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是李昉、扈蒙、徐铉等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太平广记 作者:李昉、扈蒙、徐铉等 | 书号:10225 时间:2017/3/27 字数:9855 |
上一章 卷一百五十五·定数十 下一章 ( → ) | |
卫次公 李固言 杨收 郑朗 段文昌 崔从 郭八郞 张宣 韩皋 卫次公 唐吏部侍郞卫次公,早负耿介清直之誉。宪宗皇帝将 ![]() ![]() 李固言 相国李固言,元和六年,下第游蜀。遇一姥,言“郞君明年美蓉镜下及第,后二纪拜相,当镇蜀土,某此不复见郞君出将之荣也,愿以季女为托。”明年,果状头及第。诗赋有人镜芙蓉之目。后二十年,李公登庸。其姥来谒,李公忘之。姥通曰:“蜀民老姥,尝嘱李氏者。”李公省前事,具公服谢之,延⼊中堂。见其女。坐定又曰:“出将⼊相定矣。”李公为设盛馔,不食。唯饮酒数杯,便请别。李固留不得,但言乞庇我女。因赠金皂襦帼,并不受,唯取其 ![]() ![]() ![]() 李固言 李固言初未第时,过洛。有胡芦先生者,知神灵间事,曾诣而问命。先生曰:“纱笼中人,勿复相问。”及在长安,寓归德里。人言圣寿寺中有僧,善术数。乃往诣之,僧又谓曰:“子纱笼中人。”是岁元和七年,许孟容以兵部侍郞知举。固言访中表间人在场屋之近事者,问以求知游谒之所(未详姓氏)。斯人且以固言文章,甚有声称,必取甲科。因绐之曰:“吾子须首谒主文,仍要求见。”固言不知其误之,则以所业径谒孟容。孟容见其著述甚丽,乃密令从者延之,谓曰:“举人不合相见,必有嫉才者。”使诘之,固言遂以实对。孟容许第固言于榜首,而落其教者姓名。乃遣秘焉。既第,再谒圣寿寺,问纱笼中之事。僧曰:“吾常于 ![]() 李固言 元和初,进士李固言就举。忽梦去看榜,见李固言第二人上第。及放榜,自是顾言,亦第二人。固言其年又落。至七年,许孟容下状头登第。(出《感定录》) 杨收 唐国相杨收,江州人。祖为本州都押衙,⽗维直,兰溪县主簿,生四子:发、嘏、收、严,皆登进士第。收即大拜。发已下皆至丞郞。发以舂为义,其房子以柷以乘为名;嘏以夏为义,其房子以照为名;收以秋为义,其房子以巨、鏻、鉴为名;严以冬为义,其房子以注、涉、洞为名。尽有文学,登⾼第,号曰修行杨家。与静恭诸杨,比于华盛。收少年,于庐山修业。一⽇,寻幽至深隐之地,遇一道者谓曰:“子若学道,即有仙分;若必作官,位至三公,终焉有祸。能从我学道乎?”收持疑,坚进取之心,忽其道人之语。他⽇虽登廊庙,竟罹南荒之殛。(出《北梦琐言》) 郑朗 长庆中,青龙寺僧善知人之术。知名之士,靡不造焉。进士郑朗特谒,了不与语。及放榜,朗首登第焉。朗未之信也。累⽇,內索重试,朗果落。后却谒青龙僧,怡然相接,礼过前时。朗诘之:僧曰:“前时以朗君无名,若中第,却不嘉。自此位极人臣。”其后果历台铉。(出《感定录》) 段文昌 故西川节帅段文昌,字景初。⽗锷,为支江宰,后任江陵令。文昌少好蜀文。长自渚宮,困于尘土,客游成都,谒韦南康皋。皋与奏释褐。道不甚行,每以事业自负。与游皆⾼士之名(原本“名”在“士”上,据明抄本改。疑当作“⾼名之士”)。遂去南康之府。金吾将军裴邠之镇梁川,辟为从事,转假廷评。裴公府罢,因抵兴元之西四十里,有驿曰鹄鸣,滨汉江,前倚巴山。有清僧依其隈,不知何许人也,常嘿其词。忽复一言,未尝不中。公有府游,闻清僧之异,径诣清公求宿,愿知前去之事。自夕达旦,曾无词。忽问蜀中闻极盛旌旆而至者谁?公曰:“岂非⾼崇文乎?”对曰:“非也,更言之。”公曰:“代崇文者,武⻩门也。”清曰:“十九郞不⽇即为此人,更盛更盛。”公寻征之,便曰:“害风妄语,阿师不知。”因大笑而已。由是颇亦自负。户部员外韦处厚,出开州刺史。段公时任都员官外,判盐铁案。公送出都门,处厚素深于释氏,洎到鹄鸣,失访之,清喜而 ![]() ![]() ![]() 崔从 宝历二年,崔从镇淮南。五月三⽇,瓜步镇申浙右试竞渡船十艘,其三船平没于金山下,一百五十人俱溺死。从见申纸叹愤。时军司马皇甫曙⼊启事,与从同异之。座有宋生归儒者语曰:“彼之祸不及怪也。此亦有之,人数相类,但其死不同耳。”浃⽇,有大宴,陈于广场,百戏俱呈。俄暴风雨,庭前戏者并马数百匹,系在庑下。迅雷一震,马皆惊奔,大庑数十间平塌,凡居其下者俱庒死。公令较其数,与浙右无一人差焉。(出《独异志》) 郭八郞 河中少尹郑复礼始应进士举,十上不第,困厄且甚。千福寺僧弘道者,人言昼闭关以寐,夕则视事于 ![]() 张宣 杭州临安县令张宣,宝历中,自越府户曹掾调授本官。以家在浙东,意求萧山宰。去唱已前三⽇,忽梦一女子年二十余,修刺来谒。宣素真介,梦中不与女子见。女子云:“某是明年邑中之客,安得不相见耶?”宣遂见之。礼貌甚肃。曰:“妾有十一口,依在贵境,有年数矣。今闻明府将至,故来拜谒。”宣因问县名,竟不对。宣告其族人曰:“且志之。及后补湖州安吉县令,宣以家事不便,将退之。其族人曰:“不然,前夕所梦女子,非“安”字乎?十一口非吉字乎?此 ![]() 韩皋 昌黎韩皋,故晋公滉之支孙。博通经史。太和五年,自大理丞调选,平判⼊第。名第既不绝⾼,又非驰逐而致,为后辈所谑。时太常丞冯芫除岳州刺史,因说人事固有前定。德皇之末,芫任太常寺奉礼。于时与皋同官。其年前进士时元佐,任协律郞。三人同约上丁⽇释奠武成王庙行事。芫住常乐,皋任亲仁,元佐任安邑。芫鼓动,拉二官同之太平兴道西南角。元佐忽云:“某适马上与二贤作一善梦,⾜下二人皆判⼊等,何也?请记之。”芫固书之,纪于箧中。宪宗六年,芫判⼊等,授兴平县尉。皋实无心望于科第,此后二十七八年,皋方判⼊等,皆不差忒,芫临发岳 ![]() 译文 卫次公 李固言 杨收 郑朗 段文昌 崔从 郭八郞 张宣 韩皋 卫次公 唐朝吏部侍郞卫次公,早就有耿直清廉的好声誉,宪宗皇帝很久就想任命他为宰相。一天晚上忽然召来翰林学士起草任命卫次公为宰相的诏书,其中有两句褒奖的话是: ![]() 李固言 丞相李固言在元和六年的时候,科举试考未中去蜀郡,遇到一个老妇对她说:“郞君明年芙蓉镜下及第,二十二年后当宰相,并且将镇守蜀郡,我这次看不到你当官的荣耀了,我想将女儿托付给你照顾。”第二年,李固言果然考中头名状元。诗赋有人镜芙蓉之目。二十年后,李固言受到皇帝的重用。当年的老妇来拜访他,李固言将她忘记了。老妇提醒他说:“蜀郡老妇,曾经嘱托过李大人的。”李固言想起了当年的事情,穿着官服拜谢了老妇,将她请到大厅里,见了她的女儿,坐下后老妇又说:“当将军做宰相是一定的了。”李固言为她摆设了丰盛的酒宴,但她不吃,只喝了几杯酒,便要告辞。李固言留不住她,她只是说:“一定要照顾我女儿。”李固言送给她金银⾐物,她不要,只是拿了李固言 ![]() ![]() 又 李固言 李固言当初科举试考未中榜时,经过洛 ![]() ![]() 又 李固言 元和初年,进士李固言参加科举试考,梦见去看榜,见李固言是第二名考中进士。等到真正发榜,却是李顾言中榜,并且也是第二名。这一年李固言又没考中。直到元和第七年,李固言才在许孟容主持的科举试考中考中了头名状元。 杨收 唐朝宰相杨收是江州人,祖⽗是江州府的都押衙。⽗亲叫杨维直,生了四个儿子,名字分别叫杨发、杨嘏、杨收、杨严,全都考中进士。杨收还做了大官,杨发和另两个弟弟都做到丞郞以上的官职。杨发名字的意义是代表舂天,他儿子的名字分别叫鏻和乘。杨嘏名字的意义是夏天,他儿子的名字叫照。杨收名字的意义是秋天。他儿子的名字分别叫巨、鏻、鉴。杨严名字的意义是冬天,他儿子的名字分别叫注、涉、洞。全都很有文才,有功名,被称作“修行杨家”与静恭等几家姓杨的都是繁华举盛的家族。杨收在少年的时候,在庐山读书。一天他观赏风景来到一个游人走不到的隐蔽之处,遇到一个道士对他说:“你如果学道,就有成仙的缘分,如果一定要当官,能够做到最大的官,但是最终有祸。能跟我学道吗?”杨收迟疑了一下,但还是坚定了进取做官的决心。他忽视了道人的话,后来虽然当了宰相,但是最后遭罪死在南荒。 郑朗 唐穆宗长庆年间,青龙寺的和尚精通预测人命运的法术,有名的人物没有不去拜访的。进士郑朗特意去拜会,和尚不同他说话。等到发榜,郑朗名列第一。郑朗不太相信,过了几天,朝廷组织复试,郑果然没有考中。郑朗又去拜见青龙寺和尚,和尚热情接待,远远超过上次。郑朗询问原因,和尚说:“上一次,您没有名气,如果真的中了榜,反而不好。从此以后你可以当到最大的官。”后来果然成为支撑家国社稷的辅政大臣。 段文昌 原来的西川节度使段文昌,字景初,他⽗亲叫段锷,是支江县宰,后来任江陵县令。段文昌少年时喜爱蜀地文化,他出生在湖北江陵,生活在平民百姓之中。后来去成都,拜见韦南的康皋,皋为他谋求官职,没有成功。他很为自己的才学而自负, ![]() ![]() ![]() 崔从 宝历二年,崔从镇守淮南。五月三⽇,瓜步镇报告浙右正在竞渡的十艘船中有三艘沉没在金山脚上的大江里,船上的一百五十人全都淹死。崔从看到这件事的报告后既感叹又悲愤。这时军司马皇甫儒进来禀报,大家对这件事都感到很惊奇。在座的有个宋生叫归儒的说:“那里的灾祸不算奇怪,这里也有灾祸,死的人数相同,只是死亡的原因不同罢了!”十天以后,在广场上举行盛大的宴会,并且上演各种戏剧,忽然下了一场暴风雨,人和数百匹马都挤在旁边的大屋里面。雷声一响,马匹全都受惊狂奔起来,撞倒了数十间房子,凡是大屋下的人都庒死了。崔从叫人清点死亡人数,竟与浙右死亡的人数一样,一个人都不差。 郭八郞 河中少尹郑复礼在刚参加科举试考的时候,十次都没有考中,陷⼊艰难窘迫的境地。千福寺有个叫弘道的和尚,人们说他⽩天关门觉睡,晚上去 ![]() 张宣 杭州临安县令张宣在宝历年间,从越府户曹掾调任现职。因为他的家在浙东,所以想当萧山县令。公布任命的前三天,他忽然梦见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子,通报姓名来见他。张宣历来严肃谨慎,梦里不接见这个女子。女子说:“我是您管辖地方的人,怎么能不相见呢?”于是,张宣很严肃地接见了她。女子说:“我们家有十一口人,住在贵县已经许多年了。今天听说大人您要来,所以前来拜见。”张宣问她所说的是什么县,女子没有回答。张宣醒来后,告诉家里的人记住女子所说的县名。后来他补缺被任命为湖州安吉县令,他因为离家乡太远不方便,想调换这个职务。他家里的人说:“以前你梦里那个女子,不是个安字吗?十一口不就是个吉字吗?这说明是命运决定的,调换又有什么好处。”张宣明⽩过来笑着说:“确实,真是命运决定的。”于是接受了任命。等到任期満了,又将被重新任命。这时江淮一带发生旱灾,张宣将家迁到了河南,所以想就近在宋亳谋求一个官职,以便照顾家方便。这时他又梦见了上一次那个女子,女子的容颜面貌同过去一样。她说:“您又要当县令了,又是到我所住的县。”张宣说:“我已经当了一任夫人家乡的县令,这次怎么能再去呢?”女子说:“我自从您任职期満,就立即把家搬了,现在住的已经不是老地方了。但是,现在我们家已经衰败了,只剩下三口人了。您去后几个月,也必然辞官而去。”说完显示出很悲伤的样子,张宣也没有弄清是什么意思。等到公布任命,他当上了杭州临安县令。张宣感叹地说:“三口是个临字,‘数月而去’正是我所忧虑的。”结果他上任半年就死了。 韩皋 昌黎韩皋是已故晋公非嫡系的孙子,他博学多才,精通经史。太和五年,从大理寺丞的职位上被调离,在朝廷考查录用员官中被选中,名次既不是很⾼,也不是科举试考得来,引起后辈们的笑谈,当时太常丞冯芫被任命为岳州刺史,他说人世的事情是命中注定的。德宗皇帝末年,冯芫任太常寺奉礼,与皋一同做事。进士时元佐任协律郞。三个人约定在月初的四⽇,一同去武成王庙游玩,芫住长乐,皋在亲仁上班,当时元佐在安邑上班,冯芫再三鼓动拉着两个人走到太平兴道西南角,他忽然说:“我刚才在马上为你们两个人做了一个好梦,你们二位都被朝廷录用做官,请你们记住今天的事。并将这件事记录在纸上,放到箱子里。宪宗六年,冯芫被朝廷录用,授予官平县尉,皋没有心思做官,直到二十七八年后,才被录用。时芫所做的梦全都应验了,没有差错。时芫要去岳 ![]() |
上一章 太平广记 下一章 ( → ) |
李昉、扈蒙、徐铉等的最新历史小说《太平广记》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太平广记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太平广记是李昉、扈蒙、徐铉等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