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戈文集是艾戈创作的经典短篇文学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短篇文学 > 艾戈文集 作者:艾戈 | 书号:1073 时间:2016/9/25 字数:3478 |
上一章 从抗日战争汉奸成灾看中国人的处世之道 下一章 ( → ) | |
电影《地道战》里兵民队长⾼传宝传达报情时说,来犯的有“一百多鬼子,二百多伪军”小时候每每看到这个地方就觉得疑惑,鬼子施了什么魔法,能叫这么多国中人为他们卖命? 据专家介绍,⽇本无条件投降后,经过统计,除伪満洲国以外所有驻华伪军的数量被缴械的大约是118。6万人,而満洲国和伪蒙古军当时有40万军警,再加上各省县的伪地方武装,所以目前广泛流传的版本中有逾200万伪军的说法。其实这里还应加上整个抗⽇战争期间,被毙伤、俘虏和投诚的118万余伪军,这样算起来伪军就有了300多万。这个数量超过在华投降时⽇本军队的数量——120万人的两倍。 我们先引出一条定义:“通款敌国,谋叛本国,为略侵自己祖国的敌人的利益服务,并谋取一己的私利,这样的人物在世界各国的对外战争中均为常见,国中亦不例外,汉奷就是国人对他们的鄙称。”抗⽇场战上,为⽇寇作战的伪军达数百万之众,可谓之汉奷成灾。 关于抗⽇战争期间汉奷成灾的成因,民间学界的结论是: 一、独裁统治,吏治败腐,造成社会离心力的加剧,使府政缺乏亲和力和号召力,为汉奷思想的流行打开了通道。 二、部分民众思想意识里只有一家一姓,没有家国民族,对异族略侵⿇木不仁。 三、国中近代经济发展的落后,人们生活⽔平的极端贫困,迫于生计,而不得不为⽇军服务。 四、国中在对外战争中屡次战败,抗战爆发后敌強我弱的现实,使部分人丧失了抵抗的信心。 上列各条,不无道理,国中人确实缺乏家国民族观念,在传统文化里面,一个人建功立业,不过是为了名垂青史、彰显姓氏,很难与家国民族扯上关系,即使有报国的宏愿,也是以忠君为前提,所谓忠君就算报国。至于江山社稷的安危,那是皇帝老儿 ![]() 什么是姓氏呢?姓氏代表着自己的家族,国中人奋斗一生,无非是为了“光宗耀祖”所以,在旧时大宅院的门楣上,多悬有皇帝御赐的匾额,实际意义没有,除了炫耀家族、傲视乡里外,就是告诉人们这个家族如何的兴旺,他的子孙们也是以家族为荣,更把为家族增添颜面为己任。对于家族以外的事情,他们是不大顾及的。即使如今,在我国农村,仍然是一家一户用围墙把自己的住宅严严实实圈起来,与周遭保持着一定的距离,院墙里面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主人都会爱护备至,院墙外面则与自己毫无关系,于是,就出现了墙內洁净如新,墙外泥泞难行的状态;再比如:在国中城市,家家户户装修的金碧辉煌、整洁有序,可共公楼道却肮脏无比,混 ![]() 既然有了墙里墙外之分,国中人对于墙外面的一切,都视为是可以任意索取的,能拿则拿,能偷则偷,用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弄进口袋就是自己的。国中人就是以这样一种心态,快速的转动着脑筋,希望以最快捷的方式,把对外面东西弄回到自己的家里来。 国中人尤其讲究⾐锦还乡,总希望能够升官发财、荣归故里,所以就把离开家园外出谋生称之为“闯 ![]() ![]() ![]()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践行曹 ![]() ![]() 桓温乃东晋权臣,素有不臣之志,某⽇,他抚枕叹曰:“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覆遗臭万载耶?”这句蜚声国中历史的名言,对国中人影响甚大,当为国中人处世之道标志 ![]() 千百年来,无数出来闯 ![]() ![]() ![]() ![]() 刘豫中过进士,圣贤书肯定读过不少,但是他竟然毫不犹豫与异族共谋。通过刘豫叛变的过程,我们几乎看见此公的所作所为处处显露出投机钻营的急切心理,甚至不需要对方威 ![]() 围绕着桓温的名言,更派生出了更多的词汇:宁做 ![]() ![]() ![]() ![]() 我们发现,国中文化里的处世之道,无不強烈的暗示人们为了成功,可以采用各种手段。于是,投机钻营、买生投靠、唯利是图、卖主求荣充斥在国中人的个人奋斗过程中,尤其是“英雄不问出处”这样一个命题,更加坚定了国中人铤而走险、破釜沉舟的个 ![]() 用拾荒者比喻国中人是否恰当,值得商榷,但是,国中人出来混天下,睁着一双滴溜溜的小眼睛,不辨是非的抓住任何一个机会,应该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当⽇本人打进国中的时候,许多人就以为机会来了,纷纷举着⽩旗夹道 ![]() ![]() 值此抗⽇战争胜利65周年之际,我们拿出这个宁人愧羞的话题,实在有点大煞风景,但每每静思,当年竟有数百万不肖之子认贼做⽗,常有如芒在背之感,以至汗颜不止了,我们何以向历史 ![]() 顺便说一句,堂堂华中不乏⾎ ![]() |
上一章 艾戈文集 下一章 ( → ) |
艾戈的最新短篇文学《艾戈文集》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艾戈文集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艾戈文集是艾戈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