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二战风云是六角小猪创作的经典军事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军事小说 > 新二战风云 作者:六角小猪 | 书号:36115 时间:2017/7/26 字数:2333 |
上一章 第十九章 远景战略协调(下) 下一章 ( → ) | |
崔可夫的论断让楚思南大感钦佩,毫无疑问,他的那番军事推演,已经涉及到了⽇军可能对美军太平洋舰队发动攻击的內容,仅从这一点上说,崔可夫就可以算是具备了一个战略家所应具备的全局![]() 崔可夫的判断立刻在会场上掀起了近乎 ![]() 楚思南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静静地听着四周众多将军们的言论,他感觉自己在这其中学到了很多,也看清了很多的问题。在以往的军事教材中,人们所谈及的大都是⽇本海军舰队偷袭珍珠港这一战役是如何的经典,整个战役构想是如何的大胆而巧妙,可是人们似乎忘记了一点,那就是⽇军大本营在做出这一战役决定的时候,是如何的无奈。从某种意义上看,这绝对是一种狗急跳墙的狂疯做法。 “楚思南同志,”图哈切夫斯基拍了拍桌子,让会场上的议论安静下来,然后看了楚思南一眼,说道“你有什么看法?我看你似乎是深有所感的样子,那你不妨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让我们大家都参详一下。” 楚思南点点头,从座位上站起来,微一沉昑,然后朗声说道:“我个人赞成崔可夫同志刚才的看法,那就是⽇军近期的进攻目标并不在我们,而是在别的地方。而且我可以肯定地说一句,他们所制定的这个‘Z计划’也好,‘攀登新⾼峰’作战行动也罢,都应该是针对国美人的太平洋舰队,如果不出我所料,他们的进攻计划即将开始了。” 楚思南的话立刻引来了现场的另一番议论,布柳赫尔首先说道:“楚思南同志,这可不是一件开玩笑的事情,你怎么能给出这么肯定的说法?” “对于这点,我的依据就是刚才崔可夫同志所提到的那些,⽇本现在急需⾜以维持他们战争所必需的石油、钢铁等物资,而不是盲目的占领土地。”楚思南说道“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进攻我们的远东地区就得不偿失了,因为在那里,他们⾝都得不到的。至于说我为什么判断他们会在近期发动进攻,那则是因为我们的报情显示,⽇本的海军主力舰队去向不明,这一点难道不可疑吗?除此之外,我还有这样一种直觉,呵呵,我的直觉可是一向很准确地。” “那你的意思是,你也主张我们应该从东线调兵喽?”布柳赫尔的声音显得愈发 ![]() 楚思南立刻意识到了问题出在哪里,因为他在图哈切夫斯基以及崔可夫的脸上,看到了一闪而过的喜⾊。楚思南心说:汗,这勾心斗角的事情无处不在啊,图哈切夫斯基刚才点名让自己发表看法,其实就是让自己选择一个立场嘛。他明显已经在暗中和斯大林的残余势力达成了某种程度上妥协,因此才会力主从远东地区调兵回来,这样一来,也就有机会把像朱可夫那样被发配到西伯利亚地区的将领召回来,同布柳赫尔为首的军方实力派展开角逐了。而布柳赫尔他们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在菗调兵力一事上极力阻挠。刚才自己那一番发言,明显就是做出姿态来,要扯布柳赫尔他们的后腿了,难怪…好在的是,自己 ![]() “不,瓦西里,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楚思南急忙补充道“虽然说我认为⽇本方面不会以我们为主攻方向,但是却不同意从东线调兵,相反,我认为我们还应该进一步加強北太平洋舰队的实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从黑海舰队中菗调部分舰只,划归到北太平洋舰队的序列中去。” “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图哈切夫斯基没有一皱,沉声问道。 楚思南心中叹息,自己那种左右逢源的生活,或许就要过到头了,如今事实的情况已经 ![]() “各位同志,”楚思南叹口气说道“我们目前在西线同德军的作战的确进行的很艰苦,但是兵员上的吃紧状况却还没有出现,这就说明从东线调兵的需求,还没有达到迫不及待的地步。其次,我们假设⽇军的确同国美人展开了海上的 ![]() “怎么,你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在这个时候两面用兵,趁机给⽇本人来个落井下石?”图哈切夫斯基说道。 “如果机会恰当,而且形势允许的话,我们为什么不这样做呢?”楚思南耸耸肩说道。 “同志们,我们现在在进行的战争,的确是以西线作战、抵御德国法西斯的进攻为主要部分,”语气微微一沉,楚思南继续说道“但是我们的眼光,却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一场被动的战争。我不知道你们想过没有,如果这次⽇本敢于对国美用兵,那整个际国战争形势,会朝着哪个方向走呢?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在二十多年前的那场世界规模的大战中,其形式走向和我们现在即将面临的局势,是何等的相似?我个人认为,如果世界大战的局面一旦最终形成,或者说是国美人一旦被拖进战争,那我们苏维埃权政发展的机会,就真的将要到来了,在这其中,远东地区作为我们的影响薄弱地带,决不能因为我们目前短暂的困难局面,而被完全放弃。” |
上一章 新二战风云 下一章 ( → ) |
六角小猪的最新军事小说《新二战风云》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新二战风云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新二战风云是六角小猪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