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杂文集锦是易中天创作的经典综合其它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易中天杂文集锦 作者:易中天 | 书号:324 时间:2016/9/13 字数:2587 |
上一章 劝君免谈陈寅恪(四) 下一章 ( → ) | |
劝君免谈陈寅恪:四人品与气节 陈寅恪的这种态度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是反对现权政,反对共产 ![]() ![]() ![]() 这里面一定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 陈寅恪的政治态度一直是个谜。他好像谁都看不惯。袁世凯当大总统,他讥为巴黎选美:“花王哪用家天下,占尽残舂也自雄”;张群组阁,他讥为 ![]() ![]() 是道德,是人品,是气节。 1964年5月,陈寅恪向自己晚年最知心的弟子蒋天枢托以“后事”并写下了带有“遗嘱” ![]() 事实上陈寅恪愿意与之 ![]() ![]() ![]() ![]() ![]() ![]() ![]() 当然,他们也多半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没有好下场是明摆着的,甚至是他们“自找”的。文化大⾰命中,刘节听说“造反派”要批斗陈寅恪,竟奋然表示愿意替代陈先生上台挨斗,并视为一种荣耀。如此“不识好歹”“自讨苦吃”如此“螳臂当车”“以卵击石”还能有什么好结果?然而,明知没有任何好处,同时也于事无补,他们却偏偏还要做。也正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品质的⾼贵。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陈寅恪“吾道不孤”! 然而陈寅恪作为一个历史学家,还有更深的想法。在1950年正式刊行的《元⽩诗笺证稿》一书中,他谈到这样一个历史惯例:但凡新旧 ![]() 显然,陈寅恪是把自己的某些“老朋友”看作了“乖巧的小人” 于是我们大体上清楚了。为什么陈寅恪对杜国庠那样和自己“道不相同”的共产 ![]() 那些“眉样⼊时”的“⽩头学究”们却“原本”不是。“不是”当然也可以变成“是”但要看怎么个变法,以及为什么要变。如果是自己通过学习研究,改变了观点,倒也理属正常,无可厚非。然而夜一之间毫无思考,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便很可疑。在陈寅恪看来,这不是降⾝辱志,便是投机取巧。但不论何种情况,都是“变节”气节一亏,则其人不可取矣! 事实证明,陈寅恪的看法并不完全正确。1949年以后,国中学人的改变立场观点,宗奉马列主义,有的是“曲学阿世”有的不是。汪籛就不是。他属于“心悦诚服”的那一类。否则,当他自告奋勇充任“说客”南下广州请老师进京时,就不会那么天真了。汪籛碰壁五羊城以后,受到不少埋怨。比他年长的其他陈门弟子都认为他不该用“官腔”和先生说话,更不该惹老师生气,甚至有人痛斥他“不知天⾼地厚”这实在是冤哉枉也!汪籛对恩师的敬仰和感 ![]() 历史的悲剧或悲剧 ![]() 答案也许就在汪籛笔录的《对科学院的答复》里面。在这篇自述中,陈寅恪说:“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要有自由的意志和立独的精神”“立独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立独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研究学术”这其实也是陈寅恪的一贯思想。因此他在《答复》中开篇就说:“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中”而碑文的核心和灵魂,也就是这八个闪亮⾼岸的文字:自由思想,立独精神。 |
上一章 易中天杂文集锦 下一章 ( → ) |
易中天的最新综合其它《易中天杂文集锦》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易中天杂文集锦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易中天杂文集锦是易中天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