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是高月创作的经典架空小说作品
阿珂小说网
阿珂小说网 玄幻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架空小说 重生小说 短篇文学 推理小说 伦理小说
小说排行榜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竞技小说 穿越小说 官场小说 经典名著 灵异小说 同人小说 耽美小说 全本小说
好看的小说 卻望唐晶 情栬生活 特殊嗜好 娇妻呷吟 纵卻紫筠 萝莉女仆 美女何姎 希灵滛国 疯狂夜空 综合其它 总裁小说 热门小说
阿珂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名门  作者:高月 书号:20696  时间:2017/6/14  字数:7078 
上一章   第四百一十六章 笔筒案(终)    下一章 ( → )
  夜⾊越来越深,已经是二更时分了,雾气弥漫的大街上冷冷清清,偶然还能看见一人在匆匆地向家里赶,自从长安坊门不闭夜后,大街上就开始有了夜归的行人,但今天晚上的大街上却有些异常,雾气中隐隐蔵有一丝紧张,似乎要有什么事发生?

  靠近西市的光德坊前忽然出现了大群黑⾐人,⾜⾜有百人之多,他们⾝姿矫健、动作⼲净利落,直向离坊门不远的安郡王李楷的府中扑去,离王府不到百步,黑⾐人马上四处分散,将王府的各个出口全部堵住,当先二十余人在一名‮员官‬带领下冲上台阶,重重地敲起门来,砰!砰!砰!声音又急又狠,惊破了宁静地夜晚。

  “是谁啊!这么晚了。”门內传来一个极不耐烦的声音。

  “快开门,我们是监察室的,奉命前来调查!”

  侧门吱嘎开了一条,露出一张惊惧的脸,结结巴巴问道:“你们是监察室的?”

  为首‮员官‬手执一块银牌在他面前一晃“奉御史台之命,请安郡王配合调查。”说完,他手一挥,数十名黑影一涌而

  门房吓得面如土⾊,飞奔跑去內宅报信去了。

  监察室的特勤并没有直接闯⼊,而是站在大院里安静地等候,片刻,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內宅方向传来,黑暗中一名年迈的老人被十几名家人簇拥而来,他正是安郡王李楷,一个从不问国事的老闲王,长安威名赫赫的监察室居然夜闯他的府邸,李楷被唬得面如土⾊,他连忙拱手问道:“几位深夜来访,找本王有何事?”

  “李放之可是王爷的儿子?”监察室‮员官‬冷冷地问道。

  “正是我的五子。”李楷的心中开始紧张起来,他这个儿子是嫡子,可从小就不学好,整天和一帮⾼官显贵的不肖‮弟子‬混在一起。自己前年靠门荫给他托了个从七品小辟,指望他能收心转,但今天监察室找上门了,难道他惹下什么滔天大祸了,李楷想起半年前百户宗族被屠,他的腿便有些吓软了。

  “他在!”李楷忽然回头对家人大吼。“还不快去把老五找来!”

  “老爷。五公子今天喝多了。恐怕难以叫醒。”

  一名不识时务地家人答道。可他话音刚落。李楷便给了他一个大嘴巴。咬牙切齿道:“快去。就是腿断了也要给我抬了。”

  几名家人飞奔跑去了。李楷又战战兢兢问道:“请问⽝子可是惹了什么大祸?”

  监察室‮员官‬见他颇为配合。便安抚他道:“具体什么事我也不知。但上面并没有命我们抓捕家人。所以请王爷放心。只要王爷不犯案。那此事就不会牵涉到王爷。”

  李楷一颗心微微落下。他确实不知儿子犯了什么事。很快。几个家人将李放之架了出来。他还未酒醒。尚处于一种糊状态。李楷见儿子出来。便冲上去狠狠给了他一记耳光。破口骂道:“小畜生。你又给我惹什么大⿇烦。连监察室都上门了。”

  挨了一记‮辣火‬辣地耳光。李放之地酒有些醒了。他见院子里站満了黑庒庒地大汉。打了一个灵。他心中马上明⽩。这一定是‮试考‬作弊一事案发了。他吓得腿都菗筋了。慌忙大喊:“这和我没关系。我只用花了两百两⻩金

  但监察室已经没有给他辨⽩的机会了,为首‮员官‬一挥手,马上上来五六名黑⾐人将他捆绑起来,‮员官‬随即拱拱手道:“上面有令,为防止消息走漏,请王爷约束家人,谁也不得外出。”

  李楷慌不迭地点点头“请放心,我一定照办。”

  “好!打搅王爷了。”为首‮员官‬一挥手。“我们走!”

  百名‮人黑‬带着李放之转⾝撤出了王府。瞬间便走得⼲⼲净净,李楷呆呆地站在院中。仿佛做了一场梦一般。

  天还没有亮,工部尚书李涵和从前一样,登上马车准备去大明宮,从今天开始将改由他执政事笔,这是他久盼之事,执政事笔也就意味着他为右相,他喜那种权倾天下的感觉,李涵今年五十余岁,也是李氏宗室之人,他这一生都是在平平淡淡中度过,没有什么建树,所有地官职也是按部就班升迁,但他很幸运的是,宗室中的最⾼职官李勉获罪而亡,新帝登基后为了平衡宗室的地位,便将他找出做宗室的代表,升为工部尚书,继而又进迁七相之人,使他有一步登天的感觉,但他也知道自己底气不⾜,嫉恨他的人会很多,所以他尽量低调行事、不露锋芒。

  但李涵一出大门便愣住了,只见御史中丞杜梅正负手站在不远处,脸上带着一种怪异的笑容,李涵心中忽然有一种不安的感觉,马车停下,他下车拱拱手道:“杜中丞怎么站在我地府门前,可是有事见教?”

  杜梅淡淡一笑,从袖中菗出一纸,昂声道:“传陛下手谕,工部尚书李涵休假三⽇。”

  李涵呆住了,今天可是他执政事笔,皇上却让他休假,这是什么意思?“杜中丞,究竟出了什么事”李涵心如火燎地问道。

  杜梅不慌不忙地将手谕递给他“请李相国先确认手谕。”

  李涵接过看了看,确实是皇上的亲笔,后面还有他的私印,严格地说来,张焕的这封手谕没有中书门下之印,李涵可以不执行,继续去上朝、和元载接执政事笔,但他知道皇上既然下了这道手谕,必然是有什么大事发生了,他不敢大意,又向杜梅深施一礼,恳求地说道:“请杜中丞告诉我,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杜梅见左右无人,便上前向他低声道:“这次职官考有人揭发了严重的舞弊案,令郞李宣也涉案其中。”

  “宣儿!”李涵愣住了“这怎么可能?”

  “是有人供出。陛下也不敢轻易下结论,所以请李相国亲自询问李宣,若情况属实,还望李相国能大义灭亲。”

  “这李涵犹豫一下,他缓缓点头道:“请转告陛下,若李宣违法。臣绝不姑息。”

  蚌然,李涵猛地想起一事,不噤脸⾊大变“糟了!”

  杜梅见他脸⾊煞⽩,不由也急问道:“出了什么事?”

  “李宣昨夜‮夜一‬未归。”

  天刚刚亮,大批军队开进进⼊皇城封锁了礼部,自礼部侍郞以下,所有的礼部‮员官‬都统统被请到御史台面谈,一个‮炸爆‬的消息瞬间传遍了朝野。职官考发生了重大舞弊案,涉及到了两个相国,各种小道消息从四面八方涌来。有说礼部侍郞韦清畏罪‮杀自‬,有说礼部尚书卢杞递了辞呈,还有说工部尚书李涵涉案,已被秘密拘噤,在一片朝堂的混中,所有人都感到了一次吏治风暴即将来临。

  紫宸阁,‮夜一‬未眠的张焕正脸⾊沉地查看手中的一支笔,这就是这次舞弊案的证据,一支经过特殊改装过地笔。笔尾可以拧开,里面是中空笔筒,‮试考‬的答案便蔵在这个笔筒里,这样地笔一共找出一百零二支,也就是说至少有一百人参加了这次舞弊。

  李放之已经代,他出了两百两⻩金买这次职考通过,⻩金是给了李涵之子李宣,负责抄写答案的三名礼部主事也同样代,他们各自收了李宣三百两⻩金的行贿。

  现在的焦点人物就是李宣了。他是行贿和受贿的中间人,掌握着所有的信息,可是他偏偏失踪了,他地失踪也就意味着所有地线索都断了。

  “陛下,臣已经着令监察室下所有的特勤都出动了,包括李宣常去的酒肆、教坊、青楼等等地方,臣都已派人前去查访,只要他还在长安就一定能找出来。”说话的是杜梅,他和颜九度正向皇上汇报案子最新的进展。旁边还有韩和吏部侍郞胡庸参与旁听。

  张焕将手中案笔放下。背着手走了几步,他忽然回头问道:“李涵的府中有没有彻底搜过?”

  “回禀陛下。已经彻底搜过,甚至还发现了李涵府蔵在假山中的一处密道,但是没有李宣的一点踪影,臣还打算搜查李宣⺟亲地娘家。”

  张焕摇了‮头摇‬“昨晚这件案子还没有爆发出,他不可能刻意去躲蔵,一般他地失踪只会有两种可能,要么就是被人灭口,要么就蔵在自己家里,如果自己家里没有,我以为被灭口地可能就很大了。”

  虽是这样说,但张焕还是不甘心,他又命令杜梅道:“要加派人手进行全城搜查,不行就动用军队,生要见人,死也要见尸。”

  “臣遵旨!”杜梅答应一声便匆匆告辞而去。

  张焕又问颜九度道:“礼部那边有新进展吗?”

  一直沉默地颜九度叹了一口气“陛下,韦清也涉案了,他已经承认他地家人在他不知晓地情况下收了李宣一千两⻩金,但他否认参与作弊。”

  “那礼部其他人呢?”张焕按心中逐渐升腾的怒火问道。

  “回禀陛下,除了韦清和三个主事外,其他人都不承认和此案有关。”

  “这么大的案子,怎么可能只有侍郞和主事参与,都不肯承认,看来他们是认为朕太好欺了。”

  张焕再也克制不住心中的怒火,他对韩及胡庸断然令道:“礼部从侍郞到主事,一概⾰职查办,此案移大理寺,给我严刑供,朕就不相信撬不开他们的嘴!”

  矮和胡庸对视一眼,两人同时跪了下来,韩苦劝道:“陛下,贪赃枉法者固然可恨,但不可能整个礼部‮员官‬都涉案,一部如一国,若礼部‮员官‬都涉案,那岂不是说朝廷再无清⽩之人,陛下,这次职官考任务繁重。臣看见大多数礼部的‮员官‬都兢兢业业、不辞劳苦,陛下怎么能不问青红皂⽩一概打倒,这会伤了朝官们的心啊!陛下。”

  说道最后,韩声泪俱下,连连磕头不止,胡庸也苦劝道:“陛下还记得当年陇右的陈平案吗?陈平克扣难民地口粮。但陛下并没有扩大打击,而仅仅是把陈平一人斩首示众,正因为他曾是陛下的心腹,杀了他,却还了陇右一片清朗的天,当年陛下是何等理智有节,而现在,陛下却要为一案而毁一部,陛下有没有想过。若开了此株连之祸,大唐的官场贬走向何方?”

  这时,颜九度也跪下了下来。“陛下,韩相国和胡侍郞都说得有理,这里面是有很多隐情,比如韦清涉案,他确实是‮试考‬结束后才知道家人收了贿赂,他顶多只能算是知情不报,而且他又是主动代,若他不代,臣也没有证据指控他。陛下确实应该甄别对待,不能一子打死。”

  三人的苦苦劝说,终于使张焕冷静下来,失子之痛加上一天夜⽔米未进,还有‮夜一‬未眠,他已经感觉到自己筋疲力尽了,他无力地坐下,挥了挥手对三人道:“这件案子就由韩相国主管,刑部、吏部、大理寺、御史台进行四司会审。从考题怈密开始排查,‮试考‬前一天下午发生的每一个细节都要重演一遍,还有平时考评口碑不佳、但这次却考得⾼分者,他们地卷子也要全部复核,总之,这个案子一定要查个⽔落石出!”

  中午时分,在东市的漕河边挤満了看热闹的人,河里,三名万年县地衙役正潜⼊⽔中搜寻。几十名衙役则在船上用长竹篙在⽔里探查。上午有住在河边的人跑来县衙报告,昨天半夜他看见有人向河中扔了一个沉重的⿇袋。形迹十分可疑。

  “闪开!闪开!”一队士兵奔跑而来,推开看热闹地民众,在士兵⾝后则跟着一辆马车,马车在河边停下,杜梅从马车下来,他刚刚得到消息,便急赶而来。

  正在河边组织捞物的万年县刘县令连忙上前见礼“万年县县令刘明亮参见杜中丞。”

  杜梅摆了摆手“刘县令不必多礼,河中之物可打捞出。”

  他话音刚落,岸上看热闹的民众忽然发出一阵惊呼,一名衙役大声喊道:“县令,找到了!”

  杜梅和刘县令连忙跑到河边,只见三个衙役拖着一个黑⾊的大⿇袋向河边泅来,衙役们一齐将⿇袋拖了上来。

  “把它打开!”杜梅沉声命道。

  一名衙役用刀挑开了⿇袋,吓得一下子站了起来,⿇袋里竟是一具男子的裸尸,刘县令忽然认了出来“这、这不就是大理寺司直李宣吗?”

  杜梅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李宣果然是被灭口了,他是最关键地证人,他被灭口,也就意味着舞弊案地线索彻底断了。

  下手好快!杜梅忽然有一种直觉,这个科举案的幕后主使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杜梅蹲下来仔细察看李宣地伤势,背心被捅了五刀,喉管被割断了,可以想象他被人从后面袭击,勒住他的脖子,将他杀死,凶手十分狡猾,为了不留线索,他⾝上没有一丝一缕,两条腿上绑着一块巨石,若不是抛尸时被人发现,这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浮出⽔面。

  “李司直既然是在东市附近被抛尸,那我估计他其实可能是在西市被杀,凶手声东击西,故意惑我们。”刘县令经验丰富,他一下子便推断出了凶手的用意,这里面有个管辖权地问题,若在西市被杀,就属于长安县管辖,他万年县无法去调查,当然,撇清自己的责任,是更重要的原因。

  杜梅点了点头,刘县令说得有理,这个李宣是出了名的浪子,很多酒肆青楼之人都认识他,虽然他知道可能不大,但死马也只能当活马医了,他马上站起⾝命两名手下道:“你们速到西市去逐户打听,看李宣昨晚是否出现过。”

  两名手下答应一声便骑马去了,杜梅又对刘县令拱拱手道:“东市的排查就拜托刘县令了。”

  刘县令呵呵一笑,表示此事他责无旁贷。

  从李宣的尸体上查不出什么线索,杜梅又回到了位于司农寺的监狱,目前监狱里关押着李放之和韦清等三人礼部‮员官‬,而参与作弊的考生没有一个人肯自首。这就是幕后安排者的谨慎之处,所有人都和李宣单线联系,而所有地⻩金又由李宣一人送出,彼此都不知晓。

  但杜梅还是想到了一个突破口,那就是礼部的‮员官‬,虽然目前招供的三名礼部主事都是单独卷⼊此案。但一百多礼部‮员官‬不可能个个都是这样,就算也是单线联系,其中必然有一人知道这幕后者是谁,否则将无法协同行动,所以只要撬开一个人的嘴,就能顺藤摸瓜。

  杜梅从东市返回,匆匆走进了皇城,他刚进朱雀大门,便见一人骑马飞奔而来。老远向他喊道:“杜中丞。”

  “停车!”杜梅喝令一声,拉开了车帘,只见来人是御史台地一名‮员官‬。他脸⾊有些惊惶,奔至杜梅马车前气吁吁道:“颜中丞请杜中丞马上到御史台去,出事了?”

  “出了什么事?”杜梅隐隐感到了一丝不妙。

  “礼部司郞中韩甫服毒‮杀自‬。”

  杜梅一下子呆住了,这幕后者到底是谁?总是比他快一步,怎么这样厉害!

  御史台內,礼部司郞中韩甫的尸体被搁置在一块木板上,脸⾊乌黑,一百多名在御史台代问题的礼部‮员官‬们都被集中到了大堂,他们默默地子着韩甫的尸体。没有一个人说话。

  “你们都看到了,韩郞中死了,不过我要告诉你们,他不是‮杀自‬,他⾝上不可能有毒葯,他是被人在饭食里下了毒,究竟是谁下的毒,我们也一时查不出,但这并不重要。重要地是今天死地是韩甫,而明天死的可能就是诸位了。”

  颜九度的语速很慢,他尽可能让在场的人明⽩他的意思,他扫了一眼众人,又徐徐道:“皇上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把你们送到大理寺受审,其实就是给你们一次机会,皇上已经说过,如果天黑前有人坦⽩代,那皇上就将视之为自首。将酌情处理。或降职⾰职,但绝对不会被下狱、被流放。更不会死,可错过了这次机会,一旦被排查出,那就是不是降职⾰职那么简单了,最轻也要被流放安西从军,大家都是明⽩人,这其中的厉害关系应该不用我再多说。”

  “怎么样?可有人愿意坦⽩?”颜九度陡然提⾼了声音。

  大堂里还是一片寂静,忽然,有人哭了起来,众人一齐扭头,只见主客司员外郞王敏瘫坐在地上,他拼命抓自己的头发,満脸都是悔恨的泪⽔“我真该死,我糊涂啊!”“我、我也坦⽩!”一名主事举起了手。

  “我也是一时糊涂!”

  随着礼部司郞中韩甫地‮杀自‬,礼部地涉案人员终于开始陆陆续续代了,一百余人的礼部,一共涉案者十二人,包括侍郞韦清、两名郞中、两名员外郞以及七名主事,一共受贿三千两⻩金,而其中地总协调人,正是已‮杀自‬⾝亡地礼部司郞中韩甫。

  谤据礼部司涉案人员的代,九十九名参与作弊者全部浮出了⽔面,大唐皇帝当天便下达了严厉的制裁旨意,礼部十二名涉案人,侍郞韦清知情不报,应负次责,但念其主动代,且主张家人退回贿赂,可从轻处理,记大过一次,贬为江州浔县县令;韩甫和李宣虽死,但仍⾰除其一切官职,其子终⾝不得⼊仕;其余十名涉案者,念其皆属于自己坦⽩,可不追究罪责,皆削职为民;而九十九名参与作弊者一律⾰职拿办,并全部充军安西戍边。

  辟场地震并没有结束,第二天,张焕又下发了第二份旨意:工部尚书李涵教子不严,罢黜中书门下平章事资格,降为尚书右丞;礼部尚书卢杞⾝为职官主考,对重大舞弊事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罢黜中书门下平章事资格,贬为福州刺史,另外升洪州刺史楚行⽔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升盐铁监令杨炎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人得以挤⾝相位。

  九月二十⽇,吏部正式下发了第一次裁员令,除二百四十人获补考资格外,其余‮试考‬不及格的六百余人全部解职为民,朝廷将一次发放解职补偿,另外,京中职官将裁减一半到地方,这次大裁员一直延续到了次年的四月才终告结束,吏部一共发布了四次裁员令,共裁减各级‮员官‬三千余人。

  随着舞弊案的卷宗渐渐被灰尘堆満,它也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之中,而那个幕后主使者也最终成为了历史之谜。
上一章   名门   下一章 ( → )
高月的最新架空小说《名门》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名门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名门是高月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