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血是河边草创作的经典架空小说作品
阿珂小说网
阿珂小说网 玄幻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架空小说 重生小说 短篇文学 推理小说 伦理小说
小说排行榜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竞技小说 穿越小说 官场小说 经典名著 灵异小说 同人小说 耽美小说 全本小说
好看的小说 卻望唐晶 情栬生活 特殊嗜好 娇妻呷吟 纵卻紫筠 萝莉女仆 美女何姎 希灵滛国 疯狂夜空 综合其它 总裁小说 热门小说
阿珂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将血  作者:河边草 书号:10775  时间:2017/4/6  字数:5022 
上一章   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够吗    下一章 ( → )
  成武七年七月,朝廷旨意来到风陵镇,宣晋国公赵石回京。

  旨意来的有点晚,但可以理解,因为六月间,朝廷新的一轮人事任免正进行的如火如荼…。

  大秦中书,陆陆续续有四位参知政事上了辞呈,加上之前吏部尚书,户部尚书之职的变动,中书在这几个月间,差不多换了一半儿。

  再有同门下平章事李圃去位,大秦最⾼行政机构的变动,简直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

  而到了成武七年六月,朝廷的这一次人事任免也来到了**,三位地方布政使进京述职,都顺势进了中书,补齐中书缺职。

  还有两位地方大员上了辞呈,但鉴于这次风波已经闹的沸沸扬扬,也已经到了正在动摇大秦中书地位的地步。

  大秦成武皇帝终于不情不愿的松了下口,接纳了新任同门下平章事周仿的进言,没有找准这两位地方大员的请辞。

  随后,关于朝廷‮员官‬任职期限的事情,也有了新的谕令。

  新的谕令照发天下,让地方上很是松了一口气,因为新律推迟了两年。

  换句话说,给了那些超过任职年限的‮员官‬缓口气的机会,同样也算是朝廷的一次退让,充満了政治妥协的味道。

  两年,⾜够有太多的变故发生,两年,也⾜够一些人到达他们的任期,这么一来,不光是地方‮员官‬缓了一口气。

  便是朝廷上的许多人,也放松了心情。

  由此。从大秦成武六年开始的动。终于开始趋于缓和。

  当然。这次文武相争,文官集团损失惨重,武官集团同样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于是,成武七年六月末,枢密使李承乾満心苦涩的送上了辞呈。

  到底受到怎样的庒力,才会让这位痴于宦途的老臣自请去职,也就不需要赘述了…。

  朝廷上的争斗,许多时候就是这样。几乎看不到真正的胜利者,⾝处局外之人,就是个雾里看花,总是隐隐约约,隔着一层什么。

  谁能得到最大的利益,谁又在幕后翻云覆雨,许多时候,最终都成为了外人无从知晓的朝廷隐秘。

  这就是政治,波诡云谲,变幻莫测。

  李承乾这次请辞。要比他的上一任体面的多。

  宮內拒绝了一次,李承乾坚辞不受。于是,成武皇帝陛下大笔一挥,照准,发中书议定老臣恩遇。

  最后赏赐尤为丰厚,并晋李承乾为成宁侯,因其家乡在西北,又赐下榆林一块不小的地方为封地。

  这就有点不同寻常了,因为大秦爵位一般都分为三等,李承乾⾝在伯位,虽然是一等伯,但一般来说,按照朝廷的规矩,应该晋三等侯,是从原有爵位晋上一级,这也是为老臣⾝后之荣留出余地。

  当然,李承乾的爵位之所以如此之低,也是他晋升枢密使所要付出的必然代价。

  这个不去说它,只说现在,由一等伯,晋二等侯,享受的却是一等侯的待遇,死后必定封公。

  遍数朝廷上下,有这份尊荣的,屈指可数。

  即便是外间那几位功勋卓著的大将,想要死后封公,现在看来也不太容易,还要看他们之后的功勋而论。

  至于文官这边儿,也就是退下来的前同门下平章事李圃一人了,连前兵部尚书郑老大人也不太可能在死后有这样的恩典。

  这么一来,有些人也就觉得,李承乾这一退,退的太值了。

  聪明的,也以为这是皇帝陛下对李承乾自动请辞的恩赏,明显是朝着平息文官们的怨气去的。

  但消息传到赵石这里,赵石可不这么想。

  他可是知道,像李承乾这样的景王府旧人,又在长安之变中没起好作用的家伙,本不会得到成武皇帝陛下的喜

  像前礼部尚书方谦,在成武皇帝登基之后,就被‮腾折‬的死。

  李承乾凭什么在请辞之后,得到这样的恩遇?

  只为一个自动求去?

  赵石想了想,总觉得不太可能,政治上的换,在朝堂上太过常见了,但李承乾有什么样的底气,跟皇帝陛下来上一次这样的换?

  到了如今,只要他和种燧两人开口,李承乾这个枢密使的位置,随时都可能换人,可以说,李承乾在晋升枢密使的那一刻起,就成了没牙的老虎。

  反而,若是他还呆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到是会有些难办…

  这事儿透着点不同寻常,但在赵石看来,对于他自己来说,未尝不是好事。

  像枢密使这样的职位一旦有了变动,若他在京师,不可能不征求他的意思,这么一来,他这里就会有点难办。

  以他现在的⾝份地位,说什么都有点不太合适,不像外间的将领任免,他可以有所进言,只要把握好分寸,没人会说什么,毕竟,他是枢密副使。

  但枢密使…那味道可不一样,不管怎么说,那都是武官之首…。

  这中间的区别,看似不大,却有若云泥,只要稍微有着些政治嗅觉的人,便不会将两件事等同来看。

  而最重要的一点则是,李承乾任职枢密使,他是出了力的。

  一语定之,一语罢之…。。那是皇帝陛下的权威…一旦越过这个底线,或者给人以朝廷枢密使之职,晋国公竟可任意任免的话柄,⿇烦也就会随之而来。

  现在好了,他⾝在外间,算是隔岸观火,少去了许多的纠结。

  其实,他也不用想那么多。之后他人还没到长安。其实就已经知道了前因后果。

  李承乾的侄儿出事儿了。当街杀人,最少最少,都是个流配千里的罪过。

  有人会说,一个枢密使,连侄儿杀人这点小事都摆弄不了?让人顶罪也就完了呗。

  那纯属胡扯,大秦的地方官吏,最喜这样的案子,而且还在这样一个时节。只要揪住了,就别想让人放手。

  这可是一举成名的大好机会,同样也是最有力的筹码。

  多年之前,赵石的大舅哥可不就被个县令给押在牢里,为的还不过是几亩荒田这样的小事?

  这个呢,一个是因为大秦吏治确实清明,二来呢,也是由于‮员官‬有着守,他们注重的是治下或者乡里风评,一旦在任上有了刚正不阿的名望。那么,对于他们的宦途会有着极大的助力。

  不管得罪了什么人。上官也只会褒奖,不会打庒。

  而这事,没闹到朝野尽知,由此,李承乾的政治价值确实也得到了体现,他将这事庒下来了。

  这十分的不容易,赵石可以想象,老李到底被闹得有多焦头烂额。

  李承乾无子,李氏一门也就这么一个继承人。

  可以想象,在这个时节,一旦闹的路人皆知,李承乾这个侄儿李清会落得怎样一个下场。

  于是,也就有了李承乾的自动请辞之举,这同样是一种妥协,咱和李圃一样,自动请去,杀人不过头点地,若再‮腾折‬,这个位子咱还就厚着脸⽪坐下去了。

  侄儿犯法,最多他也只是个上书请罪,陛下申饬两句也就完了,还动摇不了他枢密使这个宝座。

  正好,皇帝陛下也需要平息文官们的怨气。

  赵石觉得,老李这是赶上了,实在是倒霉催的,怨不得旁人。

  其实也正是因他无子,在请辞之后,才会得到这样的恩遇,李清流放榆林,而李承乾的封地,正好在榆林。

  前因后果也就很清楚了,旁人的雾里看花,在赵石这里却轻松做到了洞若观火,这就是权势的好处。

  知道了来龙去脉,也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也就能屹立不倒,这都是相辅相成的因果。

  而成武七年六月,不但李承乾收拾收拾,⼲⼲脆脆的离开了长安,长安豪门郑氏家主,郑老爷子也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儿。

  这位老大人的⾝后之荣,自然非是李承乾之流可比。

  赐爵,恩荫,追号等等一概不缺,礼部办丧,文武百官皆至,皇长子观礼,前同门下平章事李圃亲自撰写的祭文,尊荣之处,犹胜于当年同门下平章事杨感死后。

  甚至加上去年时去世的两位大将军,都不如这位来的荣宠兼备。

  郑家办丧办的非常盛大,可以用轰动成安来形容,这就是郑家的底气。

  但在赵石看来,这也是郑氏一族最后的辉煌了。

  郑家闹分家已经闹了些时候了,郑老爷子一死,所谓的长安郑氏也进⼊了倒计时,到时候,长安估计会多出许多姓郑的大小门户,长安郑氏也再不能以一个整体出现在人们面前了…。

  这样的郑氏,不用旁人去对付他们,自己就能闹的乌烟瘴气,将这个绵延百年的大秦豪族弄的四分五裂,一点点的耗光祖上传下来的荣光。

  不过比长安王氏要強上不少,至少没弄个吵架灭门。

  像如今孤零零立于长安的长安李氏,就有点危险了,没有了奥援,它还能坚持多久呢?

  赵石想起当年自己大婚时,长安五姓具至,虽然来的人没有多少重要人物,但人全啊…

  那时候,好像这些人都曾到自己面前恭贺新婚之喜。

  还有人在旁边给自己介绍,这是哪家哪家的‮弟子‬。

  那一个个的豪门后裔,⾐衫锦绣,举止雍容,带着淡淡的矜持,待人接物却又温和有礼,可谓是尽显长安大族风范。

  而今,长安五姓…嘿嘿,风流云散,就算是幸存的长安李氏,也已光芒暗淡,多少看不在他的眼中了。

  世事变幻,莫过于此…。。

  二十多间,大秦风云迭起,这些长安大族,其实正是见证了这二十多年间大秦的变迁…

  想到此处,赵石不由觉得,国武监那边,可以写一部豪族野史嘛,说不定,便像不知会不会出现的红楼梦一样,能成就一部千载流芳的辉煌巨著呢。

  他这点恶趣味,正像是成武皇帝陛下,在郑老爷子死后,又在赏赐中给长安郑氏发下了一大片在京兆的肥田一般,拿别人家的糟心事来给自己逗乐,都有些太不厚道了。

  当然,赵石要比成武皇帝陛下好些,不管怎么说,都是为这些大秦豪族扬名不是,而成武皇帝陛下,在发下田地之后,便有点后悔了。

  因为当⽇,一直安居在家的前同门下平章事李圃突然⼊宮觐见。

  在乾元殿跟皇帝陛下说了一大堆的废话,等人走了,皇帝陛下琢磨了一下,才明⽩,人家来了其实就想说一句话。

  等我死了,求您别再添恶心了行吗?

  皇帝陛下大窘,这事儿不噤说,尤其是皇帝之尊,这么做确实有些过火儿。

  但明眼人可不止一个,其实说起来,就算是郑氏那边,许多人也是心知肚明,只是此时郑氏能进宮跟皇帝陛下闲聊的人,都忙着处理丧事呢,顾不上这个而已。

  于是,又一位老臣进了宮,皇帝陛下头大之余,终于在后续的旨意当中,给了郑氏一些补偿…

  皇帝陛下一时戏谑,便吃了个闷亏。

  这在成武皇帝⾝上,并不鲜见,这位皇帝陛下偶尔总有突发奇想之举,给臣下们造成许多苦恼。

  事情都不大,却让人每每觉得,这位皇帝陛下实在有些不着调。

  就像随着旨意到达风陵镇,还有皇帝陛下的口谕,只一句,晋国公,你的家产够了吗?

  要是旁人,说不定就得吓的魂飞魄散,但赵石仔细琢磨了一圈,觉得自己最近没得罪这位陛下才对,那这话是什么意思?

  打问一下传旨的太监,也不得要领。

  直到他⼊了潼关,才差不多想明⽩,一时之间,赵石大恼。

  李全寿那小子估摸是在说,他在长安呆了不长时⽇,这⾎脉一个接一个的出生,等他百年之后,他那点家业够分吗?

  就像赏赐郑氏田产一样,同样是皇帝陛下的恶趣味作祟,不过这回被恶心到的是却是他赵石了…。。(未完待续。。)
上一章   将血   下一章 ( → )
河边草的最新架空小说《将血》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将血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将血是河边草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