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是李昉、扈蒙、徐铉等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太平广记 作者:李昉、扈蒙、徐铉等 | 书号:10225 时间:2017/3/27 字数:12337 |
上一章 卷一百七十三·俊辩一 下一章 ( → ) | |
东方朔 匡衡 边文礼 荀慈明 曹植 诸葛恪 车浚 诸葛靓 蔡洪 范百年 张融 庾杲之 王俭 周颙 王融 李膺 商铿 萧琛 朱淹 崔光 陈元康 李谐 卢恺 卢思道 王元景 东方朔 汉武帝见画伯夷、叔齐形象,问东方朔,是何人?朔曰:古之愚夫。帝曰:夫伯夷、叔齐,天下廉士,何谓愚琊?朔对曰:臣闻贤者居世,与之推移,不凝滞于物。彼何不升其堂、饮其浆,泛泛如⽔中之凫,与彼徂游。天子毂下,可以隐居,何自苦于首 ![]() ![]() ![]() 匡衡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人有烛而不与,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之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为其佣作,而不求直。主人怪而问之,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此,闻之皆解颐 ![]() 边文礼 边文礼见袁奉⾼,失次序,奉⾼因嘲之曰:昔尧聘许由,面无怍⾊,先生何为颠倒⾐裳?文礼答曰: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 ![]() 荀慈明 荀慈明与汝南袁少朗相见,问颍川士,慈明先及诸兄。少朗叹之曰:但可私亲而已。慈明答曰:⾜下相难,依据何经?少朗曰:方问国士,始及诸兄,是以尤之。慈明曰:昔祁奚內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公旦周文王之子,诗不论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何?先亲之义也。舂秋之义,內国中而外诸夏,且不能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不当以是 ![]() 曹植 魏文帝尝与陈思王植同辇出游,逢见两牛在墙间斗,一牛不如,坠井而死。诏令赋死牛诗,不得道是牛,亦不得云是井,不得言其斗,不得言其死,走马百步,令成四十言,步尽不成,加斩刑。子建策马而驰,既揽笔赋曰:两⾁齐道行,头上戴横骨。行至凼士头,峍起相唐突。二敌不俱刚,一⾁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怈。赋成,步犹未竟。重作三十言自愍诗云:煮⾖持作羹,漉豉取作汁。萁在釜下然,⾖向釜中泣。本自同 ![]() 诸葛恪 孙权暂巡狩武昌,语群臣曰:在后好共辅导太子,太子有益,诸群厚赏,如其无益,必有重责。张昭、薛综,并未能对。诸葛恪曰:今太子精微特达,比青盖来旋,太子圣睿之姿,必闻一知十,岂为诸臣虚当受赏。孙权尝问恪,君何如丞相?恪曰:臣胜之。权曰: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且为君叔,何宜言胜之琊?恪对曰:实如陛下明诏,但至于仕于污君,甘于伪主,暗于天命,则不如臣从容清泰之朝,赞扬天下之君也。权复问恪:君何如步骘?恪答曰:臣不如之。又问何如朱然?亦曰:不如之。又问何如陆逊?亦曰:不如之。权曰:君不如此三人,而言胜叔者何?恪曰:不敢欺陛下,小国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是以胜也。(出《刘氏小说》) 车浚 陆逊闻车浚令名,请与相见。谓曰:早钦风彩,何乃龙蟠凤峙,不肯降顾琊?答曰:诚知公侯,敦公旦之博纳,同尼⽗之善 ![]() ![]() ![]() 诸葛靓 诸葛靓在吴,于朝堂大会。孙皓问:卿字仲思,为何所思?对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出《世说新语》) 蔡洪 晋蔡洪赴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拔贤俊于岩⽳。君吴楚之人,亡国之余,有何异才,而应斯举?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尺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出于西羌,贤圣所出,何必常处?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又问洪,吴旧姓何如?答曰:吴府君圣朝之盛佐,明时之俊人,朱永长理物之宏德,清选之⾼望,严仲弼九皋之鸿鹄,空⾕之⽩驹;顾彦先八音之琴瑟,五⾊之龙章,张威伯岁寒之茂松,幽夜之逸光;陆士龙鸿鹄之徘徊,悬鼓之待槌:凡此诸君,以洪笔为锄耒,以纸札为良田,以玄墨为稼穑,以义礼为丰年,以谈论为英华,以忠恕为珍宝,著文章为锦绣,蕴五经为缯帛,坐谦虚为席荐,张议意为帏幕,行仁义为室宇,循道德为墙宅者矣。(出《刘氏小说》) 范百年 宋梁州范百年因事谒明帝。帝言次,及广州贪泉,因问之曰:卿州复有此⽔否?百年答曰:梁州唯有文川武乡,廉泉让⽔。又问卿宅在何处?曰:臣居廉让之间。上称善。后除梁州刺史。(出《谈薮》) 张融 吴郡张融字思光,长史畅之子,郞中纬之孙。融神明俊出,机辩如流,尝谒太祖于太极西堂。弥时之方登。上笑曰:卿至何迟?答曰:自地升天,理不得速。融为中书郞,尝叹曰:不恨我不见古人,恨古人不见我。融善草隶,太祖尝语曰:卿书殊有骨力,但恨无二王法。答曰:非恨臣无二王法,亦恨二王无臣法。(出《谈薮》) 庾杲之 齐武帝尝谓群臣曰:我后当何谥?莫有对者。王俭因目庾杲之对。果之曰:陛下寿比南山,与⽇月齐明,千载之后,岂是臣子轻所度量。时人称其辩答。(出《谈薮》) 王俭 齐王俭字仲宝,金紫僧绰之子,侍中昙首之孙。少孤,幼有珪璋器,四五岁,与凡童有异。常为五言诗曰:稷契匡虞夏,伊吕翼商周。抚己愧前哲,裣衽归山丘。故论者以宰相许之。后为吏部尚书,有客姓谭诣俭求官。俭曰:齐桓灭谭,那得有汝。答曰:谭子奔莒,所以有仆。俭赏之。帝常幸乐游宴,群臣奉乐。帝曰:好音乐,孰与朕同?对曰:浴沐皇风,并沾比屋。亦既在齐,不知⾁味。帝称善。俭尝集才学之士,累物而丽之,谓之丽事,丽事自此始也。诸客皆穷,唯庐江何宪为胜,乃赏以五⾊花簟⽩团扇。宪坐簟执扇,意气自得。秣陵令王摛后至, ![]() 周颙 汝南周颙隐居钟山,长斋蔬食。王俭谓之曰:卿在山中,何所啗食?答曰:⾚米⽩盐,绿葵紫蓼。又曰:菜何者最美?颙曰:舂初早韭,秋暮晚菘。颙历中书侍郞。(出《谈薮》) 王融 魏使宋弁至,敕王融兼主客郞中。融问弁曰:秦西冀北,实多骏骥,而彼所献,乃驽骀之不若,求名检事,殊为未知。且将信誓有时而慡,而駉駉牧马,或未能嗣。弁曰:不容虚为之名,当是不习⽔土。融曰:周穆马迹,遍周天下,若骐骥之 ![]() 李膺 梁李膺有才辩。武帝谓之曰:今之李膺,何如昔时李膺?答曰:臣以为胜。昔时李膺,仕桓灵之朝;今之李膺,奉唐虞之主。众皆悦服。(出《谈薮》) 商铿 东郡商铿名子为外臣。外臣仕为廷尉评,铿⼊谢恩。武帝问:卿名子外臣,何为令其⼊仕?铿答曰:外臣生于齐季,故人思匿迹,今幸遭圣代,草泽无复遗人。上大悦。(出《谈薮》) 萧琛 武帝尝以枣掷兰陵萧琛,琛仍取栗掷帝,正中面。曰:陛下投臣以⾚心,臣敢战栗于陛下。琛尝于御座,饮酒于北使员外常侍李道固,不受,曰:公庭无私礼,不容受卿劝。众皆失⾊,恐无以酬。琛徐曰:诗所谓:雨我公田,遂及我私。道固乃屈状受酒。琛历尚书左丞。(出《谈薮》) 朱淹 后魏太皇太后冯氏崩,齐使散骑常侍裴昭明来吊, ![]() ![]() ![]() ![]() 崔光 后魏⾼祖名子曰恂、愉、悦、怿。崔光名子励、勖、勉。⾼祖谓光曰:我儿名傍皆有心。卿儿名傍皆有力。答曰:所谓君子劳心,小人劳力。上大嗟悦。(出《谈薮》) 陈元康 北齐河 ![]() 李谐 北齐顿丘李谐,彭城王嶷之孙,吏部尚书平之子。少俊慡,有才辩。为⻩门侍郞,除名,作述⾝赋。其略曰:独浩然而任己,同虚舟而不系。既未识其所以来,岂知其所以逝。于是得丧同遣,忘怀自深。遇物栖息,触地山林。虽类西浮之迹,何异东都之心。除散骑常侍,为聘梁使。至梁,遣主客范胥 ![]() ![]() ![]() ![]() 卢恺 礼部尚书范 ![]() 卢思道 武 ![]() 王元景 王元景尝大醉,杨遵彦谓之曰:何太低昂?元景曰:黍 ![]() ![]() 译文 东方朔 匡衡 边文礼 荀慈明 曹植 诸葛恪 车浚 诸葛靓 蔡洪 范百年 张融 庾杲之 王俭 周颙 王融 李膺 商铿 萧琛 朱淹 崔光 陈元康 李谐 卢恺 卢思道 王元景 东方朔 汉武帝观看伯夷 ![]() ![]() ![]() 匡衡 匡衡的字叫稚圭,他勤奋好学但没有蜡烛,邻居家有蜡烛但不借给他,他便将墙壁凿了一个小孔,把烛光引过来,拿着书对着烛光读书。同镇有一个人连自己的姓名也不认识,但家中有钱,收蔵了很多书。匡衡为他⼲活,但不要工钱,他奇怪地问匡衡为什么。匡衡说:愿意借来你的书,全都读一遍。这个人非常感叹,便资助匡衡书读,使匡衡成为一个大学问家。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没有人会讲解《诗经》,请匡鼎来。匡鼎来讲授《诗经》,能解除人们的疑问和忧愁。鼎是匡衡的小名。人们竟是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 ![]() 边文礼 边文礼拜见袁奉⾼,慌 ![]() ![]() ![]() 荀慈明 荀慈明与汝南的袁少朗见面,袁少朗问颖川的名人,慈明先提到自己的弟兄。袁少朗感叹地说:你只会照顾自己的亲属而已。荀慈明回答说:你非难我, ![]() 曹植 魏文帝曹丕曾经和弟弟陈思王曹植一同出去游玩,看见两头牛在墙里斗架。一头牛斗不过对方,掉到井里摔死了。曹丕命令曹植,以死牛为题材作一首诗。但不许说牛字,也不许说井字,不许说斗,也不许说死。马走一百步,必须作完一首四十个字的诗,如果一百步作不完,就杀头。曹植一边骑马往前跑,一边提笔写道:两⾁齐道行,头上戴横骨。行至凼土头。峍起相唐突。二敌不俱刚,一⾁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怈。诗作完了,还不到一百步。于是他又作了一首自己怜悯自己的三十个字的诗:煮⾖持作羹,漉豉取作汁。萁在釜下然,⾖向釜中泣。本是同 ![]() 诸葛恪 孙权临时巡视武昌,对众位大臣说:以后你们要共同好好辅导太子。太子有进步,大家都有重赏,如果没有进步,众位都要受到责备。张昭和薛综对答不上。诸葛恪说:如今太子精明细心,出类拔萃。等到乘青篷车来到,太子聪明睿智,必然听到一就知道十,怎么能让大家无功受禄呢?孙权曾经问诸葛恪说:你能不能比得上丞相?是问他能不能比得上诸葛亮。诸葛恪说:我胜过他。孙权说:丞相受命辅佐处理政务,家国富⾜,刑法严明,民众定安。虽然昔⽇的伊尹遵循皇天的意旨,周公影响到四方极远的地方,也没有超过丞相多少,况且又是你叔叔,怎么可以说胜过他呢?诸葛恪回答说:事实确实如陛下您说的一样,但是如果投靠昏庸的君主,甘心为非法的君主服务,违背天命,则不如我从容地效忠清明安泰的朝廷,为天下赞扬的君主效力。孙权又为诸葛恪说:你能不能赶上步骘?诸葛恪回答说:我不如他。又问能否比得上朱然,诸葛恪也说不如他。又问能否比得上陆逊,也回答不如他。孙权说:你说不如这三个人,而说胜过你叔叔,这是为什么?诸葛恪说:不敢欺骗陛下,小国虽然有君主,不如灭亡的诸侯国,所以说胜过他。 车浚 陆逊听到车浚的美名,把车浚请来相见,他对车浚说:早就钦佩您的风采,为什么像龙一样盘曲而伏,像凤一样耸立不动,不肯归顺投降东吴呢?车浚回答确实知道吴侯和将军像周公旦一样广招贤士,像孔夫子一样善于 ![]() ![]() 诸葛靓 诸葛靓在东吴百官商量事情的会议上。孙皓问他:你的字叫仲思,为什么事情而思?诸葛靓回答说:在家中思孝,为君主效力时思忠,接 ![]() 蔡洪 晋朝的蔡洪来到洛中,有人问他:官署衙门刚刚开始办公,有才能的人都在谋求官职等待任命。正是从平民陋室中寻求英雄奇才,从山乡隐居之处选拔贤士俊杰的时候。你是吴楚亡国以后剩下来的人,有什么出奇的本领,而来投奔应聘?蔡洪回答说:夜明珠不一定非得产在孟津的河中,大块的⽟石,也不一定非得到昆仑山开采。大禹出生在东夷,文王出生在西羌,圣人贤士的出现,未必一定要在固定的地方。昔⽇周武王讨伐纣王,在洛邑动迁顽愚不服从统治的人,诸位大盖就是他们的后代子孙吧!那人又问:吴国的旧臣都怎么样?蔡洪回答说:吴国的员官都是英明君主的得力助手,太平时代的有用人才。比如朱永长处理事物的才能,慎重严谨的崇⾼威望。严仲弼如同深远的沼泽里的天鹅,深⾕中的⽩马。顾彦先如同钟、罄、琴瑟八种乐器,又像五彩龙纹的礼服。张伯威如同严冬的青松,黑夜的灯光,陆士龙就像飞舞徘徊的天鹅,如同悬挂的钟鼓,等待有人去敲响。以上这些人,以笔当锄,以纸张作田地,以墨当庄稼,以礼义当作丰收,以谈论为美好的名誉,以忠诚和宽恕作为珍宝,以撰写文章当作锦绣,以收蔵经典著作当作布匹,以保持谦虚作为坐位,以建立理论作为帏幕,以提倡仁义作为房屋,以遵守道德作为墙壁。 范百年 南朝时候梁州的范百年有事去见明帝,明帝在谈话中涉及到广州的贪泉,因而问范百年:你们那里是否也有这种泉⽔?范百年回答说:梁州只有倡文习武的乡镇和廉泉让⽔。明帝又问:你的住宅在什么地方?范百年回答说:我住在廉泉和让⽔之间。明帝认为他回答得好,后来任命他为梁州刺史。 张融 吴郡的张融字叫思光,他是长史张畅的儿子,郞中张纬的孙子。张融聪明英俊,人才出众,他反应机敏,对答如流。有一次他去太极西堂朝见太祖皇帝,晚些时才赶到。皇帝笑说问:你为什么才到?他回答说:我从地面升到了天上,按道理不应该太快。张融是中书郞,他曾经感叹地说:不恨我没有生在古人的时代,恨古人没有生在我这个时代!张融善于写草书、隶书、太祖皇帝对他说:你的字非常具有骨架和力度,可惜缺少王羲之和王献之⽗子的章法。张融回答说:不恨我缺少二王的章法,只恨二王缺少我的章法。 庾杲之 齐武帝曾经对众位大臣说:我死以后,会给我追加个什么谥号?没有人能回答。王俭用目光示意庾杲之回答,庾杲之说:皇帝陛下寿比南山,像⽇月一样长久放 ![]() 王俭 齐朝的王俭字叫仲宝,是二品大官王僧绰的儿子,侍中王昙首的孙子。他从小丧⽗,年幼的时候就品行端正,四五岁的时候,就和一般的儿童不一样。他曾经作了一首诗说:稷契匡虞夏,伊吕翼商周。抚己愧前哲。裣衽归山丘。议论评价的人都说他能当上宰相。后来当上了吏部尚书。有一个姓谭的人来找他谋求官职,他说:齐桓公消灭了谭国,怎么还会有你?那人回答说:谭国的子孙投奔了莒国,所以还会有我。王俭表示赞赏。皇帝经常游玩设宴,让大臣们奉献演奏乐曲助兴。有一次皇帝说:喜 ![]() 周颙 汝南的周颙隐居在钟山,长期只吃素食及蔬菜。王俭问他:你在山里,吃什么东西?周颙回答说:红米⽩盐,绿葵紫蓼。王俭又问什么菜最好吃?周颙回答:初舂韭菜,晚秋⽩菜。周颙曾经当过中书侍郞。 王融 魏国的使臣宋弁来了,南齐王命令王融兼任主客郞中。王融问宋弁说:秦西冀北一带,有很多牧民,而你所进献的马匹,连劣马都不如。如果核查清楚,结果恐怕难以预料。况且你们早就立下了表示忠诚的誓言,为什么没有饲养和挑选肥壮的骏马呢?宋弁说:不要随便说不好,可能是因为⽔土不服。王融说:周穆王骑马巡游的踪迹遍布天下,如果好马的 ![]() 李膺 萧梁时代的李膺有才而且善辩,武帝对他说:当今的李膺,能否比得上昔⽇的李膺?李膺回答说:我自己认为胜过昔⽇的李膺。昔⽇的李膺为汉桓帝和灵帝那样昏庸的皇帝和没落的朝代效力,而当今的李膺为像尧舜一样的英明君主和太平盛世服务。众人全都佩服他的回答。 商铿 东郡商铿给他的儿子取名叫外臣,外臣的意思是方外之臣,也就是隐居不当官的意思。外臣被任命为廷尉评以后,商铿进去给武帝谢恩。武帝问他:给儿子取名字叫外臣,为什么还让他当官?商铿回答说:外臣如果生活在衰败的朝代,必然会不求上进,隐居起来。如今有幸遇上了当代的太平盛世,山林荒野不会再有遣漏的人才隐士了。武帝听了非常⾼兴。 萧琛 武帝曾经扔红枣打兰陵的萧琛,萧琛也用栗子回敬,结果正打在武帝的脸上,萧琛说:陛下投臣以⾚心,臣敢战栗于陛下。萧琛曾经在武帝的座位旁向北使员外常侍李道固敬酒,李道固不接受,并且说:宮廷议事的地方,不讲私下的礼节,我不接受你的劝酒。众位员官的脸上都变了颜⾊,以为萧琛无法下台。萧琛不慌不忙地说:诗经里面讲,即使是在井田的公田里下雨,也要和耕种另外八块私田的人家发生关系。李道固表示服气,接受了敬酒。萧琛曾经担任过尚书左丞。 朱淹 北魏的太皇太后冯氏死了,南齐的使臣散骑常侍裴昭明前来吊唁。他想要穿平⽇上朝的礼服参加吊唁活动,北魏的主客质问他,裴昭明说:不准穿朝服行礼,这个规矩出自什么典籍?著作佐郞朱淹接过话茬说:吉事和凶事不同,在礼节上有不同的规矩,不能穿礼服戴礼帽参加丧事,这是连儿童都知道的事情,从前季孙将出门,请问遭遇丧事的礼节。千年以后,仍然受到人们的赞扬。你自江南奉命前来吊唁,不能按规矩把事情办好,反而问礼节出自什么典籍。你作为使臣,不明⽩什么是得失,多么让人奇怪啊!裴昭明说:当初齐朝皇帝驾崩,李彪去吊唁,当时并没有穿丧服。齐朝也没有怪罪他,哪像你们如此苦苦相 ![]() ![]() ![]() ![]() ![]() 崔光 北魏⾼祖皇帝的儿子的名字分别叫恂、愉、悦、怿,崔光的儿子的名字分别叫励、勖、勉。⾼祖对崔光说:我儿子的名字旁边部有"心",你儿子的名字旁边都有"力"。崔光回答说:所以说君子劳心,小人劳力了。⾼祖非常⾼兴和赞叹。 陈元康 北齐河 ![]() 李谐 北齐顿丘的李谐是彭城王李嶷的孙子,吏部尚书李平的儿子。他从小就才华出众, ![]() ![]() ![]() ![]() ![]() ![]() ![]() 卢恺 礼部尚书范 ![]() 卢思道 武 ![]() 王元景 王元景喝得大醉,杨遵彦对他说:为什么又是昂头又是低头的?王元景说:黍子成 ![]() ![]() |
上一章 太平广记 下一章 ( → ) |
李昉、扈蒙、徐铉等的最新历史小说《太平广记》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太平广记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太平广记是李昉、扈蒙、徐铉等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