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医是沐轶创作的经典穿越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宋医 作者:沐轶 | 书号:14816 时间:2017/5/13 字数:7497 |
上一章 两宋时期药物学方剂的发展 下一章 ( → ) | |
一、宋代物药学发展的成就与特点 宋代,特别是北宋,由于府政的关注与重视,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进步与推广,大批知医儒臣的参与,以及宋以前本草文献极待整理,物药的新发现和用药新经验亟需总结的客观要求等等內外因素,促使本草的研究和编纂工作空前繁荣,先后问世的多种本草学著作及药学事业的发达,是我国的物药学发展到新的⾼度鲜明标志。 1、药 ![]() ![]() ![]() 2、药品种数的增加及鉴别:现在可知宋人各种物药著作收药达1883种,较唐代《新修本草》增加了1033种,宋代新增加的药品299钟;大多为常用药,如秋石、樟脑、银杏、炉甘百、胡萝卜、曼陀罗等。药材的鉴别和物药基原的实际调查是宋代本草著作的重要內容,两宋留存下了1000余幅物药写生图;沈括、郑樵、初虞世、陈衍、范成大等都对物药名实问题进行了文献整理或实地考察。 3、采集和栽培技术提⾼:沈括指出采集不可限于时月,要 ![]() 4、炮制和制刑方法趋于定型:宋代药品的炮制加工和物药剂型,已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渐趋完善和初步定型,《和剂同方》中炮炙方法较雷敩的《炮炙论》要丰富优越得多。从《和剂局方》起,将中药饮片的炮灸方法列为法定制药规范。直至现在,很多都以局方为依据。 5、药市和药肆进一步繁荣:宋代商业、手工业的发达,医药进一步分工官办和剂局和民间药坊的增多,大大推进了制剂和成药的发展。除官办药局外,民间药商亦很活跃。宋代的大都市中多没有专门定期的大宗物药 ![]() ![]() 二、综合 ![]() 宋代的综合 ![]() ![]() (一)《开宝本草》: 开宝六年(973),宋太祖即诏令修纂本草。由尚药奉御刘翰、道士马志、翰林医官翟煦、张素、王从蕴、吴复生、王光宪、陈昭遇、安自良等9人,取《新修本草》为蓝本进行修订,并采摭陈蔵器《本草拾遗》等书相互参证,订正错讹,补充遗漏,再由马志统一作出注解。最后由左司员外郞知制浩扈蒙、翰林学士卢多逊等详加刊定成书20卷,命名为《开宝新详定本草》。宋太祖为之作序,由国子监镂板刊行,这是宋代第一部官修的药典 ![]() 由于《开宝新详定本草》修纂仓促,质量不能尽如人意。次年,宋太祖再次诏命刘翰马志等人重新修订。这次修订对原书“颇有增损”最后由园林学士李昉、知制诰王祐、扈蒙等重加校勘,成书后全书合目录共21卷,命名为《开宝重定之本草》又简称《开宝本草》(《开宝本草》实际上包括《开宝本草》和《开宝重定本草》二书,现多指后者)。全书共收载物药984种,其中新增药134种,它对时过300余年的唐《新修本草》在编纂和传抄中出现的谬误进行了修订。《开宝本草》还重视昅收其它本草著作的精华,在新增的134种物药中,近百种都是从前代诸本草著作中筛选而来,如蛤蚧出自《雷公炮灸论》,仙茅出自《海药本草》。 《开宝本草》编纂者成功地制定了严谨的体例,这一体例为宋代其它官修本草著作所继承。首先是首次采用黑⽩字来代替朱墨分书,《开宝本草》之前的本草著作为《神农本草经》內容用朱笔抄写。《名医别录》用墨笔抄写,年久多易混淆;《开宝本草》改《神农本草经》为⽩字( ![]() ![]() ![]() ![]() (二)《嘉祐本草》和《图经本草》: 时隔八十年之后,随着物药学的发展,《开宝本草》已落后于时代“本草旧本经注中,载注物药功状,甚有蔬略不备处。”嘉祐二年(1057)校正医书局,成立伊始最早承担的任务就是校修《开宝本草》,主要参与者有太常少卿直集贤院掌禹锡、职方员外郞秘阁校理林亿、殿中亟秘阁校理张洞、殿中亟馆阁校理苏颂、医官秦宗右、朱有章、太子今舍陈检等。最后由光禄寺丞⾼保衡负责审校。历时三年,于嘉祐五年(1060)八月书成,命名为《嘉祐补注神农本草》,简称《嘉祐本草》。在该书编纂过程中掌禹锡等又奏请仿唐故事,编纂《图经本草》得到诏准,二书同时编修而各有分工。《嘉祐本草》在《开宝本草)基础上拾遗补阙,仿《新修本草图经》辨别诸药。为了编绘《图经本⾰》宋仁宗敕令国全各郡县进献物药标本,举凡物药 ![]() 至于进口物药,即询问市舶药商,并取物药各一二两,或一二枚封角送至京城,以作编绘注解之凭据。这是继唐代之后又一次国全范围內所进行的规模浩大的物药普查。将搜集到的涉及150多个州郡所产物药和外来物药的标本、实物图形及文字说明,分类甄别编次整理,历时三年,于嘉祐六年(1061)撰成图文并茂的《图经本草》一书。因考虑到“出异手则其体不一”故《图经本草》实际上是由苏颂一人执笔完成的。《嘉祐本草》20卷,目录1卷,收载物药1082种,其中新补82种,新定17种。在编纂过程中,掌禹锡等参考了大量文献资科,引文涉及书籍达50余种,大大超过了《开宝本草》。除继承《开宝本草》旧有体例外,掌禹锡等把自家从历代文献中摘录补⼊该书者标为“新补”把民间采集到的新物药标为“新定”由掌禹锡等自家注说的內容则冠之以“臣禹锡等谨按”《嘉祐本草》新增內容多为《开宝本草》的遗漏部分或历代本草编修中的某些问题的讨论,而缺少药 ![]() ![]() ![]() (三)《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在《嘉祐本草》之后,宋代药学史上出现了两部重要的由民间医生编撰的综合 ![]() (四)《大观本草》与《政和本草》: 《证类本草》问世不久,北宋先后出现了两个重要版本,一为《大观本草》,一为《政和本草》,唐慎微书成之后,或因为无资刊行“其书不传,世罕百焉。”大观初年,集贤院学士孙觌见到《证类本草》一书,颇为喜爱,命所属员官校正,由通仕郞行仁和县尉管勾学事艾晟作序,然后出资募集刻工镂板刊行,以求“其利于世也。”因首刊于大观二年(1108),被后世称为《经史证类大观本草》,简称《大观本草》。《大观本草)中收录了陈承的《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有关內容,并冠以“别说”以为标记。《大现本草》问世不久宋徽宗十分赞赏,并敕命医官曹孝忠领衔校勘,曹孝忠等人刊正。于政和六年(1116)成书,命名为《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简称《政和本草》,这以北宋最后一部官修本草著作,它不同于开宝、嘉祐时的官修本草著作以前次官修本为基础,而是在纯由民间医家个人著作基础上校订而成。它虽源于唐慎微个人之作,但经府政校订颁行,就具有了药典 ![]() (五)《绍兴本草》: 宋朝南迁,⾼宗绍兴年间,由王继先领衔、张孝直、柴源、⾼绍功等奉诏重修本草,以《大观本草》为底本,进行整理校勘。绍兴27年(1157)8月25⽇上于朝廷,由秘书省润⾊,国子监刊行,绍兴29年为该书刊行时间。书成,命名为《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绍兴本草》,是为南宋唯一的也是宋代最后一部药典 ![]() ![]() ![]() ![]() 三、丰富多彩的民间本草著作 宋代本草著作的主流无疑是大型综合 ![]() (一)阐明新义的综合 ![]() 1、《⽇华子诸家本草》:简称《⽇华子本草》。为五代十国末时吴越国佚名医人所作。该书原已散佚,幸赖《嘉祐本草》中引证大量资料,尚可知其梗概。该书对药 ![]() ![]() ![]() ![]() ![]() ![]() ![]() ![]() ![]() 2、《本草衍义》:北宋末年,寇宗奭鉴于《嘉祐本草》和《图经本草》两书排列和释义等方面的疏误,在“从宦南北”十余年间,留意医药,广搜博采,亲自观察实践,将《嘉佑本草》中的470种释义未尽的物药,详加辩析论述。撰成《本草衍义》20卷,目录1卷。该书对物药的 ![]() 3、《宝庆本草折衷》:为南宋医生陈衍所作。作者基于当时本草书籍“异同杂糅,泛切混淆”于是“笃志诠评”他参考了南宋诸家本草著作,芟繁纂要,在宝庆三年(1227)写成《本草精华》一书,此后又经20年的实际经验相反复修订,于淳祐八年(1248)定稿,易名为《宝庆本草折衷》,约于宝佑五年(1157)筹⾜资金雕饭印行。全书原20卷,载药789种。今残存14卷,物药523种。该书博采众长,被征引的南宋医药学家有缙云、艾原甫等十多家,还从一些笔记方志中摘引了有关资料,该书很注重药 ![]() ![]() 此外,南宋还有几部短小精悍的综合 ![]() (二)节要摘抄 ![]() 节要摘抄 ![]() 节要摘抄 ![]() ![]() ![]() (三)专题发挥 ![]() 与处于巅峰的药典 ![]() ![]() ![]() 1、《神农本草经》研究:南宋已经出现了现知最早的《神农本草经》辑本——《本草正经》,以《嘉祐本草》为底本“摭旧辑为三卷”并对《神农本草经》的內容进行了考证。此书至明代尚存,今已亡佚。南宋另一文人郑樵曾著《本草成书》24卷,着重对《神农本草经》条文进行了注解疏正。此书为明清以降注疏《神农本草经》之嚆矢。 2、单味药研究专论:北宋文人丁谓,《天香传》,详细记述了沉香一药的品种、形态、产地、采收等情况。杨天惠《彰明附子说》一书,详细记述了附子的载培方法、植物形态、药材鉴别等內容。此外宋代还有《菖蒲传》、《灵芝记》等论述单映药之书,皆佚。 3、良疗类本草著作:宋代有不少与食疗有关的著作,如⻩庭坚的《食时五观),郑樵的《食鉴》等,多已亡佚。其中《四时养颐录》为尚药奉御赵自化所撰,书成后献给宋真宗,真宗大悦,改名为《调膳饮食图》是一部简明食疗养生著作。南宋末年杭州人林洪以山林农村常见食物为內容,撰成《山家清供》2卷,其中有不少与食疗有关內容,如柳叶韭“能利小⽔,治淋闭。”土芝丹“冷则破⾎,用盐则怈精,取其温补”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本草著作之未备。 4、本草图谱类:除前已提及的《图经本草》,《节要本草图》等外,现存南宋的彩绘本草图谱有明代嘉定十三年(1220)画家王介绘制的一抄绘本草图谱。该书是王介调查临安慈云岭附近的药用植物,逐药考订名休、品种及分布,就地取材写生,绘制了206种物药;药图比例匀称,形态 ![]() ![]() ![]() 四、方剂学的成就 宋代方书空前之多,方剂理论也⽇益丰富。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转折点,方书定上由博返约的道路,理论也⽇益受到重视。使方剂向标准化、规范化前进一大步。 (一)家国组织整理编纂方书 1、《太平圣惠方》,宋太宗敕令王怀隐等人集体编纂,于淳化三年(992年)成书,100卷,是继《千金》、《外台秘要》之后的又一部方书巨著。它载方16834首,以门统方,每门之前以《诸病源候论》有关理论冠其首,然后汇集方药,是一部具有理、法、方、药完整体系的医书,对后世有不小影响。庆历六年(1046)何希彭为普及医学知识,破除巫术 ![]() 2、《神医普救方》又称《雍熙神医普救方》,共1000卷,是北宋初继《太平圣惠方》后的又一次方剂大荟萃,该书由贯⻩中领衔编纂。参与编写的人员还有宗讷、刘锡、吴淑、吕文仲、杜镐、舒雅等,历时五年,于雍熙三年(公元986)完成这部医学巨著。惜因本书卷帙过繁,不易流行,至南宋初年即已失传了。 3、《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宋府政编成并颁行的我国第一部成药制剂手册。最初为“ ![]() ![]() ![]() 4、《圣济总录》,为北宋末年,宋徽宗诏令由府政组织医家历时七年广泛征集历代方书和民间用药编成的又一部方书巨著,全书200卷,载方近2万首。《圣济总录》成书后即遭靖康之难,镂版虽成,未及颁布,终南宋一代江南不见流传。金大定(1161~1189)年间再刻,元大德(1297~1308)年间三刻,北方地区可以见到这部巨著,但终未引起⾜够重视。 〔二)个人方书著作不断涌现 受府政重视医学的影响,宋代文人编撰方书风气盛行,或整理家蔵及个人秘方,或搜集民间验方,其中有的著作在宋代方剂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如,沈括撰集《良方》,且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后人将此方与苏轼的经验方合刻,名《苏沈良方》,影响很大。王硕撰有《易简方》,因此医名大振,该书 ![]() ![]() ![]() |
上一章 宋医 下一章 ( → ) |
沐轶的最新穿越小说《宋医》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宋医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宋医是沐轶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