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海是吴沃尧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恨海 作者:吴沃尧 | 书号:38604 时间:2017/8/16 字数:5106 |
上一章 第六回 火熊熊大劫天津卫 病恹恹权住济宁州 下一章 ( → ) | |
却说棣华在张家店里一住十天,既忧虑⺟亲之病,又不知伯和的生死存亡,更兼那店房又矮又小,郁着一屋子的闷气。有时到院子里走走,又是満院子的骡马粪臭,夜静时,直熏到屋里来。加之心中悲苦,何曾得夜一安眠?今夜到了船上,这船虽小,却靠在河边,气息为之一清。他又展开了伯和衾枕,陡生痴想,心中为之一畅,所以就酣然睡去,连梦也没有一个,直到天⾊平明方醒。坐了起来,看看⺟亲,还自睡着。⽔面上早起有点微凉,盘膝坐着,把夹被窝盖着,在那里顽弄出神。默念昨夜那一番痴想,不知能如愿以偿否?倘能发愿,我今⽇便多受些苦,也是情愿的。只是苦了他,不知失落到何处,我这里想念他,他的想念我,只怕还要厉害。 已经到了荆天棘地之中,再受那相思之苦,不要把他⾝子磨坏了?忽又想起小时候,读过《孟子》,有几句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他今年才十八岁,便遭了这流离之苦,将来前程万里,正未可知,说不得夫荣 ![]() ![]() ①如卿此言,则庚子之变,⾝经其难者何止千万人,岂皆前程万里者耶?可谓痴极。虽然,天地间本有此一种痴想,以为情人自然之慰解,不然不令钟情者一齐愁煞耶? 走了一天,到了一个所在,只见帆樯林立,好不热闹,船便泊定了。棣华问李富:“这是甚么地方?”李富也不知道,转问船户。船户道:“清宮庄下船的地方是个支河,这里才是大路,有名的叫做西大湾子,前面便是卫里。”棣华吃惊道: “我们为的是卫里不太平,才要到德州去,为甚倒走到这里来?”船户笑道:“总要越过这里,转向南路,到了静海,才是往德州的大道。你看这里所靠的多少船,都是避 ![]() ![]() ![]() ![]() ①原来并不是热闹。 忽然这一天,远远望见浓烟蔽天,半⽇不熄,外面各船户,互相大惊小怪的传说义和团放火烧天津城里大教堂。⽩氏听了,又是惊慌。棣华连忙过来搂住了,说道:“⺟亲不要害怕。这是岸上的事,我们这里离得远着呢。况且又在⽔里,是没事的。”口中是如此劝慰,心里是惦记着伯和:此刻不知可在天津,倘在那里,便不好了。怎能想个法子,知道他的下落,才可以放心呢?到了夜来,望见那浓烟的所在,便变了一片火光。左右邻船,都在那里喧呼议论,都是南边人声口居多。纷扰到半夜,方才略静。到了第四⽇,又忙了一⽇。 船户道:“好了!看过去,前面只有百十来条船,明⽇怕可以出去了。今天晚上,是四更天的嘲,我们赶四更再走罢。”棣华在舱內听得,略略放心。只是念着伯和,未免暗暗落泪。 吃过晚饭,正在倚枕歇息,忽然一阵外面人声鼎沸起来,吃了一大惊,推开篷窗观望,又被旁边一号大船挡住,看不见甚么。⽩氏已吓得打颤。棣华道:“⺟亲休惊,女儿问来。” 掀起窗子问李富。李富却往船头去了,叫了几声,都不听见。 便对⽩氏道:“⺟亲不必惊怕,没有甚事,待女儿出去看来。” ⽩氏道:“你小心点儿。”棣华道:“女儿知道。”说罢,鞠躬出到船头。李富看见,连忙站过半边道:“姐小小心!”棣华出到船头,站起来抬头一看,这一惊非同小可:只见远远的起了六、七个火头,照得満天通红,直 ![]() ![]() “又是岸上失火,那些人便大惊小怪起来,没有甚么事,⺟亲只管放心。”说罢,便坐近⽩氏⾝边,轻抒⽟腕,代为捶腿,心中只念着伯和:如果他还在天津,此时正是生死存亡的关头,不知可脫得了这个难?万分悲苦,却又诉不出来;对着⺟亲,又不敢哭,那眼泪只得向肚子里滚。外面那些人,一阵阵的怪声 ![]() ①如此大惊、亏他按捺得住。 到了四更时分,众船户果然起来,设法把船移动,辛苦到天亮,果然离开了大队船只。众人満心 ![]() ![]() ![]() “这不是德州了么?为甚还走?”李富道:“方才打听得京城已被洋兵打破了,天津也失了。此刻各省督抚都兴兵勤王。这岸上是山东抚台袁大人的勤王兵,方才到此,正要封船,由⽔路进京。所以船户忙忙开了,是恐怕被官封了船,⽩当苦差。”②棣华道:“他便如此,我们为甚要多走一程?你可去问问他们,怎么说法?”李富听说,便从船舷上,往后艄问船户去了—— ①惊弓之鸟闪烁。 ②原来如此。 ⽩氏道:“我有一句话和你商量:我们自从离了静海之后,一路上还算平安,只是我的病一天重似一天了,药是早吃完了。我此刻思家甚切,与其在这里耽搁住,不如和船户商量,就叫他直到清江浦,我们由镇江附轮船回海上罢。”棣华道: “⺟亲不说,女儿也想过来,这个本是最好的办法。但是我们在八百户约下人家德州相会的怎样了?”①⽩氏道:“这个呢,怪不得你老记着不肯忘,便是我也时常记在心上。但我想他又不是个呆子,那有尽着耽搁之理,此刻早到了海上了。不信我们到了海上时,包管他已住在我们家里了。”棣华低头一想道:“万一他寻这里来,我们走了岂不误事?不如仍回到码头上,仍旧写几个字帖儿,在码头上要路贴下,说明我们已经南下,就是他到了,也可以知道。”⽩氏道:“这个主意也好。”⺟女商量停当,恰好李富问了船户,从后艄出来回话,说:“船户的意思,再往下走一站,请太太们在下一站登岸,小的和他争论不得。”棣华道:“现在我们打算径往清江浦,你再问他要加多少钱,并且要回船停泊一会儿,我们要到岸上贴两张字帖儿。”李富又到后艄去说了半晌,出来回说:“径到清江浦,他只要加五十两船钱,大约他们也情愿到南边避几时的意思。小的同他说明⽩了,此刻已经转舵回船了。”棣华听说,便在网篮里取出纸笔,伏在舱上,写字帖儿。等到船拢了岸,搭好了跳板,棣华已写好了十几张。李富领了,到岸上去贴,心中暗想:我们从卫里动⾝,走了两个多月,才到此地,少爷就是来,也不知何时方到。这里是个热闹城市,不比乡庄儿上,贴不上几天,便被人家的招帖盖住了,有何用处?但是姐小要如此办,不敢有违,上去粘贴了,便自回船—— ①处处不能忘“人家”二字,奇称。我 ![]() 船户接着,忙忙的就怞跳板,起锚开行。忽听得岸上一阵排抢 ![]() ![]() ![]() ![]() ![]() ![]() “小的看亲家太太的病不比平常,在船上不是调养的地方,这大夫的药又不见功。若说到一站请一位大夫,尽着换人诊看,也不是治病的方法。前面到济宁州,不过还有两天路程,那边地方,甚是热闹,在山东地面,也算是一个大码头。在小的意思,不如到那里上岸,请医调治,一面写信到海上去,或者请亲家老爷来,也好得个主意。”棣华一心虽怕伯和跟踪南下,然而⺟亲的病更是要紧,遂依了李富之言。等到了济宁,便开了船钱,舍舟登陆,觅了客店居住。住了一天,店家见有个病人,十分沉重,便要下逐客令。此时现银已经用尽,只得叫李富拿些金珠之类去质卖了。觅了一处房子,置备了一切动用家具,请医调治。一面打电报给他⽗亲张鹤亭,又详详细细写了一封信寄去。从此⽩氏⺟女,便在济宁耽搁住了。 暂且按下不表—— ①也会撒谎,二笑。 且说伯和自从到了紫竹林,住在佛照楼,过了十来天,外边的风声更加紧急,所有南省之人,都纷纷附了轮船南下。只有伯和,一心要等⽩氏⺟女,不肯动⾝。①这一天,佛照楼掌柜也要歇业避 ![]() 此时东洋车,拳匪不准到內地,只得套了骡车,径到西沽来,下在店里。在路上,只见那些拳匪,成群结队的横行,幸得此时尚未劫掠。在西沽住了一天,便遇了烧教堂的事。此时的拳匪愈来愈多,本地的土著也起而相应,无间⽇夜,到处只闻呼啸之声,往来不绝。伯和天天只在店门首看那大队行人,希冀遇见⽩氏⺟女。这一天正在往来观望,忽然来了一大队拳匪,也不知其数多少,蜂拥而来,叱喝着百姓跪接。伯和本是个极机变的人,如何肯跪?然而看此情形, ![]() ①原也是个有情人。 于是回到房里,扯过一幅红布,裹在头上,扮做拳匪模样,跑出店来,混在里面。才上个虹桥,回望自己住的车店,已经火起。那拳匪沿路焚杀,竟没有一个官兵出来拦阻。正行走之间,忽听得紫竹林那边连天炮响,伯和怕不是事,便故意转到一条横巷里去,弯弯曲曲,走了半里多路,只见一处烧不尽的颓垣败壁。这一片火烧场的尽处,却有一所房子,巍然独存。暗想:这里不知可能暂避?想罢,便踏着瓦砾过去。循墙寻觅,得了一个小门。不知这小门之內,是何情形,且听下回分解。 |
上一章 恨海 下一章 ( → ) |
吴沃尧的最新历史小说《恨海》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恨海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恨海是吴沃尧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