去。 康熙回到京北的第二天,便召见了太子胤礽、四阿哥胤祯和上书房大臣,追问丰升运和任伯安两件大案。丰升运的案子,康熙在扬州时己下旨严词谴责刑部和太子,闹得他们一个个灰头灰脸。任伯安的案子也早已结清了。如今一回来,又问这两件事,太子吓得吭吭哧哧,不知如何回答。胤祯是受命清理户部,刑部案件的,只好出来说话了: “皇阿玛,丰升运一案,刑部量刑不准,处置失当,圣旨一到,已重新结案,改为 ![]() 康熙神情冷漠地说:“嗯,说下去。” “是。任伯安这案子是儿臣一手经办的。因儿臣忙不过来,自作主张,让九弟审问。任伯安判处凌迟,已于十月二十九⽇行刑。” “哦,这也罢了。朕问的不是这个意思。你站一边去。胤初!” 太子连忙上前跪下说:“儿臣在。” “丰升运一案,刑部处置不当,为什么不见他们的请罪奏折?任伯安这件案子更是离奇。他盘踞京北制约官场二十年之久,私下里害了多少人,又是谁在为他撑 ![]() 胤礽听⽗皇这话问得严厉,只好硬着脖子回答:“回皇阿玛,儿臣前些⽇子闹了病,办事着三不着两的,又只顾清理几百件贪污受贿的案子,所以任伯安的案子,儿臣 ![]() 康熙又问马齐:“马齐呀,太子⾝体不好,你这个上书房大臣怎么不帮他料理朝政,也不向朕奏报,却递了个告病的折子。这是什么道理呀?” 马齐也赶紧跪下了:“回主子,奴才有病是真,有太医院的脉案为证。虽然如此,臣也有罪,请圣上重重处置。” 康熙怒火中烧,严厉地说:“哼,他有病,你也有病,在京北的朝臣们告病请假成了风。据朕看,你们害的是明哲保⾝的病,是畏难避祸的病,是神思不振的病,是不忠于社稷的病。一句话,全是心病!你们以为朕看不出来吗?” 四阿哥胤祯有点儿按捺不住了。今儿个,皇上第一次发问时,太子闭口不言,老四已经替他揽了责任。后来,皇上直接问到太子,太子又以有病为理由,把事情推了个一千二净,还顺便把他老四、老十三和老九都咬了进去。现在,马齐也是说有病,好嘛,你们一个监国太子,一位上书房大臣,在朝政紊 ![]() 张廷⽟在这种形势下,是从不多言的。眼下,満殿的人都在局中,只有一个人在局外,那就是方苞。常言说,旁观者清嘛。说了这么大一会儿,谁对谁错,谁真心办事,谁推脫责任,他看得最清。听了四爷的话,他也跪下了:“圣上,据臣从旁观察,四阿哥处置任伯安的案子还是很妥当的。假如再以任某的秘密档案为依据,认真审查起来,牵涉国全上上下下的员官,将成为大清开国以来最大的案件,必然动摇国本。所以,臣以为应将这黑档案一火烧焚,以定安天下臣子之心。” 胤祯听方苞这话有维护自己的意思,不觉投过去感 ![]() 康熙也被方苞说得气顺了一些。他语重心长地说:“唉,不是朕一回来就找你们的事儿。吏治败坏本来就让人烦恼,可是你们还要文过饰非,这就不像话了。朕老了,不中用了。放在年轻的时候,这算什么事儿呢?” 方苞接着说“皇上,请不必为此过于伤神。太平盛世,人人只图安乐,出现吏治败腐的情形是不⾜为奇的。几位阿哥在皇上南巡期间办了这么多的案子,还查处了任伯案这件大案,依臣看已经很不错了。他们还年轻,出点儿小⽑病也在所难免。请皇上不要再追究了吧。” 康熙微微一笑说:“方苞啊,朕给你这个面子,就依你所奏,对他们既往不咎了。可是,胤礽,朕还要说你几句,朕已是人土大半截的人了,这祖宗基业是要由你来继承的。可是你办事儿为什么这样糊涂呢?你定的这个锁拿问罪的名单简直是颠倒黑⽩。你是出于公心呢,还是在怈私愤?你想趁此机会把异 ![]() 胤礽叩头回答:“儿臣记下了。儿臣谢⽗皇宽宏,谢方先生。” “好,知错改错就好。马齐呀,这几天你带着方先生到各部衙门去走走,也要让他和皇子阿哥、侍卫们都见见面。告诉他们,方先生虽是布⾐,无官无职,却是朕的朋友。谁要小看了他,慢待了他,朕是不答应的。” |
上一章 康熙大帝 下一章 ( → ) |
二月河的最新历史小说《康熙大帝》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康熙大帝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康熙大帝是二月河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