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是李昉、扈蒙、徐铉等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太平广记 作者:李昉、扈蒙、徐铉等 | 书号:10225 时间:2017/3/27 字数:10932 |
上一章 卷三百三十·鬼十五 下一章 ( → ) | |
张果女 华妃 郭知运 王光本 幽州衙将 韦氏女 崔尚 河湄人 中官 王鑑 李令问 僧韬光 僧仪光 尼员智 杨元英 张果女 开元中,易州司马张果女,年十五,病死。不忍远弃,权瘗于东院阁下。后转郑州长史,以路远须复送丧,遂留。俄有刘乙代之。其子常止阁中,⽇暮仍行门外,见一女子,容貌丰丽,自外而来。刘疑有相奔者,即前诣之,欣然款浃。同留共宿,情态 ![]() ![]() ![]() ![]() 华妃 开元初,华妃有宠,生庆王琮,薨葬长安。至二十八年,有盗 ![]() ![]() ![]() 郭知运 开元中,凉州节度郭知运出巡,去州百里,于驿中暴卒。其魂遂出,令驿长锁房勿开,因而却回府,徒从不知也。至舍四十余⽇,处置公私事毕,遂使人往驿, ![]() 王光本 王光本,开元时为洛州别驾。舂月,刺史使光本行县。去数⽇,其 ![]() ![]() 幽州衙将 开元中,有幽州衙将姓张者, ![]() ![]() ![]() ![]() 韦氏女 洛 ![]() ![]() 崔尚 开元时,有崔尚者,著《无鬼论》,词甚有理。既成,将进之。忽有道士诣门,求见其论。读竟,谓尚曰:词理甚工,然天地之间,若云无鬼,此谬矣。尚谓:何以言之?道士曰:我则鬼也,岂可谓无?君若进本,当为诸鬼神所杀。不如焚之。因而不见,竟失其本。(出《玄怪录》) 河湄人 开元六年,有人泊舟于河湄者,见岸边枯骨,因投食而与之。俄闻空中愧谢之声,及诗曰:我本邯郸士,祗役死河湄。不得家人哭,劳君行路悲。(出《灵怪录》) 中官 有中官行,宿于官坡馆,脫绛裳,覆锦⾐,灯下寝。忽见一童子,捧一樽酒,冲扉而⼊。续有三人至焉,皆古⾐冠,相谓云:崔常侍来何迟?俄复有一人续至,凄凄然有离别之意,盖崔常侍也。及至举酒,赋诗聊句,末即崔常侍之词也。中官将起,四人相顾,哀啸而去,如风雨之声。及视其户,扃闭如旧,但见酒樽及诗在。中官异之,旦馆吏云:里人有会者,失其酒樽。中官出示之,乃里人所失者。聊句歌曰: ![]() 王鑑 兖州王鑑, ![]() ![]() 李令问 李令问,开元中为秘书监,左迁集州长史。令问好服玩饮馔,以奢闻于天下。其炙驴罂鹅之属,惨毒取味。天下言服馔者,莫不祖述李监,以为美谈。令问至集州,染疾,久之渐笃。刺史以其名士,兼是同宗,恒令夜开城门,纵令问家人出⼊。刺史之子,尝夜与奴私出游。至城门,遥见甲仗数百人,随一火车,当街而行。惊曰:不闻有兵,何得此辈?意 ![]() ![]() 僧韬光 青龙寺僧和众、韬光,相与友善。韬光富平人,将归,谓和众曰:吾三数月不离家,师若行,必访我。和众许之,逾两月余。(逾两月余四字原空缺,据许本、⻩本补。)和众往中都,道出富平,因寻韬光。和众⽇暮至,离居尚远,(离居尚远四字原空缺,据许本、⻩本补。)而韬光来 ![]() ![]() ![]() ![]() ![]() ![]() ![]() ![]() 僧仪光 青龙寺禅师仪光,行业至⾼。开元十五年,有朝士 ![]() 尼员智 广敬寺尼员智,尝与同侣于终南山中结夏。夏夜月明下,有哭而来者,其声雄大,甚悲。既至,乃一人,长八尺余,立于庐前。声不辍,遂至夜半,声甚呜咽,涕泪横流。尼等执心正念不惧,而哭者竟不言而去。(出《纪闻》) 杨元英 杨元英,则天时为太常卿,开元中,亡已二十载。其子因至冶成坊削家,识其⽗圹中剑。心异之,问削师:何得此剑?云:有贵人形状⾐服,将令修理,期明⽇五时来取。子意是⽗授,复疑⽗冢为人所开。至⽇,与弟同往削师家室中,伺之。至时取剑,乃其⽗也,骑⽩马,⾐服如生时,从者五六人。兄弟出拜道左,悲涕久之。元英取剑下马,引诸子于僻处,分处家事。末问:汝⺟在家否?云:合葬已十五年。元英言:我初不知。再三叹息,谓子曰:我有公事,不获久住。明⽇,汝等可再至此,当取少资,助汝辛苦。子如期至,元英亦至,得三百千,诫之云:数⽇须用尽。言讫诀去,子等随行涕泣。元英又谓子曰:汝等不了此事,人鬼路殊,宁有百年⽗子耶?言讫诀去。子随骋出上东门,遥望⼊邙山中,数十步忽隐不见。数⽇,市具都尽。三⽇后,市人皆得纸钱。(出《广异记》) 译文 张果女 华妃 郭知运 王光本 幽州衙将 韦氏女 崔尚 河湄人 中官 王鑑 李令问 僧韬光 僧仪光 尼员智 杨元英 张果女 开元年间,易州司马张果的女儿,十五岁那年,得病死了。张果不忍把女儿葬在远处,就暂埋葬在东院房中。张果后来转任郑州长史,因为路太远来回运这女子不方便,就留在了这里。时间不长就有刘乙代替了他住在这里。刘乙的儿子常到这房子里来。太 ![]() ![]() ![]() ![]() ![]() ![]() ![]() ![]() ![]() 华妃 开元初,华妃得宠,生下庆三琮,死后葬在长安。到开元二十八年,有盗贼想要挖华妃墓,于是在原来坟墓的旁边一百多步的地方,伪筑了一个大坟墓,像要埋葬似的,又在坟內暗通地道,直通到原来的坟墓中。剖开棺木一看,她面容如活人,四肢都可以弯曲伸直,盗贼等恣行辱凌,还截断手腕拿下金钏,同时又割掉她的⾆头,又害怕她托梦,把尸体侧立起来,而且在里面放上蜡烛,把棺內的珍宝全都取走了,不可胜数,都放在伪筑的坟墓中。于是在城中用辆车装上空棺材,等到⽇落,便住在墓中,取出各种东西放在魂车和送葬的车中,才这样遮掩着回来。在没等他们去送葬之前,庆王就梦见华妃披发裸体,悲伤哭泣而来说:盗贼挖了我的坟墓,再加上截断我的手腕,侮辱我,我的魂冤枉,怎么可以说出来,但是我一定等他在舂明门毁败。于是详尽地说明了他们的形貌就离去了。庆王一向非常孝顺,忽然惊起流泪哭泣,第二天早晨⼊朝奏明情况,皇帝便召集京兆尹万年令调集精⼲人员去紧急捕捉盗贼。万年令等人专门等盗贼装上东西回去,再抓获。这些盗贼想要进⼊舂明门,门吏呵止他们,就搜查车中,全是各种各样的宝物,全部抓获群盗,拷打他们,他们立即就招服了。逮捕了几十个人,都是些无品行的豪门亲戚弟子,庆王请求严惩他们为首的五个人,得以亲自报仇,皇帝答应了他。他把这五个人的五脏都拿出来,烹饪他们,用以祭典华妃,其余盗贼都在京兆门外公布名单斩首,改葬贵妃。庆王哀伤了三年。 郭知运 开元年中,凉州节度使郭知运出去巡察,离开凉州百里地,郭知运在驿站暴死,他的魂就离开了⾝体,让驿长锁住房门不打开,他的魂就返回府衙中,他的随从都不知道。郭知运回到家里四十多天,处理安排公私事结束,就派人去驿站 ![]() 王光本 王光本,开元年时做洛州别驾,舂季,刺史让王光本去县里,离家几天,王 ![]() ![]() ![]() 幽州衙将 开元年间,有个幽州衙将姓张的,他有 ![]() ![]() ![]() ![]() 韦氏女 洛 ![]() ![]() ![]() 崔尚 开元年间,有个叫崔尚的,著有《无鬼论》,论述很有道理,已经成书。准备向上进献这书。忽然有个道士到他家门前,请求看看那本书。道士读完,对崔尚说:说理很严密,但是天地之间,如果说没有鬼,这是错误的。崔尚对他说:凭什么这么说?道士说:我就是鬼,怎么能说没有?您如果进献此书,一定会被鬼神杀害,不如烧了书。说完就不见了。同时失去那书。 河湄人 开元六年,有个乘船到河湄的人,看见岸边⽩骨,于是扔些吃的东西给它。不一会听到空中惭愧感谢之声,还有诗道:我本邯郸士,祗役死河湄。不得家人哭,劳君行路悲。 中官 有个中官在官坡馆住宿,脫去红外⾐,盖着锦缎⾐,灯下觉睡,忽然看见一个童子捧一杯酒,冲门而进,接着有三个人也都来到这里,都穿戴古代⾐服、帽子,互相说着话:崔常侍来得怎么这样迟?不一会儿,又有一个人跟着进来,凄楚的样子有离别的情态,大概是崔常侍,最后一句就是崔常侍的词句。中官将要起来,四个人互相看了看,哀叹长啸而去,象风雨之声,等到再看那个门,关闩象原来的样子,只见酒樽和诗还在,中官很奇怪,天亮时馆吏说:乡里的人有个要见您的,丢了他的酒樽。中官拿出酒杯给他看,竟是他所丢失的,写的诗歌是: ![]() 王鑑 兖州王鑑, ![]() 李令问 李令问,开元年间做秘书监,以后提升为集州长史。令问喜好吃喝玩乐,以奢侈闻名天下。他烧烤驴⾁、腌制鹅⾁之类,招法狠毒地品其味道。天下讲究吃喝的人,没有不效法李监的,把这件事称为美谈。李令问到集州,患了疾病,过了很久,病重了。刺史因为他是名士,同时又是同一宗族,经常派人夜间打开城门,放李令问家人出⼊城门。刺史之子,曾经夜间和奴仆偷偷地出去游玩。到了城门,很远便看见几百名卫士,跟着一辆带火焰的车,正当街行进,便惊讶地问道:没听说有兵事,为什么来这些人?想要回奔告诉⽗亲,又探察他们所到的地方。不久已到了护城河,带火的车从⽔上经过,不曾被浸灭,才知道是鬼。跑着找到城门,城门已关闭,不能回家,于是逃奔到李令问屋里停留。进去以后,带火的车也到了李令问中门外,刺史的儿子虽然恐惧,仍然偷偷看外面。忽然听到屋里十多人念诵经书,穿铠甲的士兵在那里逗留了很久。有一个穿红⾐服的鬼,一直连踢那个门闩,声如雷霆。读经书的声音也不停,带火的车也移上堂前的台阶,很远地看见屋中点着灯火,非常清静,还有十多个人侍候病人。穿红⾐服的人,又戳坏了窗棂,那声音象刚才的一样,李令问左右的人都走散了,鬼从门那儿领着令问出来,于是把他放到带火的车中,群鬼簇拥着离去了。刺史的儿子回到屋里,陈述刚才的事。刺史第二天,派人问令问的病情,令问家里其他人没有敢站起来的,刺史使者叫喊他们才出来,说:昨夜被惊吓,到现在惊吓都没消除,令问尸体被鬼扔掉,在堂屋西北角停放在 ![]() 僧韬光 青龙寺僧和众、韬光,相互友好,韬光是富平人,将要回家,对和众说:我几个月不离开家,师傅如果去,一定去看望。和众答应他了。过了两个多月,和众去中都,路过富平,就去找韬光。和众⽇落时到了,离韬光居住的地方还很远,可韬光就亲自来 ![]() ![]() ![]() ![]() 僧仪光 青龙寺禅师仪光,修持极其⾼深。开元十五年时,有个朝士的 ![]() 尼员智 广敬寺有个尼僧叫员智,曾经和同伴,在终南山中 ![]() 杨元英 杨元英,武则天时做太常卿,开元年间,过世已有二十年,他的儿子因为到冶成坊削家,突然发现了他⽗亲坟墓中的剑。心里感到奇怪,问削家。怎么得到这把宝剑。答道:有个穿戴⾼贵⾐服的人,他让人修理,说等到明天中午来取。杨元英的儿子料想是⽗亲给的,又怀疑⽗亲的坟墓被人挖开。到了第二天,他和弟弟一同去削师家里,等候那人,到了取剑时间,竟是他的⽗亲,骑着⽩马,穿的⾐服都象活时穿的一样,有五六个随从。兄弟俩在道左出来拜见⽗亲,悲泣了很久,元英拿剑下马,引领两个儿子到偏僻的地方,分别 ![]() |
上一章 太平广记 下一章 ( → ) |
李昉、扈蒙、徐铉等的最新历史小说《太平广记》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太平广记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太平广记是李昉、扈蒙、徐铉等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