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刘心武是刘心武创作的经典综合其它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我是刘心武 作者:刘心武 | 书号:42148 时间:2017/9/26 字数:8722 |
上一章 在美国讲“红楼” 下一章 ( → ) | |
抱养女婴 应华美协进社邀请,到纽约去讲《红楼梦》。他们提供的是国美 陆大航空公司的往返机票。2006年4月12⽇登机那天,到登机口一看,几乎全是洋人。坐下来环顾,发现不少洋人全带着孩子。再细看,呀,那些孩子怎么差不多全一般大,而且,竟全是国中娃娃。更仔细地看,那些婴孩应该全是女娃儿。携带她们的洋人,有的看上去是两口子,更多的则是单⾝的妇女或先生。从他们的肢体语言上,就能看出他们对自己携带的女娃非常疼爱,有的紧搂怀中,有的给坐在折叠小椅上的孩子喂⽔,有的则弯 ![]() 原来,跟我同机的,有一个不小的国美领养国中被遗弃女婴的团体,他们已经在国中 理办完所有相关手续,正带着自己选中的爱婴,返回国美。 国美人从国中领养女婴,始于1992年。首批被领回去的,现在已经上中学了。目前这种从国中福利院领养去的弃婴,据说在国美已经累计达到六万多名。被领养的弃婴几乎全是女娃,有“国中妹妹”?之称。? 飞往纽约的航程里,我一直在琢磨,怎么那么巧我揭秘《红楼梦》,是从书里的秦可卿⼊手,而书中第八回末尾,就 ![]() ![]() 看过英国19世纪作家狄更斯的长篇小说《雾都儿孤》,我们就可以知道,在旧时代,西方的儿孤院(也就是育婴堂、养生堂)里的弃童过着怎样非人的悲惨生活。而他们被领养出去后,多半又会被当作童工驱使盘剥,只有希冀偶然的运气,才能终于脫离樊笼,回归到正常(实际上也就是中产阶级或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之中。在曹雪芹撰写《红楼梦》的那个时代,国中的养生堂也是暗无天⽇的地方,从那里抱养出去的孩子,男的往往是被当作学徒,女的往往成为丫头,命运稍微好些的,也不过是成为小户人家的养子养女。对于他们的来历,⽗⺟讳莫如深,他们长大后有所疑惑、察觉,都会非常地痛苦。就因为他们“来历不纯”所以会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特别是婚姻、就业等方面,遭遇障碍,形成坎坷。 国美19世纪小说家霍桑的《红字》,虽然讲的不是养生堂的故事,但是书里的那个女孩珠儿,就因为她“不知其⽗”“来历不明”也就跟她那至死不说出她⽗亲是谁的⺟亲一样,每天⾝上必须挂出屈辱 ![]() ![]() ![]() 机飞上邻座的一位美籍华人女士,跟我谈起国美领养团,她说这些⽩种国美人会为所领养的“国中妹妹”安排很好的前程,送她们⼊名校,最后将她们输⼊国美主流社会。她估计再过十年,这些女孩中长大成人的,会组成“国中姊妹会”她们会意识到她们在国美社会里是一个特殊的族群,她们会返回国中寻 ![]() ![]() 机飞开始降落,舷窗外,已呈现出纽瓦克际国机场的鲜明轮廓…? 大娃娃心态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国美⽩人组成领养团,到国中福利院里抱养被遗弃的女婴到了纽约以后,我还经常跟那边的人士讨论。总的来说,每一位领养人都会有他们自己特殊的原因,甚至是很密私的原因。但是,大体而言,他们有其共同点,就是出于朴素的人道考虑,觉得自己既然有能力,就应该做这种珍惜生命的事情。这跟一般国美人都信奉基督教新教派,持有宗教情怀也有很大关系。20世纪50年代,曾有很多国美人自愿领养韩国儿孤,六七十年代,积极抱养越南儿孤又形成一种风气。现在,尽管国中经济在⾼速发展,国中生产的⾐服和鞋子充斥在国美的各大商场,国中的家用电器也令国美人觉得物美价廉,但是,国中农村重男轻女的现象依然严重,抛弃女婴仍是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某些福利院收容的女婴数量已经相当可观。而国中本土人士抱养这些女婴又并不踊跃,于是,一些知道了此种情况的国美人士,从20世纪90年开代始,就自愿组合成了一批批的领养团,来国中抱养被遗弃的女婴。 我在赴美途中遭遇国美领养团,其中诸多镜头令我久久难忘。比如一位独⾝男士还为自己和女婴购买了头等舱的座位,进⼊机舱后立即布置成一个小小的游乐区,全⾝心地逗那女婴咯咯 ![]() 大娃娃的作派、心理和趣情,是我接触许多国美人以后形成的一个总体印象。比如这次赴美“弘红”――就是弘扬国中的《红楼梦》――本来就是到华美协进社二楼的演讲厅里去讲一番我的《揭秘》,后来却通知我他们要与哥伦比亚大学合办,而且要把演讲的那一天命名为“刘心武⽇”乍得知他们这个决定我真吓了一跳,毕竟我是国中人,从传统文化到⾰命文化在我意识里的积淀都很深,论资排辈也好,论功行赏也好,在哥大举办某某某⽇,怎么说也不应该轮到我头上,而且,我若接受下来,岂止是不谦虚,简直就是狂妄!但到头来4月15⽇还是搞成了“刘心武⽇”上午我讲《秦可卿与贾元舂之谜》,下午讲《贾宝⽟和情榜之谜》,两讲前分别播放央中电视台录制的《一个人和一座城市――刘心武摸抚 京北》上下集,设台面展示出售我的若⼲著作,散发关于我的创作简历和有关我《揭秘红楼梦》引发大争论的材料,张贴了一些跟我有关的中英文报道及照片。我发现,国美人的想法很单纯,就是我们既然请来了刘心武,手中又有若⼲资源,而事前报名订票的人士又逾百人,何不大家⾼兴一番呢他们并不把“刘心武⽇”的叫法看得那么郑重,融注进那么多的內涵,就是一群大娃娃,聚在一起度过一个跟刘心武有关的周末,在嘉年华式的活泼气氛里,顺便地了解到一点关于国中古典名著《红楼梦》和关于一个国中当代作家的相关信息。 国美式大娃娃的心态,感染了我。出发前,一位友人叮嘱我:“你可是负有重大使命啊!”到了国美,我会见了华美协进社的社长、副社?长――?两位⽩人女士――以及其分支机构人文学会的双主席,来自內地的何勇和来自湾台的汪班二位先生。轻松 ![]() 那天中午,接待方引我去一处生学宿舍休息,路经大学绿地,看见一些从新泽西州开车来听我演讲的人士,在草坪上铺开布巾,席地野餐,以待下午我的第二讲,很是感动,也更有返老还童的欣悦。 夏志清捧场 我在哥伦比亚大学“弘红”次⽇,几乎国美所有的华文报纸都立即予以报道。《星岛⽇报》的标题用了初号字《刘心武哥大妙语讲红楼》,提要中说:“刘心武在哥大的‘红楼揭秘’,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他的风趣幽默,妙语连珠,连研究国中当代文学的泰斗人物夏志清也特来捧场,更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讲堂內座无虚席,听众们都随着刘心武的‘红楼梦’在荣国府、宁国府中流连忘返。” 我第一次见夏志清先生是在1987年,那次赴美到十数所著名大学演讲(讲题是国中文学现状及个人创作历程),首站正是哥伦比亚大学。那回夏先生没去听我演讲,也没参加纽约众多文化界人士 ![]() ![]() ![]() ![]() 1998年二次赴美,在纽约也是不少的文化界旧友新雨举办餐会, ![]() ![]() ![]() ![]() 夏志清先生只比唐德刚先生小一岁,这回赴美在哥大演讲的前一天,纽约一些文化名流在央中公园绿⾊酒苑小聚,为我洗尘。夏先生携夫人一起来了,他 ![]() ![]() ![]() 我演讲那天上午,夏先生来听,坐在头排,正对着讲台。讲完后我趋前感谢他的支持,他说下午还要来听,我劝他不必来了,因为所有来听讲的人士,都可以只选一场来听,一般听众是要购票⼊场的,一场20美元,有的就只选上一场,或只选下一场,两场全听,其实还是很累的。但下午夏先生还是来了,还坐头排,一直是全神贯注。 报道说“夏志清捧场”(用二号字在大标题上方作为导语),我以为并非夸张,这是实际情况。他不但专注地听我这样一个没有教授、研究员、专家、学者⾝份头衔的行外晚辈演讲,还几次大声地发表感想。一次是我讲到“双悬⽇月照乾坤”所影 ![]() ![]() 后来不止一位在场的人士跟我说,夏志清先生是从来不 ![]() 到哥大演讲,我本来的目的,只不过是唤起一般国美人对曹雪芹和《红楼梦》的初步趣兴,没想到来听的专家,尤其是夏老这样的硕儒,竟给予我如此坚定的支持,真是喜出望外。 当然,我只是一家之言,夏老的赞扬支持,也仅是他个人的一种反应。国內一般人大体都知道夏老曾用英文写成《国中现代小说史》,被译成中文传到国內后,产生出大巨的影响。沈从文和张爱玲这两位被我们一度从文学史中剔除的小说家,他们作品的价值,终于得到了普遍的承认。钱钟书一度只被认为是个外文优秀的学者,其写成于20世纪40年代的长篇小说《围城》从50年代到70年代 ![]() 石破天惊少一门 我在哥大的讲座结束后,邀请方华美协进社人文学会双主席之一汪班先生作总结发言。汪先生来自湾台,在国美多年,是华美协进社的资深教师,他中、英文都好,能够双语教学,而且对国中的琴棋书画都有研究,在京剧昆曲方面更是通家,能粉墨登场,唱腔做功,可与专业演员媲美。 汪班先生说我的两场四小时演讲,可以用四个字概括:石破天惊。对这样的评价,我是否应该立即谦辞我自己把这样的赞扬报道出来是否狂妄冷静下来回想,我觉得就那天演讲赢得的反响而言,确实可以用这四个字来形容。其实用京北土话概括,两个字就够:震了! 这当然会引出反对我赴美揭红的那些人士的更大反感和忧虑,这岂不是明摆着我把国美那边的听众误导了吗我只好再次告诉大家,那边的听众没有任何人期待我去引导。对《红楼梦》原有自己看法的人,他或许会通过听我的演讲,去调整他的思路,或许仅仅是觉得多了一种参照;对《红楼梦》原来不甚了解的人,他也不会得出“《红楼梦》就是这样”的结论,他会产生去聆听更多种解析的愿望。而最 ![]() 总体而言,国美的学术气氛,是特别 ![]() ![]() ![]() ![]() ![]() ![]() ![]() ![]() “石破天惊”只不过是形容我的演讲角度奇特、內容新颖、表达富于刺 ![]() ![]() ![]() 像夏志清先生那样的学贯中西的学者,后继有人。原来是湾台、港香地区赴美的学者在国美各大学的东亚系里占据不少教席,担任系主任,现在,內地过去的学者渐渐脫颖而出,双语人才越来越多,有的已成为国美名牌大学的终⾝教授,担当系主任的工作也驾轻就 ![]() ![]() 维基基海滩赏诗 和L君同往夏威夷一游,老友梅兄送我们到机场,领登机牌前,他把一个纸袋递给我,脸上现出顽⽪的微笑,嘱咐我:“到了那边再看,在海滩上慢慢看。” 从纽约先飞洛杉矶,再转机飞往檀香山,行程要十个小时,飞行中阅读是最佳消磨方式,我要读那纸袋里的东西,L君递给我一本书,劝我还是遵梅兄之嘱,到海滩再探究竟。我就捧读他给我的那本法国小说《幽灵》,据说在法国是畅销小说,译文也颇流利,但我读来只觉得是无病呻昑、故弄玄虚,昏昏然,也好, ![]() ![]() 夏威夷跟我想象的很不一样。我以为那里很热,带了不少恤衫,谁知平均气温多在25度上下,时有小阵雨,外套还是少不了的。我以为可以用“天然金沙滩,翻飞银海鸥”来形容那里的海滨风光,却发现原来那是火山岛,海滩本来全是被岩浆烧焦过的黑石头、黑沙子,现在所看到的金⾊⽩⾊沙滩,全是从澳大利亚进口的沙子铺敷的。因为全境长期噤止捕鱼,近海生态特殊,并无海鸥飞翔,所看到的鸟类,大多是鸽子。我以为它已接近南太平洋,热带植被中必然多蛇,我最怕的就是蛇,自备了蛇药,但导游告诉我们:“这些火山岛全无蛇,如果说有,那只有两条,一条在动物园里,一条就在你们眼前――我,地头蛇啊!”我原以为夏威夷州花必是一种很特殊的热带花卉,没想到却是京北常见到的木芙蓉,或者叫朱锦牡丹… 但夏威夷确有一种令人心醉神 ![]() 我们下榻的宾馆离著名的维基基海滩很近,散步过去,租两把躺椅、一把遮 ![]() ![]() 我赴美前,《京北晚报》已经刊载了周汝昌先生的《诗赠心武兄赴美宣演红学》:“前度英伦盛讲红,又从美土畅芹风。太平洋展朱楼晓,纽约城敷绛帐崇。十四经书华夏重,三千世界 ![]() ![]() 除了步周老韵的和诗外,还有七首诗也是鼓励我的,其中周荣先生《聆“红楼揭秘”感呈刘心武先生》:“别开生面上层楼,秘揭兴衰话石头。百载繁华皆是梦,一朝零落不胜愁。独特扇轴论人物,妙析玄机证壑丘。文海千波红学浪,新帆风満正争流。”赵振新先生《无题》:“早有才名动九州,伤痕文学创嘲流。红楼今又开生面,攀向层楼最上头。” 我在演讲中说,秦可卿于我来说好比是折扇的扇轴,从她⼊手,甩开后便可见《红楼梦》全扇。几位鼓励者诗中都引用了此意,实乃知音。 当然,我深知,这些人士,有的是老友,有的是新识,有的尚未谋面,都属于我的“粉丝”有的更取一特称叫“柳丝”人做事需要扶持,出成果需要鼓励,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人至少需要三个人帮,国內海外皆有我揭秘《红楼梦》的“柳丝”是我的福分。但我也知道,恨不得把我“撕成两半”的人士,也大有人在,国內见识过,海外未遇到,却未必没有。对于他们,我要说,难为他们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投⼊那么強烈的情感来对待我,凡他们抨击里的含有学术价值的那些成分,我都会认真考虑,但凡那些属于造谣诬蔑、人⾝攻击的话语,我就只能是付之一笑,我祝他们健康快乐,不要因为对我生气而伤⾝废事。 赏完那些诗,朝海上望去,只见翻卷的海涛里,冲浪健儿正在灵活而刚強地上下旋跃,就觉得,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永不退缩的弄嘲儿!? |
上一章 我是刘心武 下一章 ( → ) |
刘心武的最新综合其它《我是刘心武》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我是刘心武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我是刘心武是刘心武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