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是李昉、扈蒙、徐铉等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太平广记 作者:李昉、扈蒙、徐铉等 | 书号:10225 时间:2017/3/27 字数:11628 |
上一章 卷三百九十八·石(坡 下一章 ( → ) | |
石 ⻩石 马肝石 石鼓 采石 青石 石文 石连理 太⽩精 古铁铧 走石 石桥 石磨 釜濑 石鱼 坠石 立石 孤石 网石 卵石 卧石 僧化 陨石 目岩 石驼 石柱 石响 石女 蔵珠石 化石 松化 自然石 热石 ⽝吠石 瓮形石 三石 人石 金蚕 坡沙 飞坡 鸣沙 石 ⻩石 帝尧时,有五星自天而陨。一是土之精,坠于⾕城山下。其精化为圯桥老人,以兵书授张子房。云:“读此当为帝王师,后求我于⾕城山下,⻩石是也。”子房佐汉功成,求于⾕城山下,果得⻩石焉。子房隐于商山,从四皓学道。其家葬其⾐冠(原本“冠”下有“于”字,据明抄本删)⻩石焉。古者常见墓上⻩气⾼数十丈。后⾚眉所发,不见(“见”原作“发”据明抄本改)其尸,⻩石亦失,其气自绝。(出《录异记》) 马肝石 元鼎五年,郅支国贡马肝石百斤。长以⽔银养,內于⽟函中,金泥封其上。其国人长四尺,唯饵马肝石。此石半青半⽩,如今之马(“今之马”三字原作“金”据明抄本改)肝。舂(“舂”原作“石”据明抄本改)碎之,以和九转丹,呑之一丸,弥年不渴饥。以之拭发,⽩者皆黑。帝尝坐群臣于甘泉殿,有发⽩者,以此拭之,应手皆黑。是时公卿语曰:“不用作方伯,唯愿拭马肝石。”此石酷烈。不杂丹砂,唯可近发。(出《洞冥记》) 石鼓 吴郡临江半岸崩,出一石鼓,槌之无声。武帝以问张华,华曰:“可取蜀中桐材,刻为鱼形,扣之则鸣矣。”于是如其言,果声闻数里。(出《录异记》) 采石 石季龙立河桥于云昌津,采石为中济。石无大小,下辄随流,用工五百余万,不成。季龙遣使致祭,沉璧于河。俄而所沉璧流于渚上。地震,⽔波腾上津所。楼殿倾坏,庒死者百余人。(出《录异记》) 青石 唐显庆四年,鱼人于江中网得一青石,长四尺,阔九寸,其⾊光润,异于众石。悬而击之,鸣声清越,行者闻。莫不驻⾜。都督滕王表送,纳瑞府。(出《豫章记》) 石文 昌松瑞石文,初李袭誉为凉州刺史,奏昌松有瑞石,自然成字。凡千一十字。其略曰,⾼皇海宇字李九八王千太平天子李世王千年太子治书燕山人士国主尚任谔奖文通千古大王五王七王十王凤手才子武文贞观昌大圣四方上下万古忠孝为喜,勅礼部郞中柳逞,驰驿检覆,并同所奏。(出《录异记》) 石连理 永昌年中,台州司马孟诜奏:“临海⽔下冯义,得石连理树三株,皆⽩石。”(出《洽闻记》) 太⽩精 金星之精,坠于南中圭峰之西,因号为太⽩山,其精化为⽩石,状如⽟美,时有紫气覆之。天宝中,玄宗立玄元庙于长安大宁里临淄旧邸, ![]() 古铁铧 天宝中,玄宗以三门河道险厄,漕转艰阻,乃令旁北山,凿石为月河,以避湍急,名曰天宝河。岁省运夫五十余万,又无覆溺淹滞之患,天下称之。其河东西径直,长五里余,阔四五丈,深二丈三丈至五六丈,皆凿坚石。匠人于坚石之下,得古铁铧,长三尺余,上有“平陆”两字,皆篆文也。玄宗异之,蔵于內库。遂命改河北县为平陆县,旌其事也。(出《开天传信记》) 走石 宝历元年乙巳岁,资州资 ![]() 石桥 赵州石桥甚工,磨垅密致,如削焉。望之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上有勾栏,皆石也,勾栏并为石狮子。龙朔年中。⾼丽谍者盗二狮子去,后复募匠修之,莫能相类者。至天后大⾜年,默啜破赵定州,贼 ![]() 石磨 吴兴故彰县东三十里,有梅溪山。山 ![]() ![]() 釜濑 夷道县有釜濑,其石大者如釜,小者如斗,形⾊ ![]() ![]() 石鱼 衡 ![]() ![]() 坠石 伊阙县令李师晦,有兄弟任江南官,与一僧往还。尝⼊山采药,暴风雨,避于桤树。须臾大震,有物瞥然坠地,倏而晴朗。僧就视,乃一石,形如乐(“乐”原作“药”据明抄本改)器,可以悬击。其上平齐如削,中有窍,其下渐阔而员,状若垂囊。长二尺,厚三分,左小缺。⾊理如碎锦,光泽可鉴,叩之有声。僧意其异物,置于樵中归。柜而埋于禅 ![]() ![]() 立石 莱子国海上有石人,长一丈五尺,大十围。昔始皇遣此石人追劳山,不得,遂立。(出《酉 ![]() 孤石 筑 ![]() ![]() ![]() ![]() ![]() 网石 于季有(“有”《酉 ![]() ![]() 卵石 常侍崔元亮,在洛中,尝闲步涉岸,得一石子,大如 ![]() ![]() 卧石 荆州永丰县东乡里,有卧石一,长九尺六寸,其形似人,而举体青⻩隐起,状若雕刻。境若旱,使祭而举之,小雨小举之,大雨大举之。相传此石忽见如此,本长九尺,今加六寸矣。(出《酉 ![]() 僧化 天台僧,乾符中,自台山之东临海县界,得洞⽳。同志僧相将寻之。初一二十里,径路低狭,率多泥涂。自外稍平阔,渐有山,山十许里。见市肆居人,与世无异。此僧素习咽气,不觉渴饥。其同行之僧饥甚,诣食市肆乞食,人或谓曰:“若能忍渴饥,速还无苦。或餐啖此地之食,必难出矣。”饥甚,固求食焉。食毕,相与行十余里,路渐隘小,得一⽳而出。餐物之僧,立化为石矣。天台僧出山逢人,问其所管,已在牟平海滨矣。(出《录异记》) 陨石 唐天复十年庚午夏,洪州陨石于越王山下昭仙观前,有声如雷,光彩五⾊,阔十丈。袁吉江洪四州之界,皆见光闻声。观前五⾊烟雾,经月而散。有石长七八尺,围三丈余,清碧如⽟,堕于地上。节度使刘威命舁⼊昭仙观內,设斋祈谢。七⽇之內,石稍小,长三尺;又斋数⽇,石长尺余;今只有七八寸,留在观內。(出《录异记》) 目岩 平乐县有山,林石岩间,有目如人眼,极大,瞳子⽩黑分明,名曰目岩。(出《荆州记》) 石驼 于阗国北五⽇行,又有山,山上石骆驼溺⽔,滴下,以金银等器承之,皆漏。人掌亦漏,唯瓠取不漏。或执之,令人⾝臭,⽪⽑改。(出《洽闻记》) 石柱 劫比他国,中天竺之属国也。有石柱,⾼七十尺,绀⾊有光。或观其⾝,随其罪福,悉见影中见之。(出《洽闻记》) 石响 南岳岣嵝峰,有响石,呼唤则应,如人共语,而不可解也。南州南河县东南三十里,丹溪之曲(“曲”字原缺,据明抄本补),有响石,⾼三丈五尺,阔二丈,状如卧兽。人呼之应,笑亦应之,块然独处,亦号曰独石也。(出《洽闻记》) 石女 桂 ![]() 蔵珠石 江州南五十里,有店名七里店,在沱江之南。小山下有十余枚,如流星往来。或聚或散。石上常(“常”原作“石”据明抄本改)有光景。相传云,珠蔵于此,乃无价宝也。或有见者,密认其处,寻求不得。(出《录异记》) 化石 会稽进士李晀,偶拾得小石,青黑平正,温滑可玩,用为书镇焉。偶有蛇集其上,驱之不去,视以化为石。求它虫试之,随亦化焉。壳落坚重,与石无异。(出《录异记》) 松化 婺州永康县山亭中,有枯松树,因断之,误堕⽔中。化为石。取未化者,试于⽔中,随亦化焉。其所化者,枝⼲及⽪,与松无异,且坚劲。有未化者数段,相兼留之,以旌异物。(出《录异记》) 自然石 洪州建昌县界田中,有自然石碑石人及石⻳,散在地中,莫知其数。皆如镌琢之状,而无文字。石人多倒卧者,时有立者。又云,侧近有石井,深而无⽔。有好事者,持火⼊其中,旁有横道,莫知远近,道侧亦皆是石人焉。(出《录异记》) 热石 新北市是景云观旧基,有一巨石,大如柱础。人或坐之蹋之,逡巡如火烧。应心烦热,因便成疾,往往致死。或云,若聚火烧此石吼,即瞿塘山吼而⽔沸。古老相传耳。又蜀州晋原县山亭中,有二大石,各径二尺已来,出地七八寸。人或坐之,心痛往往不救。又是落星石,东边者,坐即灵者;西边者,与诸石无异。⾊并带青⽩也。(出《录异记》) ⽝吠石 婺源县有大⻩石,自山坠于溪侧,莹彻可爱,群⽝见而竞吠之。数⽇,村人不堪其喧,乃相与推致⽔中。⽝又俯⽔而吠愈急,取而碎之。⽝乃不吠。(出《稽神录》) 瓮形石 潘祚为鄱 ![]() ![]() 三石 处(明抄本“处”作“虔”)州石人山,在泥⽔口,近有三石,形甚似人。居中者为君,左曰夫人,右曰女郞。(出邓德明《南康记》) 人石 昔有夫 ![]() ![]() 金蚕 右千牛兵曹王文秉,丹 ![]() ![]() ![]() ![]() ![]() 坡沙 飞坡 永昌年,太州敷⽔店南西坡,⽩⽇飞四五里,直塞⾚⽔。坡上桑畦麦垄,依然仍旧。(出《朝野佥载》) 鸣沙 灵州鸣沙县有沙,人马践之,辄鈖然有声。持至他处,信宿之后,无复有声。(出《国史异纂》) 译文 石 ⻩石 马肝石 石鼓 采石 青石 石文 石连理 太⽩精 古铁铧 走石 石桥 石磨 釜濑 石鱼 坠石 立石 孤石 网石 卵石 卧石 僧化 陨石 目岩 石驼 石柱 石响 石女 蔵珠石 化石 松化 自然石 热石 ⽝吠石 瓮形石 三石 人石 金蚕 坡沙 飞坡 鸣沙 石 ⻩石 帝尧时代,有五颗星从天上坠落下来。其中有一颗是土星的精气,坠落在⾕城山的山脚下。它的精气变化成圯桥老人,他把一部兵书授给张子房,并且说:“读了这部书能给帝王掌管军队。以后要找我就到⾕城山的山脚,那里的⻩石就是我。”张子房辅助汉王完成功业之后,到⾕城山的山脚寻找圯桥老人,果然在那里得到了⻩石。后来张子房隐居在商山,跟随时称商山四皓的东园公、用里先生、绮里季、夏⻩公学习道术。张子房死后,他的家人把他的服装和⻩石埋葬了。古代的人常常看见他的坟墓上有几十丈⾼的⻩⾊雾气。后来,他的坟墓被⾚眉军挖掘,没有看见他的尸体,⻩石也失掉了,那种⻩⾊的雾气自然的断绝了。 马肝石 西汉元鼎五年,郅支国进贡马肝石一百斤。马肝石长时间用⽔银保养,放在⽟石做的匣子中,它的上面用金泥封严。郅支国的人⾝长四尺,只吃马肝石。这种石半黑半⽩,像现在的马肝。捣碎它,用它和成九转丹,吃下一丸,长年不饥不饿。用它擦拭头发,⽩的都变成黑的。皇帝曾经和群臣在甘泉殿上坐,其中有头发⽩的人,用它擦拭头发,手过之处都变成黑的了。当时王公大臣有一句谚语说:“不用做一方的长官,只愿意擦拭马肝石。”这种石头药 ![]() 石鼓 吴郡临江的堤岸有一半崩塌,出现一面石鼓。用木槌敲打它没有声音。武帝因而询问张华。张华说:“可以取来蜀中的桐木,雕刻成鱼的形状,敲打它就会响了。”于是按照张华说的做了,果然在几里之外都可以听到石鼓的声音。 采石 石季龙在云昌渡口建一座河桥。采石作为河口渡头之用。石头无论是大是小,扔下去就随⽔流走。用工五百多万,没有成功。石季龙派遣使者到那里祭祀,把璧投⼊河中,不一会儿投⼊⽔中的璧漂流到河中的⽔洲上。大地震动,河⽔的波涛上下翻腾涌上渡口,渡口上面的楼台殿阁倾倒毁坏,被庒死的有一百多人。 青石 唐朝显庆四年,有一个打鱼的人在大江中用网打上来一块青石,长四尺,宽九寸。它的颜⾊光亮柔润,和各种石都不同。把青石悬挂起来敲打它,发出的响声清脆悠扬,走路的人听到它,没有不停住脚步的。都督滕王上奏章运送京师,收进瑞府。 石文 翻译缺失 石连理 唐朝永昌年间,台州司马孟诜上奏表章:“临海郡⽔下冯义,得到三株石连理树,都是⽩⾊的石头。” 太⽩精 金星的精气,坠落在南中圭峰的西侧,于是称名为太⽩山。它的精气变化成⽩石,样子象⽟一样美,经常有紫⾊的雾气覆盖着它。唐天宝年间,唐玄宗在长安大宁里临淄旧邸建立玄元庙,想雕塑玄元的像。唐玄宗梦见神人对他说:“太⽩山北面的山⾕中有⽟石,可以取回来雕塑成玄元像,出现紫⾊雾气的地方就是有⽟石之处。第二天,玄宗派使者进山⾕寻找。山下的人说:“近十天来,常有紫⾊雾气出现,连⽇不散。”果然在紫⾊雾气的下面挖掘到了⽟石,雕琢成玄元像,⾼两丈左右。又做了两个得道之人和两个侍童,以及李林甫、陈希烈的形象,⾼六尺。 古铁铧 天宝年间,唐玄宗因三门河道险要阻塞,漕运受阻,于是命令依傍北山,开凿山石弯为月芽形河道,而避开湍急⽔流,名字叫天宝河。每年可以节省运输民工五十多万,又没有船翻沉没滞留不通的忧虑,天下的人都称赞这件事。那条河东西笔直,长五里多,宽四、五丈。深二、三丈到五、六丈,都是开凿硬坚的岩石。匠人在硬坚的岩石下面,得到了一个古代的铁铧。长三尺多,上面有“平陆”两个字,都是篆文,唐玄宗觉得它很奇特,收蔵在皇宮的库房里。于是命令改河北县为平陆县,以表彰得到古铁铧那件事。 走石 唐宝历元年乙巳年,资州资 ![]() 石桥 赵州石桥非常精巧,石头之间的接 ![]() 石磨 吴兴故彰县东面三十里处,有一座梅溪山,山脚下笔直地竖立着一 ![]() 釜濑 夷道县有釜濑,那石大的像锅那样大,小的像斗那样大,形状和颜⾊和真的一样,只是中间是实的罢了。 石鱼 衡 ![]() 坠石 伊阙县令李师晦,有个兄弟在江南做官,同一个和尚有来往。曾经进山采药,遇到暴风雨,在桤树下避雨。不一会儿,风雨大震,有一物忽然落地,很快天晴⽇朗。和尚靠近落物去看,是一块石头,形状象乐器,可以悬挂起来击打。它的上面平滑整齐象刀削的一样,中间有孔,它的下面逐渐变宽变圆,形状象下垂的口袋。石头长二尺,厚三分,左边有一小的缺口。颜⾊和纹理象细碎的锦缎,光泽可以照人,敲打它有响声。和尚猜想它是奇特的东西,放在木柴中带回寺院,放⼊柜中并埋在禅 ![]() ![]() ![]() 立石 莱子国的海上有一个石人,⾼一丈五尺,有十围那样耝大。过去秦始皇帝派这个石人追赶劳山,没有追到,就立在这里了。 孤石 筑 ![]() ![]() ![]() ![]() ![]() 网石 于季有做和州刺史的时候,靠近江边有一座寺庙,寺庙前是钓鱼人聚集的地方。有一个打鱼的人,向江中下网,起网时觉得很重,网破了,往网里一看,是一块石头,大小象拳头。于是乞求寺庙里的和僧,把这块石头放置在佛殿当中。石头就不停地长,过了一年,重达四十斤。张司封员外郞⼊蜀的时候,亲眼看到了那件事。 卵石 常侍崔元亮,在洛中的时候,曾空闲散步来到河岸,捡得到一个石子,大小象 ![]() 卧石 荆州永丰县的东乡里,有卧石一块,长九尺六寸,它的形状象人,但全⾝青⾊和⻩⾊,微微突起,像雕刻的一样。境內如果⼲旱,让人祭祀并举起它,要小雨小举它,要大雨大举它。相传这块卧石忽然出现的时候是这样,本来长只有九尺,现在增加了六寸。 僧化 有一个天台山和尚,在乾符年间,从天台山东面的临海县境內,找得一个洞⽳。与他志向相同的一个和尚将与他互相协助探明洞⽳。开始的一、二十里,山洞低矮,小路狭窄,一般多是泥泞的路。从这往外稍平坦开阔,并逐渐有山。过山十余里,出现了市场、作坊和居民,和人世间没有什么不同。天台山和尚一向练咽气之功,不觉得饥饿⼲渴,而与他同行的和尚饥饿得很,到市场、作坊去乞食。人们有的对他说:“如果你能忍住渴饥,快返回去,没有痛苦。如果吃了此地的食物,必然难出去呀。”和尚饥饿厉害,坚持乞求食物。吃完后,共同走了十余里,道路逐渐狭小,找到一个洞⽳走出来,吃食物的和尚,立刻化作石头了。天台山和尚走出山遇见人,问他们这里归哪管辖,已经在牟平县的海边了。 陨石 唐天复十年即庚午年的一个夏天,洪州有块石头陨落在越王山下的昭仙观前。有声音如雷,发出五⾊光彩,光环有十丈。袁州、吉州、江州、洪州这四个州的界內,人们都看见了光听见了响声。昭仙观前的五⾊烟雾,一个月才散去。有块大石长七八尺,周围三丈多,清碧如⽟,落在地上。节度使刘威命人抬⼊昭仙观內,设置供品祈祷拜谢。七天之內,石稍见小,长三尺;又供祈了几天,石只一尺多长;现在只有七八寸长,仍留在昭仙观內。 目岩 平乐县有座山,山林的岩石中间,有孔象人的眼睛,特别大,內眼珠黑⽩分明,名叫目岩。 石驼 从于阗国向北走五天,又有一山,山上有头石骆驼尿⽔。⽔滴到山下,用金银等器具接⽔,⽔都漏;人用手掌接⽔也漏,只有用葫芦做的器具接⽔才不漏。如果用手端它,人⾝上就发臭,⽪⽑都变了样子。 石柱 劫比他国,隶属于中天竺国。国內有 ![]() 石响 南岳岣嵝峰,有一响石,呼唤它就答应,就象人与人说话一样,不明⽩怎么回事。南州南河县东南三十里,丹溪的转弯处,有块响石,⾼三丈五尺,宽二丈,形状象卧兽。人呼唤它它就答应,人笑它也笑。它孤独地躺在那里,所以也称作独石。 石女 桂 ![]() 蔵珠石 江州南五十里,有个村店名叫七里店,在沱江的南面。它那里有座小山丘,下面有十多个石子,象流星一样往来穿梭,时聚时散。石上经常有光影。人们都传说,有宝珠蔵在这里,是无价宝。有见到蔵珠石的人,虽然暗中记住了蔵珠石所在的地方,但却找不到宝珠。 化石 会稽进士李晀,偶然拣到一颗小石子,颜⾊青黑形状平正,温暖滑润可以玩赏,李晀用它作书写用的镇纸。偶然间有条蛇盘在石上,赶它也不走,仔细一看蛇已化成了石头。找来别的小虫试验一下,跟着也化成了石头。壳落硬坚有重量,与石头没什么不同。 松化 婺州永康县的山亭中,有一棵枯⼲的松树,由于树⼲折断,使树堕⼊⽔中,化成了石头。拿没化的树枝,在⽔中试验,随着也化成了石头。化成石头的松树,树枝树⼲和树⽪,和松树一样,而且坚韧苍劲。有没化成石的几段树,人们互相保留起来,以表明它是奇异之物。 自然石 洪州建昌县境內的农田中,有自然形成的石碑、石人和石⻳,分散在田地中,不知道有多少。都像被雕琢过的样子,只是没有文字。石人大多数都倒在地里,偶尔也有站立着的。另外,田地旁不远处有口石井,井很深但没有⽔。有好事的人,手拿着火进⼊井中,井壁旁边有横道,不知道多远多近。道两旁也都是石人。 热石 新北市是景云观的旧址。那里有一个巨石,大小象柱子下面的石墩。有人坐在上面或踩在上面,就象被火烧了一样迅速退下来,弄得人心烦躁而发热,于是便生成疾病,往往使人致死。有的人说,要是聚火烧得这个石墩吼叫,瞿塘山也立即吼叫而且⽔也开始沸腾。这只是古老的时候人们的互相传说罢了。另外,蜀州晋原县的山亭中,有两块大石,每块的直径都在二尺以內,露出地面七八寸。人坐在石上,心痛往往不能救治。也是两块陨石。东边那块石头,是坐上就灵验的石头,西边那块,和别的石头没有不同。两块石头都带有青⽩的颜⾊。 ⽝吠石 婺源县有块⻩⾊的大石头,从山上坠落在山间的溪⽔旁,晶莹透彻很是可爱。一群狗见了就全都朝着石头叫。一连叫了几天,村里的人忍受不了狗叫的喧闹声,就一起将⻩石推到溪⽔中。狗又冲着⽔叫而且叫声愈来愈急,村里的人又将大⻩石从⽔中取出砸碎,狗便不叫了。 瓮形石 潘祚是鄱 ![]() ![]() 三石 处州有座石人山,在泥⽔河的⼊江口,山上相近有三石,形状非常象人。在中间的是君,左边的叫夫人,右边的叫女郞。 人石 过去有夫 ![]() ![]() 金蚕 右千牛兵曹王文秉,丹 ![]() ![]() ![]() 坡沙 飞坡 唐永昌年间,太州敷⽔店南的西坡,⽩天飞出去四五里路,一直堵落到⾚⽔河中。坡上的桑田麦地,依然还是原来的样子。 鸣沙 灵州鸣沙县有个地方的沙子,人或马踏上,就发出金属般的响声。把这里的沙子拿到别的地方,随便在哪里放夜一之后,再踏便不再有声。 |
上一章 太平广记 下一章 ( → ) |
李昉、扈蒙、徐铉等的最新历史小说《太平广记》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太平广记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太平广记是李昉、扈蒙、徐铉等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