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秋我为王是七月新番创作的经典穿越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舂秋我为王 作者:七月新番 | 书号:37756 时间:2017/8/4 字数:4535 |
上一章 第1159章 鼎之轻重 下一章 ( → ) | |
关闭已久的窗扉一扇接一扇被打开,赵无恤在全副武装的卫士护送下,步⼊了王宮大庙明堂之中,他的影子被窗外投‘![]() ![]() 周室的老太傅领路在前,面‘⾊’愁苦。 所谓的明堂,便是王朝先祖之宗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至后世,则称之为“太庙” 这是一处宏达的建筑群,有三道‘门’,三重殿堂。本来这里是除了周室子孙,外人不可以踏⼊的噤地。但赵无恤在顺利摄政,挟天子以令诸侯后,竟还不罢休,提出‘ ![]() 这是极其无礼的要求,周室众人从幼弱的天子到老太傅,均是大惊。但眼看唯一能够作为王室依仗的刘、单二公也已经被赵国重金好处收买,他们只能被迫低头让步,不得不答应此事。 明堂自从周敬王崩后就一直大‘门’紧闭,今⽇才重见天⽇,阔别已久的 ![]() 赵无恤走在历代周室先王的魂灵之间,⾜音回响在偌大的殿堂里,他转眼扫视这明堂,却见建筑陈旧,柱子上朱漆掉落,甚至连旌旗也显出颜‘⾊’残褪的样子,不由想道:“周室气数将尽,从这许久未曾修缮的明堂中都能看出来。” 很快,二重殿二重‘门’已过,当进⼊与文武之庙只有一阶之隔的宽敞⾼台时,老太傅的脚步停下了。 不知道是走的太久,还是心神憔悴,老太傅显得苍⽩虚弱,萎靡不振,一脸的愁苦之相。与他⾝后魁梧雄壮,更带着意气飞扬神情的赵无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看了看上方供奉文王武王的大庙,心生惭愧。 而通往哪里的台阶上,还有一位似是宮仆的老者在打着瞌睡… 太傅指望不上任何人,只能不情不愿地回过头:“伯主…九鼎,就安置在此…” 赵无恤放眼望去,果然见这⾼台之上,摆放了九只形状不同、大小各异的铜鼎… “这就是九鼎…”见到实物,赵无恤感到一阵幸运。 先秦的夏商周三代,讲究“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家国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祭祀和打仗,而祭祀中最重要的礼器莫过于鼎。按照礼制,不同等级的人,使用的鼎的数量是有严格限制的,否则属于僭越。“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只有天子才配享用“九鼎”! 传说中,第一个铸造并拥有九鼎的人是夏禹,他平⽔患,定国土,将整个天下划为九州,分别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梁州。定九州后,禹又集九州各部落方国上贡之铜,铸成九鼎。并事先派人把国全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上,以一鼎象征一州。自此,九鼎成为王权至上的象征,成为夏、商、周三代传国之宝 走近之后,赵无恤才看清楚了九鼎上那些年代久远的青斑,看得出来,已经久经风吹雨打。也是“夏德衰,鼎迁于殷;殷德衰,鼎迁于周。”传到现在,至少有一千五百多年了。 原本的历史上,这之后,周鼎还将被秦国所获,但秦之后,九鼎却突然消失了。虽然后世的汉朝曾经偶然间获得了一个大鼎,乐得汉武帝改元“元鼎”然而却是伪造的… 今⽇赵无恤能看到这后世湮没于泗⽔上的镇国之宝,实在是一种幸运。 他本以为,九鼎历经千年,必定是古旧而腐朽的东西,却怎么也想不到,靠近之后,它们竟会是如此美丽。鼎一共九个,一圆八方,一大八小,但小的也比人⾼,至少有七八百斤重。虽然上面带着些许青斑,但大多数地方却依旧光滑洁亮,在 ![]() “这是雍州鼎,又名龙文⾚鼎…”指着一个颜‘⾊’微微⾚红,山面満是龙纹的四⾜方鼎,老太傅介绍开了。 然后便是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每个鼎的‘⾊’泽均有不同,而鼎上那些造型各异的奇怪‘花’纹,更添加了鼎的古朴和神秘。有的是⻳蛇、朱雀、青龙、⽩虎等瑞兽,有的则是面目狰狞叫不出名字的山海经怪物,各自代表了所在州部的山川、神兽、传说。 但它们都和雍州鼎一样,是四⾜方鼎,虽然‘花’纹各异,但式样一致,仿佛是一个模子里铸造出来的。 然而中间那个鼎,却不太一样。 这是一个体型比另外八鼎更大一倍的三⾜圆鼎,‘⾊’泽黑亮,鼎上的四面浮雕被‘精’卫、玄鸟、凤鸟等百年环绕,主体则讲述了一个古老的故事:⻩帝与蚩尤的大战:冀州之野,应龙畜⽔,风伯雨师,纵大风雨。⻩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此乃冀州鼎,又名凤文玄鼎。” 赵无恤站在这个大鼎前,震慑得说不出话来,这个头,已经远超司⺟戊了吧,夏代真的能有这样的技术么?亦或是如同后人所说,九鼎其实是殷周的造物? 但无论如何,至少他眼前的是如假包换的九鼎。 “为何在中间最大的是冀州鼎而不是豫州鼎?”赵无恤问老太傅。 “《禹贡》九州中,冀州为九州之首,也是当时的天下中土。唐尧都平 ![]() “原来如此!” 真是瞌睡来了枕头,这是可以用来大做文章的东西啊,赵无恤大喜过望,绕着大硕的冀州鼎观看了一圈,甚至上前伸手‘摸’了‘摸’后,越发喜爱,突然说道:“此冀州之鼎,寡人‘ ![]() … “什么!移鼎于邺城!” 老太傅大惊失‘⾊’,连道不可,这一声惊呼,甚至把台阶上瞌睡的老宮仆都吵醒了,径自打了一个哈欠。 自从周武王从朝歌将九鼎迁到洛邑,已经过去六百年了。前三百年,九鼎稳固,但后三百年,却经常受人觊觎。 最严重的一次,是一百多年前,一代霸主楚庄王北伐陆浑之戎,进军周室边界,观兵周郊,以显示武力。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満前去劳军。楚庄王向王孙満询问起九鼎之大小、轻重来。那意思,大有夺周鼎,取而代之意。 当时聪明的王孙満知其心怀叵测,针锋相对地回答说:“一个家国的兴亡在于德行,不在于鼎,周王室虽然衰微,但天命未改,九鼎轻重,不可问也!“ 这句话将楚庄王的非分之想挡了回去,毕竟当时晋国齐国秦国都还強大,楚国还没厉害到能号令天下的地步,所以他只能悻悻而归,只是临走前放下了狠话:九鼎没有什么稀奇的,有⾜够的铜,谁都可以铸造,楚国在场战上所缴获的各种兵器就⾜够铸九百个鼎了。” 但楚国终究只是偏霸南方,僭越称王,没办法真的铸造九鼎,把统治扩张到北方来。 现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周室比那时候更加衰竭,诸姬灭的灭,亡的亡,已经没有诸侯能够来拱卫周室,为他们打抱不平了… 赵无恤乘此机会提出迁鼎,这是远超楚庄王的僭越之举! 眼前这人冠冕堂皇,名为伯主,名为摄政,实际上却是周最大的敌人,是窃天下的大盗啊! 周太傅心里愤慨不已,他一‘ ![]() ![]() “天命?” 赵无恤却冷笑道:“我学问浅薄,对古事的了解的不如太傅多,却知道《书》里有这么两句话。” “惟天无亲,克敬唯亲;民罔常怀,怀于有仁!” “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上天没有固定的亲人,只是和敬重他的人亲近;民众没有一定要感怀的对象,只是对有仁德的人感怀于心。皇天没有固定不变的亲人,只是对有德之人亲近有加;民众之心是变化无常,只是会记住那些给予他们恩惠的人… “夏禹和商汤,最初难道不是得到了天命才能建立庙堂么?但夏桀昏‘ ![]() 赵无恤言罢,指着冀州鼎道:“周的德行如果像过去一般美好光明,九鼎虽小,也会重到用三万大军都无法迁走。如果周的德行‘奷’琊昏‘ ![]() “不可啊,不可啊!” 老太傅泪流満面地试图阻止,却被卫士拉到一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上百名赵国工匠武贲从明堂鱼贯而⼊,他们不由分说,拿绳索的拿绳索,扛扁担的扛扁担,十分娴 ![]() 老太傅眼睛都快凸出来了,眼见无法阻止,他索‘ ![]() 眼看他就要脑浆迸裂,从⾼台通往文武之庙的台阶上的那个老者,却几步下来,在阶前拦住了太傅。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周之天命若在,冀州鼎虽被迁,也不会影响其社稷;周之天命若不在,纵然你在此杀自,却也阻止不了大厦崩塌啊,太傅何苦如此?” 赵无恤本来当老者是宮中守庙的宮仆,所以没有管他,谁料在说出一句颇有哲理的话后,周室的老太傅却拽住那老者,哭诉道:“夫子,话虽如此,但是赵侯纯用武力,无德于天下啊,九鼎岂能让无德之辈得了去!?” “夫子?” 赵无恤回过头,仔细看了看老者的模样,平平无常,纵然有惊人的智慧,也统统被他內敛到了苍老的容颜下,这老太傅至少为周王室服务了四十年,比他资历还老,学识还⾼的,究竟是什么人呢? 一抬手,赵无恤制止了众人迁鼎,转而对那老者行礼道:“这位莫非就是劝说太子仁‘不争而无尤’的⾼人,不知该如何称呼?” 老者还礼道:“吾不过乡野耝鄙之人,岂敢让君侯询问?”说完便要转⾝离去。 赵无恤心中隐隐有一个猜测,岂能放他离开,追上去再拜道:“请翁一定要告知小子姓名!” 赵军虎贲拦住去路,老者无奈地笑了笑,从阶上回过头,风吹‘ ![]() ps:之前不写正面老子,是因为无从下手,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准备,感觉自己可以尝试一下了 |
上一章 舂秋我为王 下一章 ( → ) |
七月新番的最新穿越小说《舂秋我为王》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舂秋我为王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舂秋我为王是七月新番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