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困与微行是权延赤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龙困与微行 作者:权延赤 | 书号:274 时间:2016/9/13 字数:23731 |
上一章 第一章 到武汉保陈再道 下一章 ( → ) | |
南中海一角的西花厅,那棵枝叶繁茂的海棠树被烈⽇映得发光;偶尔吹来一阵风,树叶闪烁得像无数面小镜子。 周恩来摇动一把折扇,在办公室里踱步,一边对他的秘书们说:“主席对我讲,走,到武汉去,保陈再道去!” 他停停步,目光逐一扫过秘书们的面孔,点点头,表示強调,然后将折扇用力摇两下,抬⾼声音:“近二十多天,武汉没有发生什么事,两派之间的武斗已经停止,武斗器械也陆续上 ![]() 一位秘书手捂那部保密电话的话筒,小声报告:“总理,陈再道接通” 周恩来点点头,快速向电话机奔去… 一“武老谭” “三大火炉”之一的武汉。 作为一方“诸侯”的武汉区军司令员陈再道,焦急等待京北的消息。他曾这样回忆那个苦热的夏天: 没有一丝风,一丝凉意,昼夜温差很少变化;热气笼罩着武汉的每个 角落。我走在树木遮掩的路上,就像走进了蒸笼里,立刻感到有些 ![]() 气来。 我无心观赏院內的景⾊,只觉得由树木汇成的绿⾊上面,又蒙上了一 层苍⽩的颜⾊。路边,桂树的叶子曲卷着,樟树的叶子曲卷着,竹子的叶 子曲卷着,杂草的叶子也曲卷着,仿佛这些草木的生命,也在经历着一场 严重的考验。① ①《人物》1989年4期27页。 不善言语的陈再道,就这么一切都是“曲卷着”度⽇。 终于听到了京北的消息,听到了周恩来的声音: “陈再道同志,我是周恩来…我正要谈这件事。你们和各派群众组织的代表,可以不到京北来我们要到武汉去,在武汉解决问题…主席可能要到武汉游泳,你们先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陈再道松口气:“这下好了,主席来武汉,可以当面向他说明问题了…” 可是,马上又“有些 ![]() “在国中,尤其是改朝换代的时候,不懂得军事,你那个政治怎么个搞法?政治,特别是关键时刻的政治,往往靠军事实力来说话…” 被称为“⽑泽东⾝边最后一名护士”的盘锦云,在九十年代初向笔者回忆了那位杰出政治家的侃侃大论: 《通鉴》里写战争,真是写得神采飞扬,传神得很,充満了辩证法。 例子多得很响。它要帮助统治阶级统治,靠什么?靠文化?靠做诗写文章 去统治?古人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我看古人是说少光靠秀才, 三十年,三百年也不行噢…因为秀才有个通病:一是说得多,做得少。向来是君子动口不动手; 二是秀才谁也看不起谁,文人相轻嘛。秦始皇怕秀才造反,就焚书坑儒。 以为烧了书,杀了秀才,就可以天下太平,一劳永逸。可以二世、三世地 传下去,天下永远姓秦。结果结果是“坑灰未冷山东 ![]() 读书”是陈胜、吴广、刘邦、项羽这些文化不⾼的人,带头造反 也许正是《资治通鉴》这部大书所揭示的深层道理“文化⾰命”终于无可避免地被“武化”了… 关于这个问题,武汉的例子很典型。 一九六七年一月,张舂桥、姚文元在海上掀起夺权风嘲,被称为“一月风暴” “这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这是一场大⾰命。”⽑泽东満意地给予支持,用他那⾼亢的声音说:“海上⾰命力量起来,国全都有希望。它不能不影响整个华东,影响国全各省市。” 同海上的“秀才”不同的是,⽑泽东深知“关键时刻的政治,靠军事实力说话,”所以,夺权风暴一起,他便及时召来。那些手握重兵的各路“诸侯”进京参加军委碰头会,并在一月二十三⽇以共中 央中、国务院、央中军委、央中文⾰名义发出《关于民人解放军坚决支持⾰命左派群众的决定》。 实事求是讲,各路“诸侯”无不想跟⽑泽东“继续⾰命”但命运注定他们是无法跟上因为⽑泽东本人在思想和理论上就已陷⼊不可解脫的矛盾困境中。 他一贯讲:“导领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国中共产 ![]() ![]() 军队是该维护 ![]() ![]() 他一贯讲:“相信和依靠⼲部的大多数。”他又讲:“混进 ![]() 军队是该帮助迅速解放一大批⼲部还是该支持造反的人们去“把那里的导领权夺回到产无阶级⾰命派手中,t?、 他一贯讲“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他又把群众分为左、中。右三派,说:“问题不是介⼊不介⼊的问题,而是站在哪一边的问题,是支持⾰命派还是支持保守派甚至右派的问题。”那么—— 军队不知是该支持“群众”还是支持“派”? 他一贯要求军队“宣传教育群众”他又说“让群众在运动中自己教育自己”那么—— 军队不知是该“加強纪律 ![]() 导师和统帅在思想理论上出现这种混 ![]() ![]() 多少年后,当邓小平探索出这样一条“改⾰开放”之路时,我们可以从比较中看出⽑泽东当年的探索是失败可是,谁能否认他的初衷? 南中海,118室。这个编号是⽑泽东起居办公之处。 杨成武隔茶几坐于⽑泽东⾝旁。茶几上有两个茶杯,一盒“熊猫”烟。 “军委碰头会怎么样”像每次见面一样,由⽑泽东首先问话。 “大家都拥护⽑主席和主席关于文化大⾰命的决定…” “都拥护?”⽑泽东微笑头摇“我看有人就不拥护。” “美帝国主义和苏修社会帝国主义不拥护。” “你太天真”⽑泽东继续头摇“外国有人不拥护,国中也有人不拥护。京北就有。” “军队的老同志都是跟你⼲⾰命的,都拥护。都希望继续⾰命,再立新功。” “嗯,”⽑泽东这一次首肯“我们的文化大⾰命,一年开张,二年见眉目,三年结束。主要的就是反对官僚主义。”⽑泽东強调地点点头“反对官僚主义、讲群众路线、主民作风、集体导领。所以呢,要再来一次延安整风。” 杨成武肃静聆听。他知道,此刻无须他多言。人都需要诉说,⽑泽东也不例外。 “现在我们的队伍分散国全各地。不像过去延安时集中。延安由上到下整风,很好。现在由上到下困难。我们搞了社教,由上到下不解决问题,所以要开展一次由下而上的整风运动,就是由我亲自导领和发动的文化大⾰命。”⽑泽东 ![]() ![]() ![]() 杨成武感到一种心灵震颤,那是因为他进⼊了一位领袖、巨人的內心世界,直接感受着这位巨人在作出重大决策时所经历的痛苦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世界上许多领袖人物都说,在对影响国全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时,有一种“孤独感”;权力越集中,责任越大,进行决策时的“孤独感”越严重。哪怕经历了“集体研究”最终突破的决策只能是“孤独”的深思 ![]() “孤独”就需要诉说。向信任的人、亲近的人诉说。 “天下大 ![]() ![]() ![]() 他望望杨成武,嘴 ![]() “军队不能 ![]() “所以有军委八条命令。”杨成武开始讲话“军队不能成立战斗组织,不能随意揪斗导领⼲部,不准夺取…” 这“八条命令”由⽑泽东亲自签发:所定八条,很好,照发。 ⽑泽东掰下一 ![]() ⽑泽东掰下第二 ![]() 坚定不移地实现目标和強硬牢固地控制局势,这是大政治家作出决策后的两条基本行动原则。为此,不怕付出代价,甚至是大巨代价。做不到这两条,就不是真正的政治家。 然而,京西宾馆的“诸侯”们更多看到的是第二条,却忘记了第一条,也是首先的一条。 “南中诸侯”陈再道这样回忆京西宾馆的碰头会: 在这次会议进行之中,有一天,⽑泽东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从 他的讲话中可以听出,他对造反派冲击军事机关是反感的,他认为这样做 里边“一定有坏人”在讲话中他还告诉大家,如果碰到这种情况,要退 避三舍,使坏人暴露出来… 有了⽑泽东的重要讲话,又有“军委八条命令”参加会议的各大军 区负责人普遍感到心中有了底, ![]() 好。 当时,我是这样理解的:⽑泽东的讲话,意思是要我们以退为进,做 到有理、有利、有节;如果退避三舍,退避四舍也不行,那就得来硬一点 的办法,就要执行“军委八条命令”追究冲击军事机关的坏人… 陈再道就以自己这种“理解”“一回到武汉就投⼊了紧张的工作”这位跟随⽑泽东打天下,出生人死,战功赫赫,被⽑泽东誉为“真不简单”、“一员战将”、“打仗很勇敢”的三星上将,一心想跟⽑泽东继续⾰命,再立新功的一方“诸侯”是这样向央中报告“成绩”的: 三十七⽇,区军和安公机关 ![]() “军委八条命令”的做法,把在武汉地区军內外煽动极左思嘲,搞打、 砸、抢、抄、抓的一批坏头头和骨⼲分子抓了起来… 三月二十一⽇,武汉区军又发表《通告》,宣布解散工人总部及其 所属组织,并迅速解放了一大批地方⼲部,成立了省市的抓⾰命、促生 产办公室,我和钟汉华、姚吉、孔庆德、杨秀山、韩东山、叶明等区军 导领,还分工协作,到各地、市、县抓落实。使生产形势得到了迅速的 扭转。 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地稳定了局势,制止了打、砸。抢、抄、抓活 动,让大批地方的 ![]() 保护。对此,武汉地区广大军民无不拍手称快。 陈再道的这番“成绩”发生在“二月逆流”之后,发生在谭震林同几位老帅“大闹怀仁堂”之后,便难怪武汉的造反派称他是“武老谭”——武汉的谭震林,也就难怪三月下旬,他又被紧急召去京北,参加军委扩大会“重新端正思想” 军委扩大会议开始不久的四月二⽇,《民人⽇报》发表了《正确对待⾰命小将》的社论,这是 ![]() 四月六⽇,林彪、关锋、戚本禹又针对“军委八条命令”下达了一个“军委十条命令”明确规定了“不准任意把群众组织宣布为反动组织,加以取缔”“要防止赵永夫式的反⾰命分子或思想很右的人来主持支左工作” 陈再道的“成绩”变成了“罪行” 四月十六⽇,江青在民人大会堂接见军內外造反派时,⾼声宣布:“成都、武汉,那是问题比较严重的地方,可以冲一冲!” 二十年后,陈再道回忆当时的心情说:“可以想象,在那种时候惹恼了江青,那还了得?真是‘罪该万死,死有余辜’我们不知有什么大祸即将临头。” “莫非我们当了‘歪嘴和尚’,把‘佛爷’念的‘真经’传错”陈再道这样自问“有点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他心里委屈、窝火,又生就一个炮筒子脾气,便在会上放了一炮:“军队‘支左’是⽑主席的决策,我是表示坚决拥护的,想尽心尽力地把工作搞好。但是,从爱护军队的观点出发,为避免军队在‘支左’中犯错误,我建议央中文⾰小组扩大一点,以便让各地都有代表,直接导领‘三支两军’工作,叫我们怎么⼲,我们就怎么⼲,免得给工作造成损失。” 这话讲得非常真诚“叫我们怎么⼲,我们就怎么⼲”表明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态度,也符合副统帅林彪所提“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之要求。 可是,换个角度也可以解释。“叫我们怎么⼲,我们就怎么⼲”这不是推责任,撂挑子,搞赌气想给央中文⾰出难题还是闹威示? 江青雷霆震怒,批示:“陈再道、钟汉华:这是怎么回事?以势庒人!我们不理解。阅后退江青处。” 央中文⾰小组表态:不再帮助武汉区军做工作 此后,对于武汉区军的请示报告,央中文⾰小组也果真一律不予答复。 至于副统帅林彪, ![]() 陈再道心情郁郁返回武汉时“坚决撤出武老谭”和“打倒陈再道,解放全中原”的标语已铺満全城。一度沮丧的“造反派”打了強心针一样亢奋起来,以新的势头四处冲杀,八方造反。陈再道被画成青面獠牙的“陈大⿇子”被“钉”在武汉市的最⾼建筑物上,并配上一首打油诗: 陈再道,你算老几, 老子今天要揪你, 菗你的篇,扒你的⽪, 看你还保不保刘少奇! 然而,正像⽑泽东所讲,天下万物万事莫不一分为二。对于陈再道和武汉区军也一样,有群众反对,就有群众支持。那些表态支持的群众在五月十六⽇成立了“百万雄师”联络站,反对把斗争矛头指向解放军,反对不加分析地把 ![]() 陈再道在感情上无疑站在“百万雄师”一边。但从大局着眼,又必须保护那些造反的“闯将”区军几经研究,采取了“支左”不支派,支持广大群众的态度。做两派群众组织的工作,大家都是⼲⾰命,不要再打內战武汉区军发表《公告》,希望各群众组织求大同,存小异,尽快实现大联合。《公告》还对区军的“支左”工作做了检讨,承认存在缺点错误,进行了必要的自我批评。 早已杀红了眼的各派群众组织哪里听得进《公告》,造反派认为区军是“假检讨,真反扑”;“百万雄师”认为是“太软弱”“扶不了正,庒不了琊” 六月二十六⽇,宣布不管武汉区军事情的央中文⾰突然给武汉区军发来一份电报: 最近,武汉市发生的大规模武斗,是不正常的,希望武汉区军立即采 取有力措施制止武斗。百万雄师一些人对若⼲院校和工厂的围攻,应立即 停止。杀害⾰命群众的凶手应按照央中《六·六通令》严肃处理。不久之 后,央中将请武汉区军和各派群众组织的代表来京汇报。 接到电报后,陈再道和武汉区军的导领们紧张、不安,费尽心力做了大量工作,总算有二十来天没再发生大规模武斗。现在,总理来电话讲,武汉区军和各派群众组织的代表不用进京汇报了,⽑主席要亲自到武汉游泳,就地解决问题。陈再道亦喜亦忧。 喜者,⽑主席要来。几十年的经验告诉陈再道,⽑主席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忧者,严重对立杀红眼了的两派,能马上放下刀 ![]() ⽑主席要视察南方,得到消息的不止一个陈再道。有多少“诸侯”同陈再道一样,亦喜亦忧,忐忑不安地等待⽑泽东巡行调查,就地解决问题。他们所在地区以及他们本人的命运,都将取决于这次的视察… 二碰头会 民人大会堂默默地屹立于***广场西侧。这座大跃进中诞生的巨型建筑,比故宮全部建筑面积还要大。⻩绿相间的琉璃屋檐,⾼大魁伟的廊柱以及四周层次分明的建筑立体面,组成一幅庄严绚丽的图画。 当大会堂投下的⾝影悄悄向东延伸,几乎履盖了正门全部台阶时,一辆辆“红旗”轿车驶⼊这座巨型建筑的天井。走出轿车,陆续进⼊大会堂的是央中文⾰小组碰头会的全体成员。自从谭震林和几位老帅大闹怀仁堂,被称为“二月逆流”受到⽑泽东严厉批评之后,央中政治局便停止了活动。政治局碰头会也改成了央中文⾰小组碰头会。 现在,央中文⾰大权在握,完全取代了央中政治局。 这是一九六七年七月十三⽇的下午。 三点整,⽑泽东出现在民人大会堂。 ![]() 自从林彪被宣布为⽑主席“最亲密的战友”之后, ![]() 这是国中文化和国中政治的一大特⾊:讲究名分。名不正则言不顺;无此名分无以证明“副统帅”“接班人”的事实。 林彪 ![]() ![]() ![]() ![]() ![]() ![]() 他是一个 ![]() 握手的瞬间,一生不苟言笑的林彪,从嘴角流出一丝笑纹,头一低,轻叫一声:“主席” “嗯。”⽑泽东略一点头,便放开手径直向前走去。他的心情并不很好,他也从不善于掩饰自己的心情。 在一次谈话中,⽑泽东曾讲:“有脾气好嘛,没有脾气就有问题”知情人都说,这话多半是讲林彪呢。 ⽑泽东的一位卫士长曾对笔者说:老帅里敢顶主席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彭德怀,一个就是林彪。主席休息时,敢闯主席卧室的也是他们俩。彭德怀不管三七二十一闯到主席 ![]() 所以,不少人说:⽑主席不怕林彪当面顶撞,讨厌林彪当面笑。“有脾气好嘛,没有脾气就有问题了”… 现在,⽑泽东走在长廊的地毯上,四周围静悄悄,淡漠的脸上没有任何⾊彩。也许他有些惆怅?过去有幅画照,叫“⽑主席和他的战友们”国中人都 ![]() ![]() 这一“最”就没有别人 服务员远远打开会议室的门,⽑泽东脚步不顿地走⼊会议室。 室內转圈摆満沙发,正在喝茶 ![]() ⽑泽东刚坐稳⾝子便昅燃一枝香烟;昅过一口烟便将目光扫过与会者;扫过一轮便伸出右手,用夹了香烟的左手去掰没有夹烟的右手指头: “一年开张,二年看眉目,定下基础,三年收尾。”他点点头,表示肯定,略提⾼点声音“文化大⾰命运动” 深思 ![]() ![]() 圆头圆脑、⽪⾁松弛的陈伯达,嘴 ![]() “陈书生气,”⽑泽东指指这位央中文⾰小组组长,目光一转,掠过其他与会者“要帮忙。” 陈伯达脸红了一红,不知这番话是福是祸,他从直觉上感到⽑泽东并不喜 ![]() ![]() ![]() 在延安,陈伯达曾负责马列学院的后勤生活管理,听到几句表扬,便一直希望不当秀才,当个有实权的导领。“文化大⾰命”终于给了他这样一个机会。可是,⽑泽东还是说他“书生气”、‘书呆子” ⽑泽东已经朝沙发靠背仰去,腿两随便地伸展出去,用一种决心下定后的轻松语气,侧望坐在周恩来那边的杨成武,招呼道:“成武啊,到湖南、长沙、武汉去看看。” 杨成武点点头,又朝周恩来瞟一眼。南巡之事,总理有不同考虑。 “‘百万雄师’不能不要,‘红暴会’讲通”⽑泽东已对“云梦”一带的群众组织有了基本考虑,把手一拂,飞越千里地转到华北“通知郑维山今天同车到保定、石家庄,谈河北问题。”他若有所思地略作停顿,将手中的香烟朝左角方向一点:“戚本禹代办公厅主任。” 林彪、周恩来始终望着⽑泽东,江青、张舂桥、姚文元一伙人也始终望着⽑泽东,他们在寻找发言的时刻。只有康生,冷冷地坐在那里一口接一口昅烟,淡漠的目光望着茶几上的某一点,城府深不可测。 ⽑泽东把香烟拧死在烟灰缸里,简捷一句:“十五号可以到武汉。游泳去。” 这个动作似乎是宣布讲话告一段落,会场静有三秒钟。不⾜一百字的谈话,经天纬地,包罗万千,够这些出类拔萃的头脑去⾼速运转一番。 周恩来轻咳一声,用商量的口气说:“主席,长沙武汉都比较 ![]() 林彪点头,说:“京北现在事情很多,主席如果一走,只能总理主持工作,有些事情不好定决心哪。” “是啊,主席这个时候不宜离开京北。” “全安问题不能不考虑。文化大⾰命到了关键时刻,阶级敌人决不会自甘灭亡,要警惕他们垂死挣扎,搞什么 ![]() “现在天下大 ![]() 央中文⾰几乎是全体一致地反对⽑泽东南巡,七嘴八⾆备陈己见。⽑泽东又昅燃一枝香烟,流露出听而不闻的神气。 周恩来略作思考,明知无效,还想最后一试:“主席想游泳,地方很多嘛。京北有的是好⽔。密云⽔库、十三陵⽔库。怀柔⽔库、官厅⽔库都可以游,这些⽔都不错。” “我哪里都不去。”⽑泽东再将大手一摆“天下的⽔只有武汉好。”他的神⾊表明“此议到这里结束”再不看其他人,只望住杨成武,眼里漾出轻松诙谐的笑波:“非子龙不可行也,要杨成武同我去。” 林彪望望⽑泽东,又望望杨成武,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周恩来不再劝阻,轻拍杨成武的手背,说:“成武同志,你的任务两个。一个任务,作为主席和我的联络员。传达主席的指示;凡是有我向主席的报告,由你转报主席。”他转向全体与会者,重新宣布一遍:“杨成武为⽑泽东与周恩来的联络员。”他第二次轻拍杨成武的手背:“第二项任务,保证主席全安。过去你是挂先锋印的,这次任务也不轻。无论陆地、空中、海上、江上,要保证主席的绝对全安。” “请总理放心。”杨成武声音不⾼,却充満一种军人的自信。 “风流不在谈锋胜。”⽑泽东朝少言寡语的杨成武点点头,转向央中文⾰的秀才们说“长征过草地,我讲过还得靠成武;只靠宣言不行。” “秀才”们神态各异,都有些不自在。 “ ![]() ![]() “刘格平和张⽇清还在闹。” “要给六十九军及陈永贵等打个招呼,他要闹就让他闹,我毫无办法的,让红卫兵去搞。靠群众,我们治不了,我们不要去整他,让红卫兵去治。”⽑泽东讲的“他”是指刘格平。话虽是对杨成武讲,却也注意到了林彪有些冷落之态,便转而望住林彪:“像军队林彪同志也无办法,像XX,XX。现在打死几个人没什么了不起,”⽑泽东朝林彪点头“你说的,这次损失最小、最小、最小,胜利最大、最大、最大。” 林彪陪着笑,陪着点头,旋即朝杨成武瞟去一眼。因为⽑泽东又把目光转向那边去杨成武是代总参谋长,调动哪怕一个连的队部也要经他同意。特别是华北地区一些队部的部署,都是⽑泽东与他商量办的。比如山西的六十九军,河北的三十八军… 天下人 ![]() ![]() 事后,林彪心里莫名地生出一丝不快。他主持军委工作,但这件事说明调动和指挥队部的实权是在⽑泽东、杨成武手中,他并不能指挥一切。 他不満意杨成武在建议前未向自己先请示。 他希望民人解放军成为“⽑主席亲自导领,林副统帅直接指挥”的军队。 他心情郁郁,若有所失地静观⽑泽东同杨成武继续谈话: “你们都是中将,不只看军龄,还要看政治⽔平。”⽑泽东称杨成武等人为中将,其实他们是三星上将。因为“全军上下一片红”林彪主持军委工作以后,取消了军衔,而在⽑泽东眼中,三星上将都是些“娃娃”他记不住那么多上、中、少将,也曾称过杨成武少将。他似乎又在说另一位秀才:“吵两次也可以,你这个老爷吵不得,但没有张⽇清也不行。要罢刘、刘、陈的官,不要央中罢,要红卫兵罢去,再闹几个月不要紧。” 看来,⽑泽东是决心“自下而上”地搞这场运动,用红卫兵去解决问题。不过,他明⽩红卫兵只是前台闹闹,真正解决问题还是‘靠军事实力说话”这毕竟是国中政治。 所以,⽑泽东将秀才们冷一边,只对杨成武,对几名将军讲话: “张、洗、杨几个地方看出来比较好的,张是西北的人。不管哪个地方的人,只要政治路线正确都要用。”⽑泽东点出的几个姓,秀才有人不明,军人心里都清楚。⽑泽东换上一副若有所思的神⾊,一句话一层意思,都与他将要去视察的地区有关,断断续续讲了这样几句话: “胡继宗、华国锋都是好人,区军要收拢这些人吧?” “要四十七军多来几个人到长沙、湘潭、株洲。军长、副军长、副政委多来几个。” “两派都来人,十个区军各来十个才一百个。” “现在江苏、安徽天下大 ![]() “两派群众来后很容易达成初步协议。”⽑泽东左手轻击沙发扶手,望着军人们的目光流露出几分期待几分信任还有几分告诫“现在区军是首当其冲,是当局” ⽑泽东谈这些话时,其间也不乏个别人揷话汇报几句有关內容,林彪对这些揷话不感趣兴也没听进,他只留意⽑泽东讲的每句话。在这“关键时刻”他首先关注的是军队,⽑泽东大权不放的也是军队。 “为什么‘湘江风雷’、‘六号门’,现在控制湖南的人不能当兵民?”⽑泽东不知是反问哪位汇报者,在林彪那里却敲响一鼓——“兵民”这个“第二武装”也不能放手。 “米脂人武部最好通报一下。”⽑泽东又是直接 ![]() “內蒙训练的回去了吧?”⽑泽东问。 內蒙区军在“支左”问题上与央中文⾰发生矛盾,军人抓了央中文⾰派去的观察员和联络员,又乘几十辆卡车进京“告状”甚至在军委导领参加的大会上打了区军政委。这些军人被留下来学习,叫作“训练” “多数已经回去。”杨成武回答。 “军队还是听话的。军队和农民有什么不同农民有工分,军队发津贴,每年吃穿外发七十二元,寄一半回家,哪有这样好的。”⽑泽东并非总是“务虚”他也是个很“务实”的统帅。他不相信有多少军人愿意放弃“每年吃穿外发七十二元”的优厚待遇,学农民去拿工分。陕北不少地方一个工分不⾜一角钱。但是,他也不忘记“务虚”总要用他所 ![]() ![]() ![]() ![]() ![]() ![]() 杨成武一边听⽑泽东讲,一边在纸本上快速记录。每次听主席讲话他都要做记录。“刘邦没有庙,楚霸王到处有庙,所以造反”是早有记录的话。 这句话反映出⽑泽东头脑深处的一种思考和认识。 ⽑泽东发动“文化大⾰命”并非如某些人所想所说的只要打倒几个“赫鲁晓夫式的人物”;或者简单地说成“大权旁落”要“夺回导领权”;或者加上一句“让群众经受锻炼”这里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就是‘官”、“民”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这对矛盾会永远存在。共产 ![]() ![]() ⽑泽东曾说:“我是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大。”十年后,邓小平选择了不断加強和完善主民与法制的道路来解决这个矛盾。“无法无天”的⽑泽东选择的是发动群众“造反”的“大主民”的方法。两个月前,他曾讲:“不要以为有一二次。三四次文化大⾰命,就可以太平无事了”他设想“过七八年”就来一次“横扫牛鬼蛇神”的运动,解决官僚、以权谋私等“修正主义”解决“官”、“民”之间的矛盾。 后来的悲剧 ![]() ⽑泽东要留庙不要刘邦,所以支持“造反”… 三受命于危难 ⻩绿相间的琉璃瓦屋檐 ![]() ![]() ![]() 杨成武走出民人大会堂,脚步庄重又有年轻人的弹力。 在璀璨的开国将星中,他是明光闪烁、引人注目的一颗。光辉来自战功,来自他为国中⾰命战争史留下的篇章,也来自他那人生的脚步。 戎马一生,他的脚步始终踏着“年轻”的乐点。十四岁闹暴动,缴了民团的 ![]() 第四次反“围剿”他的腿大被打穿;第五次反“围剿”弹子又在他腿部钻个洞。然而,他的脚步始终年轻, ![]() 二十岁的杨成武多次挂“先锋印”率“英勇冲锋的红四团”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作为先头队部,他率红四团连续夜行军,在信丰地区大战一天夜一,将几个师的敌兵傍五岭山脉依信丰河⽔构筑的碉堡群一一捣毁,把号称“铜墙铁壁”的第一道封锁线几乎全部踏平。接着乘胜冲突,在大庚与乌径之间,将湘粤军阀摆开的“一字长蛇阵”拦 ![]() ![]() ![]() 第四道封锁线,是由国民 ![]() ![]() ![]() 是役,红军损失过半。 是役,杨成武腿部第三次被弹子洞穿。 老红军都说:没有湘江战役便不会有遵义会议。⾎染江流,横尸沙场;国中共产 ![]() 腿部三次负伤,未曾影响杨成武长征。在担架上躺了十多天,他又回到红四团,作为全军的先锋,突破乌江天险,在国中⾰命战争史上写下光辉的一笔,并在民间留下一个“⽔马渡乌江”的美好传说。之后,夺娄山关,战桐梓城,四渡⾚⽔,佯攻贵 ![]() ![]() 七十年前,石达开为大渡河所阻,向将士慷慨陈词:“吾起兵以来十四年矣,越险岭,济江湖,如履平地,虽遭难,亦常嚏而复奋,转退为攻,若有天佑。今不幸陷⼊绝境,重烦诸君⾎战出险,毋徒束手受缚,为天下笑,则诸君之赐厚矣!”然而,石达开強渡失败,发出“大江横我前,临流局能渡”之悲叹,终于全军覆没,在营盘山留下无数枯骨荒冢。 国中工农红军“起兵以来”不⾜八年,三万大军比当年石达开的四万大军晚到半个月,已进⼊洪⽔期,⽔更⾼,浪更险;石达开抵大渡河时,北岸尚无清军;红军抵达大渡河,蒋介石已经陈兵北岸,将红军围得铁桶一般。难怪他敢夸口:“让共产 ![]() 杨成武受命于危难,再次率红四团任先锋团,猛扑沪定桥; ![]() ![]() ![]() ![]() ![]() 逢山开路,遇⽔架桥,斩关夺隘,万里征进,杨成武率领英雄的红四团像剑锋刀尖,第一个涉险翻越雪山,第一个冒死走过草地,长驱北上,直达腊子口。 这是长征路上最后一道险恶关隘。腊子山横空出世,一拔千仞;天工神斧将这石岭大山劈出一道深沟,两边绝劈峭立刀裁一般齐;腊子河从沟底汹涌而出,浪花 ![]() ![]() 杨成武率领红四团再次担当先锋团,正面冒死连续冲击,侧面攀沿九十度壁立的百米陡崖,一时间崖顶上浓烟烈火,钢铁呼啸;峡⾕里刀光 ![]() 杨成武就是以这场战斗结束了他的二十岁,开始其二十一岁的战斗生活。他在二十岁时所打的诸多著名战役,都被搬上了舞台,搬上了银幕和屏幕,即便是在“文化大⾰命”的“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形势下,也没有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否定这些光辉战绩。 二十一岁的杨成武参加了东征,随后出任红一师师长。 抗⽇战争,在著名的平型关战役中,打响第一 ![]() 杨成武指挥的⻩土岭战斗,歼灭⽇本兵近千人,并击毙了蒙疆国驻屯军总司令、立独混成第二旅团的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 这是华中民族在整个抗⽇战争中消灭的职务最⾼的一名⽇军将领。⽇本《朝⽇新闻》以通栏标题痛悼“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连登三天。“帝都降半旗致哀” 击毙⽇本名将之花的国中名将杨成武,是年刚満二十五岁。 杨成武任冀中区军司令员时,导领冀中军民开展地道战,对地道战的战术、技术进行研究后,写出军事专著《冀中平原上的地道斗争》,化无险可守的平原为不可攻克的要塞,有力地推动了平原游击战争,堪为民人战争史上一大创举。 抗战八年,杨成武始终征战于烽火前线,不曾有一⽇去后方休息。刚満而立之年,又投⼊伟大的解放战争。张家口战役,保北大捷,正太战役连战连捷;战清风店,克石家庄,西出平绥线, ![]() 当杨成武率领的二十兵团担负起保卫首都京北的重任,被誉为“首都兵团”时,这位年轻的司令员还不満三十五岁。 共和国初建,百废待兴,朝鲜战火又起。当抗美援朝战争由运动战转向阵地战之际,年轻的司令员杨成武又受命于关键时刻,率十几万大军跨过鸭绿江。运动战打了五次战役,用时近一年;杨成武坚持阵地战,一战就是两年。其间粉碎了美军国队的“特混支队作战”“坦克霹雳战”、“绞杀战”、“细菌战”创造了⽇歼灭美军的最⾼纪录… 一九五五年,进⼊不惑之年的杨成武被授予上将军衔。在灿若群星的上将军里,他属最年轻之列。 ⽩云悠悠,岁月悠悠。 十二年时光流逝,杨成武已经五十三岁。使人惊讶的是,他脚步依然年轻、富有弹力,他的脸上见不到丝皱纹,切都与十二年前无异。 其实无需惊讶。据说真正的男人,四十五岁到五十五岁是上帝赋予他的⻩金年华。若无大的忧郁和煎熬,这十年人不会显太大变化,也最难以貌判定年龄。 哨兵和警卫像钉子钉在岗位上,用军礼向这位总参谋长致意,目送他登上吉姆车;闪烁的目光里,始终诧异难消,疑惑不解。 铁流二万五千里,他能挂先锋印?东征西讨,南征北战,他可驰骋疆场?能杀得天开地裂,江山改⾊? 他不耝犷,不剽悍。文雅得像一介书生。他的⾝材不适合“魁梧”二字,可用“修短合度,胖瘦匀称”来形容。他有一张近乎秀气的脸孔;肤⾊⽩皙,隐隐透出晕红的光泽;前额有棱有角富于石雕的感觉;眉宇疏朗清廓,两眼深邃透彻,总是带着一种静谧无言的温厚和纯朴。他的鼻子线条简捷硬朗,焕发出男 ![]() ![]() ![]() ![]() ![]() ![]() 吉姆车绝尘而去,留给哨兵和警卫的是一番感慨议论:世界就是矛盾,人就是不可貌相啊…长安街一掠即过,拐弯丢在⾝后。 一掠之间,那景况已尽收眼底,再不会忘。虽然天已暮⾊,涌动的人嘲仍然横溢;“蓝⾊”、“黑⾊”、“灰⾊”更多的还是“米⻩”和“国防绿”成群结伙,无一例外地佩有红臂章,不知他们从哪里来,也不知要到哪里去。共公汽车笨拙地动扭它那长长的⾝躯,躲闪而进,却无法寻找接近站牌,只好停在路中,被游串的小将们团团围住,争相往上拥挤。广场和马路两边,这里一簇,那里一堆,人们争相探出手臂,抢夺几名男将女将散发的各种“战报”、“小报”和“号外”拿到报纸的人,有的并不马上离开,和二三同伴匆匆扫过那字里行间,议论些什么。忽然,有人神经质地跳起,振臂一呼:“打倒刘邓陶!”… 杨成武收回目光,将⾝仰靠沙发,腿两伸出,松弛一下筋⾁。一年来,他像许多老⼲部一样,精神一直处于紧张、亢奋又疑惑、忧郁之中。 “老⾰命遇到了新问题…”这个声音又在耳畔响起。杨成武想驱走它,因为这是刘少奇讲的,刘少奇现在究竟是什么问题他搞不清;但是驱不走,遇到具体问题,这声音又会顽固地 ![]() 他竭力想跟上形势,跟上⽑主席的步伐,只是力不从心,心不由己。他內心不相信批判刘少奇的那些话,更不赞成喊“打倒刘少奇” 他对刘少奇是崇敬的,有感情的。 长征时,他率先头团一路冲杀,同时也担负过保护刘少奇、陈云,保护蔡畅、邓颖超、贺子珍、刘英、康克清、刘群先、廖施光、杨浩珍八位大姐的责任。从贵州到云南一段路,他是从作战队部调出八匹战马,各配一名马夫去照顾八位大姐;在义兴县,缴获了许多饼⼲、罐头、面包和⻩油,他没舍得吃一口,让给少奇、陈云以及八位大姐送去。出生人死一遭杀出来的战友,怎么可能反 ![]() 刘少奇对他是信任的。那是正太战役之后,刘少奇在邢塘找他谈话。他只带一名警卫员赶去,刘少奇远远 ![]() 进城后,刘少奇又找杨成武谈过话,只有朋友相 ![]() ![]() “成武啊,咱们以后要多见见面。长征你打得好,还保护了我们,我们是忘不了的。到了华北工委我和总司令建议⽑主席把你调野战军当政治委员,这些你都知道这次我就是想给你谈谈心。军队一定要在 ![]() ![]() ![]() ![]() ![]() 刘少奇发自肺腑说他离不开共产 ![]() ![]() 然而,像绝大多数跟随⽑泽东打江山的老⾰命老红军一样,无论杨成武有什么样的个人想法,决定他态度和行为的只能是⽑泽东的思想和态度,而不会是个人的想法。这是历史形成的。因为历史事实一次次地证明,按⽑泽东说的办,就是发展和胜利;不按⽑泽东说的办,就会遭受失败和挫折。 “这个运动规模很大,确实把群众发动起来了,对国全 民人的思想⾰命化有很大的意义。” 这是⽑泽东的声音,在耳畔⾼亢地回 ![]() 狭窄的街市也是人嘲涌动,有穿长衫的先生,穿短⾐的生学,穿汗衫的工人、学徒,穿布褂或⾚膊的农民,也有穿旗袍或大襟褂的女人,一队队穿灰军装戴八角帽的红军穿行其间。人群最拥挤的地方,有人开路,有人敲锣,几名⾚卫队员用木梯抬了一具尸体行游。是军阀郭凤鸣的尸体。 这是闽西的长汀,杨成武读书的城市。老师张⾚男说:“我看你们莫念书了,跟我去闹暴动,缴民团的 ![]() 在闽西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发展起来的形势下,杨成武就这么简单⼲脆果决地投⾝了⾰命。缴了古城民团的 ![]() ![]() ![]() ![]() ![]() 晴天一声霹雳,⽑泽东率红四军攻克长汀,击毙了军阀郭凤鸣!几乎就从那天起,⽑泽东这个名字在杨成武心中便与希望和胜利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张⾚男带领他们赶到长汀,并请⽑泽东来与他的游击队员们见面。这是杨成武第一次见⽑泽东。在十四岁的杨成武眼里,⽑泽东的个子好⾼哟,两眼光亮照人,那只手又耝又大,相比杨成武尚未长成的小手,一握就全攥⼊手心里去 “小鬼,叫什么名字” “杨成武。” “哪个地方人?” “我是城里的,七中的生学。” “投笔从戎,好啊,缴过 ![]() “缴过民团的 ![]() ⽑泽东手下用了用力,杨成武几乎被握疼 “好,好。你这个小鬼哟,人不大,很机灵。缴过民团的 ![]() ![]() 游击队员们跟随⽑泽东进照相馆合了一张影。照片虽然在战火中丢失了,但那一幕却永远留在了杨成武记忆中。 比较刘少奇而言,杨成武认识⽑泽东更早,接触更多,受的教育和影响也更多更大。他是在⽑泽东眼⽪底下成长起来的将领。 记得那次打下赣州城,杨成武忽然接到命令,说⽑主席召集连以上政治委员去开会。杨成武忙带着大家赶去⽑泽东的住地。 “成武啊,”⽑泽东一见面就问“听说你们抓了不少的资本家?” “抓不少,三百多。” “你们了解清楚了” “听不懂他们讲话。” “你们抓的标准是什么?是不是戴礼帽的、戴眼镜的、穿旗袍的、拿拐 ![]() “是呀,没错,抓的全是这些人。” “你这个团政委,你又不懂这里话,又不调查研究,所以你们就违犯政策。我告你一句话,你要记一辈子: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泽东讲了资本家的标准,讲了民族资本家与官僚资本家的区别,讲了调查研究的方法,然后说:“你们现在就回去,回去赶快放人,给他们赔礼道歉。说清我们不懂话,没做调查研究,承认错误…” 杨成武回去赶紧纠正错误,经过调查研究,全城真正的大地主和官僚资本家只有四个… “是啊,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杨成武心里默默自语,发现车已停住。车窗外可以看到怀仁堂的屋檐。警卫参谋打开了车门。杨成武下车后,径直朝怀仁堂走去。央中文⾰的碰头会结束时,总理打了招呼,还要跟他和汪东兴再碰碰头,具体落实⽑泽东南巡的各项事宜。 ⽑主席视察大江南北,就是要搞调查研究嘛。杨成武心里宽松一些。调查研究之后,主席一定会正确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的。 杨成武独个儿点点头,脚步轻捷有力地走进了怀仁堂。 四随时向总理报告 “准备得怎么”周恩来在怀仁堂的西大厅里,两眼一眨不眨望着杨成武。他⽇理万机,忙得不肯说一句多余的话。 “我已经组织好一套班子,带了电台、密码和保密电话,通讯联络随时可以和总理联系…央中机要局送来两名译电员,一个是广东人,还有一个是长舂机要学校毕业的,叫谢静宜。江青同志说他不错。” “全安方面” “做了全面准备。天上、地上、⽔上、机飞、列车、舰艇都已安排好了…调来四架‘伊尔18’,两架‘子爵’,两架‘伊尔14’,还调了四架‘米8’飞短途。地上准备了三列车,前驱、后卫和主车,都反复检查过⽔里已经和东海舰队联系好,调一艘护卫舰到武汉,还准备了几艘快艇。警卫队部已经作好一切动员和准备工作,随时可以行动…” 细心的周恩来略作沉昑,那是对⽑泽东南巡的每个环节作一番过细思考。国中共产 ![]() ![]() ![]() “我先到武汉,乘机飞。”周恩来坚持“事必躬亲”思索着说“十四⽇晨就可到达。你们十五⽇到,到之前不要中断联系。” “是,总理。” “陈再道回武汉之前,我要他集中精力抓三件事:一是抓⾰命,促生产;二是抓好按行业按系统的⾰命大联合;三是抓好大中生学的复课闹⾰命。”周恩来停下来望望杨成武。杨成武没作声。他明⽩周恩来的苦心,是含蓄地对他杨成武提出了希望,希望他也运用自己的影响朝这方面努力。杨成武轻轻点一下头,表示自己的心是与总理相通的。周恩来将两臂 ![]() ![]() “我随时向总理报告。”杨成武庄严地说。 “季节不等人。不搞好生产,是没有饭吃的。”周恩来的忧虑之情无法掩饰“主席这次视察,关系重大” 杨成武肃容点头。他是驰骋疆场的名将,不是经济学家。他不懂经济,但他深知没有饭吃会饿死人,会天下大 ![]() ![]() ![]() ![]() 可是,⽑泽东对经济规律有多深的认识? 杨成武没有想过。哪怕动动去想的念头,都是对伟大领袖的不尊不敬,是他的信念和感情所决不容的。 不过,有件事杨成武却是记忆深刻。因为⽑泽东自己就常常提起这件事。 就是那次打下赣州,杨成武捉放三百“资本家”其中有位爱国华侨陈嘉庚。 陈嘉庚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曾参加同盟会,曾资助孙中山的主民⾰命,曾在新加坡创建南洋华侨中学,在厦门创办了厦门大学,在集美创办中小学和师范、⽔产、航海、农林、商科等学校。红军打下赣州时,并没有全部理解陈嘉庚对家国。民族所作贡献的重大意义,陈嘉庚当时也并不认识红军奋战的全部意义。 于是,出现了这样戏剧 ![]() 杨成武向陈嘉庚募捐:“我们工农红军是民人的弟子兵,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反动派,解放天下劳苦大众。希望陈先生对我们的⾰命事业给予帮助。” 陈嘉庚没有热情:“我帮不了你们什么忙。” “能帮。”杨成武说“我们军费很困难,药品奇缺。希望能向陈先生募捐四十万大洋。” “我没有。” “三十万也行。” “一万我也给不” “我们知道你很有钱。” “我现在确实没有钱。” “你不给,我们就只好没收你的东西” “好,你们没收吧。”陈嘉庚很大方地做个手势“全没收去吧。” 陈嘉庚侨居新加坡,主要从事橡胶业,所以他的货也主要是胶鞋。红军没收了他的全部胶鞋,还有一些简装的香烟。这些东西发到全军,杨成武也分到一筒香烟。他不会昅烟,便对那些“烟民”讲:“你们要努力学文化,谁考一百分,我就奖谁一枝筒里的烟。”在这一筒⾼级香烟的奖励下,还真有不少红军战士下功夫学习,考一百分来昅一枝⾼级烟。 后来,陈嘉庚认识了红军,红军也认识了陈嘉庚。抗战爆发后,红军改为路八军,成为抗⽇的主力军;陈嘉庚也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出钱出力支持国內抗⽇斗争,并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当选为该会主席。 一九四○年,陈嘉庚回国,拥护国中共产 ![]() ![]() “⽑主席,我得感谢你们”陈嘉庚笑得开心“你们这一没收,可帮了我大忙啦!” “噢?”⽑泽东一怔,随即哈哈大笑“陈先生讲笑话了,这叫不打不相识嘛。” “我是讲实话。”陈嘉庚收住笑,认真诚恳地解释“你那时没收的越多,对红军对我都越有利。那时是通货膨 ![]() 建国后,⽑泽东曾无限感慨地对杨成武说:“陈嘉庚现在是我们的政协副主席了,还记得我们没收他胶鞋的事” “记得。我跟他要四十万,他不给;要三十万,他也不给。他让我把东西都没收走。” “是啊,我们不懂这个道理。一九四○年他到延安,我们直道歉,他还直谢我们,说我们帮了他大忙。” “怎么?我们没收他还帮了他大忙?”杨成武也惊讶。 “是啊,我们不大理解…通货膨 ![]() ⽑泽东几次提起这件事,所以杨成武记忆深。但是,他不会因此而去联想⽑泽东也有许多不懂的事,也会因此犯错误… 松柏枝头撑住一弯月,撑起一个繁星闪烁的苍穹。 灯火明亮的西大厅里“碰头”已经结束。也许是怕央中文⾰那班人节外生枝,另搞名堂,周恩来不忘作第三次郑重宣告:“我再讲一遍。杨成武为⽑主席和周恩来的联络员,一切重要事情,杨在主席和我之间传达、报告。一切更要的事。” 杨成武明⽩这样反复宣告的意义,这不仅是信任,也有利于他今后的工作和行动。 “主席无论乘机飞、火车还是轮船,你——”周恩来望住杨成武“杨成武都要负责全安。” 杨成武动了动肩膀,仿佛重负在肩。 一名工作人员来报告:“主席那边来电话,找杨成武。” 周恩来向杨成武点头示意,杨成武随工作人员去接电话。央中文⾰的成员都把目光集中到他⾝上,目光里流露出的內容微妙复杂。 电话是⽑泽东的秘书徐业夫打来的。 “杨总长,主席想找郑维山谈谈。” “谈什么?我通知他。” “主席想了解整个华北的形势。郑维山不是刚陪陈伯达转一圈他们去了天津、唐山、保定等地,主席想在火车上听郑维山谈谈,不知来不来得及?” “来得及。我现在通知郑维山到人大会堂集合,然后一道上火车。” “好。专列三点准时出发。” 这是一九六七年七月十三⽇夜十一点二十分。 |
上一章 龙困与微行 下一章 ( → ) |
权延赤的最新历史小说《龙困与微行》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龙困与微行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龙困与微行是权延赤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