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读红楼是闫红创作的经典言情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误读红楼 作者:闫红 | 书号:10688 时间:2017/4/4 字数:3184 |
上一章 35、黛玉的诗歌观 下一章 ( → ) | |
《红楼梦》里有一大不可思议处是黛⽟不喜![]() ![]() ![]() ![]() 这一段是纯然⽩描,只有宝钗发言的时候是“笑”道,其他人都没说表情,但可以想像宝⽟起初的放肆和后来的殷勤,而黛⽟呢,当是幽幽一句,有点清⾼,又有点怨艾,她哪里是要说她最厌李商隐的诗,分明是要在宝⽟面前突出自己。 这样说估计又得让拥黛们骂,我发现他们有时候也 ![]() 又扯远了,还说黛⽟,她固然一⾝诗意,在恋爱中却也与平常女子并无不同,会使小 ![]() 黛⽟忍不住亮出自己的观点,由于对那两个人一唱一和的不以为然,就把话讲得格外极端些,于是她说“我最不喜 ![]() ![]() ![]() ![]() ![]() ![]() 李商隐还有一些诗估计也不合黛⽟的口味,比如“小怜⽟体横陈夜,已报周师⼊晋 ![]() 同样是谈政治,谈未申的抱负,李⽩写得恣意飞扬,虽有吹牛之嫌,也让人叫一声“慡”而杜甫则写得真挚诚实,似乎要把心翻出来给你看,有的诗句,也许原本是为了给有权者看的,但写着写着就会忘了这个任务,变成个人 ![]() 作为诗人的李商隐,也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抒情的,动人的,一部分则是深刻的,或者说做深刻状的,未张嘴前先叹气,额头上纵横写着历史责任感等字样。我不知道黛⽟不喜 ![]() ![]() ![]() 窃以为,黛⽟的这番诗论有着太強烈的感情⾊彩,不能代表她的实真看法,她和香菱谈诗那回,才算托出了真知灼见。 香菱喜 ![]() 这个见识真⾼,唐诗的好在于境界,宋诗万难赶上,只是得趣而已,两者的差别,如同实真的自然界与微观山⽔,后者总有聊胜于无的意思。像陆游这句诗,偶尔把玩一下也可,但是出⼊门者一旦被这样的诗 ![]() 黛⽟老师推荐的是王维,这个⼊口选得好,王维的诗自然雅澹,器局开阔,看似浅近无理,却 ![]() 她得出的结论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 ![]() 真正的好诗,如禅,是“不可说,不可说,一说便是错”的,据说梁启超与顾随,上诗歌赏析课时,只能言“好,真是好”再说不出其他的。香菱能领会到这难以言喻的好处,可见进了一大步,有了这个铺垫后,黛⽟再翻陶诗给她看,引她到更大的天地之中,但并不将陶诗作为推荐读物,大约是觉得陶诗属于⾼级班教材,香菱应该先看王维、李⽩、杜甫三个人的诗,打好底子,再谈其他。 这里又没李商隐什么事,说实话,我也认为李商隐不是学诗者的首选,读者容易被他的情绪带动,诗未必学成,只会学来一肚子的风花雪月和自诩风流,很多年前,我甚至在某个征婚启事里看到,那个经历坎坷的男子,要找一个和他一样爱好李商隐的人。天啊,他怎么会经历不坎坷呢? 黛⽟自己的诗,有两种,一种属于婉约派,比如著名的《葬花词》、《秋窗风雨夕》、《柳絮词》等等,风流 ![]() 香融金⾕酒,花媚⽟堂人,何幸邀恩宠,宮车过往频。 这首诗写得很平,可见王陶之境界只能作为一个理想,黛⽟——其实是幕后的曹雪芹是写不出来的。这也不仅是个人才华的问题,诗歌从来都是宋不如唐,至明、至清,愈不如前,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但后来再也不像唐朝那样诗人遍地,平均⽔准大为降低,曹公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了。 不但是这一首,红楼梦里大部分诗作都⽔准平平,也就是黛⽟的几首较有真情实感,但也不像宝⽟所自吹嘘的,是可以与前人相抵的上乘之作,人家不过是为这位公子捧场,偏他就给个 ![]() 红楼无好诗,但红楼却有着大巨的、 ![]() ![]() ![]() 正是因了这份死心塌地,红楼的调子,始终是温柔的,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即使⾝处苦境,亦无一丝戾气,对生命具有如此柔情的人,我们应该称他为诗人。 |
上一章 误读红楼 下一章 ( → ) |
闫红的最新言情小说《误读红楼》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误读红楼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误读红楼是闫红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