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是李昉、扈蒙、徐铉等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太平广记 作者:李昉、扈蒙、徐铉等 | 书号:10225 时间:2017/3/27 字数:8323 |
上一章 卷三百九十一·铭记一 下一章 ( → ) | |
李斯 夏侯婴 张恩 ⾼流之 ⾼显洛 谢灵运 王果 丰都冢 樊钦贲 姜师度 邬载 郑钦悦 李斯 周末,有发冢得方⽟石,上刻文八十字,当时莫识,遂蔵书府。至秦时,李斯识八字,云:上天作命,皇辟迭王。至汉时,叔孙通识二字。(出《述异记》) 夏侯婴 汉夏侯婴以功封滕公,及死将葬,未及墓,引车马踣地不前。使人掘之,得一石室,室中有铭曰:“佳城郁郁,三千年见⽩⽇,吁嗟滕公居此室!”遂改卜焉。(出《独异志》) 张恩 后魏天赐中,河东人张恩盗发汤冢,得志云:“我死后二千年,困于恩。”恩得古钟磬,皆投于河。此又别见《圣贤城冢记》。(出《史系》) ⾼流之 后魏⾼流之,为徐州刺史。决滹沱河⽔绕城,破一古墓。得铭曰:“吾死后三百年,背底生流泉,赖逢⾼流之,迁吾上⾼原。”流之为造棺椁⾐物,取其柩而改葬焉。(出《朝野佥载》) ⾼显洛 洛 ![]() ![]() 谢灵运 宋浦 ![]() 王果 唐左卫将军王果被责,出为雅州刺史。于江中泊船,仰见岩腹中有一棺,临空半出。乃缘崖而观之,得铭曰:“ ![]() 丰都冢 东都丰都市,在长寿寺之东北。初筑市垣,掘得古冢,土蔵,无砖甓。棺木陈朽,触之便散。尸上著平上帻,朱⾐。得铭云:“筮道居朝,⻳言近市。五百年间,于斯见矣。”当时达者参验,是魏⻩初二年所葬也。(出《朝野佥载》、《两京记》) 樊钦贲 寇天师谦之,后魏时得道者也,常刻石为记,蔵于嵩山。上元初,有洛川郜城县民,因采药于山,得之,以献县令樊文。言于州,州以上闻,⾼宗皇帝诏蔵于內府。其铭记文甚多,奥不可解。略曰,木子当天下。又曰,止戈龙。又曰,李代代不可移宗。又曰,中鼎显真容。又曰,基千万岁。所谓“木子当天下”者,盖言唐氏受命也。“止戈龙”者,言天后临朝也。“止戈”为“武”武天后氏也。“李代代不移宗”者,谓中宗中兴,再新天地。“中鼎显真容”者,实真宗之庙讳。“真”为睿圣之徽谥,得不信乎。“基千万岁”者“基”玄宗名也“千万岁”盖历数久长也。后中宗御历,樊文男钦贲,以石记本上献,上命编于国史。(出《宣室志》) 姜师度 卫先生大经,解梁人,以文学闻。不狎俗,常闭门绝人事。生而敏悟,周知天文历象,穷冥索玄。后以寿终,墓于解梁之野。开元中大⽔,姜师度奉诏凿无咸河,以溉盐田。刬室庐,溃丘墓甚多,解梁人皆病之。既至卫先生墓前,发其地,得一石,刻字为铭,盖先生之词也。曰:“姜师度,更移向南三五步。”工人得之,以状言之于师度。师度异其事,叹咏久之,顾谓僚吏曰:“卫先生真奇士也。”即命工人迁其河,远先生之墓数十步。(出《宣室志》) 邬载 开元中,江南大⽔,溺而死者数千。郡以状闻,玄宗诏侍御史邬君载往巡之。载至江南,忽见道旁有古墓,⽔溃其⽳。公念之,命迁其骸于⾼原上。既发墓,得一石,凿而成文,盖志其墓也。志后有铭二十言,乃卜地者之词。词曰:“尔后一千岁,此地化为泉。赖逢邬侍御,移我向⾼原。”载览而异之,因校其年,果千岁矣。(出《宣室志》) 郑钦悦 天宝中,有商洛隐者任升之,尝贻右补阙郑钦悦书曰:“升之⽩。顷退居商洛,久阙披陈。山林独往, ![]() ![]() ![]() ![]() ![]() ![]() ![]() ![]() ![]() 译文 李斯 夏侯婴 张恩 ⾼流之 ⾼显洛 谢灵运 王果 丰都冢 樊钦贲 姜师度 邬载 郑钦悦 李斯 周明末年,有人在挖掘古墓时得到一块⽟石,上面刻着一篇文章共计八十个字。当时都不认识这些字,便把它蔵在书馆中。到了秦朝时,李斯认出八个字,为“上天作命,皇辟迭王。”到汉朝时,叔孙通又认出两个字。 夏侯婴 汉朝的夏侯婴因功劳而被封为滕公,等到他去世将要安葬的时候,灵车尚未到墓地,拉车的马便仆倒在地再也不往前走。派人在这里往下挖掘,竟然挖到一个石屋。石屋中刻有铭文写道:“佳城郁郁,三千年见⽩⽇,吁嗟滕公居此室!”于是将滕公改葬在这里。 张恩 后魏天赐年间,河东人张恩盗掘商汤古墓,挖到一铭志,写道:“我死后二千年,受难于恩。”张恩将得到的古钟磬,全投进河里。此事又见于《圣贤城冢记》。 ⾼流之 后魏时的⾼流之,任徐州刺史,他要开掘滹沱河而引⽔绕城作为防护。施工中挖开一座古墓,得到一篇铭文,上写道:“吾死后三百年,背底生流泉。赖逢⾼流之,迁吾上⾼原。”⾼流之重新给他造了棺椁制备了⾐物,取出他的灵柩而改葬于别处。 ⾼显洛 在洛 ![]() 谢灵运 南朝宋代浦 ![]() 王果 唐朝左卫将军王果被处分,出任雅州刺史。在乘船赴任的途中,有一天他把船停泊在江上,一抬头发现在岸边悬崖的半 ![]() ![]() 丰都冢 东都丰都市,在长寿寺的东北面。在最初刚建城墙时,挖出一座古墓。是土蔵,四周没砌砖,棺木已经腐朽,一碰就散架了。尸体的头上戴一块平上巾,穿红⾐裳。并得到一行铭文,写道:“筮道居朝,⻳言近市。五百年间,于斯见矣。”当时经通晓这方面知识的人对照查验,认为是魏⻩初二年所葬。 樊钦贲 寇天师字谦之,后魏时得道。他经常在石头上刻字记事,然后将刻字的石头蔵于嵩山中。唐朝上元初年,洛川郜城县有一百姓,因到山中采药,得到一块石头。他把这块石头献给县令樊文,县令将此事禀报州官,州官又上奏给皇帝,⾼宗皇帝下诏将石头蔵于內府。这块石上刻字记述的事很多,而且深奥难解。简要地说,有“木子当天下”又说“止戈龙”、“李代代不可移宗”、“中鼎显真容”、“基千万岁”等等。所谓“木子当天下”是说唐朝李氏受天命该当皇帝。所谓“止戈龙”是说则天武后要临朝当政;“止戈”为“武”是指武则天。所谓“李代代不移宗”是说中宗皇帝使唐朝重新振兴起来,使天地再度焕然一新。所谓“中鼎显真容”其实是指睿宗的庙讳,因为“真”是睿宗的徽号,能让人不相信吗?所谓“基千万岁”“基”是玄宗的名字“千万岁”是指他经历的时间长久。后来中宗皇帝登位,樊文的儿子钦贲把石记本献上,皇帝下令将它编⼊国史。 姜师度 有位先生名叫卫大经,解梁人。因有学问而远近闻名,不媚俗,经常闭门而谢绝与他人来往。他生来天资聪慧而有很⾼悟 ![]() 邬载 唐朝开元年间,江南发大⽔,淹死好几千人。郡守把这种情况上报给皇帝,玄宗下令让侍御史邬载前往巡察。邬载来到江南,忽然发现道旁有座古墓,被⽔冲坏而注⼊墓⽳。邬载很怜悯,便叫人把墓中的骨骸迁到⾼地上。等到挖墓的时候,发现有一块石头,上面刻有文字,是记载这坟墓情况的。志后有铭文二十字,是占卜此地为自己坟墓的人说的话。他写道:“尔后一千岁,此地化为泉。赖逢邬侍御,移我向⾼原。”邬载看了看很感奇异。于是查验这墓的年代,果然有一千年了。 郑钦悦 唐朝天宝年间,有个商洛隐士任升之,曾给右补阙郑钦悦写信说:“升之所言是这样的:我隐退后居住在商洛,久阙披陈,独往山林,亲情之间断绝往来。有事想向你求问,他⽇再去拜访。升之的上五代先宜曾在梁朝作官任太常,当初在南 ![]() ![]() ![]() ![]() ![]() ![]() ![]() ![]() ![]() ![]() ![]() |
上一章 太平广记 下一章 ( → ) |
李昉、扈蒙、徐铉等的最新历史小说《太平广记》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太平广记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太平广记是李昉、扈蒙、徐铉等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