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三家注是必学课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史记三家注 作者:必学课 | 书号:39916 时间:2017/9/8 字数:14973 |
上一章 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 下一章 ( → ) | |
魏之先,毕公⾼之后也。毕公⾼与周同姓。【索隐】:左传富辰说文王之子十六国有毕、原、丰、郇,言毕公是文王之子。此云与周同姓,似不用左氏之说。马融亦云毕、⽑,文王庶子。武王之伐纣,而⾼封于毕,【集解】:杜预曰:“毕在长安县西北。”【正义】:括地志云:“毕原在雍州万年县西南二十八里。”于是为毕姓。其后绝封,为庶人,或在国中,或在夷狄。其苗裔曰毕万,事晋献公。 献公之十六年,赵夙为御,毕万为右,以伐霍、耿、魏,灭之。以耿封赵夙,以魏封毕万,【正义】:魏城在陕州芮城县北五里。郑玄诗谱云:“魏,姬姓之国,武王伐纣而封焉。”为大夫。卜偃曰:【索隐】:晋掌卜大夫郭偃也。“毕万之后必大矣,万,満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开之矣,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今命之大,以从満数,其必有众。”初,毕万卜事晋,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吉孰大焉,其必蕃昌。” 毕万封十一年,晋献公卒,四子争更立,晋 ![]() 魏悼子徙治霍。【索隐】:系本云“武仲生庄子绛”无悼子。又系本居篇曰“魏武子居魏,悼子徙霍”宋忠曰“霍,今河东彘县也”则是有悼子,系本卿大夫代自脫耳。然魏,今河北魏县是也。【正义】:晋州霍邑县,汉彘县也,后汉改曰永安,隋改曰霍邑,本舂秋时霍伯国也。生魏绛。【索隐】:谥昭子。系本云“庄子”文错也。居篇又曰“昭子徙安邑”亦与此文同也。 魏绛事晋悼公。悼公三年,会诸侯。悼公弟杨⼲ ![]() 献子事晋昭公。昭公卒而六卿彊,公室卑。 晋顷公之十二年,韩宣子老,魏献子为国政。晋宗室祁氏、羊⾆氏相恶,六卿诛之,尽取其邑为十县,六卿各令其子为之大夫。献子与赵简子、【索隐】:赵鞅。中行文子、【索隐】:荀寅。范献子【索隐】:范吉 ![]() 其后十四岁而孔子相鲁。后四岁,赵简子以晋 ![]() ![]() 魏侈之孙曰魏桓子,【索隐】:系本云:“襄子生桓子驹。”与韩康子、【索隐】:名虔。赵襄子【索隐】:名无恤。共伐灭知伯,【索隐】:智伯,智瑶也,本姓荀,亦曰荀瑶。【正义】:知音智。括地志云:“故智城在蒲州虞乡县西北四十里。古今地名云解县有智城,盖谓此也。”分其地。 桓子之孙曰文侯都。【集解】:徐广曰:“世本曰斯也。”【索隐】:系本云“桓子生文侯斯”其传云“孺子爟是魏驹之子”与此系代亦不同也。魏文侯元年,秦灵公之元年也。与韩武子、【索隐】:系本“武子名启章,康子子”赵桓子、周威王同时。 六年,城少梁。十三年,使子击围繁、庞,出其民。十六年,伐秦,筑临晋元里。 十七年,伐中山,使子击守之,赵仓唐傅之。子击逢文侯之师田子方于朝歌,引车避,下谒。田子方不为礼。子击因问曰:“富贵者骄人乎?且贫 ![]() ![]() ![]() ![]() ![]() ![]() ![]() ![]() 二十二年,魏、赵、韩列为诸侯。 二十四年,秦伐我,至 ![]() ![]() 二十五年,子击生子。【索隐】:乙耕反。击,武侯也。,惠王也。 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木,过其闾,未尝不轼也。【正义】:过,光卧反。文侯轼⼲木闾也。皇甫谧⾼士传云:“木,晋人也,守道不仕。魏文侯 ![]() ![]() ![]() ![]() 任西门豹守鄴,而河內【索隐】:按:大河在鄴东,故名鄴为河內。【正义】:古帝王之都多在河东、河北,故呼河北为河內,河南为河外。又云河从龙门南至华 ![]() 魏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教寡人曰‘家贫则思良 ![]() ![]() ![]() 二十六年,虢山崩,壅河。【集解】:徐广曰在陕。骃案:地理志曰弘农陕县故虢国。北虢在大 ![]() ![]() 三十二年,伐郑。城酸枣。败秦于注。【集解】:司马彪曰:“河南梁县有注城也。”【正义】:括地志云:“注城在汝州梁县西十五里。注,或作‘铸’也。”三十五年,齐伐取我襄陵。【集解】:徐广曰:“今在南平 ![]() ![]() ![]() ![]() ![]() ![]() 三十八年,伐秦,败我武下,得其将识。【索隐】:识,将名也。武下,魏地。【正义】:括地志云:“故武城一名武平城,在华州郑县东十三里。”是岁,文侯卒,【索隐】:三十八年卒。纪年云五十年卒。子击立,是为武侯。 魏武侯元年,赵敬侯初立,【索隐】:按:纪年魏武侯之元年当赵烈侯之十四年,不同也。又系本敬侯名章。公子朔为 ![]() 二年,城安邑、王垣。【集解】:徐广曰:“垣县有王屋山也。”【索隐】:按:纪年十四年城洛 ![]() 七年,伐齐,至桑丘。【正义】:年表云“齐伐燕,取桑丘”故魏救燕伐齐,至桑丘也。括地志云:“桑丘故城俗名敬城,在易州遂城县界也。”九年,翟败我于澮。【索隐】:古外反。于澮,于澮⽔之侧。【正义】:括地志云:“氵会⾼山又云澮山,在绛州翼城县东北二十五里,澮⽔出此山也。”使吴起伐齐,至灵丘。【正义】:灵丘,蔚州县也。时属齐,故三晋伐之也。齐威王初立。【索隐】:按纪年,齐幽公之十八年而威王立。 十一年,与韩、赵三分晋地,灭其后。 十三年,秦献公县栎 ![]() 十六年,伐楚,取鲁 ![]() 惠王元年,初,武侯卒也,子与公中缓【正义】:中音仲。争为太子。公孙颀【索隐】:音祈。自宋⼊赵,自赵⼊韩,谓韩懿侯【索隐】:哀侯之子。曰:“魏与公中缓争为太子,【索隐】:按:纪年“武侯元年封公子缓。赵侯种、韩懿侯伐我,取蔡,而惠王伐赵,围浊 ![]() ![]() 二年,魏败韩于马陵,败赵于怀。三年,齐败我观。【集解】:徐广曰:“齐世家云献观以和齐。年表曰伐魏取观。今之卫县也。”【索隐】:田完系家云:“败魏于浊津而围惠王,惠王请献观以和解。”【正义】:观音馆。魏州观城县,古之观国。国语注:“观国,夏启子太康第五弟之所封也,夏衰,灭之矣。”五年,与韩会宅 ![]() ![]() ![]() ![]() 十年,伐取赵⽪牢。彗星见。十二年,星昼坠,有声。 十四年,与赵会鄗。十五年,鲁、卫、宋、郑君来朝。【索隐】:按:纪年鲁恭侯、宋桓侯、卫成侯、郑釐侯来朝,皆在十四年,是也。郑釐侯者,韩昭侯也。韩哀侯灭郑而徙都之,改号曰郑。十六年,与秦孝公会杜平。侵宋⻩池,宋复取之。 十七年,与秦战元里,秦取我少梁。围赵邯郸。十八年,拔邯郸。赵请救于齐,齐使田忌、孙膑救赵,败魏桂陵。 十九年,诸侯围我襄陵。筑长城,塞固 ![]() ![]() ![]() ![]() 二十年,归赵邯郸,与盟漳⽔上。【正义】:邯郸,洺州县也。漳,⽔名。漳⽔源出洺州武安县三门山也。二十一年,与秦会彤。赵成侯卒。【集解】:徐广曰:“年表云二十七年,丹封名会。丹,魏大臣也。”二十八年,齐威王卒。中山君相魏。【索隐】:按:魏文侯灭中山,其弟守之,后寻复国,至是始令相魏。其中山后又为赵所灭。 三十年,魏伐赵,【正义】:孙膑传云“魏与赵攻韩,韩告急齐”此文误耳。魏伐赵,赵请救齐,齐使孙膑救赵,败魏桂陵,乃在十八年也。赵告急齐。齐宣王用孙子计,救赵击魏。魏遂大兴师,使庞涓将,而令太子申为上将军。过外⻩,外⻩徐子【集解】:刘向别录曰:“徐子,外⻩人也。”外⻩时属宋。【正义】:括地志云:“故圉城有南北二城,在汴州雍丘县界,本属外⻩,即太子申见徐子之地也。”谓太子曰:“臣有百战百胜之术。”太子曰:“可得闻乎?”客曰:“固原效之。”曰:“太子自将攻齐,大胜并莒,【正义】:莒,密州县也,在齐东南。言从西破齐,并至莒地,则齐土尽矣。则富不过有魏,贵不益为王。若战不胜齐,则万世无魏矣。此臣之百战百胜之术也。”太子曰:“诺,请必从公之言而还矣。”客曰:“太子虽 ![]() ![]() ![]() ![]() 三十一年,秦、赵、齐共伐我,【索隐】:按:纪年“二十九年五月,齐田朌伐我东鄙。九月,秦卫鞅伐我西鄙。十月,邯郸伐我北鄙。王攻卫鞅,我师败绩”是也。然言二十九年,不同。秦将商君诈我将军公子卬而袭夺其军,破之。秦用商君,东地至河,而齐、赵数破我,安邑近秦,于是徙治大梁。【集解】:徐广曰:“今浚仪。”骃案:汲冢纪年曰“梁惠成王九年四月甲寅,徙都大梁”也。【索隐】:纪年以为惠王九年,盖误也。【正义】:陈留风俗传云“魏之都也,毕万十叶徙大梁”按:今汴州浚仪也。以公子赫为太子。 三十三年,秦孝公卒,商君亡秦归魏,魏怒,不⼊。三十五年,与齐宣王会平阿南。【集解】:地理志沛郡有平阿县也。 惠王数被于军旅,卑礼厚币以招贤者。邹衍、淳于髡、孟轲皆至梁。梁惠王曰:“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集解】:刘熙曰:“叟,长老之称,依皓首之言。”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利吾国?”孟轲曰:“君不可以言利若是。夫君 ![]() ![]() ![]() ![]() 三十六年,复与齐王会甄。是岁,惠王卒,【索隐】:按纪年,惠成王三十六年改元称一年,未卒也。子襄王立。【索隐】:系本襄王名嗣。 襄王元年,与诸侯会徐州,【集解】:徐广曰:“今薛县。”相王也。追尊⽗惠王为王。【集解】:徐广曰:“二年,伐赵。” 五年,秦败我龙贾军四万五千于雕 ![]() ![]() ![]() ![]() 六年,与秦会应。【集解】:徐广曰:“颍川⽗城有应乡也。”【正义】:应,乙陵反。括地志云:“故应城,故应乡也,在汝州鲁山县东三十里。”秦取我汾 ![]() ![]() ![]() ![]() ![]() ![]() 十二年,楚败我襄陵。诸侯执政与秦相张仪会齧桑。【集解】:徐广曰:“在梁与彭城之间。”十三年,张仪相魏。魏有女子化为丈夫。秦取我曲沃、平周。【正义】:绛州桐乡县,晋曲沃邑。十三州志云:“古平周县在汾州介休县西五十里也。” 十六年,襄王卒,子哀王立。【集解】:荀勖曰:“和峤云‘纪年起自⻩帝,终于魏之今王’。今王者,魏惠成王子。案太史公书惠成王但言惠王,惠王子曰襄王,襄王子曰哀王。惠王三十六年卒,襄王立十六年卒,并惠、襄为五十二年。今案古文,惠成王立三十六年,改元称一年,改元后十七年卒。太史公书为误分惠、成之世,以为二王之年数也。世本惠王生襄王而无哀王,然则今王者魏襄王也。”【索隐】:按:系本襄王生昭王,无哀王,盖脫一代耳。而纪年说惠成王三十六年,又称后元一十七年卒。今此分惠王之历以为二王之年,又有哀王,凡二十三年,纪事甚明,盖无⾜疑。而孔衍叙魏语亦有哀王。盖纪年之作失哀王之代,故分襄王之年为惠王后元,即以襄王之年包哀王之代耳。张仪复归秦。 哀王元年,五国共攻秦,【正义】:韩、魏、楚、赵、燕也。不胜而去。 二年,齐败我观津。【正义】:括地志云:“观津城在冀州枣 ![]() ![]() ![]() 八年,伐卫,拔列城二。【索隐】:纪年云:“八年,翟章伐卫。”卫君患之。如耳【正义】:魏大夫姓名也。见卫君曰:“请罢魏兵,免成陵君可乎?”卫君曰:“先生果能,孤请世世以卫事先生。”如耳见成陵君曰:“昔者魏伐赵,断羊肠,拔阏与,【集解】:徐广曰:“在上 ![]() 九年,与秦王会临晋。张仪、魏章【索隐】:章为魏将,后又相秦。皆归于魏。魏相田需死,楚害张仪、犀首、薛公。【索隐】:田文也。楚相昭鱼【索隐】:昭奚恤也。谓苏代曰:“田需死,吾恐张仪、犀首、薛公有一人相魏者也。”代曰:“然相者 ![]() ![]() ![]() 十年,张仪死。十一年,与秦武王会应。十二年,太子朝于秦。秦来伐我⽪氏,未拔而解。十四年,秦来归武王后。十六年,秦拔我蒲反、 ![]() ![]() ![]() ![]() ![]() ![]() ![]() ![]() 二十三年,秦复予我河外及封陵为和。哀王卒,【索隐】:按:汲冢纪年终于哀王二十年,昭王三年丧毕,始称元年耳。子昭王立。【索隐】:系本昭王名?。 昭王元年,秦拔我襄城。二年,与秦战,我不利。三年,佐韩攻秦,秦将⽩起败我军伊阙二十四万。六年,予秦河东地方四百里。芒卯以诈重。【索隐】:谓卯以智诈见重于魏。七年,秦拔我城大小六十一。八年,秦昭王为西帝,齐湣王为东帝,月馀,皆复称王归帝。九年,秦拔我新垣、曲 ![]() ![]() ![]() 十年,齐灭宋,宋王死我温。十二年,与秦、赵、韩、燕共伐齐,败之济西,湣王出亡。燕独⼊临菑。与秦王会西周。【正义】:即王城也,今河南郡城也。 十三年,秦拔我安城。【正义】:括地志云:“安城故城,豫州汝陵县东南七十一里。”兵到大梁,去。【集解】:徐广曰:“十四年大⽔。”十八年,秦拔郢,楚王徙陈。 十九年,昭王卒,子安釐王立。【索隐】:系本安僖王名圉。 安釐王元年,秦拔我两城。二年,又拔我二城,军大梁下,韩来救,予秦温以和。三年,秦拔我四城,斩首四万。四年,秦破我及韩、赵,杀十五万人,走我将芒卯。魏将段⼲子请予秦南 ![]() ![]() ![]() ![]() ![]() 九年,秦拔我怀。十年,秦太子外质于魏死。十一年,秦拔我郪丘。【集解】:徐广曰:“郪丘,一作‘廪丘’,又作‘邢丘’。郪丘今为宋公县。”【索隐】:郪,七丝反,又音 ![]() ![]() 秦昭王谓左右曰:“今时韩、魏与始孰彊?”对曰:“不如始彊。”王曰:“今时如耳、魏齐与孟尝、芒卯孰贤?”对曰:“不如。”王曰:“以孟尝、芒卯之贤,率彊韩、魏以攻秦,犹无柰寡人何也。今以无能之如耳、魏齐而率弱韩、魏以伐秦,其无柰寡人何亦明矣。”左右皆曰:“甚然。”中旗冯琴【索隐】:按:战国策作“推琴”者,舂秋后语作“伏琴”而韩子作“推瑟”说苑作“伏瑟”文各不同。而对曰:“王之料天下过矣。当晋六卿之时,知氏最彊,灭范、中行,又率韩、魏之兵以围赵襄子于晋 ![]() ![]() ![]() ![]() ![]() ![]() ![]() ![]() ![]() ![]() 齐、楚相约而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也,而秦救不至。魏人有唐雎【索隐】:七馀反。者,年九十馀矣,谓魏王曰:“老臣请西说秦王,令兵先臣出。”魏王再拜,遂约车而遣之。唐雎到,⼊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远至此,甚苦矣!夫魏之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已。”唐雎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发者,臣窃以为用策之臣无任矣。夫魏,一万乘之国也,然所以西面而事秦,称东籓,受冠带,祠舂秋者,以秦之彊⾜以为与也。【索隐】:与谓许与为亲而结和也。今齐、楚之兵已合于魏郊矣,而秦救不发,亦将赖其未急也。使之大急,彼且割地而约从,王尚何救焉?必待其急而救之,是失一东籓之魏而彊二敌之齐、楚,则王何利焉?”于是秦昭王遽为发兵救魏。魏氏复定。 赵使人谓魏王曰:“为我杀范痤,吾请献七十里之地。”魏王曰:“诺。”使吏捕之,围而未杀。痤因上屋骑危,【集解】:危,栋上也。【索隐】:上音奇。危,栋上也。礼云“中屋履危”盖昇屋以避兵。谓使者曰:“与其以死痤市,不如以生痤市。有如痤死,赵不予王地,则王将柰何?故不若与先定割地,然后杀痤。”魏王曰:“善。”痤因上书信陵君曰:“痤,故魏之免相也,赵以地杀痤而魏王听之,有如彊秦亦将袭赵之 ![]() 魏王以秦救之故, ![]() 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此天下之所识也,非有所施厚积德也。故太后⺟也,而以忧死;穰侯舅也,功莫大焉,而竟逐之;两弟无罪,而再夺之国。此于亲戚若此,而况于仇雠之国乎?今王与秦共伐韩而益近秦患,臣甚惑之。而王不识则不明,群臣莫以闻则不忠。 今韩氏以一女子奉一弱主,內有大 ![]() ![]() ![]() 秦非无事之国也,韩亡之后必将更事,更事必就易与利,就易与利必不伐楚与赵矣。是何也?夫越山逾河,绝韩上 ![]() 夫韩亡之后,兵出之⽇,非魏无攻已。秦固有怀、茅、【集解】:徐广曰:“在脩武轵县,有茅亭。”【正义】:茅,卯包反。怀州武陟县西十一里故怀城,本周邑,后属晋。左传云周与郑人苏忿生十二邑,其一曰攒茅。括地志云“在怀州获嘉县东北二十五里”也。获嘉,古脩武也。邢丘,【集解】:徐广曰:“在平皋。”【正义】:括地志云:“平皋故城在怀州武德县东南二十里,本邢丘邑也,以其在河之皋地也。”城【索隐】:按:战国策云邢丘、安城,此少“安”字耳。垝津【索隐】:在河北。垝音九毁反。【正义】:垝音诡。字误,当作“延”括地志云:“延津故俗字名临津,故城在卫州清淇县西南二十六里。杜预云‘汲郡城南有延津’是也。”以临河內,河內共、汲。【集解】:徐广曰:“汲县属河內。”【索隐】:汲,亦作“波”波及汲皆县名,俱属河內。必危;有郑地,【集解】:徐广曰:“成皋、荥 ![]() ![]() ![]() ![]() ![]() ![]() ![]() ![]() ![]() ![]() ![]() ![]() ![]() ![]() 夫憎韩不爱安陵氏可也,夫不患秦之不爱南国非也。异⽇者,秦在河西晋,国去梁千里,【集解】:徐广曰:“魏国之界千里。又云河南梁县有注城。”【正义】:河西,同州也。晋国都绛州,魏都安邑,皆在河东,去大梁有千里也。有河山以阑之,有周韩以间之。从林乡军【集解】:徐广曰:“林乡在宛县。”【索隐】:刘氏云“林,地名,盖舂秋时郑地之棐林,在大梁之西北”徐广云在宛陵也。【正义】:括地志云:“宛陵故城在郑州新郑县东北三十八里,本郑旧县也。”按刘徐二说,是其地也。以至于今,秦七攻魏,五⼊囿中,【集解】:徐广曰:“一作‘城’也。”【索隐】:囿即圃田。圃田,郑薮,属魏。徐广云一作“城”而战国策作“国中”正义括地志云:“圃田泽在郑州管城县东三里。周礼云豫州薮曰圃田也。”边城尽拔,文台堕,【索隐】:文台,台名。列士传曰“隐陵君施酒文台”也。【正义】:堕,许规反。括地志云:“文台在曹州冤句县西北六十五里也。”垂都焚,【集解】:徐广曰:“一云‘魏山都焚’。句 ![]() 异⽇者,从之不成也,【索隐】:从音⾜松反。楚、魏疑而韩不可得也。今韩受兵三年,秦桡之以讲,【索隐】:桡音尼孝反。谓韩被秦之兵,桡扰已经三年,云 ![]() ![]() 夫存韩安魏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天时已。通韩上 ![]() ![]() ![]() 二十年,秦围邯郸,信陵君无忌矫夺将军晋鄙兵以救赵,【正义】:括地志云:“魏德故城一名晋鄙城,在卫县西北五十里,即公子无忌矫夺晋鄙兵,故名魏德城也。”赵得全。无忌因留赵。二十六年,秦昭王卒。 三十年,无忌归魏,率五国兵攻秦,败之河外,走蒙骜。魏太子增质于秦,秦怒, ![]() 三十一年,秦王政初立。 三十四年,安釐王卒,太子增立,是为景湣王。【索隐】:系本云:“安釐王生景湣王午。”信陵君无忌卒。 景湣王元年,秦拔我二十城,以为秦东郡。二年,秦拔我朝歌。徙野王。【集解】:徐广曰:“卫从濮 ![]() ![]() ![]() 王假元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集解】:徐广曰:“二年,新郑反。” 三年,秦灌大梁,虏王假,【集解】:列女传曰:“秦杀假。”遂灭魏以为郡县。 太史公曰:吾適故大梁之墟,墟中人曰:“秦之破梁,引河沟而灌大梁,三月城坏,王请降,遂灭魏。”说者皆曰魏以不用信陵君故,国削弱至于亡,余以为不然。天方令秦平海內,其业未成,魏虽得阿衡之佐,曷益乎?【索隐】:按:谯周曰“以予所闻,所谓天之亡者,有贤而不用也,如用之,何有亡哉?使纣用三仁,周不能王,况秦虎狼乎?” 【索隐述赞】毕公之苗,因国为姓。大名始赏,盈数自正。胤裔繁昌,系载忠正。杨⼲就戮,智氏奔命。文始建侯,武实彊盛。大梁东徙,长安北侦。卯既无功,卬亦外聘。王假削弱,虏于秦政。 |
上一章 史记三家注 下一章 ( → ) |
必学课的最新历史小说《史记三家注》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史记三家注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史记三家注是必学课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