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是李昉、扈蒙、徐铉等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太平广记 作者:李昉、扈蒙、徐铉等 | 书号:10225 时间:2017/3/27 字数:11011 |
上一章 卷二百零七·书二 下一章 ( → ) | |
王羲之 王献之 王修 荀舆 谢安 王慄 戴安道康昕 韦昶 萧思话 王僧虔 王融 萧子云 萧特 僧智永 僧智果 王羲之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枕中,窃而读之。⽗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曰:尔看用笔法。⽗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涕流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文,更祝板,工人削之,笔⼊木三分。三十三书《兰亭序》,三十七书《⻩庭经》。书讫,空中有语:卿书感我,而况人乎,吾是天台文(说郛九二文作丈)人。自言真胜钟繇。羲之书多不一体,(出羊欣《笔阵图》)逸少善草、隶、八分、飞⽩、章行,备精诸体,自成一家法。千变万化,得之神功。逸少隶、行、草、章、飞⽩五体俱⼊神,八分⼊妙。 ![]() ![]() 又 羲之,书以章草答庾亮。示翼,翼见,乃叹伏。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八纸,过江颠沛,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下答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羲之罢会稽,住蕺山下。旦见一老姥,把十许六角竹扇出市。王聊问:比 ![]() ![]() ![]() ![]() ![]() ![]() ![]() 又 晋穆帝永和九年,暮舂三月三⽇尝游山 ![]() ![]() 王献之 王献之字子敬,尤善草隶。幼学于⽗,习于张芝。尔后改变制度,别创其法。率尔师心,冥和天矩。初谢安请为长史。太元中,新起太极殿。安 ![]() ![]() 又 羲之为会稽,子敬出戏。见北馆新⽩土壁,⽩净可爱。子敬令取扫帚,沾泥汁中,以书壁。为方丈一字,晻暧斐亹,极有势好。⽇⽇观者成市。羲之后见,叹其美,问谁所作。答曰:七郞。羲之于是作书与所亲云:子敬飞⽩大有,(按说郛九二有下多一进字)直是图于此壁。子敬好书,触遇造玄。有一好事年少,故作精⽩纸械,着往诣子敬。便取械书之,草正诸体悉备,两袖及標略周,自叹北来之合。年少觉王左右有凌夺之⾊,如是掣械而走。左右果逐及于门外,斗争裂分,少年才得一袖而已。子敬为吴兴,羊欣⽗不疑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五六,书已有意。为子敬所知,往县。⼊欣斋,著新⽩绢裙昼眠。子敬乃书其裙幅及带,欣觉 ![]() 又 献之尝与简文帝书十许纸。最后题云,下官此书甚合作,愿聊存之。此书为桓玄所宝。玄爱重二王,不能释手。乃撰缣素及纸书正行之尤美者,合为一帙。尝置左右,及南奔,虽甚狼狈,犹以自随。将败,并没于江。(出《法书要录》) 王修 王修字敬仁,仲祖之子,官至著作郞。少有秀令之誉,年十六著《贤令论》。刘真长见之,嗟叹不已。善隶行书,尝就右军求书。乃写《东方朔画赞》与之。王僧虔云:敬仁书殆穷其妙,王子敬每看,咄咄 ![]() ![]() 荀舆 荀舆能书,尝写狸骨方。右军临之,至今谓之《狸骨帖》。(出《尚书故实》) 谢安 谢安字安石,学正于右军。右军云:卿是解书者,然知(知原作之,据明抄本改)解书为难。安石尤善行书,亦犹卫洗马,风流名士,海內所瞻。王僧虔云:谢安⼊能书品录也。安石隶行草并⼊妙。兄尚字仁祖、万石,(《法书要录》万石作弟万字安石)并工书。(出《书断》) 王慄 晋平南将军后侍中王慄,右军之叔⽗,工隶飞⽩,祖述张卫法。复索靖书七月二十六⽇一纸,每宝玩之。遭永嘉丧 ![]() 戴安道康昕 晋戴安道隐居不仕。总角时,以 ![]() 韦昶 晋韦昶字文林,仲将兄康字元将,凉州刺史之玄孙。官至颍川太守散骑常侍。善古文大篆及草,状貌极古。亦犹人则抱素,木则封冰,奇而且劲。太元中,孝武帝改治宮室及庙诸门,并 ![]() 萧思话 宋萧思话,兰陵人。⽗源,冠军琅琊太守。思话官至征西将军左仆 ![]() ![]() 王僧虔 琅琊王僧虔博通经史,兼善草隶。太祖谓虔曰:我书何如卿。曰:臣正书第一,草(草原作章,据明抄本改)书第三;陛下草书第二;正书第三。臣无第二,陛下无第一。上大笑曰:卿善为词也。然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虔历左仆 ![]() ![]() ![]() 又 齐⾼帝尝与王僧虔赌书毕,帝曰:谁为第一。僧虔对曰:臣书人臣中第一,陛下书帝中第一。帝笑曰:卿可谓善自谋矣。(出《南史》) 王融 宋末,王融图古今杂体,有六十四书。少年仿效,家蔵纸贵。而风鱼虫鸟,是七国时书。元长皆作隶字,故贻后来所诰。(明抄本诰作诘)湘东王遣沮 ![]() 萧子云 梁萧子云字景乔。武帝谓曰:蔡邕飞而不⽩,羲之⽩而不飞。飞⽩之间,在卿斟酌耳。尝大书萧字,后人匣而宝之。传之张氏宾护,东部旧第有萧斋,前后序皆名公之词也。(出《尚书故实》)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大书萧字,至今萧字存焉。李约竭产,自江南买归东洛,建一小亭以玩,号曰萧斋。(出《国史补》) 萧特 海盐令兰陵萧特善草隶,⾼祖赏之曰:子敬之书,不如逸少;萧特之迹,逐过其⽗。(出《谈薮》) 僧智永 陈永欣寺僧智永,永师远祖逸少。历纪专精,摄斋升堂,员草唯命。智永章草及草书⼊妙,行⼊能。兄智楷亦工书,丁觇亦善隶书。时人云:丁真永草。(出《书断》) 又 智永尝于楼上学书,业成方下。(出《国史纂异》) 梁周兴嗣编次千字文,而有王右军者,人皆不晓。其始乃梁武教诸王书,令殷铁石于大王书中,榻一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纸,杂碎无序。武帝召兴嗣谓曰: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兴嗣一夕编缀进上,鬓发皆⽩,而赏锡甚厚。右军孙智永禅师,自临八百本,散与人外,江南诸寺各留一本。永公住吴兴永欣寺,积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千。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为穿⽳,乃用铁叶裹之,谓为铁门限。后取笔头瘗之,号为退笔塚,自制铭志。(出《尚书故实》) 常居永欣寺阁上临书,所退笔头,置之于大竹簏。簏受一石余,而五簏皆満。(出《法书要录》) 僧智果 隋永欣寺僧智果,会稽人也。炀帝甚善之。工书铭石,其为瘦健,造次难类。尝谓永师云:和尚得右军⾁,智果得骨。夫筋骨蔵于肤⾁,山⽔不厌⾼深。而此公稍乏清幽,伤于浅露。若吴人之战,轻进易退,勇力而非武,虚张夸耀,无乃小人儒乎。智果隶、行、草⼊能。(出《书断》) 译文 王羲之 王献之 王修 荀舆 谢安 王慄 戴安道康昕 韦昶 萧思话 王僧虔 王融 萧子云 萧特 僧智永 僧智果 王羲之 王羲之,晋朝人,字逸少,是王旷的儿子。王羲之七岁时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他⽗亲枕中看到一部前代人谈论书法的书《笔说》,悄悄取出来读,被他⽗亲发现。⽗亲问:你为什么偷看我的秘籍羲之笑而不答。⺟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 ⽗亲见他年岁还小,恐怕他不能理会,对他说:待你长大成人,我教你书法。羲之俯⾝下拜,说:爸爸,这本书法秘籍,现在就让孩儿一用吧。等到成人再用它,那不是耽误了孩儿幼年才华的发展了吗?⽗亲大喜,于是将秘籍 ![]() ![]() ![]() ![]() 又 王羲之,用章草写一封书信回复庾亮。庾亮收到书信后拿给庾翼看。庾翼对羲之的书法佩服不已,立即回书羲之说:我昔⽇收蔵张芝的章草八幅,在去往江北的旅途流沛中不慎丢失,常常慨叹妙迹永远也再见不到了。忽然见到你的答家兄庾亮书,光彩照人,灿若神明,顿时仿佛我旅途中遗失的章草真迹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王羲之辞去会稽內使的职务,全家迁移到蕺山下居住。一天草晨,王羲之看见一位老太太拿着十多把六角竹扇去集市上出卖。王羲之跟老太太闲聊,说:这些扇子都想卖吗?一把多少钱?老太太说:二十文钱一把。王羲之拿出笔来为扇子题字。每把扇子上题写了五个字,老太太惋惜地说:我们全家的早饭还靠这几把扇子卖钱买米下锅呢,你怎么给我写坏了?王羲之说:不妨事的。你就说是王右军题的字,卖一百文一把。一到市上,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抢着买。过了十多天,这个老太太又拿着一篮子扇子请王羲之题字,羲之笑笑,没有再题。又有人说,王羲之曾有一次亲自书一表献给晋穆帝,笔墨酣畅,书随人意,专一求精。晋穆帝看到这份表后,命人找到同样颜⾊式样的纸,长短宽窄裁成跟王羲之的书表一样,让张翼效仿王羲之的书体再写一份表,题好名款后,用它来答谢王羲之。王羲之刚看到时没发现什么。待反复地仔细玩后,感叹地说:这是哪个无名小人仿效我的书法,简直到了以假 ![]() ![]() ![]() ![]() 又 晋穆帝永和九年暮舂三月三⽇,王羲之曾去游赏 ![]() ![]() 王献之 王献之,字子敬,尤其擅长书写章草。幼年跟随⽗亲王羲之学习书法,后来专门学习张芝的章草。再后来改变先人的章法,另创新法,以心为师,随意为之,暗合自然的法则。初时,谢安聘请王献之任长史。晋安帝太元年间,宮中新建一座太极殿。谢安想让王献之给太极殿题写匾额,做为流传万代的墨宝。谢安觉得不好直接开口,于是跟王献之讲前朝的韦诞为魏明帝题写凌云台匾额一事暗示他。王献之郑重严肃地说:韦仲将是魏国的大臣,难道会有此事?假如有这样的事,提出诸如须有张芝笔,左伯纸等条件,是他知道魏国的仁政不会长久了。怎么知道不是 ![]() ![]() 又 王羲之在会稽任內使时,王献之闹出过一次趣事。他看到北馆新用⽩土刷的墙壁,⽩净可爱。于是让人拿来扫帚,蘸着泥汁,在⽩墙壁上书写一丈那么大的一个一字,笔峰萧脫逸美,很有气势,天天有人来观赏,如同闹市。王羲之看到后,赞赏写得漂亮,问是谁的手笔,人们告诉他是你的小儿子七郞献之写的。于是王羲之给亲族写信,说:子敬的飞⽩大有长进,相当于他在这墙壁上写的。王献之喜好书法、有时也遇到奇事。有好事的公子,做成一个纸人,带着它到王献之那里,让王献之在上面写字。并说,他是特意从北面来跟他合作的。于是,王献之在纸人上书写了草书、正楷、飞⽩等各种书法。待到主体与两袖都写得差不多了时,这个少年觉得王献之⾝边的仆人要抢走这件纸人,拎起纸人就走。王献之的仆人果然追赶到门外。两方争抢中,纸人已经撕裂,这个惹事少年只抢到一只⾐袖。王献之去吴兴。有个叫羊欣的男孩,他的⽗亲羊不疑官任乌程县令。羊欣这年才十五六岁,学习书法已达到一定的意境。王献之听说后,专程到乌程县去看看这个爱好书法的男孩。进门后,看到羊欣大⽩天穿一条新做的⽩绢裙在 ![]() 又 王献之曾给简文帝书写了十多张纸书,在末尾落款处题写上:下官这些作品很合乎书法的法度,愿您保存。这些书法作品被桓玄视为至宝。桓玄钟爱王羲之、王献之⽗子二人的书法作品,达到爱不释手的地步。他编选的二王的绢和纸书作品,都是挑选正楷、行书中的上乘之作,结成一册,经常将它放在⾝边,不时拿出把玩欣赏。就在他南逃的途中,虽然行状狼狈还将这些书法作品带在⾝边。直到他最后失败,二王的这册书法作品陪伴他一块儿沉没在江里。 王修 王修,字敬仁,是王仲祖的儿子,官至著作郞。王修少年时就有美善的声誉。他十六岁就写出来了《贤令论》。刘真长看到《贤令论》后,赞赏嗟叹不止。王修擅长书写隶书、行书。他曾经向王羲之求要书法墨迹,王书写了一纸《东方朔画赞》给他。王僧虔说:敬仁的书法已经将王羲之的精妙之处都学到手了。王献之每当看到王修的书法时,都惊叹地说:敬仁的书法进步特快,其势咄咄 ![]() ![]() 荀舆 荀舆能书法,曾书过狸骨方。王羲之临摹过荀舆的狸骨方。今人称它为狸骨帖。 谢安 谢安,字安石,拜王羲之为师。王羲之曾说:安石,你是剖解文字人,当然知道书法是件很难的事情。谢安尤其擅长书写行书,也象卫洗马,是位风流名士,世人瞩目。王僧虔说:谢安能进⼊能当者品录啊。谢安隶、行、草书都达到精妙的境界。他哥哥字仁祖、万石,也擅长书法。 王慄 晋平南将军后侍中王慄,是王羲之的叔⽗,工隶书、飞⽩,仿效张芝、卫夫人书法,又得到索靖真迹七月二十六⽇书一纸,常常取出把玩欣赏。遭逢晋怀帝永嘉之 ![]() ![]() 戴安道康昕 晋朝人戴安道隐居乡里,不出去做官。戴安道少年时,曾用⽩瓦屑、 ![]() 韦昶 晋朝人韦昶,字文林,是韦诞的哥哥凉州刺史韦康的玄孙,官至颍川太守散骑常侍。韦昶擅长书写上古文字、大篆及草书,字形极古拙,就象人返朴归真。保持淳朴的本质,象木让冰冻结构而枝条硬 ![]() 萧思话 南北朝时南宋人萧思话,兰陵人,⽗亲萧源,官至冠军琅琊太守。萧思话官至征西将军左仆 ![]() ![]() 王僧虔 琅琊王僧虔学识广博,精通经史,同时在书法上也很有造诣,擅长书写草书、隶书。一次,太祖萧道诚问王僧虔:我的书法跟你比谁⾼谁低呀?王僧虔回答说:臣正书第一,草书第三。陛下草书第二,正书第三。臣无第二,陛下无第一。太祖大笑,说:你呀,太善于辞令啦!然而世上有道路,山丘却不给予你平坦!王僧虔官至左仆 ![]() ![]() 又 齐⾼帝曾经跟王僧虔赌书法。写完了,⾼帝问王僧虔:谁的书法第一?王僧虔回答说:臣的书法在人臣中属第一,陛下的书法在帝王中属第一。⾼帝笑着说:爱卿你真可算得上很善于自我赞扬啊! 王融 南朝宋末年,王融模仿古今书法杂体,共有六十四体,编成书,孩童们都争相效仿临摹,一时间家蔵纸贵。而风、鱼、虫、鸟,是七国时书,元长都作隶字,故此留给后来人以为诫勉。湘东王遗、沮 ![]() 萧子云 南北朝时梁人萧子云,字景乔。梁武帝问他:蔡邕飞草而不露⽩,王羲之露⽩而不飞草。卿你是怎么考虑的呢?萧子云曾经书写一个大萧字,后人放在匣子里珍蔵起来,视为至室。传到张宾护,在他东都旧宅里设有萧斋,珍蔵这帧墨宝,前后墙壁上都是名家题词。梁武帝建造一寺,令萧子云用飞⽩体书一个大萧字,到现在这个萧字还存在。李约倾其所有的家产,从江南将这个萧字买回到东洛,建造一座小亭用来玩赏,这座小亭名叫萧斋。 萧特 海盐令兰陵人萧特擅长书写草书、隶书。⾼祖观赏后说:王献之的书法不如王羲之,萧特的墨迹可超过他的⽗亲了。 僧智永 南北朝期间,南陈永欣寺僧智永姓王,他的远祖是王羲之。僧智永对历代的书法都有精深的研究。他恭恭敬敬地研习草书,终于登上草书的堂奥。僧智永的书法,章草、草书已达妙境,行书达到能书的程度。他的哥哥智楷也擅长书法。丁觇也擅长隶书。当时懂得书法的人都说:丁觇的正楷,智永的草书。将二人并称。 又 僧智永曾经在一座楼上学习书法,书法学成后才下楼。梁,周兴嗣编写《千字文》,里面提到王羲之,人们都不知道他是谁。这件事情开始时起于梁武帝教诸位王子王孙书法,让殷铁石在王羲之的墨迹中,拓出一千个字不重复,每字一张纸,没有顺序的杂 ![]() 智永禅师住在吴兴永欣寺內学习书法,积存用的秃笔头十瓮,每瓮都盛有好几千支。来向他求字或是请他题写匾额的人流如市,终⽇不断。他住的那间斋室,门槛都让来人踩穿了,后来用铁⽪裹上,人称铁门槛。后来,智永禅师将十瓮笔埋葬了,起名为退笔冢,自己为它撰写、题刻铭文。智永禅师曾长期住在永欣寺阁楼上临摹字贴,用废的笔头放在一个大竹簏內。这种竹簏每只可以盛一石米,一共盛了満満五簏秃笔。 僧智果 隋朝永欣寺僧智果,会稽人。隋炀帝对智果僧很是友善。智果僧既工书法又铭石刻碑。他的书法字体瘦健,书写匆忙,很难说他师法哪家。隋炀帝曾对智果禅师说:和尚你学得的是王羲之书法的形态,智果和尚深得王羲之书法的风骨。筋骨隐蔵在肌肤的里面。山不厌⾼,⽔不厌深。智果僧人的书法缺少清逸 ![]() |
上一章 太平广记 下一章 ( → ) |
李昉、扈蒙、徐铉等的最新历史小说《太平广记》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太平广记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太平广记是李昉、扈蒙、徐铉等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