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读红楼是闫红创作的经典言情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误读红楼 作者:闫红 | 书号:10688 时间:2017/4/4 字数:4346 |
上一章 3、山中“高士”晶莹薛 下一章 ( → ) | |
红楼女儿中,最难看透的莫过于薛宝钗,七窍玲珑心的林黛⽟也是很久才对她有个确认,可连这确认都很难说是薛宝钗的真面目,拥黛派现在还抱怨林妹妹太天真,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说来有趣,她两人都孟光接了梁鸿案,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了,拥黛派和拥钗派犹争讼不下,拥黛派将宝钗贬为矫情伪善的宵小,拥钗派则极赞宝钗的温柔敦厚,大家风范,红学家们遂相龃龉,几挥老拳。 但真相不是打出来的,绝对的捧杀与 ![]() 1、罕言寡语不耽误推销自己 宝钗的品牌是沉默寡言、安分守己,是“一问头摇三不知,不⼲己事不张口”是⾐着的半新不旧和家居的简约素朴,这种清心寡 ![]() ![]() 宝钗真的不说话吗?不,她只是从不说不该说的话,第七回里林黛⽟对周瑞家的使 ![]() ![]() ![]() 宝钗的发言是好钢用在刀刃上那种,一大半用来展现自己的学问见识:省亲夜,宝⽟做芭蕉诗,想不出关于芭蕉的典故,宝钗随口道来,宝⽟连声赞她是一字师;第二十二回,宝⽟信口说《鲁智深醉闹五台山》是热闹戏,宝钗马上背出戏文中的一套《寄生草》,一句“⾚条条来去无牵挂”正 ![]() 《红楼梦》里,只要是背书的活,都被宝钗揽下来了,虽然口口声声蔵愚守拙,宝钗却巧妙地让众人见识了她的学问。香菱对夏金桂说,连姨老爷都夸我们姑娘学问好——王夫人是宝钗的姨妈,姨老爷该是贾政了,或者她还有别的姨老爷,但未必会有贾政对她 ![]() 见好就收,点到为止,宝钗从来没有得意洋洋,被胜利的喜悦冲昏头脑,相反,她还摆出随时准备脫离大观园的架势,抄检大观园之后,她立即搬了出去,这种姿态,虽不是 ![]() 当年谢安盘桓东山,也是一点也没耽误他推销自己,不然怎会有“谢安不肯出,将如苍生何”的说法,所谓的退隐不过是退一步进两步,炒作也分热炒和冷炒两种。 2、政客本⾊非关善恶 像谢安这等⾼士往往有着隐士和政客的两面,宝钗也是,虽然她的政治生涯囿于小小的大观园里,一样需要⾼明的手段,宝钗的政客天赋使她得以胜任。 最简单的莫过施以小惠,说⽩了,就是给人家钱或东西,这事宋江柴进统统⼲过,是政客们必杀绝招。但是大观园里的女儿们不似黑旋风李逵,只要掏出银子,马上就抱紧双拳喊大哥,对赵姨娘之流或者可以这样打发,但是像邢岫烟,尤其是湘云,给钱的方式若不合适,弄不好反得罪了她们。 所以宝钗给她们钱,一是在背人处,二是在她们最需要的时候,三是将大姐的亲情扮相做⾜了。比如当湘云一时冲动,宣布要宴请大伙,宝钗不失时机地点醒她,请客是要银子的,湘云踌躇起来,宝钗主动提出要帮她办螃蟹宴,怕她心里有感觉,只说是伙计送的免费螃蟹,又说,想着我小看了你,咱们两个就⽩好了。她有话直说,更显推心置腹,让湘云怎能不感动,怎能不心悦诚服? 这些人都好办,最难搞定的是黛⽟,那么清⾼的一个人,靠几两银子肯定摆不平。黛⽟的破绽何在呢?是孤单,望渴亲情,宝钗试图从这儿打开关节。 宝黛初见,宝⽟就给黛⽟送了一个字“颦颦”不知道是惭愧于“小时侯⼲的营生”还是觉得⾁⿇,宝⽟自个没有怎么叫过,也未极少见其他人提起,倒是宝钗“颦儿,颦儿”的不离口,叫得那么自然亲切,満含着怜爱与欣赏。 称呼最能拉近人们的距离,红拂的一声“三哥”让虬髯客绝了下流念头,反倒给她老公李靖让路,燕青的一声“姐姐”令李师师再不打他的主意,对梁山一帮到底。可惜黛⽟是见过世面的,识破或自认为识破了宝钗的糖⾐炮弹,不吃这一套,再加上一份气不忿,仍旧与宝钗作对,起码试图在口⾆上占对方上风,还无意中把宝⽟也带进自己的阵营,暧昧地用“杨贵妃”来比喻宝钗,使得宝钗忍无可忍, ![]() 宝钗发怒自然是因宝⽟的冒犯,但未尝没有恼羞成怒的意思,三番五次套近乎,只得到这样的结果,算宝钗政治生涯里一个小小的挫败。 对付黛⽟这种人,只靠花言巧语甜言藌语是行不通的,她太多疑,微笑的眼风斜过来,看透巧言令⾊之后的 ![]() 一个好机会从天而降,黛⽟行酒令时脫口念出《西厢记》《牡丹亭》里的唱词,大家闺秀看⻩⾊小说,非同小可,宝钗终于遇到收服黛⽟的最好时机。也不是没有一点危险 ![]() ![]() 且看宝钗这几步,先是卖个关子,玩笑似地说,你跪下,我要审你。又说,好个千金姐小,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満嘴里说的都是什么!成功地烘托出蹊跷气氛,让黛⽟心里发虚,随即指出黛⽟的有失检点之处,一下子把黛⽟给打晕。占据上风之后,宝钗见好就收,拉她坐下,款款告知自个儿小时候也⼲过这事,卖个破绽给对方,颇有点攻守同盟的意思,又如黑社会歃⾎盟誓,朝自己手腕割上一刀,充分赢得对方的信任,使聪明敏感的黛⽟不至于心生反感。 接下来,再说些为黛⽟着想的大道理,不管黛⽟是否认同宝钗的看法,却没法不领她的情。此次 ![]() 这些行为无关善恶,只是一种政治活动,对湘云雪中送炭对黛⽟苦口婆心是收买人心,在滴翠亭金蝉脫壳对金钏之死无动于衷则是自我保护,如此两端,都是政客本⾊,谈不上好与坏,但都堪称⾼明。 宝钗只有两次现出女儿之态,一次是她哥哥说她想着宝⽟,把她给怄哭了,第二次被夏金桂搅得焦头烂额,她和⺟亲惟暗自垂泪,怨命而已。原来宝钗也是会哭的,面对夏金桂,她的一应手段施展不开,那份无助,倒像一个寻常女孩。 3、何为宝钗的鸿鹄之志 和谢安等人一样,宝钗劳心费神也是因为她有远大志向,如此说来似乎又要重蹈拥黛派的覆辙,但是,且慢,我要说的是,所谓宝二 ![]() ![]() ![]() ![]()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薛家的女儿也不愁嫁,或者有人说,薛家是皇商,要低贾家一等,这我还真没看出来,薛宝琴不但顺利地嫁给了梅翰林的儿子,还被贾⺟百般宠溺,想要她做孙子媳妇;薛家只剩儿孤寡⺟,在贾府照样处处显出尊贵,搞得黛⽟心里都不平衡了。 当然了,就像紫鹃劝黛⽟时所说的那样,不是没有王孙弟子可嫁,但是哪有宝⽟这样知冷知热的呢,可宝⽟的知冷知热是专对黛⽟的,一听说黛⽟要走,他马上死了一半,嫁一个这样的人,比那些朝三暮四的王孙公子又好到哪里去呢,宝钗最知道宝⽟和黛⽟的感情,她⼲吗要跳这个火坑? 正因了这种良好的心态,她才每每拿她二人开玩笑,宝钗虽有心眼,到底还不是口是心非的袭人,如果那样,她就不配与黛⽟双峰对峙,二⽔分流了。 要么她的志向在于⼊宮?⼊宮一事只在前面提了一句,后面就没影了,不知道是待选中,还是已经泡了汤,不管怎样,宝钗不是个死心眼,不见得非要在进宮这棵树上吊死了,再说⼊宮之后,福祸难测,不是每个人都有武则天慈禧那种脫颖而出的机会。 宝钗的志向,其实是不明确的,就像谢安逍遥东山,诸葛亮草堂⾼卧,并不曾琢磨着要奔着怎样一个官衔。他们志向远大,大到空茫,不复是一官半职,当然更不是皇帝老儿的江山,而是必要成就一番事业的抱负。《诗经》里谢安最喜 ![]() 但另一方面,造化弄人,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苦苦追求可能会适得其反,苦心经营也许是弄巧成拙,所以他们不把目标定死,只要方向不错,可以随机应变。他们积极争取的,只是做一个有准备的人,使突如其来的机遇变成花环,一丝不错地落在自己的脖子上。 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这是行为艺术,他摆出等待的姿态,却不做过于积极的争取,手持鱼竿立于江岸,他知道命运神秘莫测,他只静静地等待着,命运将要透给他的一点信息。 宝钗正是像谢安像姜子牙这样的隐者,既有飘逸灵动的⾝姿,又有深不可测的权谋。曹雪芹说她是“山中⾼士晶莹雪”既有欣赏,也略带讽刺。她的待选⾝份,仿佛也非实指,更像是一个比喻,说明她如那些⾼士,正处于期待之中。而贾雨村所咏的那句诗:“⽟在椟中求善价,钗在中奁待时飞”后半句仿佛是宝钗的写照,只是这样说下去又要陷⼊考据派的烂泥坑了,且这里打住。 |
上一章 误读红楼 下一章 ( → ) |
闫红的最新言情小说《误读红楼》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误读红楼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误读红楼是闫红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