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是李昉、扈蒙、徐铉等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太平广记 作者:李昉、扈蒙、徐铉等 | 书号:10225 时间:2017/3/27 字数:7343 |
上一章 卷一百八十六·铨选二 下一章 ( → ) | |
斜封官 卢从愿 韦抗 张仁愿 杜暹 魏知古 卢齐卿 王丘 崔琳 裴光庭 薛据 李林甫 张说 张奭 杨国忠 陆贽 郑余庆 裴遵庆 李绛 李建 崔安潜 斜封官 唐景龙年中,斜封得官者二百人,从屠贩而践⾼位。景云践祚,尚书宋璟、御史大夫毕构,奏停斜封人官。璟、构出后,见鬼人彭卿受斜封人贿赂,奏云:见孝和怒曰,我与人官,何因夺却?于是斜封皆复旧职。伪周⾰命之际,十道使人,天下选残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尘黩士人之品, ![]() 卢从愿 景云元年,卢从愿为侍郞,精心条理,大称平允。其有冒名伪选,虚增功状之类,皆能擿发其事。典选六年,颇有声称。时人曰:前有裴马,后有卢李。裴即行俭,马谓戴,李谓朝隐。(出《唐会要》) 韦抗 景云二年,御史中丞韦抗加京畿按察使。举奉天县尉梁升卿、新丰尉王倕、金城县尉王⽔、(明抄本⽔作永,唐会要⽔作冰。)华原县尉王焘为判官。其后皆著名位。(出《唐会要》) 张仁愿 景云二年,朔方总管张仁愿奏用监察御史张敬忠、何奕,长安县尉寇泚,鄠县尉王易从,始平县主簿刘体微分判军事;义乌县尉晁良贞为随军。后皆至大官。(出《唐会要》) 杜暹 景云二年,卢从愿为吏部侍郞。杜暹自婺州参军调集,补郑县尉。后暹为户部尚书,从愿自益州长史⼊朝。暹立在卢上,谓之曰:选人定何如?卢曰:亦由仆之藻鉴,遂使明公展千里⾜也。(出《唐会要》) 魏知古 先天元年,侍中魏知古尝表荐洹⽔县令吕太一、蒲州司功参军齐瀚、右內率府骑曹柳泽。及为吏部尚书。又擢密县尉宋遥,左补阙袁晖、封希颜,伊阙县尉陈希烈。其后咸居清要。(出《唐会要》) 卢齐卿 开元元年,卢齐卿为幽州刺史。时张守珪为果毅,特礼接之。谓曰:十年內当节度。果如其言也。(出《唐会要》) 王丘 开元八年七月,王丘为吏部侍郞,擢山 ![]() 崔琳 十一年十二月,吏部侍郞崔琳铨⽇,收选残人卢怡、裴敦复、于号卿等十数人。无何,皆⼊台省。众以为知人。(出《唐会要》) 裴光庭 开元十八年,苏晋为侍郞,而侍中裴光庭每过官,应批退者,但对众披簿,以朱笔点头而已。晋遂榜选院:门下点头者,更引注拟。光庭以为侮己,不悦。时有门下主事阎鳞之,为光庭腹心,专主吏部过官。每鳞之裁定,光庭随口下笔。时人语曰:鳞之口,光庭手。(出《唐会要》) 薛据 开元中,薛据自恃才名,于吏部参选,请授万年录事。诸流外官共见宰执诉云:录事是某等清要官,今被进士 ![]() 李林甫 自开元二十年,吏部置南院,始悬长名,以定留放。时李林甫知选,宁王私谒林甫曰:就中乞一人。林甫责之。于是榜云:据其书判,自合得留,缘属宁王,且放冬集。(出《国史补》) 张说 中书舍人张均知考,⽗左相张说知京官考。特注曰:⽗教子忠,古之善训。祁奚举子,义不务私。至如润⾊王言,章施帝载,道参坟典,例绝常功,恭闻前烈,尤难其任。岂以嫌疑,敢挠纲纪?考上下。(出《玄宗实录》) 张奭 苗晋卿典选,御史中丞张倚男奭参选,晋卿以倚子思悦附之。考等第凡六十四人,奭在其首。苏考蕴者为蓟令,乃以选事告禄山。禄山奏之,玄宗乃集登科人于花萼楼前重试,升第者十无一二。奭手持试纸,竟⽇不下一字。时人谓之拽⽩。上大怒,贬倚。敕曰:庭闱之间,不能训子;选调之际,乃以托人天下为戏谈。晋卿贬安康。(出《卢氏杂说》) 杨国忠 天宝十载十一月,杨国忠为右相,兼吏部尚书,奏请两京选人,铨⽇便定留放,无少长各于宅中引注。虢国姊妹垂帘观之。或有老病丑陋者,皆指名以笑。虽士大夫亦遭䜣聇。故事,兵吏部事中行列于前曰:既对注拟,即是过门下了。希烈等腹悱而已。侍郞韦见素、张倚皆⾐紫,与本曹郞官,藩屏外排比案牍,趋走语事。乃谓帘中杨氏曰:两个紫袍主事何如?杨乃大噱。选人郑怤(怤字原空缺,据明抄本补)附会其旨,与二十余人率钱于勤政楼设斋,兼(兼原作帘,据明抄本改)为国忠立碑于尚书省南。所注吏部三铨选人,专务鞅掌,不能躬亲,皆委典及令史孔目官为之。国忠但押一字,犹不可遍(出《唐续会要》) 陆贽 贞元八年舂,中书侍郞平章事陆贽,始复令吏部每年集选人。旧事,吏部每年集人。其后遂三数年一置选。选人并至,文书多,不可寻勘,真伪纷杂,吏因得大为奷巧。选人一蹉跌,或十年不得官。而官之缺者,或累岁无人。贽命吏部分內外员官为三分,计缺集人,岁以为常。其弊十去七八。天下称之。(出《唐会要》) 郑余庆 刘禹锡曰:宣平郑相之铨衡也,选人相贺,得⼊其铨。刘禹锡曰:予从弟某在郑铨,注湖州一尉,唱唯而出。郑呼之却回曰,如公所试,场中无五六人。一唱便受之,此而不奖,何以铨衡?公要何官,去家稳便。曰:家住常州,乃注武进县尉。选人翕然,畏而爱之。及后作相,过官又称第一,其有后于鲁也。又云:(云原作去,据明抄本改)陈讽、张复元各注畿县,请换县,允之。既而张却请不换。郑榜了。(了原作子,据明抄本改)引张才⼊门,已定不可改。时人服之。(出《嘉话录》) 裴遵庆 裴遵庆罢相,知选。朝廷优其年德,令就第注官。自宣平坊榜引士子,以及东市两街。时人以为盛事。(出《国史补》) 李绛 长庆初,吏部尚书李绛议置郞官十人,分判南曹,吏人不便。旬⽇出为东都留守。自是选曹成状,常速毕。(出《国史补》) 李建 李建为吏部郞中,常曰:方今秀茂,皆在进士。使仆得志,当令登第之岁,集于吏部,使尉紧县;既罢复集,稍尉望县;既罢乃尉畿县,而升于朝。大凡中人,三十成名,四十乃至清列。迟速为宜。既登第,遂食禄,既食禄,必登朝,谁不 ![]() 崔安潜 崔安潜东洛掌选。时选人中不能显其名姓,窃顾云启事投献者。崔公不之知,大赏叹,召之与语,便注一超资县令。后有人⽩,崔公方悔。(出《卢氏杂说》) 译文 斜封官 卢从愿 韦抗 张仁愿 杜暹 魏知古 卢齐卿 王丘 崔琳 裴光庭 薛据 李林甫 张说 张奭 杨国忠 陆贽 郑余庆 裴遵庆 李绛 李建 崔安潜 斜封官 唐中宗景龙年间,韦后及太平、安乐、长宁等公主,仗势用权,收受贿赂,于侧门降墨敕付中书授官,得官者二百多人,人们称这种官为斜封官。一些屠夫贩卒爬上了⾼位。睿宗李旦继承了皇位后,尚书宋璟、御史大夫毕构,上奏书,停止了斜封官。宋璟、毕构被罢出官后,见鬼人(宮中专司驱鬼、祈祷、占卜之术的人)彭卿受一些斜封官的贿赂向皇帝上奏说: 我见到了死去的孝和皇帝(孝和皇帝是中宗死后的谥号)他发怒了,他说:"我给人封的官,你们为什么都给罢了?" 于是那些斜封官又官复原职。武后则天篡权的时候,国全各地需要人,一些落榜的秀才和村中教书的先生,都被搜罗去了,不经过试考和锻炼,就给一个很美的差事。这样做污辱了读书人的品格,而使那些无能之辈得到了 ![]() 卢从愿 唐睿宗景云元年,卢从愿任吏部侍郞,他选官认真,照章办事,人都说他办事公道。有冒名参选的,或虚报功绩请赏的,他都能给以揭发。他主持考选官六年,很有声誉。当时人们说,前有裴马,后有卢李。裴是裴行俭,马是马戴,李是李朝隐。 韦抗 景云二年,御史中丞韦抗担任京畿按察使,他举荐奉天县尉梁升卿、新丰尉王倕、金城县尉王⽔、华原县尉王焘为判官(各衙署的佐官),后来这些人,都名位显赫。 张仁愿 景云二年,北方总管张仁愿上奏,选用了监察御史张敬忠、何奕、长安县尉寇泚、鄠县尉王易从、始平县主簿刘体微分管军事,义乌县尉晁良贞为随军。后来都当了大官。 杜暹 景云二年,卢从愿任吏部侍郞时,杜暹从婺州参军一职调到郑县任县尉,后来杜暹升为户部尚书。卢从愿从益州长史调⼊朝廷,杜暹的官位比卢从愿⾼。他问卢从愿: 你选定的人怎么样? 卢从愿说: 是由我反复评选、鉴别,才能使你施展自己的才能。 魏知古 唐玄宗(李隆基)先天元年,侍中魏知古曾经上表推荐洹⽔县令吕太一、蒲州司功参军齐瀚、右內率府骑曹柳泽。魏知古当了吏部尚书后,又提升了密县尉宋遥、左补阙袁晖、封希颜、伊阙县尉陈希烈。后来这些人都做了清要官(政事清简的官职,常指典司图籍一类的官)。 卢齐卿 唐玄宗开元元年,卢齐卿任幽州刺史,当时张守珪任果毅都尉(武官职名),卢齐卿很敬重他。卢对张说: 十年內你准能当节度使。 后来果然和卢齐卿说的一样,张守珪做了节度使。 王丘 唐玄宗开元八年七月,王丘任吏部侍郞,提拔山 ![]() 崔琳 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十二月,吏部侍郞崔琳选授员官时,他收选了残疾人卢怡,裴敦复、于号卿等十多人,不久,他们都进⼊各部任官。大家都认为崔琳知人善用。 裴光庭 唐玄宗开元十八年,苏晋任侍郞,侍中裴光庭在每次选官时,将应该批退的人,用朱笔在姓名上划一点,然后当众公布。苏晋却把名单张贴在选院,门下省点过姓名的,在名下详细的写下应选应退。裴光庭认为这是侮辱自己,很不⾼兴。当时门下省主事阎鳞之和裴光庭很要好,阎专门主持吏部选官。每当阎鳞之决定时,裴光庭便随手用笔记下。当时人们说,(阎)鳞之口,(裴)光庭手。 薛据 唐玄宗开元中期,薛据认为自己很有才华和名气,在吏部参选时,请求授给他万年录事一职。一些九品以外在京师官署当吏员的人都向主持选官的宰相说: 录事是地位显贵、职司重要的官职,现在一个进士想要夺这个官位,叫我们这些人该怎么办呢? 于是这事也就免去不办了。 李林甫 自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年,吏部才开始设置南院,把所有参选任官的人张榜公布,以决定任用和落选。开元年初,当时李林甫主持选官。宁王私下对李林甫为参选的一人说情。李林甫没答应并责备了宁王。于是榜上说, ![]() 张说 中书舍人张均主持员官的政绩考评,他的⽗亲左丞相张说则主持京官的政绩考评。张说在张均的评语上批道:⽗亲教导儿子忠心为国是自古以来的训教。战国时期晋国的祁奚年老退休,推荐他儿子祁午做国尉,是为国不是为私。你能弘扬皇帝的丰功伟绩,按照圣明皇帝的指示认真做事,效仿前贤的做法,主持公正,不是一般的成绩。即使是明敏的前辈,也是难以做到的。我虽然⾝为张均之⽗,但是不能为了避嫌而败坏了家国的纲纪。考张均上下。 张奭 苗晋卿担任主选官。御史中丞张倚的儿子张奭参选,晋卿以为张奭参选,是讨好依附张倚的好机会。试考六十四人中将张奭列在榜首。苏考蕴任蓟县县令,就以这次试考舞弊事对安禄山说了。安禄山把这件事奏给皇帝。玄宗就召集登科人在花萼楼前重新试考,及格的升第者十无一二。张奭手持试考卷,竟一天也写不出一个字。当时人们叫作拽⽩( ![]() 杨国忠 唐玄宗天宝十年十一月,杨国忠为右相兼吏部尚书。上奏玄宗请求在西京长安、东京洛 ![]() 陆贽 唐德宗贞元八年舂,宰相陆贽指示吏部恢复冬集选官。本来旧时惯例,吏部每年都要冬集选官,由于安史之 ![]() ![]() ![]() 郑余庆 刘禹锡说: 郑余庆主持铨选非常公正。被选的人,若得到他任命,是很幸运的。 刘禹锡又说过,我的同祖兄弟某某受郑铨选,授湖州一县尉,他已经谢过出来,郑余庆又把他喊回,对他说:这次选官,全场象你这样有成绩的,不超过五六个人,不能马虎对待,一定要褒奖你,这样才能体现铨选的公正。你想要什么官?离家近比较方便。我的从弟说,家住常州。于是就授任武进县县尉。参选的员官们都很佩服、很敬畏、很爱戴他。他以后做了宰相,审定兵部,吏部六品以下的职事官,做的又很公正,大家都称赞他。后人把郑余庆比做汉和帝时的鲁恭。刘禹锡又说,陈讽、张复元各授京畿县的职官。他俩请求换个县,郑答应了。不久,张讽却又请求不换。这时,郑已发榜,严肃地责备张讽说你怎么出尔反尔,既定就不可更改。人们都佩服郑余庆。 裴遵庆 裴遵庆罢除了宰相的职位后,让他主持选官。皇帝优待他,考虑他年⾼有德,让他在家里理办选官事宜。裴遵庆没有在家办,他在宣平坊、东市两街张榜召集被选官。当时人们认为这是件大事。 李绛 唐穆宗李恒长庆十年,吏部尚书李绛计议添设员外郞官十人,衙署设在南选街,员外郞官下属吏人(低级职员)感到办公不方便。十天以后出为东都(洛 ![]() 李建 李建为吏部郞中时经常说,当今的人才,都在进士当中,如果我若能当上主考官,就在登第那年,把登第人都集中在吏部,先让他们在小县当佐官,任期満后,再在大县当县尉,罢职之后就授职到京畿县任县令,逐步升到朝廷。大凡人到中年,三十成名,四十做到清要官,这样的步骤才比较合适。既然升官就要拿俸禄,既然拿俸禄,就想到朝廷任官,谁不这样想?不能打破常规局限,没有大家竞争就不能得到好的人才。这样,下边衙署有所遵循,在上边的大官也能执掌他的权利。如果照他的话去做,好处很大。当时舆论认为他说得很对。 崔安潜 崔安潜在东都洛 ![]() |
上一章 太平广记 下一章 ( → ) |
李昉、扈蒙、徐铉等的最新历史小说《太平广记》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太平广记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太平广记是李昉、扈蒙、徐铉等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