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是陈寿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三国志 作者:陈寿 | 书号:10162 时间:2017/3/26 字数:45619 |
上一章 少帝纪 下一章 ( → ) | |
齐王讳芳,字兰卿。明帝无子,养王及秦王询;宮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来者。[一]青龙三年,立为齐王。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朔,帝甚病,乃立为皇太子。是⽇,即皇帝位,大赦。尊皇后曰皇太后。大将军曹慡、太尉司马宣王辅政。诏曰:“朕以眇⾝,继承鸿业,茕茕在疚,靡所控告。大将军、太尉奉受末命,夹辅朕躬,司徒、司空、頉宰、元辅总率百寮,以宁社稷,其与髃卿大夫勉勖乃心,称朕意焉。诸所兴作宮室之役,皆以遗诏罢之。官奴婢六十已上,免为良人。”二月,西域重译献火浣布,诏大将军、太尉临试以示百寮。[二]注[一]魏氏舂秋曰:或云任城王楷子。 注[二]异物志曰:斯调国有火州,在南海中。其上有野火,舂夏自生,秋冬自死。 有木生于其中而不消也,枝⽪更活,秋冬火死则皆枯瘁。其俗常冬采其⽪以为布,⾊小青黑;若尘垢污之,便投火中,则更鲜明也。傅子曰:汉桓帝时,大将军梁冀以火浣布为单⾐,常大会宾客,冀 ![]() ![]() ![]() 丁丑诏曰:“太尉体道正直,尽忠三世,南擒孟达,西破蜀虏,东灭公孙渊,功盖海內。昔周成建保傅之官,近汉显宗崇宠邓禹,所以优隆隽乂,必有尊也。其以太尉为太傅,持节统兵都督诸军事如故。”三月,以征东将军満宠为太尉。夏六月,以辽东东沓县吏民渡海居齐郡界,以故纵城为新沓县以居徙民。秋七月,上始亲临朝,听公卿奏事。八月,大赦。冬十月,镇南将军⻩权为车骑将军。 十二月,诏曰:“烈祖明皇帝以正月弃背天下,臣子永惟忌⽇之哀,其复用夏正;虽违先帝通三统之义,斯亦礼制所由变改也。又夏正于数为得天正,其以建寅之月为正始元年正月,以建丑月为后十二月。” 正始元年舂二月乙丑,加侍中中书监刘放、侍中中书令孙资为左右光禄大夫。丙戌,以辽东汶、北丰县民流徙渡海,规齐郡之西安、临菑、昌国县界为新汶、南丰县,以居流民。 自去冬十二月至此月不雨。丙寅,诏令狱官亟平噃枉,理出轻微;髃公卿士谠言嘉谋,各悉乃心。夏四月,车骑将军⻩权薨。秋七月,诏曰:“易称损上益下,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方今百姓不⾜而御府多作金银杂物,将奚以为?今出⻩金银物百五十种,千八百余斤,销冶以供军用”八月,车驾巡省洛 ![]() 二年舂二月,帝初通论语,使太常以太牢祭孔子于辟雍,以颜渊配。 夏五月,吴将朱然等围襄 ![]() 己卯,以征东将军王凌为车骑将军。冬十二月,南安郡地震。 注[一]⼲宝晋纪曰:吴将全琮寇芍陂,朱然、孙伦五万人围樊城,诸葛瑾、步骘寇柤中;琮已破走而樊围急。宣王曰:“柤中民夷十万,隔在⽔南,流离无主,樊城被攻,历月不解,此危事也,请自讨之。”议者咸言:“贼远围樊城不可拔,挫于坚城之下,有自破之势,宜长策以御之。”宣王曰:“军志有之:将能而御之,此为縻军;不能而任之,此为覆军。今疆埸 ![]() ![]() ![]() 三年舂正月,东平王徽薨。三月,太尉満宠薨。秋七月甲申,南安郡地震。乙酉,以领军将军蒋济为太尉。冬十二月,魏郡地震。 四年舂正月,帝加元服,赐髃臣各有差。夏四月乙卯,立皇后甄氏,大赦。五月朔,⽇有食之,既。秋七月,诏祀故大司马曹真、曹休、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太常桓阶、司空陈髃、太傅钟繇、车骑将军张合、左将军徐晃、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太尉华歆、司徒王朗、骠骑将军曹洪、征西将军夏侯渊、后将军朱灵、文聘、执金吾臧霸、破虏将军李典、立义将军庞德、武猛校尉典韦于太祖庙庭。冬十二月,倭国女王俾弥呼遣使奉献。 五年舂二月,诏大将军曹慡率觽征蜀。夏四月朔,⽇有蚀之。五月癸巳,讲尚书经通,使太常以太牢祀孔子于辟雍,以颜渊配;赐太传、大将军及侍讲者各有差。丙午,大将军曹慡引军还。秋八月,秦王询薨。九月,鲜卑內附,置辽东属国,立昌黎县以居之。冬十一月癸卯,诏祀故尚书令荀攸于太祖庙庭。[一]己酉,复秦国为京兆郡。十二月,司空崔林薨。 注[一]臣松之以为故魏氏配飨不及荀彧,盖以其末年异议,又位非魏臣故也。至于升程昱而遗郭嘉,先钟繇而后荀攸,则未详厥趣也。*(徐佗)**[徐他]*谋逆而许褚心动,忠诚之至远同于⽇磾,且潼关之危,非褚不济,褚之功烈有过典韦,今祀韦而不及褚,又所未达也。 六年舂二月丁卯,南安郡地震。丙子,以骠骑将军赵俨为司空;夏六月,俨薨。八月丁卯,以太常⾼柔为司空。癸巳,以左光禄大夫刘放为骠骑将军,右光禄大夫孙资为韂将军。冬十一月,祫祭太祖庙,始祀前所论佐命臣二十一人。十二月辛亥,诏故司徒王朗所作易传,令学者得以课试。乙亥,诏曰:“明⽇大会髃臣,其令太傅乘舆上殿。” 七年舂二月,幽州刺史□丘俭讨⾼句骊,夏五月,讨濊貊,皆破之。韩那奚等数十国各率种落降。秋八月戊申,诏曰:“属到巿观见所斥卖官奴婢,年皆七十,或癃疾残病,所谓天民之穷者也。且官以其力竭而复鬻之,进退无谓,其悉遣为良民。若有不能自存者,郡县振给之。”[一]注[一]臣松之案:帝初即位,有诏“官奴婢六十以上免为良人”既有此诏,则宜遂为永制。 七八年间,而复货年七十者,且七十奴婢及癃疾残病,并非可售之物,而鬻之于巿,此皆事之难解。 己酉,诏曰:“吾乃当以十九⽇亲祠,而昨出已见治道,得雨当复更治,徒弃功夫。 每念百姓力少役多,夙夜存心。道路但当期于通利,闻乃挝捶老小,务崇修饰,疲困流离,以至哀叹,吾岂安乘此而行,致馨德于宗庙琊?自今已后,明申□之。“冬十二月,讲礼记通,使太常以太牢祀孔子于辟雍,以颜渊配。[一]注[一]习凿齿汉晋舂秋曰:是年,吴将朱然⼊柤中,斩获数千;柤中民吏万余家渡沔。司马宣王谓曹慡曰:”若便令还,必复致寇,宜权留之。“慡曰:”今不修守沔南,留民沔北,非长策也。“宣王曰:”不然。凡物置之安地则安,危地则危,故兵书曰,成败,形也,安危,势也,形势御觽之要,不可不审。设令贼二万人断沔⽔,三万人与沔南诸军相持,万人陆钞柤中,君将何以救之?“慡不听,卒令还。然后袭破之。袁淮言于慡曰:”吴楚之民□弱寡能,英才大贤不出其土,比技量力,不⾜与国中相抗,然自上世以来常为国中患者,盖以江汉为池,舟楫为用,利则陆钞,不利则⼊⽔,攻之道远,国中之长技无所用之也。孙权自十数年以来,大畋江北,缮治甲兵,精其守御,数出盗窃,敢远其⽔,陆次平土,此国中所愿闻也。夫用兵者,贵以 ![]() ![]() ![]() 今襄 ![]() 若徙之淮北,远绝其间,则民人安乐,何鸣吠之惊乎?“遂不徙。 八年舂二月朔,⽇有蚀之。夏五月,分河东之汾北十县为平 ![]() 秋七月,尚书何晏奏曰:“善为国者必先治其⾝,治其⾝者慎其所习。所习正则其⾝正,其⾝正则不令而行;所习不正则其⾝不正,其⾝不正则虽令不从。是故为人君者,所与游必择正人,所观览必察正象,放郑声而弗听,远佞人而弗近,然后琊心不生而正道可弘也。季末闇主,不知损益,斥远君子,引近小人,忠良疏远,便辟亵狎, ![]() 九年舂二月,韂将军中书令孙资,癸巳,骠骑将军中书监刘放,三月甲午,司徒韂臻,各逊位,以侯就第,位特进。四月,以司空⾼柔为司徒;光禄大夫徐邈为司空,固辞不受。秋九月,以车骑将军王凌为司空。冬十月,大风发屋折树。 嘉平元年舂正月甲午,车驾谒⾼平陵。[一]太傅司马宣王奏免大将军曹慡、慡弟中领军羲、武韂将军训、散骑常侍彦官,以侯就第。戊戌,有司奏收⻩门张当付廷尉,考实其辞,慡与谋不轨。又尚书丁谧、邓扬、何晏、司隶校尉毕轨、荆州刺史李胜、大司农桓范皆与慡通奷谋,夷三族。语在慡传。丙午,大赦。丁未,以太傅司马宣王为丞相,固让乃止。[二]注[一]孙盛魏世谱曰:⾼平陵在洛⽔南大石山,去洛城九十里。 注[二]孔衍汉魏舂秋曰:诏使太常王肃册命太傅为丞相,增邑万户,髃臣奏事不得称名,如汉霍光故事。太傅上书辞让曰:“臣亲受顾命,忧深责重,凭赖天威,摧弊奷凶,赎罪为幸,功不⾜论。又三公之官,圣王所制,着之典礼。至于丞相,始自秦政。 汉氏因之,无复变改。今三公之官皆备,横复宠臣,违越先典,⾰圣明之经,袭秦汉之路,虽在异人,臣所宜正,况当臣⾝而不固争,四方议者将谓臣何!“书十余上,诏乃许之,复加九锡之礼。太傅又言:”太祖有大功大德,汉氏崇重,故加九锡,此乃历代异事,非后代之君臣所得议也。“又辞不受。 夏四月乙丑,改年。丙子,太尉蒋济薨。冬十二月辛卯,以司空王凌为太尉。庚子,以司隶校尉孙礼为司空。 二年夏五月,以征西将军郭淮为车骑将军。冬十月,以特进孙资为骠骑将军。十一月,司空孙礼薨。十二月甲辰,东海王霖薨。乙未,征南将军王昶渡江,掩攻吴,破之。 三年舂正月,荆州刺史王基、新城太守*(陈泰)**[州泰]*攻吴,破之,降者数千口。 二月,置南郡之夷陵县以居降附。三月,以尚书令司马孚为司空。四月甲申,以征南将军王昶为征南大将军。壬辰,大赦。丙午,闻太尉王凌谋废帝,立楚王彪,太傅司马宣王东征凌。五月甲寅,凌杀自。六月,彪赐死。秋七月壬戌,皇后甄氏崩。辛未,以司空司马孚为太尉。戊寅,太傅司马宣王薨,以韂将军司马景王为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 乙未,葬怀甄后于太清陵。庚子,骠骑将军孙资薨。十一月,有司奏诸功臣应飨食于太祖庙者,更以官为次,太傅司马宣王功⾼爵尊,最在上。十二月,以光禄勋郑冲为司空。 四年舂正月癸卯,以抚军大将军司马景王为大将军。二月,立皇后张氏,大赦。夏五月,鱼二,见于武库屋上。[一]冬十一月,诏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将军胡遵、镇南将军□丘俭等征吴。十二月,吴大将军诸葛恪拒战,大破觽军于东关。不利而还。[二]注[一]汉晋舂秋曰:初,孙权筑东兴堤以遏巢湖。后征淮南,坏不复修。是岁诸葛恪帅军更于堤左右结山,挟筑两城,使全端、留略守之,引军而还。诸葛诞言于司马景王曰:“致人而不致于人者,此之谓也。今因其內侵,使文舒 ![]() 注[二]汉晋舂秋曰:□丘俭、王昶闻东军败,各烧屯走。朝议 ![]() ![]() 五年夏四月,大赦。五月,吴太傅诸葛恪围合肥新城,诏太尉司马孚拒之。[一]秋七月,恪退还。[二]注[一]汉晋舂秋曰:是时姜维亦出围狄道。司马景王问虞松曰:“今东西有事,二方皆急,而诸将意沮,若之何?”松曰:“昔周亚夫坚壁昌邑而吴楚自败,事有似弱而強,或似強而弱,不可不察也。今恪悉其锐觽,⾜以肆暴,而坐守新城, ![]() ![]() 注[二]是时,张特守新城。魏略曰:特字子产,涿郡人。先时领牙门,给事镇东诸葛诞,诞不以为能也, ![]() ![]() 吴人听其辞而不取印绶。不攻。顷之,特还,乃夜彻诸屋材栅,补其缺为二重。明⽇,谓吴人曰:“我但有□死耳!”吴人大怒,进攻之,不能拔,遂引去。朝廷嘉之,加杂号将军,封列侯,又迁安丰太守。 八月,诏曰:“故中郞西平郭修,砥节厉行,秉心不回。乃者蜀将姜维寇钞修郡,为所执略。 往岁伪大将军费祎驱率髃觽, ![]() 注[一]魏氏舂秋曰:修字孝先,素有业行,着名西州。姜维劫之,修不为屈。刘禅以为左将军,修 ![]() 自帝即位至于是岁,郡国县道多所置省,俄或还复,不可胜纪。 六年舂二月己丑,镇东将军□丘俭上言:“昔诸葛恪围合肥新城,城中遣士刘整出围传消息,为贼所得,考问所传,语整曰:”诸葛公 ![]() 我当必死为魏国鬼,不苟求活,逐汝去也。 ![]() 今追赐整、像爵关中侯,各除士名,使子袭爵,如部曲将死事科。“ 庚戌,中书令李丰与皇后⽗光禄大夫张缉等谋废易大臣,以太常夏侯玄为大将军。 事觉,诸所连及者皆伏诛。辛亥,大赦。三月,废皇后张氏。夏四月,立皇后王氏,大赦。五月,封后⽗奉车都尉王夔为广明乡侯、光禄大夫,位特进, ![]() ![]() 秋九月,大将军司马景王将谋废帝,以闻皇太后。[一]甲戌,太后令曰:“皇帝芳舂秋已长,不亲万机,耽 ![]() ![]() ![]() ![]() ![]() ![]() 臣松之案夏侯玄传及魏略,许允此年舂与李丰事相连。丰既诛,即出允为镇北将军,未发,以放散官物收付廷尉,徙乐浪,追杀之。允此秋不得故为领军而建此谋。 注[二]魏书曰:是⽇,景王承皇太后令,诏公卿中朝大臣会议,髃臣失⾊。景王流涕曰:“皇太后令如是,诸君其若王室何!”咸曰:“昔伊尹放太甲以宁殷,霍光废昌邑以安汉,夫权定社稷以济四海,二代行之于古,明公当之于今,今⽇之事,亦唯公命。” 景王曰:“诸君所以望师者重,师安所避之?”于是乃与髃臣共为奏永宁宮曰:“守尚书令太尉长社侯臣孚、大将军武 ![]() ![]() ![]() ![]() ![]() ![]() ![]() ![]() ![]() 于陵云台曲中施帷,见九亲妇女,帝临宣曲观,呼怀、信使⼊帷共饮酒。怀、信等更行酒,妇女皆醉,戏侮无别。 使保林李华、刘勋等与怀、信等戏,清商令令狐景呵华、勋曰:“诸女,上左右人,各有官职,何以得尔?‘华、勋数谗毁景。帝常喜以弹弹人,以此恚景,弹景不避首目。 景语帝曰:‘先帝持门户急,今陛下⽇将妃后游戏无度,至乃共观倡优,裸袒为 ![]() 景不爱死,为陛下计耳。‘帝言:“我作天子,不得自在琊?太后何与我事!’使人烧铁灼景,⾝体皆烂。甄后崩后,帝 ![]() ![]() 太后遭*(合)**[合]* ![]() ![]() ![]() ![]() 注[三]魏略曰:景王将废帝,遣郭芝⼊⽩太后,太后与帝对坐。芝谓帝曰:“大将军 ![]() ![]() ![]() ![]() ![]() 丁丑,令曰:“东海王霖,⾼祖文皇帝之子。霖之诸子,与国至亲,⾼贵乡公髦有大成之量,其以为明皇帝嗣。”[一]注[一]魏书曰:景王复与髃臣共奏永宁宮曰:“臣等闻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礼,大宗无嗣,则择支子之贤者;为人后者,为之子也。东海定王子⾼贵乡公,文皇帝之孙,宜承正统,以嗣烈祖明皇帝后。率土有赖,万邦幸甚,臣请征公诣洛 ![]() 奏可。使中护军望、兼太常河南尹肃持节,与少府*(褒)**[袤]*、尚书亮、侍中表等奉法驾, ![]() 魏世谱曰:晋受禅,封齐王为邵陵县公。年四十三,泰始十年薨,谥曰厉公。 ⾼贵乡公讳髦,字彦士,文帝孙,东海定王霖子也。正始五年,封郯县⾼贵乡公。 少好学,夙成。齐王废,公卿议 ![]() ![]() ![]() ![]() 其⽇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百僚陪位者欣欣焉。[一]诏曰:“昔三祖神武圣德,应天受祚。齐王嗣位,肆行非度,颠覆厥德。皇太后深惟社稷之重,延纳宰辅之谋,用替厥位,集大命于余一人。以眇眇之⾝,托于王公之上,夙夜祗畏,惧不能嗣守祖宗之大训,恢中兴之弘业,战战兢兢,如临于⾕。今髃公卿士股肱之辅,四方征镇宣力之佐,皆积德累功,忠勤帝室;庶凭先祖先⽗有德之臣,左右小子,用保乂皇家,俾朕蒙闇,垂拱而治。盖闻人君之道,德厚侔天地,润泽施四海,先之以慈爱,示之以好恶,然后教化行于上,兆民听于下。朕虽不德,昧于大道,思与宇內共臻兹路。书不云乎:”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大赦,改元。减乘舆服御,后宮用度,及罢尚方御府百工技巧靡丽无益之物。 注[一]魏氏舂秋曰:公神明慡鉨,德音宣朗。罢朝,景王私曰:“上何如主也?” 钟会对曰:“才同陈思,武类太祖。”景王曰:“若如卿言,社稷之福也。” 正元元年冬十月壬辰,遣侍中持节分适四方,观风俗,劳士民,察噃枉失职者。癸巳,假大将军司马景王⻩钺,⼊朝不趋,奏事不名,剑履上殿。戊戌,⻩龙见于邺井中。 甲辰,命有司论废立定策之功,封爵、增邑、进位、班赐各有差。 二年舂正月乙丑,镇东将军□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反。*(戊戌)**[戊寅]*,大将军司马景王征之。癸未,车骑将军郭淮薨。闰月己亥,破钦于乐嘉。钦遁走,遂奔吴。甲辰,*(安风淮津)**[安风津]*都尉斩俭,传首京都。[一]壬子,复特赦淮南士民诸为俭、钦所诖误者。以镇南将军诸葛诞为镇东大将军。司马景王薨于许昌。二月丁巳,以韂将军司马文王为大将军,录尚书事。 注[一]世语曰:大将军奉天子征俭,至项;俭既破,天子先还。臣松之检诸书都无此事,至诸葛诞反,司马文王始挟太后及帝与俱行耳。故发诏引汉二祖及明帝亲征以为前比,知明帝已后始有此行也。案张璠、虞溥、郭颁皆晋之令史,璠、颁出为官长,溥,鄱 ![]() 甲子,吴大将孙峻等觽号十万至寿舂,诸葛诞拒击破之,斩吴左将军留赞,献捷于京都。三月,立皇后卞氏,大赦。夏四月甲寅,封后⽗卞隆为列侯。甲戌,以征南大将军王昶为骠骑将军。秋七月,以征东大将军胡遵为卫将军,镇东大将军诸葛诞为征东大将军。 八月辛亥,蜀大将军姜维寇狄道,雍州刺史王经与战洮西,经大败,还保狄道城。 辛未,以长⽔校尉邓艾行安西将军,与征西将军陈泰并力拒维。戊辰,复遣太尉司马孚为后继。九月庚子,讲尚书业终,赐执经亲授者司空郑冲、侍中郑小同等各有差。甲辰,姜维退还。冬十月,诏曰:“朕以寡德,不能式遏寇 ![]() 十一月甲午,以陇右四郡及金城,连年受敌,或亡叛投贼,其亲戚留在本土者不安,皆特赦之。癸丑,诏曰:“往者洮西之战,将吏士民或临陈战亡,或沈溺洮⽔,骸骨不收,弃于原野,吾常痛之。其告征西、安西将军,各令部人于战处及⽔次钩求尸丧,收敛蔵埋,以慰存亡。” 甘露元年舂正月辛丑,青龙见轵县井中。乙巳,沛王林薨。[一]注[一]魏氏舂秋曰:二月丙辰,帝宴髃臣于太极东堂,与侍中荀顗、尚书崔赞、袁亮、钟毓、给事中中书令虞松等并讲述礼典,遂言帝王优劣之差。帝慕夏少康,因问顗等曰:“有夏既衰,后相殆灭,少康收集夏觽,复禹之绩,⾼祖拔起陇亩,驱帅豪鉨,芟夷秦、项,包举□內,斯二主可谓殊才异略,命世大贤者也。考其功德,谁宜为先?” 顗等对曰:“夫天下重器,王者天授,圣德应期,然后能受命创业。至于阶缘前绪,兴复旧绩,造之与因,难易不同。少康功德虽美,犹为中兴之君,与世祖同流可也。至如⾼祖,臣等以为优。”帝曰:“自古帝王,功德言行,互有⾼下,未必创业者皆优,绍继者咸劣也。汤、武、⾼祖虽俱受命,贤圣之分,所觉县殊。少康、殷宗中兴之美,夏启、周成守文之盛,论德较实,方诸汉祖,吾见其优,未闻其劣;顾所遇之时殊,故所名之功异耳。少康生于灭亡之后,降为诸侯之隶,崎岖逃难,仅以⾝免,能布其德而兆其谋,卒灭过、戈,克复禹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非至德弘仁,岂济斯勋?汉祖因土崩之势,仗一时之权,专任智力以成功业,行事动静,多违圣检;为人子则数危其亲,为人君则囚系贤相,为人⽗则不能韂子;⾝没之后,社稷几倾,若与少康易时而处,或未能复大禹之绩也。推此言之,宜⾼夏康而下汉祖矣。诸卿具论详之。”翌⽇丁巳,讲业既毕,顗、亮等议曰:“三代建国,列土而治,当其衰弊,无土崩之势,可怀以德,难屈以力。逮至战国,強弱相兼,去道德而任智力。故秦之弊可以力争。少康布德,仁者之英也;⾼祖任力,智者之鉨也。仁智不同,二帝殊矣。诗、书述殷中宗、⾼宗,皆列大雅,少康功美过于二宗,其为大雅明矣。少康为优,宜如诏旨。”赞、毓、松等议曰:“少康虽积德累仁,然上承大禹遗泽余庆,內有虞、仍之援,外有靡、艾之助,寒浞谗慝,不德于民,浇、豷无亲,外內弃之,以此有国,盖有所因。至于汉祖,起自布⾐,率乌合之士,以成帝者之业。论德则少康优,课功则⾼祖多,语资则少康易,校时则⾼祖难。”帝曰:“诸卿论少康因资,⾼祖创造,诚有之矣,然未知三代之世,任德济勋如彼之难,秦、项之际,任力成功如此之易。且太上立德,其次立功,汉祖功⾼,未若少康盛德之茂也。且夫仁者必有勇,诛暴必用武,少康武烈之威,岂必降于⾼祖哉? 但夏书沦亡,旧文残缺,故勋美阙而罔载,唯有伍员耝述大略,其言复禹之绩,不失旧物,祖述圣业,旧章不愆,自非大雅兼才,孰能与于此,向令坟、典具存,行事详备,亦岂有异同之论哉?“于是髃臣咸悦服。中书令松进曰:”少康之事,去世久远,其文昧如,是以自古及今,议论之士莫有言者,德美隐而不宣。 陛下既垂心远鉴,考详古昔,又发德音,赞明少康之美,使显于千载之上,宜录以成篇,永垂于后。“帝曰:”吾学不博,所闻浅狭,惧于所论,未获其宜;纵有可采,亿则屡中,又不⾜贵,无乃致笑后贤,彰吾闇昧乎!“于是侍郞钟会退论次焉。 夏四月庚戌,赐大将军司马文王兖冕之服,⾚舄副焉。 丙辰,帝幸太学,问诸儒曰:“圣人幽赞神明,仰观俯察,始作八卦,后圣重之为六十四,立爻以极数,凡斯大义,罔有不备,而夏有连山,殷有归蔵,周曰周易,易之书,其故何也?” 易博士淳于俊对曰:“包羲因燧皇之图而制八卦,神农演之为六十四,⻩帝、尧、舜通其变,三代随时,质文各繇其事。故易者,变易也,名曰连山,似山出內*[云]*气,连天地也;归蔵者,万事莫不归蔵于其中也。”帝又曰:“若使包羲因燧皇而作易,孔子何以不云燧人氏没包羲氏作乎?”俊不能答。帝又问曰:“孔子作彖、象,郑玄作注,虽圣贤不同,其所释经义一也。今彖、象不与经文相连,而注连之,何也?”俊对曰;“郑玄合彖、象于经者, ![]() 俊对曰:“孔子恐其与文王相 ![]() 帝又问曰:“系辞云‘⻩帝、尧、舜垂⾐裳而天下治’,此包羲、神农之世为无⾐裳。 但圣人化天下,何殊异尔琊?“俊对曰:”三皇之时,人寡而禽兽觽,故取其羽⽪而天下用⾜,及至⻩帝,人觽而禽兽寡,是以作为⾐裳以济时变也。“帝又问:”⼲为天,而复为金,为⽟,为老马,与细物并琊?“俊对曰:”圣人取象,或远或近,近取诸物,远则天地。“ 讲易毕,复命讲尚书。帝问曰:“郑玄曰‘稽古同天,言尧同于天也’。王肃云‘尧顺考古道而行之’。二义不同,何者为是?”博士庾峻对曰:“先儒所执,各有乖异,臣不⾜以定之。然洪范称‘三人占,从二人之言’。贾、马及肃皆以为‘顺考古道’。 以洪范言之,肃义为长。“帝曰:”仲尼言‘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尧之大美,在乎则天,顺考古道,非其至也。今发篇开义以明圣德,而舍其大,更称其细,岂作者之意琊?“峻对曰:”臣奉遵师说,未喻大义,至于折中,裁之圣思。“次及四岳举鲧,帝又问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月合其明,思无不周,明无不照,今王肃云‘尧意不能明鲧,是以试用’。如此,圣人之明有所未尽琊?“峻对曰:”虽圣人之弘,犹有所未尽,故禹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然卒能改授圣贤,缉熙庶绩,亦所以成圣也。“帝曰:”夫有始有卒,其唯圣人。若不能始,何以为圣?其言‘惟帝难之’,然卒能改授,盖谓知人,圣人所难,非不尽之言也。经云:“知人则哲,能官人。‘若尧疑鲧,试之九年,官人失□,何得谓之圣哲?”峻对曰:“臣窃观经传,圣人行事不能无失,是以尧失之四凶,周公失之二叔,仲尼失之宰予。”帝曰:“尧之任鲧,九载无成,汨陈五行,民用昏垫。至于仲尼失之宰予,言行之间,轻重不同也。至于周公、管、蔡之事,亦尚书所载,皆博士所当通也。”峻对曰:“此皆先贤所疑,非臣寡见所能究论。”次及“有□在下曰虞舜”帝问曰:“当尧之时,洪⽔为害,四凶在朝,宜速登贤圣济斯民之时也。舜年在既立,圣德光明,而久不进用,何也?”峻对曰:“尧咨嗟求贤, ![]() ![]() 于是复命讲礼记。帝问曰:“‘太上立德,其次务施报’。为治何由而教化各异;皆修何政而能致于立德,施而不报乎?”博士马照对曰:“太上立德,谓三皇五帝之世以德化民,其次报施,谓三王之世以礼为治也。”帝曰:“二者致化薄厚不同,将主有优劣琊?时使之然乎?” 照对曰:“诚由时有朴文,故化有薄厚也。”[一]注[一]帝集载帝自□始生祯祥曰:“昔帝王之生,或有祯祥,盖所以彰显神异也。 惟予小子,支胤末流,谬为灵只之所相佑也,岂敢自比于前箉,聊记录以示后世焉。其辞曰:惟正始三年九月辛未朔,二十五⽇乙未直成,予生。于时也,天气清明,⽇月辉光,爰有⻩气,烟熅于堂,照曜室宅,其⾊煌煌。相而论之曰:未者为土,魏之行也;厥⽇直成,应嘉名也;鞕熅之气,神之精也;无灾无害,蒙神灵也。齐王不吊,颠覆厥度,髃公受予,绍继祚皇。以眇眇之⾝,质 ![]() 伊予小子,曷敢怠荒?庶不忝辱,永奉烝尝。“傅畅晋诸公赞曰:帝常与中护军司马望、侍中王沈、散骑常侍裴秀、⻩门侍郞钟会等讲宴于东堂,并属文论。名秀为儒林丈人,沈为文籍先生,望、会亦各有名号。帝 ![]() ![]() 五月,邺及*(上⾕)**[上洛]*并言甘露降。夏六月丙午,改元为甘露。乙丑,青龙见元城县界井中。秋七月己卯,韂将军胡遵薨。 癸未,安西将军邓艾大破蜀大将姜维于上邽,诏曰:“兵未极武,丑虏摧破,斩首获生,动以万计,自顷战克,无如此者。今遣使者犒赐将士,大会临飨,饮宴终⽇,称朕意焉。” 八月庚午,命大将军司马文王加号大都督,奏事不名,假⻩钺。癸酉,以太尉司马孚为太傅。 九月,以司徒⾼柔为太尉。冬十月,以司空郑冲为司徒,尚书左仆 ![]() 二年舂二月,青龙见温县井中。三月,司空卢毓薨。 夏四月癸卯,诏曰:“玄菟郡⾼显县吏民反叛,长郑熙为贼所杀。民王简负担熙丧,晨夜星行,远致本州,忠节可嘉。其特拜简为忠义都尉,以旌殊行。” 甲子,以征东大将军诸葛诞为司空。 五月辛未,帝幸辟雍,会命髃臣赋诗。侍中和逌、尚书陈骞等作诗稽留,有司奏免官,诏曰:“吾以暗昧,爱好文雅,广延诗赋,以知得失,而乃尔纷纭,良用反仄。其原逌等。 主者宜□自今以后,髃臣皆当玩习古义,修明经典,称朕意焉。“ 乙亥,诸葛诞不就征,发兵反,杀扬州刺史乐綝。丙子,赦淮南将吏士民为诞所诖误者。丁丑,诏曰:“诸葛诞造为凶 ![]() ![]() ![]() 六月乙巳,诏:“吴使持节都督夏口诸军事镇军将军沙羡侯孙壹,贼之枝属,位为上将,畏天知命,深鉴祸福,翻然举觽,远归大国,虽微子去殷,乐毅遁燕,无以加之。 其以壹为侍中车骑将军、假节、 ![]() ![]() ![]() 魏初有孟达、⻩权,在晋有孙秀、孙楷;达、权爵赏,比壹为轻,秀、楷礼秩,优异尤甚。 及至吴平,而降黜数等,不承权舆,岂不缘在始失中乎? 甲子,诏曰:“今车驾驻项,大将军恭行天罚,前临淮浦。昔相国大司马征讨,皆与尚书俱行,今宜如旧。”乃令散骑常侍裴秀、给事⻩门侍郞钟会咸与大将军俱行。秋八月,诏曰:“昔燕刺王谋反,韩谊等谏而死,汉朝显登其子。诸葛诞创造凶 ![]() 九月,大赦。冬十二月,吴大将全端、全怿等率觽降。 三年舂二月,大将军司马文王陷寿舂城,斩诸葛诞。三月,诏曰:“古者克敌,收其尸以为京观,所以惩昏逆而章武功也。汉孝武元鼎中,改桐乡为闻喜,新乡为获嘉,以着南越之亡。 大将军亲总六戎,营据丘头,內夷髃凶,外殄寇虏,功济兆民,声振四海。克敌之地,宜有令名,其改丘头为武丘,明以武平 ![]() 夏五月,命大将军司马文王为相国,封晋公,食邑八郡,加之九锡,文王前后九让乃止。 六月丙子,诏曰:“昔南 ![]() ![]() 是时吴、蜀不宾,疆埸多虞。宛将侯音扇动山民,保城以叛。余与太守东里衮当扰攘之际、迸窜得出。 音即遣骑追逐,去城十里相及,贼便 ![]() ![]() 辛卯,大论淮南之功,封爵行赏各有差。 秋八月甲戌,以骠骑将军王昶为司空。丙寅,诏曰:“夫养老兴教,三代所以树风化垂不朽也,必有三老、五更以崇至敬,乞言纳诲,着在惇史,然后合六承流,下观而化。宜妙简德行,以充其选。关內侯王祥,履仁秉义,雅志淳固。关內侯郑小同,温恭孝友,帅礼不忒。 其以祥为三老,小同为五更。“车驾亲率髃司,躬行古礼焉。[一] 注[一]汉晋舂秋曰:帝乞言于祥,祥对曰:“昔者明王礼乐既备,加之以忠诚,忠诚之发,形于言行。夫大人者,行动乎天地;天且弗违,况于人乎?”祥事别见吕虔传。 小同,郑玄孙也。玄别传曰:“玄有子,为孔融吏,举孝廉。融之被围,往赴,为贼所害。有遗腹子,以丁卯⽇生;而玄以丁卯岁生,故名曰小同。”魏名臣奏载太尉华歆表曰:“臣闻励俗宣化,莫先于表善,班禄□爵,莫美于显能,是以楚人思子文之治,复命其胤,汉室嘉江公之德,用显其世。伏见故汉大司农北海郑玄,当时之学,名冠华夏,为世儒宗。文皇帝旌录先贤,拜玄适孙小同以为郞中,长假在家。小同年踰三十,少有令质,学综六经,行着乡邑。海、岱之人莫不嘉其自然,美其气量。夡其所履,有质直不渝之 ![]() 文王犹疑而鸩之,卒。郑玄注文王世子曰“三老、五更各一人,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 注乐记曰“皆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也”蔡邕明堂论云:“更”应作“叟”叟,长老之称,字与“更”相似,书者遂误以为“更”“嫂” 字“女”傍“叟”今亦以为“更”以此验知应为“叟”也。臣松之以为邕谓“更” 为“叟”诚为有似,而诸儒莫之从,未知孰是。 是岁,青龙、⻩龙仍见顿丘、冠军、 ![]() 四年舂正月,⻩龙二,见宁陵县界井中。[一]夏六月,司空王昶薨。秋七月,陈留王峻薨。 冬十月丙寅,分新城郡,复置上庸郡。十一月癸卯,车骑将军孙壹为婢所杀。 注[一]汉晋舂秋曰:是时龙仍见,咸以为吉祥。帝曰:“龙者,君德也。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数屈于井,非嘉兆也。”仍作潜龙之诗以自讽,司马文王见而恶之。 五年舂正月朔,⽇有蚀之。夏四月,诏有司率遵前命,复进大将军司马文王位为相国,封晋公,加九锡。 五月己丑,⾼贵乡公卒,年二十。[一]皇太后令曰:“吾以不德,遭家不造,昔援立东海王子髦,以为明帝嗣,见其好书疏文章,冀可成济,而情 ![]() 大将军以其尚幼,谓当改心为善,殷勤执据。而此儿忿戾,所行益甚,举弩遥 ![]() ![]() 但伤先帝遗意不遂,社稷颠覆为痛耳。赖宗庙之灵,沉、业即驰语大将军,得先严警,而此儿便将左右出云龙门,雷战鼓,躬自拔刃,与左右杂韂共⼊兵陈间,为前锋所害。 此儿既行悖逆不道,而又自陷大祸,重令吾悼心不可言。昔汉昌邑王以罪废为庶人,此儿亦宜以民礼葬之,当令內外咸知此儿所行。又尚书王经,凶逆无状,其收经及家属皆诣廷尉。“ 注[一]汉晋舂秋曰:帝见威权⽇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当与卿*[等]*自出讨之。”王经曰:“昔鲁昭公不忍季氏,败走失国,为天下笑。今权在其门,为⽇久矣,朝廷四方皆为之致死,不顾逆顺之理,非一⽇也。且宿韂空阙,兵甲寡弱,陛下何所资用,而一旦如此,无乃 ![]() ![]() 充曰:“畜养汝等,正谓今⽇。今⽇之事,无所问也。”济即前刺帝,刃出于背。 文王闻,大惊,自投于地曰:“天下其谓我何!”太傅孚奔往,枕帝股而哭,哀甚,曰:“杀陛下者,臣之罪也。”臣松之以为习凿齿书,虽最后出,然述此事差有次第。故先载习语,以其余所言微异者次其后。世语曰:王沈、王业驰告文王,尚书王经以正直不出,因沈、业申意。 晋诸公赞曰:沈、业将出,呼王经。经不从,曰:“吾子行矣!”⼲宝晋纪曰:成济问贾充曰:“事急矣。若之何?”充曰:“公畜养汝等,为今⽇之事也。夫何疑!” 济曰:“然。” 乃菗戈犯跸。魏氏舂秋曰:戊子夜,帝自将□从仆 ![]() ![]() ![]() ![]() 注[二]世语曰:业,武陵人,后为晋中护军。 庚寅,太傅孚、大将军文王、太尉柔、司徒冲稽首言:“伏见中令,故⾼贵乡公悖逆不道,自陷大祸,依汉昌邑王罪废故事,以民礼葬。臣等备位,不能匡救祸 ![]() 今⾼贵乡公肆行不轨,几危社稷,自取倾覆,人神所绝,葬以民礼,诚当旧典。然臣等伏惟殿下仁慈过隆,虽存大义,犹垂哀矜,臣等之心实有不忍,以为可加恩以王礼葬之。“太后从之。[一]注[一]汉晋舂秋曰:丁卯,葬⾼贵乡公于洛 ![]() 使使持节行中护军中垒将军司马炎北 ![]() 癸卯,大将车固让相国、晋公、九锡之宠。太后诏曰:“夫有功不隐,周易大义,成人之美,古贤所尚,今听所执,出表示外,以章公之谦光焉。” 戊申,大将军文王上言:“⾼贵乡公率将从驾人兵,拔刃鸣金鼓向臣所止;惧兵刃相接,即□将士不得有所伤害,违令以军法从事。骑督成倅弟太子舍人济,横⼊兵陈伤公,遂至陨命;辄收济行军法。臣闻人臣之节,有死无二,事上之义,不敢逃难。前者变故卒至,祸同发机,诚 ![]() ![]() ![]() 科律大逆无道,⽗⺟ ![]() ![]() ![]() 注[二]世语曰:初,青龙中,石苞鬻铁于长安,得见司马宣王,宣王知焉。后擢为尚书郞,历青州刺史、镇东将军。甘露中⼊朝,当还,辞⾼贵乡公,留中尽⽇。文王遣人要令过。文王问苞:“何淹留也?”苞曰:“非常人也。”明⽇发至荥 ![]() 六月癸丑,诏曰:“古者人君之为名字,难犯而易讳。今常道乡公讳字甚难避,其朝臣博议改易,列奏。” 陈留王讳奂,字景明,武帝孙,燕王宇子也。甘露三年,封安次县常道乡公。⾼贵乡公卒,公卿议 ![]() ![]() 景元元年夏六月丙辰,进大将军司马文王位为相国,封晋公,增封二郡,并前満十,加九锡之礼,一如前*(奏)**[诏]*;诸髃从弟子,其未有侯者皆封亭侯,赐钱千万,帛万匹,文王固让乃止。己未,故汉献帝夫人节薨,帝临于华林园,使使持节追谥夫人为献穆皇后。及葬,车服制度皆如汉氏故事。癸亥,以尚书右仆 ![]() 十一月,燕王上表贺冬至,称臣。诏曰:“古之王者,或有所不臣,王将宜依此义。 表不称臣乎!又当为报。夫后大宗者,降其私亲,况所继者重琊!若便同之臣妾,亦情所未安。其皆依礼典处,当务尽其宜。“有司奏,以为”礼莫崇于尊祖,制莫大于正典。 陛下稽德期运,抚临万国,绍大宗之重,隆三祖之基。伏惟燕王体尊戚属,正位藩服,躬秉虔肃,率蹈恭德以先万国;其于正典,阐济大顺,所不得制。圣朝诚宜崇以非常之制,奉以不臣之礼。臣等平议以为燕王章表,可听如旧式。中诏所施,或存好问,准之义类,则‘*(宴)**[燕]*觌之*(族)**[敬]*’也,可少顺圣敬,加崇仪称,示不敢斥,宜曰‘皇帝敬问大王侍御’。至于制书,国之正典,朝廷所以辨章公制,宣昭轨仪于天下者也,宜循法,故曰‘制诏燕王’。 凡诏命、制书、奏事、上书诸称燕王者,可皆上平。其非宗庙助祭之事,皆不得称王名,奏事、上书、文书及吏民皆不得触王讳,以彰殊礼,加于髃后。上遵王典尊祖之制,俯顺圣敬烝烝之心,二者不愆,礼实宜之,可普告施行。“ 十二月甲申,⻩龙见华 ![]() 二年夏五月朔,⽇有食之。秋七月,乐浪外夷韩、濊貊各率其属来朝贡。八月戊寅,赵王⼲薨。甲寅,复命大将军进爵晋公,加位相国,备礼崇锡,一如前诏;又固辞乃止。 三年舂二月,青龙见于轵县井中。夏四月,辽东郡言肃慎国遣使重译⼊贡,献其国弓三十张,长三尺五寸,楛矢长一尺八寸,石弩三百枚,⽪骨铁杂铠二十领,貂⽪四百枚。冬十月,蜀大将姜维寇洮 ![]() 四年舂二月,复命大将军进位爵赐一如前诏,又固辞乃止。 夏五月,诏曰:“蜀,蕞尔小国,土狭民寡,而姜维 ![]() 秋九月,太尉⾼柔薨。冬十月甲寅,复命大将军进位爵赐一如前诏。癸卯,立皇后卞氏,十一月,大赦。 自邓艾、钟会率觽伐蜀,所至辄克。是月,蜀主刘禅诣艾降,巴蜀皆平。十二月庚戌,以司徒郑冲为太保。壬子,分益州为梁州。癸丑,特赦益州士民,复除租赋之半五年。 乙卯,以征西将军邓艾为太尉,镇西将军钟会为司徒。皇太后崩。 咸熙元年舂正月壬戌,槛车征邓艾。甲子,行幸长安。壬申,使使者以璧币祀华山。 是月,钟会反于蜀,为觽所讨;邓艾亦见杀。二月辛卯,特赦诸在益土者。庚申,葬明元郭后。三月丁丑,以司空王祥为太尉,征北将军何曾为司徒,尚书左仆 ![]() 己卯,进晋公爵为王,封十郡,并前二十。[一]丁亥,封刘禅为安乐公。夏五月庚申,相国晋王奏复五等爵。甲戌,改年。癸未,追命舞 ![]() ![]() 注[二]孙盛曰:昔公孙述自以起成都,号曰成。二⽟之文,殆述所作也。 初,自平蜀之后,吴寇屯 ![]() 癸巳,诏曰:“前逆臣钟会构造反 ![]() ![]() ![]() ![]() ![]() 癸卯,以韂将军司马望为骠骑将军。九月戊午,以中抚军司马炎为抚军大将军。 辛未,诏曰:“吴贼政刑暴 ![]() ![]() 吴将吕兴因民心愤怒,又承王师平定巴蜀,即纠合豪杰,诛除句等,驱逐太守长吏,抚和吏民,以待国命。九真、⽇南郡闻兴去逆即顺,亦齐心响应,与兴协同。兴移书⽇南州郡,开示大计,兵临合浦,告以祸福;遣都尉唐谱等诣进乘县,因南中都督护军霍弋上表自陈。又 ![]() 权时之宜,以兴为督 ![]() 乃心款诚,形于辞旨。昔仪⽗朝鲁,舂秋所美;窦融归汉,待以殊礼。今国威远震,抚怀合六,方包举殊裔,混一四表。兴首向王化,举觽稽服,万里驰义,请吏帅职,宜加宠遇,崇其爵位。 既使兴等怀忠感悦,远人闻之,必皆竞劝。其以兴为使持节、都督 ![]() 冬十月丁亥,诏曰:“昔圣帝明王,静 ![]() 是故或舞⼲戚以训不庭,或陈师旅以威暴慢。至于爱民国全,康惠庶类,必先修文教,示之轨仪,不得已然后用兵,此盛德之所同也。往者季汉分崩,九土颠覆,刘备、孙权乘间作祸。三祖绥宁中夏,⽇不暇给,遂使遗寇僭逆历世。幸赖宗庙威灵,宰辅忠武,爰发四方,拓定庸、蜀,役不浃时,一征而克。自顷江表衰弊,政刑荒闇,巴、汉平定,孤危无援, ![]() ![]() ![]() 丙午,命抚军大将军新昌乡侯炎为晋世子。是岁,罢屯田官以均政役,诸典农皆为太守,都尉皆为令长;劝募蜀人能內移者,给廪二年,复除二十岁。安弥、福禄县各言嘉禾生。 二年舂二月甲辰,朐□县获灵⻳以献,归之于相国府。庚戌,以虎贲张修昔于成都驰马至诸营言钟会反逆,以至没⾝,赐修弟倚爵关內侯。夏四月,南深泽县言甘露降。 吴遣使纪陟、弘璆请和。 五月,诏曰:“相国晋王诞敷神虑,光被四海;震耀武功,则威盖殊荒,流风迈化,则旁洽无外。愍恤江表,务存济育,戢武崇仁,示以威德。文告所加,承风向慕,遣使纳献,以明委顺,方宝纤珍, ![]() ![]() 进王妃为王后,世子为太子,王子、王女、王孙,爵命之号如旧仪。癸未,大赦。 秋八月辛卯,相国晋王薨。壬辰,晋太子炎绍封袭位,总摄百揆,备物典册,一皆如前。 是月,襄武县言有大人见,*[长]*三丈余,迹长三尺二寸,⽩发,着⻩单⾐,⻩巾,柱杖,呼民王始语云:“今当太平。”九月乙未,大赦。戊午,司徒何曾为晋丞相。癸亥,以骠骑将军司马望为司徒,征东大将军石苞为骠骑将军,征南大将军陈骞为车骑将军。 乙亥,葬晋文王。闰月庚辰,康居、大宛献名马,归于相国府,以显怀万国致远之勋。 十二月壬戌,天禄永终,历数在晋。诏髃公卿士具仪设坛于南郊,使使者奉皇帝玺绶册,禅位于晋嗣王,如汉魏故事。甲子,使使者奉策。遂改次于金墉城,而终馆于邺,时年二十。 [一]注[一]魏世谱曰:封帝为陈留王。年五十八,大安元年崩,谥曰元皇帝。 评曰:古者以天下为公,唯贤是与。后代世位,立子以适;若适嗣不继,则宜取旁亲明德,若汉之文、宣者,斯不易之常准也。明帝既不能然,情系私爱,抚养婴孩,传以大器,托付不专,必参枝族,终于曹慡诛夷,齐王替位。⾼贵公才慧夙成,好问尚辞,盖亦文帝之风流也;然轻躁忿肆,自蹈大祸。陈留王恭己南面,宰辅统政,仰遵前式,揖让而禅,遂飨封大国,作宾于晋,比之山 ![]() 译文 (齐王纪 曹芳、⾼贵乡公纪 曹髦、陈留王纪 曹奂) 齐王纪,齐王名芳,字兰卿。明帝无子,抱养了齐王芳和秦王询。此为宮中的秘密,无人知其底细。 明帝青龙二年(234),封他为齐王。 景初三年(239)正月初一,明帝病重,齐王被立为皇太子。这天明帝死,曹芳登基称帝,传诏大赦天下,尊皇后为皇太后,大将军曹慡和太尉司马懿辅佐朝政。少帝下诏说:“我以幼龄继承先帝之基业,內心充満孤独无靠的忧愁,无从诉说。大将军和太尉遵照先帝的遗嘱,共同辅佐我执掌朝政,还有司徒、司空、冢宰、元辅统领百官,维系了我曹氏江山社稷,加上朝中各位公卿大臣们都齐心协力,所有这些都让我感到⾼兴。现在各项准备动工的宮殿台阁,遵先帝遗诏一概罢免,官府及公卿府中六十岁以上的奴婢,放他们出去做一般的平民。”二月,西域边国通过翻译进献火浣布,少帝诏令大将军、太尉亲自试验给朝中百官看。二月二十一⽇,少帝下诏说:“太尉办事正义,为人正直,尽忠朝廷已历三代,曾南擒孟达,西灭蜀虏,东破公孙渊,战绩卓著,功盖天下。现提升太尉司马公为太傅,掌握节制国全兵马都督军事的官职依旧。”三月,命征东大将军満宠为太尉。六月,因为辽东东沓县官吏百姓渡海到齐郡居住,把过去的纵城改名为新沓县来安置迁逃来的百姓。七月,齐王开始亲临朝政,听取公卿百官奏事。八月,诏令大赦天下。十月,命镇南将军⻩权为车骑将军。十二月,少帝下诏说:“烈祖明皇帝在正月仙逝,作臣子的永远不会忘记先帝崩驾的⽇子。现在重新恢复夏历的正月为岁首,虽违背了先帝的通三统意旨,但这种变化确也是依据礼制而来的。又夏历正月从气数上得天之正,亦决定以夏历建寅之月为正始元年正月,以建丑月为岁末十二月。” 正始元年(240)二月十五⽇,加封侍中中书监刘放、侍中中书令孙资为左右光禄大夫。三月八⽇,组织辽东汶、北丰两县百姓大规模渡海迁徙,又划出齐郡的西安、临淄、昌国三个县的土地设置新汶、南丰县,让远途迁徙而来的百姓定居。自去年十二月到这个月滴雨不下。四月十八⽇,诏令各地司法员官们赶快复查冤案,审理出的冤案要妥善处理;公卿百官有什么于国有利的⾼见和谋略,也尽管提出来。四月,车骑将军⻩权病死。七月,少帝诏令说:“《易经》中说过减少贵族的花费而使百姓多得到实惠,以求节俭,不⽩⽩耗费资财,不使百姓负担过重,现在的情况恰好是老百姓很贫困而宮廷及官府中大量以金银制作杂物,这样下去怎么行呢?现在令从宮廷中拿出⻩金⽩银做成的用品一百五十种,共计一千八百斤,全部销毁重新冶炼以作军用。”八月,皇帝巡视洛 ![]() 正始二年(241)二月,皇帝稍能读懂《论语》,派掌管宗祀礼仪的太常以猪、牛、羊作为祭品,在国学馆祭祀孔子,以颜渊配享祭祀。五月,东吴将军朱然率兵围攻襄 ![]() 正始三年(242)正月,东平王曹徽病死。三月,太尉満宠死。七月十八⽇,南安郡地震。十⽇,任命领军将军蒋济为太尉。十二月,魏郡也发生地震。 正始四年(243)正月,皇帝举行加冕典礼。公卿群臣均得到不同的赏赐。四月二十四⽇,立甄氏为皇后,大赦天下。五月初一,出现⽇全食。七月,下诏在太祖曹 ![]() 正始五年(244)二月,皇帝委派大将军曹慡率兵征讨西蜀。四月初一,出现⽇蚀。五月十八⽇,天子完全理解了《尚书》的內容,特命太常以猪、牛、羊在国学馆祭祀孔子,以颜渊配享祭祀,并对太傅、大将军及侍讲者各有赏赐。二月十一⽇,大将军曹慡回师洛 ![]() 正始六年(245)二月十七⽇,南安郡又发生地震。二十六⽇,任命骠骑将军赵俨为司空。六月,赵俨死。八月十九⽇,以太常⾼柔为司空。九月十一⽇,以左光禄大夫刘放为骠骑将军,右光禄大夫孙资为卫将军。十一月,合祭先祖先帝于太祖庙,一并祭祀前面评定的二十一位辅佐太祖的大臣。十二月五⽇,天子下诏用已故司徒王朗所著《易传》作为读书人授课和试考必用书。二十九⽇,又发出通告:“明⽇太子在朝堂大会群臣,太傅年老功⾼,特许可以乘坐轿子上殿。” 正始七年(246)二月,幽州刺史毋丘俭讨伐⾼句骊,五月,又讨伐氵岁貊,均旗开得胜。韩那奚等数十国纷纷率其部族投降。八月六⽇,天子诏令说:“我派人到市场上看到官家所辞退而出卖的奴婢,年纪差不多都已有七十岁,有的已经病弱不堪,正是常说的普天之下的穷困者。而官家却以她们老弱不中用再转手卖掉,使她们进退无靠。今令把这些人一律作为良民,对于年老体弱确已失去生活能力的,各郡县官府应该赈济她们。”七⽇,天子下诏说:“我原定于十九⽇往宗庙祭祀,昨天出去已见有人正在整修道路,如以后下雨还要重新整治,一遍遍地⽩下功夫。我每每想到百姓们人力不⾜而徭役太重时,总是深感不安。道路只要修通就可以了,但听说已催 ![]() 八年(247)二月初一,⽇食。五月,从河东郡分出汾此等十县设立平 ![]() ![]() ![]() ![]() 正始九年(248)二月,卫将军中书令孙资,三十⽇,骠骑将军中书监刘放,三月二十二⽇,司徒卫臻,分别辞去自己的职务。少帝念他们功⾼德重,赐位特进,位同侯爵。四月,升任司空⾼柔为司徒,光禄大夫徐邈为司空。徐邈极力推辞不肯受命。九月,提升车骑将军王凌为司空。十月,遇大风,刮倒房屋,摧折大树。 嘉平元年(249)正月六⽇,少帝拜谒⾼平陵,太傅司马懿乘机奏免大将军曹慡和他的三个弟弟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散骑常侍曹彦的官职。十⽇, ![]() ![]() 嘉平二年(250)五月,封征西将军郭淮为车骑将军。十月,封孙资为骠骑将军。十一月,司空孙礼死。十二月二十七⽇,东海王曹霖死。十八⽇,征南将军王昶率兵过江,对东吴发动偷袭,取得胜利。 嘉平三年(251)正月,荆州刺史王基,新城太守州泰带兵攻吴,大获全胜。投降的吴军有数千人。二月,在南郡新设夷陵县,以安居降附的东吴吏民。三月,封尚书令司马孚为司空。四月九⽇,封征南将军王昶为征南大将军。十七⽇,大赦天下。五月三⽇,听说太尉王凌企图废掉皇帝曹芳,另立楚王曹彪的消息,太傅司马懿亲自督师东征王凌。五月十⽇,王凌杀自。六月,天子赐楚王死。七月十九⽇,皇后甄氏病亡。二十八⽇,任命司空司马孚为太尉。八月五⽇,太傅司马懿病死。少帝封他的长子、卫将军司马师为抚军大将军,总领尚书事。二十二⽇,安葬甄皇后于太清陵。二十七⽇,骠骑将军孙资病死。十一月,朝中掌管祭祀礼仪的员官奏请皇上,将各位已故功臣的灵位置于太祖庙中,以配享祭祀。排位以生前担任的官职大小为序。太傅司马懿因位⾼爵显,列为第一。十二月,封光禄勋郑冲为司空。 嘉平四年(252)正月二⽇,少帝封抚军大将军司马师为大将军。二月,册封皇后张氏,大赦天下。五月,在京师兵器仓库的屋顶上,发现了两条鱼。十一月,朝廷派遣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将军胡遵、镇南将军毋丘俭等率军攻吴。十二月,东吴大将军诸葛恪领兵反击,在东关大败魏军。魏军退还。 嘉平五年(253)四月,大赦天下。五月,东吴太傅诸葛恪领兵围攻合肥新城。朝廷派太尉司马孚督师增援,七月,东吴撤。八月,天子下诏说:“已故中郞西平人郭修,节 ![]() 嘉平六年(254)二月七⽇,镇东将军毋丘俭上书说:“去年诸葛恪统领吴军围攻合肥新城时,城中守将派士兵刘整潜出城传送消息,不幸被吴军抓获。他们拷问刘整所传递消息的內容,并 ![]() ![]() ![]() ![]() ![]() ![]() 三月,废掉了张皇后。四月,册封王氏为皇后,大赦天下。五月,封皇后的⽗亲奉车都尉王夔为广明乡侯和光禄大夫,赐位特进,位居三公之下。其 ![]() ![]() ![]() ![]() ⾼贵乡公纪,⾼贵乡公名髦,字彦士,魏文帝曹丕的孙子。 正始五年(244)封为郯县⾼贵乡公。自幼勤勉,学业早成。齐王曹芳被废后,文武百官商议 ![]() ![]() ![]() ![]() ![]() ![]() 正元元年(254)十月七⽇,皇帝曹髦派⾝边的一批侍从员官到国內各地巡视,代表天子了解各地人情世故,慰问地方员官和百姓,同时调查有无冤案和员官失职的情况。八⽇,授予大将军司马师统领国全兵马及京师內外诸军的权力,并特许大将军朝拜时不必小步快走以表示对天子的尊敬,向君王奏事时只称官职不直呼姓名,还可以穿鞋佩剑上殿。十三⽇,邺城某⽔井中出现⻩龙。十九⽇,曹髦命礼官评定在废立天子过程中出谋献策的公卿朝臣们的功劳,并按功绩大小给予不同程度的奖赏。 正元二年(255)正月十二⽇,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反叛朝廷。二十五⽇,大将军司马师督师讨伐叛军。三十⽇,车骑将军郭淮病死。闰月十六⽇,司马师在乐嘉打败文钦,文钦兵败逃往东吴。二十一⽇,安凤津都尉斩杀毋丘俭,并将其首级送到京都。二十九⽇,朝廷宣布特赦淮南一带受毋丘俭、文钦挟持的官吏百姓,又任命镇南将军诸葛诞为镇东大将军。大将军司马师此时病死在许昌。二月五⽇,提升卫将军司马昭为大将军,总领尚书事务,代其兄主持朝政。十二⽇,东吴大将孙峻率军号称十万开至寿舂。魏国镇东大将军诸葛诞率部 ![]() ![]() ![]() 甘露元年(256)正月二十四⽇,在轵县某地的⽔井中发现青龙。二十八⽇,沛王曹林死去。四月四⽇,皇帝特赐大将军司马昭穿戴与天子同样的龙袍王冠,另有红⾊的鞋子相配。十⽇,皇帝来到太学,问学者们:“古代的圣人得神明之助,观天理,察人世,因而推演出 ![]() ![]() ![]() ![]() ![]() 《经》上说:知人者为圣哲,能选拔贤能的人做官。若尧对鲧的品德没有把握,试用长达九年,使得在继位者选择上失去了章法,这又怎能称得上是圣哲呢?”庾峻回答:“臣下我读经卷认为,圣人办事也不是没有一点失误。所以就出现了尧帝信用鲧、共工、。。兜、三苗等四凶的失误。周公失误于重用管叔、蔡叔等叛臣,孔子失误于错误对待宰予。”皇上说:“尧任用鲧治⽔,九年没有取得成效,反而把天下河道弄得 ![]() ![]() ![]() ![]() 二十⽇,在元城县的一口⽔井中又有青龙出现。七月五⽇,卫将军胡遵死去。九⽇,安西将军邓艾在上圭阝大胜蜀将姜维。天子下诏说:“我军并未投⼊全部的力量,已经大胜蜀寇。场战上杀死和擒获的敌兵,不下一万。这在我军的征战史中,是少有的。现我特派使者前去犒劳赏赐将士,设宴款待参战将士。大家开怀畅饮,方合我意。”八月二十六⽇,加封大将军司马昭为大都督,给他上朝奏事只报官职不报姓名的殊荣,并授予他统领国全各路兵马和京师內外诸军的⻩钺。二十九⽇,任命太尉司马孚为太傅。九月,任命司徒⾼柔为太尉。十月,封司空郑冲为司徒、尚书左仆 ![]() 甘露二年(257)二月,温县某⽔井中有青龙出现。三月,司空卢毓死去。四月三⽇,皇帝下诏说:“玄菟郡⾼显县官吏士民反叛,县令郑熙被叛贼所害。乡农王简背着郑熙的尸体,昼夜兼行到达郡治。其忠节可嘉,特授予他忠义都尉之职,以表彰他不同寻常的行为。”二十四⽇,任命征东大将军诸葛诞为司空。五月一⽇,皇帝来到国学馆,命群臣赋诗。侍中和荄、尚书陈骞等人作诗时拖延时间,掌管文化教育的朝官奏免他们的官职。皇上说:“我是不太聪明的人,却比较爱好风雅,今天让群臣即席昑咏,不过是想从中了解朝政的得失。但你们不能理解我的意图,说得不着边际。这次就原谅了和荄等人,从今以后群臣都应认真钻研古书的含义,弄明经典的意旨,这样我才会⾼兴。”五⽇,诸葛诞不受司空之职,拒绝⼊朝,拥兵反叛,并杀了扬州刺史乐纟林。六月,朝廷宣布赦免淮南将吏士民受诸葛诞牵累者无罪。七月,天子下诏说:“诸葛诞背叛朝廷,制造战 ![]() ![]() ![]() ![]() 甘露三年(258)二月,大将军司马昭攻克寿舂,斩诸葛诞。三月,天子下诏说:“古代军队打了胜仗,都是把敌军的尸首收起来运到京都示众,其目的是为了惩罚叛逆而炫耀朝廷的武力。西汉武帝元鼎年间,改桐乡为闻喜县,新乡为获嘉县,都是为了纪念汉军攻克南越。如今我朝大军,屯居丘头,对內征伐叛贼,对外抵御敌国的进犯,功在家国,名扬四海。平定叛逆的得胜之地,也应留下个值得纪念的名字。因而我意将大将军屯兵的丘头改名为武丘,以表明用武力平叛的事实,令子孙后代永远不忘暴敌尸于京都和修改地名的用意。”五月,任命大将军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食邑为八郡,加九锡之礼。大将军前后辞让九次才算作罢。六月十三⽇,天子下诏:“当年南 ![]() ![]() ![]() ![]() ![]() ![]() 甘露四年(259)正月,宁陵县的一⽔井中有两条⻩龙出现。六月,司空王昶死去。七月,陈留王曹峻亡故。十月十⽇,朝廷将新城郡一分为二,复设上庸郡。十一月十八⽇,车骑将军孙壹被他的奴婢所杀。 甘露五年(260)正月初一,⽇蚀。四月,皇帝曹髦诏令有关部门按照前面的决定,再次宣布由大将军司马昭出任相国之职,封晋公,加九锡之礼。这年五月十三⽇,⾼贵乡公曹髦死亡,年仅二十岁。皇太后下令说:“我的仁德不⾜,所以家中接连出现不幸的事。前者我推荐了东海王曹霖的儿子曹髦,让他来继承明帝的嗣位,见他爱好读书,喜 ![]() ![]() ![]() ![]() ![]() ![]() ![]() ![]() 十四⽇,太傅司马孚、大将军司马昭、太尉⾼柔、司徒郑冲前去见皇太后。他们跪奏说:“我们敬读了皇太后的命令。已死去的⾼贵乡公悖逆不道,自取大祸以至丧生。太后依汉朝昌邑王因罪被废的先例以百姓之礼来安葬他,但我们这些朝廷重臣没能尽到自己的职责,做到防患于未然,见到这个命令也是触目惊心,想起来深感痛悔,难过万分。《舂秋》之义,作帝王的也不能例外。而书中所说‘襄王出居于郑’,正是指襄王不听从⺟亲的教诲,故不能再让他继承王位。如今⾼贵乡公图谋不轨,危害社稷,自取灭亡,为世人和祖宗神灵所不容,依百姓之礼来安葬他,确是合乎前人法规的。然而我们做臣子的深知太后您非常仁慈,虽从大义出发宣布⾼贵乡公的叛逆行径,但心中为他的死也很难过,我们做臣子的心中也非常不安。我们请求太后是否可以加恩,考虑以王侯之礼来安葬他?”太后同意了他们的请求。皇太后派代理中护军中垒将军司马炎持旌节 ![]() ![]() ![]() ![]() ![]() ![]() 陈留王纪,陈留王名奂,字景明,武帝的孙子,燕王曹宇的儿子。 甘露三年(258)被封为安次县常道乡公。⾼贵乡公死后,朝中百官商议 ![]() ![]() 景元元年(260)六月四⽇,新即位的皇帝曹奂拜大将军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食邑增加两个郡,总共达十个郡,并加九锡之礼。另外,对司马家族的弟子,尚未有爵位者皆封亭侯,赐钱千万,帛万匹。司马昭极力推辞才作罢。七⽇,已故前汉献帝(山 ![]() ![]() ![]() 景元二年(261)五月初一,发生了⽇偏食。七月,乐浪的外族韩、氵岁貊等部落首领各率其部属来朝进贡,表示归附。八月三⽇,赵王曹⼲死去。九⽇,皇帝曹奂下诏封大将军司马昭为晋公,拜相国,赐九锡,一如先前的诏命。又被司马昭力辞方罢。 景元三年(262)二月,在轵县某⽔井中发现青龙。四月,辽东郡报告肃慎国派使节不辞艰辛前来进贡,献上他们家国制造的弓三十张,每张长三尺五寸;木苦木制的箭矢长一尺八寸,另有石弩三百枚,牛⽪加铁制成的盔甲二十套,貂⽪四百张。十月,蜀将姜维带兵进犯洮 ![]() ![]() 景元四年(263)二月,皇帝下诏封大将军司马昭为相国,并赐九锡,一如前诏。司马昭固辞不受。五月,皇帝下诏说:“西蜀,不过一弹丸小国,土地和百姓都不多。而姜维好大喜功,肆意驱使士卒犯侵我疆土。去年被我击败后,他进而带兵在沓中驻扎下来,垦荒种田,作长期打算。当地羌族民众被百般欺凌,劳役无度,老百姓都不能忍受。且联合弱小攻伐无道,本来就是战争的原则,采取主动进攻而不被动地受制于人,更是兵家上策。西蜀所依赖的,不过是姜维所统领的一支军队。眼下姜维远离后方,孤立无援,正是我战而胜之的大好机会。今决定派征西将军邓艾统领各部,开赴沓中、甘松地区向姜维军队发动进攻;雍州刺史诸葛绪率军开赴武都、⾼楼,与邓艾形成两面夹攻之势。若能将姜维的军队彻底消灭,两军则可乘胜东西对进,平定西蜀。”另外又传令镇西将军钟会率师出骆⾕向西蜀展开进攻。九月,太尉⾼柔死去。十月,皇帝下诏封大将军司马昭为晋公,拜相国,加九锡之礼。十一⽇,册立卞氏为皇后。十一月,大赦天下。自邓艾、钟会率师伐蜀,魏军几乎所向披靡。就在这个月,蜀王刘禅到邓艾军中请降,西蜀被平定了。十二月十九⽇,朝廷任司徒郑冲为太保。二十一⽇,从益州划出一部分设梁州。二十二⽇,朝廷特赦益州士民,五年內免除他们一半的租赋。二十四⽇,任命征西将军邓艾为太尉,镇西将军钟会为司徒。皇太后驾崩。 咸熙元年(264)正月初一,诏令用囚车押送邓艾回京都洛 ![]() ![]() ![]() ![]() ![]() ![]() ![]() ![]() ![]() ![]() ![]() ![]() ![]() 十六⽇,任命卫将军司马望为骠骑将军。九月初一,任命中抚军司马炎为抚军大将军。十四⽇,皇帝下诏说:“东吴贼寇政刑暴 ![]() ![]() ![]() ![]() ![]() ![]() ![]() ![]() ![]() 十月初一,皇帝下诏说:“古代贤明的君主能够平定战 ![]() ![]() ![]() ![]() ![]() ![]() ![]() ![]() ![]() ![]() 咸熙二年(265)二月十九⽇,朐月忍县得到灵⻳,进献给朝廷,灵⻳收归于相国府。二十五⽇,天子追念虎贲张修当初在成都驰马至诸军营中报告钟会谋反的消息而献⾝,为褒奖烈士,特赐张修的弟弟张倚为关內侯。四月,南深泽县报天降甘露。东吴特遣使臣纪陟、弘趚来魏王朝求和。五月,皇帝下诏说:“相国晋王大展神思妙运,德溢四海。统兵征伐,则威德震撼边疆;推行王教,则以礼仪传播国土內外。对于江东孙吴权政,他不忍让众多的士兵百姓死于战火,故而谋求用和平手法来解决问题。在他的武力威慑和仁德感召下,孙吴权政已有归附之意。遣特使进献宝物,正是他们这种打算的具体表示。而晋王谦让之至,对东吴所献礼品登记⼊簿,全送 ![]() ![]() ![]() 评曰:古人以天下为公,贤士方能被推为帝王人君。后来的帝王把江山视为一家所有,故而把皇位世代相传,让自己的儿子来承嗣。若赶上帝王没有嫡子,便在同宗近支中选择贤明有德者来继承王位,像汉代的文帝、宣帝都是如此。这样做也没有改变正常的传位原则。明帝既然无嫡子可立,而又情系自己所爱之人,乃在宗族中抱养婴儿,传与江山社稷之大任。但他所托付的辅佐之臣不专,异姓宗族占了上风以致终于使曹慡被诛、齐王被废。⾼贵乡公聪明好学,大器早成,喜 ![]() ![]() ![]() |
上一章 三国志 下一章 ( → ) |
陈寿的最新历史小说《三国志》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三国志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三国志是陈寿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