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是李昉、扈蒙、徐铉等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太平广记 作者:李昉、扈蒙、徐铉等 | 书号:10225 时间:2017/3/27 字数:11807 |
上一章 卷二百零八·书三 下一章 ( → ) | |
唐太宗 购兰亭序 汉王元昌 欧![]() ![]() 王绍宗 郑广文 李 ![]() 唐太宗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自真草书屏风,以示群臣。笔力遒劲,为一时之绝。尝谓朝臣曰:书学小道,初非急务。时或留心,犹胜弃⽇。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又云: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骨力。及得骨力,而形势自生耳。尝召三品已上,赐宴于玄武门。帝 ![]() ![]() ![]() ![]() 购兰亭序 王羲之《兰亭序》。僧智永弟子辨才,尝于寝房伏梁上,凿为暗槛,以贮《兰亭》。保惜贵重于师在⽇。贞观中,太宗以听政之暇,锐志玩书。临羲之真草书帖,构募备尽,唯未得《兰亭》。寻讨此书,知在辨才之所。乃敕追师⼊內道场供养,恩赉优洽。数⽇后,因言次,乃问及《兰亭》,方便善 ![]() ![]() ![]() ![]() ![]() ![]() ![]() ![]() ![]() ![]() 又 一说王羲之尝书《兰亭会序》。隋末,广州好事僧得之。僧有三宝,宝而持之。一曰右军《兰亭》书,二曰神⻳,(以铜为之。⻳腹受一升。以⽔贮之。⻳则动四⾜行。所在能去)三曰如意。(以铁为文。光明洞彻。⾊如⽔晶)太宗特工书,闻右军兰亭真迹,求之得其他本,若第一本,知在广州僧,而难以力取。故令人诈僧,果得其书。僧曰:第一宝亡矣,其余何爱。乃以如意击石,折而弃之;又投⻳一⾜伤,自是不能行矣。(出《纪闻》) 汉王元昌 唐汉王元昌,神尧之子,善行书。诸王仲季并有能名,韩王、曹王,亦其亚也。曹则妙于飞⽩,韩则工于草行。魏王、鲁王,亦韩王之伦也。(出《书断》) 欧 ![]() 唐欧 ![]() 又 率更尝出行,见古碑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步,复下马伫立。疲则布毯坐观,因宿其傍,三⽇而后去。今开通元宝钱,武德四年铸,其文乃欧 ![]() 欧 ![]() 唐欧 ![]() 虞世南 虞世南字伯施,会稽人也,仕隋为秘书郞。炀帝知其才,嫉其鲠直,一为七品十余年。仕唐至秘书监。文皇曰:世南一人,遂兼五绝。一曰博学,二曰德行,三曰书翰,四曰词藻,五曰忠直。有一于此,⾜谓名臣,而世南兼之。行草之际,尤所偏工。本师于释智永,及其暮齿,加以遒逸。卒年八十九。伯施隶草行⼊妙。(出《书断》) 褚遂良 褚遂良,河南人。⽗亮,太常卿。遂良官至仆 ![]() 又 遂良问虞监曰:某书何如永师?曰:吾闻彼一字直五万,官岂得若此者?曰:何如欧 ![]() 薛稷 薛稷,河南人,官至太子少保。书学褚,尤尚绮丽媚好。肤⾁得师之半矣,可渭河南公之⾼⾜。甚为时所珍尚,稷隶行⼊能。(出《书断》)又 稷外祖魏征家,富图籍,多有虞褚旧迹。锐精模效,笔态遒丽。当时无及之者。又善画,(画原作书,据明抄本改)博采古迹,埒于秘书。(出《谭宾录》) ⾼正臣 ⾼正臣,广平人,官至卫尉卿。习右军之法,睿宗爱其书。张怀素之先,与⾼有旧,朝士就⾼乞书,或凭书之。⾼常为人书十五纸,张乃戏换其五纸,又令示⾼。再看不悟。客曰:有人换公书。⾼笑曰:必是张公也。乃详观之,得其三纸。客曰:犹有在。⾼又观之,竟不能辨。⾼尝许人书一屏障,逾时未获。其人乃出使淮南,临别,大怅惋。⾼曰:正臣故人在申州,正与仆书一类,公可便往求之。遂立申此意。陆柬之尝为⾼书告⾝,⾼常嫌之,不将⼊秩。后为鼠所伤,乃持示张公曰:此鼠甚解正臣意。风调不合,一至于此。正臣隶行草⼊能。(出《书断》) 王绍宗 王绍宗字承烈,官至秘书少监。祖述子敬钦羡柬之。其中小真书,体象尤异。其行书及章草,次于真。常与人书云:鄙夫书翰无工者,特由⽔墨之积习。恒精心率意,虚神静思以取之。每与吴中陆大夫论及此道,明朝必不觉已进。陆后与密访知之,嗟赏不少。将余比虞七,以虞亦不临写故也,但心准目想而已。闻虞眠布被中,恒手画腹⽪,与余正同也。承烈隶行草⼊能。(出《书断》) 郑广文 郑虔任广文博士。学书而病无纸,知慈恩寺有柿叶数间屋,遂借僧房居止。⽇取红叶学书,岁久殆遍。后自写所制诗并画,同为一卷封进。玄宗御笔书其尾曰:郑虔三绝。(出《尚书故实》) 李 ![]() 李 ![]() ![]() ![]() 张旭 张旭草书得笔法,后传崔邈、颜真卿。旭言: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饮醉辄草书,挥笔大叫。以头揾⽔墨中而书之,天下呼为张颠。醒后自视,以为神异,不可复得。后辈言笔札者,虞、欧、褚、薛。或有异论,至长史无间言。(出《国史补》) 又 旭释褐为苏州常 ![]() 僧怀素 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弃笔堆积,埋于山下,号曰笔塚。(出《国史补》) 译文 唐太宗 购兰亭序 汉王元昌 欧 ![]() ![]() 王绍宗 郑广文 李 ![]() 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十四年,自己用真草书写一套屏风,给群臣看。这套屏风的书法笔力遒劲有力。堪称当时最好的真草书法了。唐太宗曾对手下的大臣说:书法是小小的学问,初学时且忌急于求成。天天都坚持用心学习练笔,尤其胜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世上各行各艺,没有你用心去学习它而一点收获也得不到的,问题出在你不能全力以赴地去精心研究求索它。唐太宗又说:我临摹古人的书法字帖,并不特意去效仿每个字的形体结构,而将功夫用在摸透它的笔力风骨上面。笔力风骨你吃透了,形体结构自然而然地就把握了。唐太宗经常召集三品以上的臣属们,聚宴在玄武门。太宗亲自执笔作飞⽩草书,诸位大臣们借着酒兴,都纷纷从太宗手中拿过笔来,相比着挥毫书写。散骑常侍刘洎,爬上皇帝休息的 ![]() ![]() ![]() 购兰亭序 唐朝贞观年间,江南越州有一老僧叫辨才,是前朝著名书法家智永禅师的守门弟子。智永禅师临死前,将他珍蔵一世的先祖王羲之的著名书法真迹《兰亭序》传给辨才。辨才和尚得到这一无价墨宝后,怕将它失落了,于是在自己卧室的伏梁上凿一暗⽳,密秘地将《兰亭序》蔵在里面,就象师⽗在时那样珍重保护它。贞观年间,唐太宗在处理家国政务之余的闲暇时间里,专心致志地研究书法。凡是能收集到的王羲之的真草书帖,他都设法弄到了,供他临摹、观赏。唯有《兰亭序》没有得到手。经过多方探询、寻找,得知这份名帖现在江南越州⾼僧辨才手中。于是派人带着他亲手写的敕书去江南越中召请辨才进京,在宮內为他设置诵经修行的道场来供养他。太宗皇帝给予他特殊的礼遇,除了⽇常用度优厚外,还赏赐给他许多贵重物品。几天以后,一次谈到书法时,问辨才和尚知不知道《兰亭序》的下落。虽经多方劝 ![]() ![]() ![]() ![]() ![]() ![]() ![]() ![]() ![]() ![]() ![]() 又 一说:王羲之曾书过《兰亭会序》,隋末,广州一位好事的僧人得到了它。这个僧人有三样宝物,非常珍惜的收蔵着。一是王羲之手书《兰亭会序》,二是铜制神⻳,三是铁制如意。唐太宗非常爱好书法,听到那有王羲之的书法真迹,就设法弄到手里。王羲之别的书法真迹,太宗皇帝都得到了。唯独这份《兰亭会序》,听说在广州这个好事僧人手中,而难以力取。于是,他派去一个人,用欺骗的手段,从这位僧人手里弄到了《兰亭会序》。僧人失去《兰亭会序》后说:第一宝物没有了,其余的宝物还有什么会值得可爱收蔵的呢?于是用如意击石,打断了扔了;又将铜⻳的一只脚摔坏了,从此不能行走。 汉王元昌 唐汉王元昌,神尧的儿子,擅长书写行书。诸位王中的二、三王并列都有能书法的名声。韩王、曹王都次于他。曹王能书飞⽩,韩王工书草书、行书。魏王、鲁王也就韩王之流啊。 欧 ![]() 唐欧 ![]() ![]() ![]() ![]() 又 欧 ![]() ![]() 欧 ![]() 唐欧 ![]() ![]() ![]() ![]() ![]() 虞世南 虞世南,字伯施,会稽人,在隋朝,官任秘书郞。隋炀帝知道他有才能,又嫉恨他的为人耿直,在七品官的位置上一⼲就是十多年。到了唐朝,虞世南官至秘书监。隋文帝曾说过:虞世南一个人⾝兼五绝。一是博学,二是有德行,三是擅长书写,四是赋有词藻,五是忠直耿介。这五个长处有一个长处在⾝,就可以称得上名臣,然而虞世南都具备啊!虞世南的书法,行书、草书,尤其是他最擅长的。虞世南师法于佛门僧人智永。待到晚年,注⼊遒劲,俊逸的风骨。虞世南享年八十九岁,他的隶书、草书、行书、都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褚遂良 褚遂良,河南人,⽗亲叫褚亮,官任太常卿。褚遂良官至仆 ![]() 又 一次,褚遂良问虞世南:我的书法跟智永禅师比较谁的更好些?虞世南说:我听说智永禅师的书法一字值五万钱,你的字能卖到这个价吗?褚遂良又问:跟欧 ![]() ![]() ![]() 薛稷 薛稷,河南人,官至太子少保,书法学习褚遂良体。尤其喜爱将字写得绮丽媚好。褚遂良书法的形体,他学得一半,可称褚遂良的好弟子,他的书法很为当时的人珍视崇尚。薛稷的书法隶书、行书都能写。又 薛稷的外祖⽗魏征家中,蔵书很多。其中收蔵有许多虞世南、褚遂良书法的早期作品。薛稷锐意精心临摹仿效。他效仿虞、褚而书写的字,遒劲中显露出俊丽之气,当时诸多仿效虞、褚二人书法的人都达不到他这种造诣。薛稷还擅长绘画,他博采古人留下的作品、手迹,又从秘书中汲取有益的东西。 ⾼正臣 ⾼正臣,广平人,官至卫尉卿。⾼正臣学习的是王羲之的手法,唐睿宗喜爱他的书法。张怀素的先人与⾼正臣家有 ![]() ![]() 王绍宗 王绍宗,字承烈,官至秘书少监。他效仿王献之,钦慕陆柬之,书法的形体非常怪异。他的行书、章草,次于他的真书。王绍宗,常常对爱好书法的人说:一些鄙陋的人在书法上没有什么造诣,主要是太注重临摹、仿书造成的。只有下定恒心悉心尽意地去领会,杜绝一切杂念地去思索,才能有所进步。他每次跟吴中陆大夫谈论这些道理后,第二天一定在不知不觉中书法就已经长进了。陆大夫后来经过密访知道了这件事情,没少感叹赞赏王绍宗。王绍宗说:陆大夫将我和虞世南比,是因为虞世南也不临摹字帖的缘故,只是心里思到眼睛里就出现了你所思到的字形而已。听说虞世南在破屋里觉睡,总是用手在肚⽪上写字,我跟他一样啊。王绍宗隶书、行书、草书都能写。 郑广文 郑虔官任广文博士。他学习书法而苦于没钱买纸,得知慈恩寺有柿树叶堆积了几间屋子,于是借寺內的僧房居住。每天用红叶写书法,时间长了,写遍了寺中所积的柿树叶。后来自己亲笔书写自己作的诗,和画一同编成一卷,进奉给皇上。唐玄宗亲自在这卷书画的末尾写上:郑虔三绝四个字。 李 ![]() 李 ![]() ![]() ![]() 张旭 张旭深得草书笔法,后传给了崔邈、颜真卿。张旭说:开始时,我听说公主与挑夫争着走路而悟得草书笔法的意境。后来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得草书笔法的神韻。张旭每次饮酒醉时就草书,挥笔大叫。将头浸⼊墨汁中用头书写,世上人称他为张颠酒醒后看见自己用头写的字,认为它神异而不可重新得到。后人评论书法名家,欧 ![]() 又 张旭脫去短⾐官任苏州常 ![]() ![]() 僧怀素 长沙僧怀素喜爱草书,自己声称他深得草圣张旭笔法的奥妙。僧怀素学习书法用过的废笔成堆,埋在山下,称为笔塚。 |
上一章 太平广记 下一章 ( → ) |
李昉、扈蒙、徐铉等的最新历史小说《太平广记》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太平广记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太平广记是李昉、扈蒙、徐铉等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