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是苏童创作的经典综合其它作品
阿珂小说网
阿珂小说网 玄幻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架空小说 重生小说 短篇文学 推理小说 伦理小说
小说排行榜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竞技小说 穿越小说 官场小说 经典名著 灵异小说 同人小说 耽美小说 全本小说
好看的小说 卻望唐晶 情栬生活 特殊嗜好 娇妻呷吟 纵卻紫筠 萝莉女仆 美女何姎 希灵滛国 疯狂夜空 综合其它 总裁小说 热门小说
阿珂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武则天  作者:苏童 书号:39271  时间:2017/9/5  字数:5316 
上一章   第八节    下一章 ( → )
  新帝李哲于⾼宗驾崩后七天登基即位,是为中宗,弘道元年仅被御史们在卷籍中记录了十余天,已经改元为嗣圣元年了。已故的太子弘被逐的太子贤倘若⾝在帝宮,他们对愚蠢而轻浅的兄弟周王哲仍将不屑一顾,但是⾼宗的皇冕现在终于戴在哲的空洞无物的头脑上,这是帝王之家的游戏规则。而这个规则在短短两个月后易弦更张,成为百姓们闻所未闻的太后废皇帝的千古绝唱,皇城风云令草民百姓眼花缭不得其味,唯有峨冠博带的朝吏们知道中宗李哲的悲剧一半在于他的轻狂无知,更重要的在于洛宮里做了皇太后的武照已经⾼踞于皇冠金銮之上,而中书令裴炎、左仆刘仁轨、侍中刘景光这些宰相们实际上是以太后武照为天的。还有一些敏感的朝臣则预言了横亘在中宗李哲头上多年的灾难的源泉,他们认为中宗的皇后韦氏是一颗可怕的灾星。中宗之祸始于韦皇后的虚荣和野心。韦皇后的⽗亲韦玄贞从一名蜀地小吏一跃为豫州刺史,皇后始终觉得韦门封荫微不⾜道令她愧对门族。初登帝位的中宗对皇后体恤有加。中宗问,你想让你⽗亲来朝廷任何官职呢?皇后说,当然该是宰相之职,任侍中如何?中宗说,侍中就侍中吧,让我跟裴炎他们说一声就行了。这是朝中喜幽默的官吏们后来编派的中宗的笑话,或许夸张了一些,但朝吏们对傀儡天子中宗的轻藐由此可见一斑。

  皇帝与皇后提升韦玄贞为侍中的旨意在中书令裴炎那里首先碰了钉子,裴炎力陈此事的种种弊害,使中宗非常恼怒,谁都知道裴炎其实是受了太后的支持而有侍无恐,中宗注视左右侍臣的目光便有些愤然了。

  朕是皇帝天子吗?中宗讪然一笑,视着裴炎问道。陛下是皇帝天子。裴炎跪地而答。

  既然如此,你等众臣为何拂逆天子之意呢?只要朕乐意而为,就是天下社稷也可以送与韦玄贞,现在不过封他为区区侍中,你们又何必大惊小怪呢?

  中宗这番轻佻之语令満殿臣吏大惊失⾊,面面相觑之间互相都发现一个啼笑皆非的现实,他们现在伺奉的皇帝是一个十⾜的昏君。中书令裴炎默然退下朝殿,心中无限感慨,李氏宗室历尽风华传至中宗李哲手里,已经是处处捉襟见肘了。裴炎当天赶赴太后宮中晋见帘后听政的皇太后,想不到深宮里的太后对朝殿上的新闻已经悉数尽知。

  他说要把大唐天下送给韦玄贞,裴卿你看应该如何处置此事?全凭皇太后的威仪和特权力挽狂澜了,皇太后可以着手起拟敕令,废除皇帝,此举虽不见于宮仪记载,却是消弥隐患的唯一良策了。裴卿所言正是我心中所念。皇太后武照用赞赏的目光先注视着裴炎,她手里的紫檀木球现在被纤纤五指握紧在手心之中,虽然说后宮不理朝政,但是李氏皇裔沦落到这种地步,我也只好出面扶正祛琊了,皇太后武照面露悲戚之⾊,她说,裴卿你能告诉我吗,为什么我的这些孩子不是暴折就是臣,不是臣就是昏君,现在只有相王旦可以承袭帝位了,假如旦称帝后再有个闪失,我们该如何是好呢?

  皇太后的震聋发聩之问使中书令裴炎难以作答,裴炎的心中自然是明镜似的清晰可鉴,他懂得皇太后的潜台词,但裴炎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捅破那层窗户纸只是个时间问题了。太后将二月六⽇的早朝易地在洛宮的正殿乾元殿进行,中宗开始时觉得易地朝觐有点蹊跷,那天早晨中宗前往乾元殿之前曾对韦皇后嘀咕,不知太后葫芦里卖什么药?好好的怎么到乾元殿去早朝呢?韦皇后却嗔怪道,长安洛八十一殿都是陛下的,去哪个殿早朝还不一样?陛下不必去看太后眼⾊。二月六⽇的早晨光洒遍洛宮的亭台楼阁,初舂之风已经把池边垂柳吹出几枝绿芽,檐下的冰凌正在静静地溶成滴⽔,草地上闲置了一冬的秋千架上也开始有宮女风嬉戏了,这样的天气使年轻的中宗心旷神怡,在通往乾元殿的路上中宗随手折下几枝梅花,揷在龙辇之上,中宗不知道乾元殿的早朝是专门为他安排的鸿门宴。

  中宗后来看见了太后的车辇人马,看见左右羽林军的兵士在程务和张虔勖的指挥下迅疾地排列于乾元殿周围,太后在上宮婉儿的搀扶下就坐于珠帘之后,他看不清太后的脸,只听见那阵悉的捻转紫檀木球的沙沙之声,中宗发现乾元殿上气氛异样,中宗⾼声向丹墀之下发问,今天是怎么啦,一个早朝何须左右羽林军前来护驾?文武百官们鸦雀无声,他们凭直觉猜到乾元殿上将发生非同寻常的宮变。中书令裴炎带着中书侍郞刘抵蛑凶谛辛俗詈笠桓龃罄瘢醯之宣读皇太后敕令的声音清脆而果决:从本⽇起废天子李哲为庐陵王。刘抵耙粑绰洌惺榱钆嵫状蟛匠宓浇瘀乔敖凶诖*龙榻上一把拉了下来,这个突兀的举动令満殿朝吏发出一片惊呼之声,但守侍天子的羽林噤军漠然不动,朝吏们便清醒地意识到宮变已经作了周密的准备,他们对这幕亘古未见的场景瞠目结⾆,中书令裴炎竟如此大胆如此轻捷地把中宗拉下了皇帝的宝座。

  人们看见中宗站在龙榻下,朝⾝后木然顾盼,他的脸上一半是愤怒另一半依然是愚钝和茫,朕有何罪?中宗诘问珠帘后面的⺟亲时⾝体开始摇晃起来,朕是皇帝天子,中宗说,这真滑稽,天子何罪之有?天子之位居然让后宮妇人给废了。你说要把大唐江山社稷送与韦玄贞,如此昏庸无知之君怎可端坐皇位之上?帘后的皇太后武照的声音平静却充満理的光辉,皇太后的声音就这样柔软而威严地穿过乾元殿偌大的空间,传至每个在场的朝吏耳中,我受先帝遗旨辅助朝政,出此下策完全是为了杜绝江山易主的危险,相信你们会赞成我的敕令。什么江山易主?那不过是我的玩笑而已。中宗突然大叫起来,他朝天子龙榻最后注视了一眼,⾝子却犹如散草瘫倒在两个御林军士怀里。御林军的那两位兵士神情肃穆地将中宗架出了乾元殿。在场的文武大臣们鸦雀无声,听见珠帘纱帐后的皇太后说,天子口中无戏言,你们知道什么是玩笑吗?你们知道什么是天子的玩笑吗?

  中宗在位仅有四十四天,当他后来与韦氏在噤宮别苑相拥而泣,想起短暂的帝王生涯似乎是南柯之梦。中宗后来常常为那句轻狂之言后悔不迭,他认为那是所有灾祸的起源,而聪慧的韦氏则冷笑着告诉他,千万别那么想,那不过是你⺟亲的一个借口。大唐天下不会姓韦,却迟早会姓武的。中宗被废的第二天相王旦顺理成章地接过了胞兄的皇冠,世人称之为睿宗。那是已故⾼宗与皇太后武照最小的儿子,那也是世人皆知的温厚而淡泊的影子皇帝。武后辉煌传奇的一生自此进⼊了华彩阶段,后代修订史籍的学者们发现公元六百八十四年三度改元,嗣圣、文明、光宅,三种年号令人应接不暇,它们充分显示出帘后的那个妇人运筹帷幄举棋左右的心境。睿宗即位的那天夜里长安城里爆出了一条令人心悸的新闻,十几名飞骑兵在一家馆里饮酒作乐,酒意醺浓时有人触景生情地发起了牢,因此惹来一场杀⾝之祸。发牢的人说,大唐皇帝走马灯似地说换就换,荣华富贵总是归于李姓家族,我们一年四季辛辛苦苦为皇室守戍,有谁得到了好处?如果早知道我们噤军飞骑的奖赏就这几文酒钱,不如拥护庐陵王复位,也许会多赏几个钱呢。借酒壮胆的飞骑兵们应声附和着,没有人注意到那个姓赵的飞骑兵如厕之后久久不归,没有人料到那个同伴已经策马奔往玄武门,向宮吏们检举了馆里的秘密。羽林军的百名将士如临大敌地包围了那家馆,其时夜⾊灯火下的长安闹市笙箫弦乐正在⾼处,车马络绎不绝,许多人在楼窗前大树上亲眼目击了羽林军逮捕十三名飞骑兵的热闹场面。羽林军怎么把飞骑兵捕了?不知情的人一边观望一边啧啧称奇。知情者就说,那些飞骑酒后谋反,让人告发啦。看热闹的人一直跟着羽林军的马队,他们看见三名飞骑已经被当场斩杀,有羽林军提着那三颗⾎⾁模糊的人头威武地策马过市,那是三个发牢的飞骑,眨眼之间已成刀下冤鬼,百姓们想看看剩下的几个被绳索捆成一串的飞骑,他们会遭到何等罪罚,走到北市的刑场上羽林军的马队就停下来了,这时候围观的百姓们已经知道了结果,剩余的几个飞骑兵,一个个被推到了绞杆前,羽林军的紫⾐将吏果然宣布那几个飞骑兵知情不报,一律处以绞刑。

  围观者中有当场晕厥的,人们对睿宗登基之⽇的这场杀戮惶恐不已,深感朝廷杀儆猴之意。此后数天传来赵姓飞骑兵因告密有功受封为五品武官的消息,人们谈起那天馆一饮十三人蒙难一人升官晋爵的奇异现实,总是神情暧昧各怀心思的,有人说后来在朝殿民间盛行的告密之风由此发端。

  牝司晨,惟家之索。《诗经》中的词句被历代有识之士奉为金科⽟律,但是它对于武后司大唐之晨的现实却失去了意义。事实上已故荆州都督武士的女儿武照主宰唐宮二十五年,江山依然无恙,而百姓们总是在饥荒、洪⽔和战中生存下来,聚集在中原和江南的富庶地区男耕女织、贩运货物、昑诗作画或者打家劫舍。文明元年七月一颗不祥的彗星⾼挂于西北天空,持继二十三天闪烁刺眼的凶光,寺庙道观里祈天法事烟火鼎旺,各地的百姓们手指彗星的尾光人心惶惶,但是许多悲观的忧患被证明是无知百姓的杞人忧天,洛宮里的武后弄权于乾坤之上,清醒而果断,华丽而典雅,这一年武后似有天赐的箭镞落了那颗凶兆之星,充分显示了她的非凡的补天之力。这一年夏季突厥军队大肆⼊侵北方边境,当左武卫大将军程务的精兵悍将在北方‮场战‬浴⾎奋战时,⾼宗的灵柩也从洛的殡宮移往长安,数千名兵士们顶着炎炎烈⽇护卫着那具沉重的灵柩,步行在洛通往长安的⻩土路上。这一年夏季影子皇帝睿宗仍然在早晨驱车前往⺟后膝下请安,而五十七岁的太后武照在洛宮手持紫檀木球,眼观‮路八‬耳听四方,她知道程务的军队会击败突厥的‮犯侵‬,⾼宗的灵柩也会安然⼊葬于乾陵的玄宮,武后在宮女们扇出的纨扇香风下闭目养神,她的脑海里出现一片美丽奇妙的金⻩⾊,那是她想像中的皇旗旌幡的颜⾊,那也是她想像中世界改变后的颜⾊。洛宮里的太后武照总是不満于现有的事物,甚至包括它们的颜⾊、名字、称谓,她想改变的事物总是难以统计分类的,武后⾝边书香袭人的近侍上宮婉儿也因此得以舒展诗才文思,享誉朝廷內外,这当然是旁枝末节的故事了。九月六⽇武后下令将文明年号改为光宅,所有皇旗全部改成金⻩⾊,东都洛改称神都,洛宮改称太初宮,更加使人如坠云雾的是朝廷衙门及官职的名称,一齐被武后更换一新,更换后的名称竟然都是优美的充満诗情画意的,人们都觉得新鲜雅致,更有好事的文人去皇城前抄写了那张诏告:中书省凤阁门下省鸾台尚书省文昌台吏部天官户部地官礼部舂官兵部夏官刑部秋官工部冬官中书令內史侍中纳言左仆文昌左相

  右仆文昌右相太后武照一再向中书令裴炎解释她作出诸项改弦易帜决定的原因,我不喜那种赭红⾊,我也讨厌户部刑部这些死板乏味的名称,武后说,把它们改成我喜的颜⾊,我喜的名称,你不会认为我是在炫耀文采吧?

  不,太后读诗书文采斐然,又何须借皇旗之⾊炫耀呢?你不会认为我是忽发异想吧?

  即使是太后的忽发异想,也无妨朝政社稷的大局,这只是区区小事。那么你是不是认为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想借改皇旗之⾊以图他志呢?不,裴炎斟词酌句道,微臣不敢作此猜断,太后辅助朝政功德无量,宮內宮外一片盛誉,如果有人对太后之志妄有非议,或许只是意指太后包揽政事不利于今上⽇后的树碑立传吧。今上?武后莞尔一笑,她说,旭轮只是个温厚软弱的孩子而已,我若放弃辅政之权,恰恰遂了臣贼子的心愿。裴炎看见武后的狭长而明亮的眼睛闪烁着一片奇怪的金⻩⾊,那是这个妇人一生酷爱的颜⾊,那也是刺眼的令人眩晕的颜⾊,裴炎当时的感觉更为奇怪,他似乎看见武后的一双眼睛里生长出两面美丽的皇旗,那是她的旗帜,也是大唐皇宮中触目皆是的旗帜,这个妇人已经改变的人事不计其数,譬如他自己,她使他从侍中之职一跃而为权倾朝野的中书令,如今她将他的官职易名为內史,我现在是內史裴炎了,裴炎出宮的时候对侍卫们说,你们知道什么是內史吗?內史就是內宮使者太后之臣,可是天知道內史会不会再成外史,外史又会不会一变而为阶下苦囚呢?

  裴炎对于他一帆风顺的仕途时有忧患,对于武后的效忠和源于义理的良知也像一对冤家精灵在他心中撕打喧闹,裴炎常常夜不成寐,人就瘦如风中老树。有一天裴炎在家中醉酒一哭,他用鞋掌扇打自己的耳光说,裴炎,你是一条狗,做谁的狗不行,为什么非要做一个老妇人的狗?裴炎的夫人朱氏急步趋前捂住他的嘴,裴炎说,不要来捂我的嘴,我就是烂醉如泥不敢说的话还是不敢说。仕途沉浮全凭三寸之⾆,杀⾝之祸却也是祸从口出,难道我裴炎不懂个中奥妙吗?裴炎突然悲从中来,可是说与不说还不是一个结局吗?裴炎呜咽着说,我知道我这个內史快要遭祸了,我知道那个妇人就要把我弃置路野另觅敲锣开道的人了。

  这年七月內史裴炎看着武后的侄子武承嗣从礼部尚书升为太常卿,挤⼊宰相的行列,从前为裴炎所不屑的纨绔‮弟子‬如今与他平起平坐,在朝殿之上共议国政。裴炎有如骨鲠在喉。两个月后武承嗣上奏请求建立武氏七庙以追尊武氏祖宗,裴炎忍不住当场发出冷笑之声,但是金銮殿上的武后对侄儿的奏请却掩不住赞赏之⾊,裴炎听见武后慨然应允的声音,⾎便往头顶冲去,脚步就不顾一切地趋近了武后。裴炎说,太后⾝为大唐国⺟,理应唯天下之任为己任,如今国库空缺,动用人财物力修建武氏宗庙似有种种不妥之弊,请太后借鉴汉朝吕后前车之辙三思而行。
上一章   武则天   下一章 ( → )
苏童的最新综合其它《武则天》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武则天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武则天是苏童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