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国策顾问是布老虎吃人创作的经典架空小说作品
阿珂小说网
阿珂小说网 玄幻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架空小说 重生小说 短篇文学 推理小说 伦理小说
小说排行榜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竞技小说 穿越小说 官场小说 经典名著 灵异小说 同人小说 耽美小说 全本小说
好看的小说 卻望唐晶 情栬生活 特殊嗜好 娇妻呷吟 纵卻紫筠 萝莉女仆 美女何姎 希灵滛国 疯狂夜空 综合其它 总裁小说 热门小说
阿珂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康熙国策顾问  作者:布老虎吃人 书号:19450  时间:2017/6/11  字数:5510 
上一章   第八十六章 大清报业-2    下一章 ( → )
  第八十六章大清报业-2

  第八十六章大清报业-2

  秦有福其实也没想太多,他就是觉得现在的‮乐娱‬方式太少,好像除了看戏以外就没什么好玩的了,问题是他又不喜看戏,想来想去,还不如鼓捣着康熙搞出一份⽩话文的报纸来,这样至少秦有福自己是能有些玩的东西了。(小说手打小说)

  秦有福没有想到,他的这方用读书人来影响老百姓的**给了康熙等人多么大的震动。

  别看満人⼊关的时间不长,但是他们都非常清楚,孔孟之道对‮国中‬的影响有多大。别看此时大清人口众多,但多数都是不识字的,只有读书人才可能当官掌权。历朝历代对读书人都有许多优惠,比如规定有功名在⾝的读书人可以见官免跪等等,这也是大清⼊关以后为何不敢动衍圣公府一分一毫,全盘承认衍圣公的所有特权的原因。

  在大清所有官吏中,衍圣公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朝见时衍圣公仍列內阁大臣之上,又不与皇亲王爷并列,为文官首位,衍圣公长子十五岁冠带后即可使用二品服⾊,次子十五岁便可承袭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持子思(孔伋字子思,孔子之孙)祀事,三子十五岁承袭太常寺博士,主持汶上县圣泽书院祀事。其二三子之博士每随一代衍圣公递为更授。之所以这般优待孔府,并不是因为孔府历代衍圣公有什么经天纬地之才能,其实他们⼲的最多的只不过是维持孔府和祭祀孔子,一般并不参与朝政。但是他们是历朝历代读书人心中最神圣的孔子的后人,这才有了这样的优待。

  秦有福用读书人来引导天下的舆论的说法正印证的文治国、武安邦的思想,当然对上了康熙皇帝的脾气。纳兰明珠本就是读书人出⾝,当然更愿意有这样一个结果。

  “那么依秦有福你的意思,这份报纸应该怎么办?”秦有福的这个主意的确是个好主意,但是这毕竟是一个新鲜事物,康熙也想知道秦有福是怎么考虑的。

  “这个…。”秦有福其实也没想好,因为他不知道康熙能不能接受⽩话文的东西,毕竟⽩话文在这个年月的读书人看来本就是离经叛道的东西,搞不好会给骂得狗⾎淋头的。

  “有什么但说无妨。”康熙看出秦有福犹豫了起来,便鼓励道。

  “臣是这么想的,像臣这样的认识些许字的,读起圣人书来尚且感到非常吃力,更不用说写文章了。我想那些老百姓就更是如此,如果我们办的报纸老百姓本就看不懂,也就没有什么必要了。所以我觉得,我们是不是有必要将这份报纸办成两个模式,一种是专门针对读书人的,可以用旧有的模式,另外搞一个⽩话文的,也就是用我们平时说话的模式,写得通俗易懂,让大家一看就能明⽩是什么意思的手法来书写,这主要针对像陈这样认字不多,但是却也认识一些字的人,这样一来,只要认识字,就能看懂报纸,通过这个手段开民智,让天下的老百姓都能知道朝廷的意思,听到皇上的声音,还可以了解发生了些什么事情。我们还可以鼓励天下有识之士给报社写稿件,将他们的治国之道通过报纸的形势宣传给天下百姓,当然了,毕竟报纸是掌握在外面手里的,我们可以选择我们认为合适的文章刊登出来,如此一来,天下的百姓就会有参与的治国的理念,他们就会对‮家国‬决定的政策有认同感,管理起来也就方便了。”秦有福当然清楚,舆论的威力是‮大巨‬的,只要康熙真的按照自己的办法去办了,用不了多久,他就会明⽩这里面的好处了。

  康熙想了一会,问纳兰明珠:“纳兰明珠,你认为秦有福的这个想法如何?“

  纳兰明珠不傻,他一听康熙问这个话,当然明⽩康熙是心动了,想想这报纸也没什么不好的,于是点点头:“臣以为秦大人的这个办法可行,至少可收天下世子之心,让那些小有名气却不得志的读书人有个发怈的地方,朝廷也可以通过这其中发现一些治国良才。”

  纳兰明珠可是科举上来的,连他都不反对秦有福的这个说法,想来秦有福的这个办法或许可行,于是说道:“若是如此,纳兰明珠便拟一个折子上来,明⽇廷议的时候让大家议一议。秦有福,这个建议是你提出来的,这里面少不得你的事情,这样,这段时间你就到户部去帮几天忙,先试着搞出一份报纸出来看一看。”不管怎么说,总是得试一试才能知道好坏,康熙觉得秦有福也歇的够久的了,是该让他⼲点事了。说要在廷议的时候议一仪不过是个说辞,除非有很大的⽑病,一般来说这个事就基本上定了,毕竟这些年来康熙的掌控⽔平已经跟当初刚掌权的同⽇而语了。

  “**,怎么这事儿又落到我头上了?看来这康熙还真会抓丁拉差,连自己这么个半文盲都用来办报纸了。”想是这么想,可这些话是说不得的,秦有福只能苦着脸求康熙:“皇上,您是知道的,臣连大字都不认识几个,这办报纸是读书人的事,臣实在是没有那个本事。”

  康熙⽩了秦有福一眼,开口说道:“秦有福,朕可是记得,尽管你的品级是没了,可朕过你顾问的俸禄么?朕知道你现在有点钱了,可若是你不能为朕所有,朕留着你⼲什么?难道你真的以为朕的钱多得没有地方花了么?”康熙不舒服了。这个秦有福,明明是个有本事的,可是若不敲打敲打,整个就是个地痞无赖,哪有一点朝中大臣的味道?亏得自己还专门摆出仪仗去参加他儿子的抓周,甚至送出去了个恩骑尉的衔,若是一般的大臣,这会早就感涕零,直恨不得肝脑涂地了,可偏偏他抖了半天的口袋,临了却不玩了,这样的人,实在是可恨。

  “是,臣明⽩了。”秦有福没精打采的答应着,话都说到这一步了,不答应是不行的了。

  “行,你再说说怎么消除満汉之间的隔阂,让天下的汉人认同我们満人。”康熙对这个事情还是很上心的,元朝的历史放在那里,如果得不到天下汉人的认同,这个江山终是坐不久的。

  一听康熙说这个,秦有福来了精神,他当然知道后来的人是怎么看待清朝的,在大家的眼里,満清始终是异族,统治着‮国中‬是不合理的,所以在清朝统治的三百多年里,造反的事几乎就没有断过,特别是到了清末,在満清皇室看来,只要能保障他们的统治地位,别让汉人把江山给夺取了,送出去一些也没什么的,于是一个有一个的不平等条约签下来,只为了他们的子孙后代能继续当皇帝。而在汉人看来,只要能推翻満清王朝,重夺汉人江山,即使是受点损失也是可以理解的,是可以被后世子孙接受的,于是也一个又一个的签订着买国条约,结果‮国中‬越来越穷,越来越小。秦有福总觉得,不管怎么说,自己总还是‮国中‬人,但凡有可能,让‮国中‬強大起来、保证‮家国‬的安宁、维护领土主权是天经地义的,这里面最关键的就是消除民族隔阂,等大家都分不清楚谁是満人谁是汉人的时候,也就用不着什么推翻満清王朝了。

  “回皇上,这事臣想了久了,总觉得若不消除満汉隔阂,就总会有人起来闹事,毕竟这天下的満人太少,汉人还是多些。说句难听的话,为什么总有人叫嚷着反清复明,连吴三桂都打着匡复汉人江山的旗号起兵造反,还应者如云?关键的原因还是在于満汉之间的间隙太大,満人有太多的优惠条件和満汉之间不平等的政策,这些政策将満人和汉人划分成了⾼级和低级两个等级,依臣之见,这是不甚合理的。”秦有福反正说话大条也习惯了,当着康熙的面他都敢跟熊赐履打架,当然也不怕说什么。再说了,他生活的年代,谁没有骂过‮家国‬
‮导领‬人的,这都是习惯问题。

  “大胆秦有福你是忘乎所以了,你以为皇上让你出点主意就能妄自菲薄么?”纳兰明珠说话当然是站在満人的立场上,再说他没有听见之前秦有福跟皇上议论的东西,现在乍一听秦有福居然敢这么说话,当时就急了:“皇上,秦有福大不敬,居然妄自菲薄,臣以为应当治他的罪。”

  秦有福一听纳兰明珠这话们当时吓得心里一灵,想想自己还真是太放肆了,估计是说的什么东西犯忌讳了,正打算请罪的时候,康熙开口了:“秦有福说得没错,只是这満汉之间的界线和等级不是朕说消融就能消融的,想我大清为了⼊主中原,多少八旗‮弟子‬浴⾎奋战?我们且不说谁该坐这个天下,就说我们这些当主子的,手下的人提着脑袋拼命,现在有条件了,总得有所补偿不是?就算是你秦有福,立了功,朕就得赏你,要不然你现在恐怕也不会跟朕再说什么了吧?朕当然知道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可是若当真就这么说一句就取消了八旗的优抚,朕又怎么对的起那些有功之臣?”

  有了康熙的这个话,秦有福就不担心了,反正康熙已经把调子给定下来了,之间跟着唱就是。“皇上圣明,其实臣的意思并不是马上就消除所有満人的优抚政策,毕竟这不现实,依臣看来,皇上可以从提⾼汉人的地位⼊手。这跟我们刚才所说的办报纸的事也有些关系。皇上是知道,若论打仗,満人应该是厉害的,但是论才学,论治国的方略,恐怕汉人的⽔平更⾼些。大清⼊关以后,不少自命清⾼或愤世嫉俗的汉人便纷纷隐居了起来,这些人中,有不少是真有本事的。在他们之中,有的本无心或不屑科举,认为在大清为官或为皇上办事就有当汉奷或出卖汉人利益的嫌疑,他们生怕落得个⾝后骂名,所以宁愿将所有的本事蔵在心里烂在肚子里,也不愿意出仕为官,如果皇上能广为宣传,或是让当地官府举荐那些真正有才学的人,只需要告诉他们皇上为了天下百姓谋福祉,为了谋求治国之道,更为了宣传孔孟礼教,所以希望这些人出仕为官,领一方百姓免受疾苦,我相信皇上就能获得天下读书人和那些有识之士的拥护,这样一来,他们得了名了,百姓得了利了,大清的天下更稳固了,正可谓一举三得,皇上为什么不可以试一试呢?”秦有福倒真是想过这个问题的,所以说得还真有点摸样。

  “说得好”康熙算是听明⽩了,秦有福的这个办法的确好,只需要自己放开一点口子,提升读书人的地位,最主要的就是把大义房子前面,天下的士子就会乖乖的听话,这样的事,当然是件好事。

  “秦大人此计甚妙当真的是一举三得啊”纳兰明珠算是佩服秦有福的办法了。他本就是科举考上来的,当然知道天下读书人的心思,说⽩了,对读书人来说,读书就是为了当官的。但是这得考虑自己的立场问题,特别是一些特别有名的人,他们为了顾及名声,即使心里真的想当官,但是也担心别人说他们投靠了鞑子,反正一般来说这些名士才子多少都有点底子,不当官也不至于饿着,又或者因为只是精专某个学科,担心‮试考‬考不取丢脸,所以⼲脆摆出一副不屑的样子,⼲脆呆在家里当他的地方名流,秦有福的这个手段一出,他们就算真的不行当官也不行了,这民族大义可都在皇上这一边了。

  秦有福一看自己说得打动了皇上,连纳兰明珠都帮自己说话了,顿时来了精神“其实还有一个办法能让这些人更没话说,皇上只需下旨取消満汉不得通婚这一条,最好是能娶衍圣公的女儿为妃,那么天下的读书人就都没有话说了,他们再有本事,也不敢跟孔子的后人相媲美,皇上能娶衍圣公的女儿为妃,正说明皇上是有心天下大同,致力于満汉一家的,这样一来,只需几年时间,那些打着反清复明口号想造反的人就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天下的満人跟汉人都一样了,大明朝庸庸碌碌的搞得民不聊生,为什么还要复明?难道他们还想让天底下的老百姓再受兵荒马之苦么?到了那个时候,谁会跟他们去造反?”

  “说得妙,呵、呵、呵,看来朕还真没⽩封你当这个大清皇家顾问啊你说的报纸要尽快办,把今天说的这些东西都写上去朕倒要看一看,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再造反的。至于三藩的事也得多写一些,让天下人都知道,三藩乃是天底下最无聇之徒,当初是他们献关降清,又甘为大清平定中原的急先锋的,对付李自成是屡战屡败,可对付前明的军队却不遗余力。倒是我大清眼见李自成为祸中原,实在不忍中原百姓生灵涂炭,这才⼊关救民于⽔火。朕这就下令编撰明史,将这段历史写进去”康熙信心満満的,这就打算编撰历史了。正如后来伟人所说的一样,历史都是胜利者编写的。

  纳兰明珠最是善于专营之人,他当然知道康熙心里想的是什么,这会他算明⽩了,如果按照康熙和秦有福的办法,只需要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大清就能真正在中原站稳脚跟,不会有谁再说三道四的了。

  “皇上的办法甚好,若是皇上当真娶了衍圣公之女为妃,则天下的读书人将无话可说。只要所有的人都认为三藩才是真正的汉奷,是反复无常的小人,则天下之百姓就无人支持,这样一来,即使不缴,三藩也撑不了几天。臣以为,如今之计需打通江北与长沙八旗的通道,不管是将他们接过江也好,还是补给他们也罢,三藩终是长不了的。”纳兰明珠将话题转到三藩的⾝上,他知道,三藩才是目前皇上的心头大患。

  康熙点了点头“适才秦有福与朕谈过三藩之事,他的意见与朕不谋而合。乃是将十万八旗撤出长沙,兵囤武汉,这样进可功,退可守,一旦三藩来势汹汹,则退过长江,将三藩让过江来,到时候联合岳乐将军一同剿之,只要切断长江三藩的补给,则三藩来多少消灭多少。若是三藩并不过江,只是想与本朝划江而治,则于武汉之地不断增派兵马,徐徐图之,不断挤庒三藩之生存空间,这样用不了多久,三藩必除。”康熙一⾼兴,将整个计划说了出来。

  纳兰明珠知道在他没来之前秦有福跟皇上正说了写什么,本来还以为不过是报纸的事,没想到连如何平定三藩的事也谈到了,不由得有对秦有福有了新的认识。

  …

  秦有福离开皇宮的时候,原来那块进宮的牌又回来了,本来康熙还打算再给他定个品级的,可秦有福说什么都不要,再他看来,要哪个东西本来就是个多余的东西,与其扛个品衔在头上,还不如就这么⽩丁一个,反正只要有康熙撑着,没有人敢找他⿇烦就对了。

  …
上一章   康熙国策顾问   下一章 ( → )
布老虎吃人的最新架空小说《康熙国策顾问》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康熙国策顾问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康熙国策顾问是布老虎吃人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