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航线是小宇创作的经典架空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危险的航线 作者:小宇 | 书号:36581 时间:2017/7/29 字数:3352 |
上一章 第五十六章夜战导弹艇 下一章 ( → ) | |
“阁下,现在怎么办,报情上显示先进的隐形导弹艇数量不多,这次又是一次全出来,也正是消灭他们的绝好时机,不行把打击重点先放在快艇上?”作战参谋知道现在只能选突出的目标打,国中沿海是个大防线,防线后边的目标难以打击,但前出防线以后就好打的多,现在⽇本空军也没得选,只能选择打或者不打,而不是想打什么打什么。 小矶站在一个地图前边,手下的参谋已经标出敌人的位置,四艘小艇而已,国中人喜 ![]() “继续派中一队,再组织八架机飞空袭导弹艇,侦察机继续做先期补充侦察,执行吧。”小矶中将签署完命令,又回到休弦躺在 ![]() ![]() 机场上一阵忙碌,八架战斗机接到紧急起飞命令,机飞上没装副油箱,作战半径不到五百公里用不上那东西,每架战斗机都挂上两枚AIM-120C导弹,以防御国中空军的偷袭,机翼內侧挂点上挂着鱼叉导弹,每架战机只挂两枚,如果打的顺利,五百吨的小船一发导弹就能让它消失。 又是八架超级大⻩蜂战机起飞,太空中的卫星已经发现敌军动向,指挥部迅速提醒海面上的导弹艇。 到了深夜,艇长的值班人员很少,安静的能听到海浪的声音和发动机的噪音,⾼海看着最新报情,心里不由的变的紧张,但脸上的肌⾁是一点变化都没有,现在艇上的防空导弹消耗了一半,而且鬼子这次肯定是冲自己里的,他们那能坐看自己⽩⽩的击落他八架机飞,报复是很正常的,斗的不就是这口气儿么? 艇上的导弹消耗了一半,如果密集发 ![]() ![]() 这都要考虑进去,万一敌人可以在二十公里外发 ![]() ![]() “各艇注意, ![]() 距离导弹艇最近的是一架⾼空巡逻的A-50预警机,预警机很轻易的发现战机正在靠近。超级大⻩蜂的雷达反 ![]() “各机注意,空中有预警机,都注意全安。”鬼子的领航飞行员看雷达告警器闪烁着诡异的灯光。 超级大⻩蜂编队适当的又降低了飞行⾼度,他们希望在战斗机到来以前可以⼲掉导弹艇返航,领航机已经打开APG-63雷达搜索海面,这可是第一次准隐形战机与隐形快艇之间的格斗,想主动发现对手必须先打开雷达,谁先打开雷达就犹如在夜空中先点起一队火,后开雷达的必然可以先发现先开雷达的。 四艘导弹艇刚刚调整完航向,电子侦察天线就接受到一组雷达波, ![]() ![]() 导弹艇没开一部雷达,就发现了敌机的航向,已经做好了接敌的准备,尹端华很担心,如果鬼子的战机使用蓝盾低空红外到 ![]() ![]() ![]() 另外他还说,测试该艇的时候,一艘快艇上安装了M1A2坦克和M2战车的红外成像仪的小艇在十公里外可以清晰的看到小艇,这红外隐行能力差只是一般人不知道,因为艇上的烟囱有排烟冷却系统,排烟口和红星红箭级艇设计的相似,排烟口都是贴近⽔线位置,烟很快的就变凉,不会成为太大的⿇烦。 但是国外的材料比较好,很多战车上都用了新材料和新的抑制红外辐 ![]() 这艇还是不够完善,现在什么也不企求,只希望鬼子还是按照对海攻击的标准挂载武器,因为红外导航舱是夜间对地攻击时候必须带的,一般对海攻击是不用这种装备,这并不是说红外设备没用而是不必要,因为雷达对舰艇的发现距离比较大,当然这是常规舰艇,要是雷达反 ![]() “战斗中注意节省导弹。”⾼海知道快艇再快也没机飞快,这次要用导弹可不能像刚才那样密集发 ![]() ![]() “明⽩。”各艇指挥员依次回答。 尹端华这次知道敌机又要来,马上吩咐⽔手长:“马上准备,跟上次一样,把能开火的东西全拿到甲板上,小心没大错。” “是。”⽔手长只好执行。 “敌机临空,各雷达可以开机。”⾼海看敌机马上接近自己,现在已经不怕暴露“开火。” 四艘导弹艇顿时又进⼊攻击状态,防空导弹两枚一组向敌机 ![]() ![]() “拉⾼规避⾼ ![]() “太突然了,怎么雷达没有发现他们,现在跟我转向从新进⼊攻击航线,锁定目标就发 ![]() “是。”各机驾驶员马上跟随领航机远离导弹艇。 第一回合双放平手,战机和导弹艇打成平手,几分钟以后超级大⻩蜂战斗机再次杀奔导弹艇,这次⾼海有点沉不住气,马上急忙下令:“防空导弹密集发 ![]() 导弹艇见战机越来越近,战机一进⼊导弹 ![]() ![]() 鬼子的飞行员就是一惊,瞬间有六架战斗机被霹雳9导弹打的凌空开花,领航机见势不好掉头飞走,然后又杀了个回马 ![]() ![]() 但是战机为引导导弹就继续向前飞了一段,刚好进⼊SA-18导弹的 ![]() |
上一章 危险的航线 下一章 ( → ) |
小宇的最新架空小说《危险的航线》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危险的航线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危险的航线是小宇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