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秋我为王是七月新番创作的经典穿越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舂秋我为王 作者:七月新番 | 书号:37756 时间:2017/8/4 字数:4728 |
上一章 第843章 虽远必诛! 下一章 ( → ) | |
Ps:第二章在晚上 山西北部的地势偏⾼,整块地表都被一些大大小小的山脉挤占了去,其中夏屋山、句注山这两座大山之间形成了一个极其狭小的葫芦口,联通大同盆地和霍人县所在的忻定盆地。 五十年前中行穆子带着晋国人服征太原,戎狄部落北退,就是通过这个隘口离开的,他们在这留下了一个小小的城邑,名为句注。十五年前,赵鞅从狄人手中夺取了此地,把小邑增修成一道关隘,称之为“句注塞”作为赵氏,也是晋国的极北边境,戎狄与华夏的 ![]() 赵无恤来到这里时,只见一片⽩茫茫山峦原野上,横亘着一座土石混合的关隘,正好卡在句注、夏屋两座山脉之间,将狭窄的通道锁得死死的,遮住了北面草原吹来的风沙,也挡住了南方的舂风。这形势很像两 ![]() 所以在后世,句注塞还有个更出名的名字:雁门关!是天下九塞之首。 董安于完成赵鞅遗愿后就提前回晋 ![]() 也许是在边塞呆久了的缘故,胥渠 ![]() 无恤注意到塞內颇似一个小邑,营垒、马厩、铸造工坊、⽔井和羊圈等一应俱全。甚至还有千余亩土地,那里曾经种着粟米和麦,可惜时至秋⽇,严霜冻死了剩余的作物,只留下泥灰和枯萎**的茎杆。 整个关隘只有一道两人⾼的石墙和紧闭的大门,由一对方形石塔保护,窄窄的城墙上一天到晚都有巡逻哨兵。 一墙相隔,外面则是保卫用的深壕沟,一道斜坡的土质堤坝,和延伸出去的木头栅栏。因为连⽇雨雪,厚厚的苔藓向上爬満木栅栏和半个城墙。 这是一座重要的城塞,但它并不坚固。塌了半边的敌楼被积雪覆盖,仍未能修好,可以想见当时 ![]() 胥渠介绍道:“霍人县有徒卒一千,其中句注塞就有満编的一个旅五百人,多是本地野人,其家眷大多居住在县邑周围。前两年战火纷飞,吾等死守此地,让代戎不能越塞南下一步!只可惜数百里边界,句注塞仅能防备几个山口,代人还是绕道楼烦,去打下了霍人县,断绝了吾等的粮道。” 赵无恤不由问道:“那汝等是如何撑过来的?” “关隘旁边有溪流,还有井,⽔倒是不缺,众人靠着存粮和 ![]() 赵无恤可以想见当时的艰难困苦,但在胥渠口中,却只若等闲。 一旁有个老卒笑道:“在吾等撑不下去时,旅帅对士卒们说,先君是如何待他的,他就会如何待兵卒。既然旅帅与吾等同生共死,所以众人全无二心。但死者⽇渐增多,只剩下四百人,代子知道吾等已⾝陷绝境,定要让旅帅投降,便派使者来招降说,胥渠你若投降,代君就封你做部族之主,赐女子给你为 ![]() “旅帅假装答应,引 ![]() “壮哉!”赵无恤为之动容,不由拊掌而赞。也许是环境所致,太原的赵氏之民,较河內、邯郸的更为坚韧,从太原招募的兵卒,往往能以一敌二,他同时也对胥渠刮目相看,这样坚韧勇敢的将领,扔在这里的确是屈才了。 胥渠则有些不好意思地抓了抓络腮胡,道:“虽然兵疲卒若,但还是一直撑到元帅的援军抵达,就是这样,如今还剩下三百一十五人,只可惜他们在霍人的家人,有不少被戎狄掳走,回到家中,眼见残垣断壁, ![]() “汝等真是赵氏的忠臣。” 赵无恤为之动容,看着聚拢过来,以好奇、崇敬目光看向他的朴实守卒们,又是感动又是惭愧,老兵不死,只是在凋零,他欠他们的,实在太多了! 他毅然执胥渠之手,走到城墙上,对众人说道:“句注塞不肯屈从戎狄,坚守两年,我⽗武子在天之灵也会为汝等感到自豪,更何况是小子?我在此宣布,胥旅帅因功增爵为中大夫,担任霍人县尉,同时也是师帅!凡句注塞守卒,野人升为国人,国人升为士,下士升为中士,中士升为上士!战死者另有补偿,其名可以位列云台名册之上,百世受赵氏陪祀!” ”而且为了牢记汝等守卫恒山的事迹,我将给我新得的嫡长子取名为恒,赵恒!“ 这是无上的荣耀,句注塞的守卒 ![]() 胥渠也 ![]() “不!”赵无恤却头摇否定了这点。 他对众人大声宣布道:”不仅仅是守边,不仅仅是被动地防戎狄⼊寇。这一次,吾等要主动打出去,将士卒们被掳走的家人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 ![]() 在众人 ![]() ![]() ![]() “我要让所有戎狄蛮夷都牢牢记住,敢明犯強赵者,虽远必诛!“ … “主君以恒山临代,关隘尽在吾等手中,所以出句注塞攻击代国边境颇易。但想要仅凭这一路一师之众深⼊代地,灭代而有之却有些困难。” 是夜,在句注塞守卒努力打扫数遍,却仍旧夹杂马粪、发霉气味的简陋屋子里,胥渠开始事无巨细地向赵无恤汇报关于代国的报情。 “其实这夏屋、句注南北数百里之地,曾被无终国占据,直到五十年前无终国被中行穆子击败衰落后,晋人才慢慢迁⼊南部。至于北部,无终落败后部众分散,原本是个小部落的代戎才乘势取而代之,建立了新的邦国,其君自号‘代王’,以黑⽝为旗帜。” 他小心地观察赵无恤的表情,这间居室很简陋肮脏,但过惯了锦⾐⽟食的赵上卿却安之若饴,回想今⽇他与众守卒一起吃耝粮,饮菽羹,喝井⽔,俨然如一个老卒,胥渠等人无不佩服欣慰。 见赵无恤听得很认真,他继续说道:“如今代国已经建立数十年,代子居代城,此外还有几座夯土城邑,也有田地。但更多的是分为部落散居于溪⾕中,以畜牧和狩猎为生。其人口十余万,除了代子本部三万人外,还有狋氏、桑⼲、⾼柳、且如、虖池等部,各有数千人不等,皆立黑⽝旗,自认为是代子亲族…其他的部落则是被服征杂戎杂狄,比较大的是北部的屠何部,还有穷鱼之丘的无终部,各有万余人,都向代子称臣贡赋…” 赵无恤有些鄙夷地说道:“撮尔小国,却敢称王,并有附庸…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強, ![]() ![]() 这一任代子是前些年才上任的,他曾作为使者出使国晋 ![]() ![]() 想到这里赵无恤就极为不慡,光凭这一点,他就不会放过代君! 卧榻之侧,岂容情敌酣睡!? 他说道:“听起来,代国依旧是许多部落的联合,而且还有非代人者,代子能直接控制的,不过是代城附近的数万人,这不就更利于各个击破么?为何你之前说灭代有些困难?” “主要是粮食和兵员的问题。”作为镇守句注塞十五年的老将,四十余岁的胥渠对这里的情况了如指掌。 “主君设置太原郡后,能集结多少军队?” 赵无恤略一思索:“董子估计,农闲时能征召两万五千人,⾜⾜两军之众!加上能调过来的武卒,以三万大军攻代不成问题!” 胥渠无奈地头摇道:“但霍人、句注却只能供应数千人的军粮,必须从晋 ![]() ![]() 赵无恤敲了敲额头:“这的确是个大问题,不过今年夏秋的时候,我已让董子将晋 ![]() “北地的树丛草场放火一烧,就是一片膏腴之地,再用代田法精耕细作,产量不低,每亩至少有两石。所以我对屯田官的要求是:第一年让移民能养活自己就行,第二年开始就要就地供应军粮。所以至迟到明岁秋收后,霍人和句注塞大概能停驻一万大军了,人吃马嚼本地负责三分之一,晋 ![]() 胥渠虽然勇锐忠诚,却也很谨慎,他没有太过乐观,只是保留地说道:“但愿明年是个丰收年。” 赵无恤想了想,觉得还有一处遗漏,便道:“代国的內部情况如此,那代国周边又是怎样的情形呢?” “唯,代国之外,便是胡貉北狄之地了。其西为楼烦,其北为东胡,都是逐⽔草迁徙,无城郭和耕田之业的部落,多者千余人,少者数百人,互不统属,尚未形成邦国,亦无统一的君长。” “楼烦、东胡…”这是两个他似曾相识的名字,楼烦大概要到两百年后,才被赵武灵王服征,并一直作为赵国的附庸和兵源地存在。至于东胡,后来一度成为大部落,威胁燕国全安,并曾凌驾于匈奴之上… 话说本该在楼烦以北的匈奴部,不知道出现与否呢? 他继续追问道:“楼烦的详细情况,你可知晓?” 胥渠有些谨慎地下拜道:“臣的精力主要在代国上,对楼烦只知其名,却从未亲自去看过,所以说出来的东西肯定会有错漏,主君不妨问问其他人。” “哦,句注塞內,还有人去楼烦地域上走动过?” “塞內没有,但霍人县中却有一人,他数年前来此经商,以塞內丝⿇与塞外的楼烦各部贸易牛羊五畜,还会说楼烦狄语,甚至娶了一个楼烦女子做妾。” 胥渠笑道:“而且说起来也巧,此人还自称是鲁国人,在曲⾩时见过将军的仪仗…” 一个鲁国人,不远千里跑到太原以北的戎狄蛮荒之地做生意?赵无恤顿时来了趣兴:“此人叫什么,我回霍人县时,便将他寻来询问。” “名叫猗顿,前不久来句注塞卖粮时还与我吹嘘说,他与陶丘的陶朱相识呢!” (未完待续。) |
上一章 舂秋我为王 下一章 ( → ) |
七月新番的最新穿越小说《舂秋我为王》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舂秋我为王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舂秋我为王是七月新番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