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是刘勰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文心雕龙 作者:刘勰 | 书号:10151 时间:2017/3/26 字数:3139 |
上一章 附会 下一章 ( → ) | |
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若筑室之须基构,裁⾐之待![]() 凡大体文章,类多枝派,整派者依源,理枝者循⼲。是以附辞会义,务总纲领,驱万涂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 ![]() ![]() ![]() ![]() 夫文变无方,意见浮杂,约则义孤,博则辞叛,率故多尤,需为事贼。且才分不同,思绪各异,或制首以通尾,或尺接以寸附。然通制者盖寡,接附者甚众。若统绪失宗,辞味必 ![]() 故善附者异旨如肝胆,拙会者同音如胡越。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此已然之验也。昔张汤拟奏而再却,虞松草表而屡谴,并事理之不明,而词旨之失调也。及倪宽更草,钟会易字,而汉武叹奇,晋景称善者,乃理得而事明,心敏而辞当也。以此而观,则知附会巧拙,相去远哉! 若夫绝笔断章,譬乘舟之振楫;会词切理,如引辔以挥鞭。克终底绩,寄深写远。若首唱荣华,而媵句憔悴,则遗势郁湮,馀风不畅。此《周易》所谓“臋无肤,其行次且”也。惟首尾相援,则附会之体,固亦无以加于此矣。 赞曰∶ 篇统间关,情数稠迭。原始要终,疏条布叶。 道味相附,悬绪自接。如乐之和,心声克协。 译文 《附会》是《文心雕龙》的第四十三篇,主要是论述整个作品的统筹兼顾问题。所谓“附会”分而言之“附”是对表现形式方面的处理“会”是对內容方面的处理。但这两个方面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本篇強调的是“统文理”所以,虽有“附辞会义”之说,并未提出分别的要求或论述。 本篇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附会”在写作中的必要 ![]() ![]() 第二部分论“附会”的方法以及应注意的复杂情况。刘勰要求作者从大处着眼,有全局观点。在处理创作的具体问题时,应 ![]() 第三部分论“附会”的作用。刘勰举汉代倪宽和三国钟会的故事,生动地论证了“附会”的重要 ![]() 本篇所提出的“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宮商为声气”是刘勰的重要文学观点之一;不仅是进行“附会”的原则,也是整个文学创作的原则。这种以人体所作比喻,既明确了作品各个部分的主次地位,也说明了各个部分在作品中的不同作用和相互关系。 (一) 什么叫做“附会?”就是指综合全篇的条理,使文章首尾联贯,决定写进什么和不写什么,把各部分都融合起来,组织成一个整体,做到內容虽复杂,但层次还是很清楚。这就好比建筑房屋必须注意基础和结构,做⾐服也少不了 ![]() ![]() ![]() ![]() ![]() ![]() (二) 作品的变化没有一定,作家的心意和见解也比较复杂;如果说的太简单,內容就容易单薄;如果讲的太繁多,文辞便没有条理;写得潦草,⽑病便多;但过分迟疑,也反而有害。且各人的才华不同,思路也不一样;有的能从起头连贯到尾,有的则是枝枝节节地拼凑;可惜能够首尾贯通的作者很少,而逐句拼凑的作者却较多。如果文章没有重心,辞句的意味必将杂 ![]() (三) 所以一个善于安排文辞的人,就能把不相⼲的事物联系得像肝和胆一般密切;但是一个不善于安排內容的人,却会把本来相联系的事物写得像胡和越那么互不相⼲。有时修改一段文章比写全篇还艰难,换一个字比改写一句还⿇烦,这是已有经验证明的了。如西汉时张汤写了奏章,却一再被退回;三国时虞松写了章表,却几次受到斥责:那是因为讲的道理和事情都不够明确,文辞和意旨也不协调。后来倪宽替张汤作了改写,钟会代虞松改了几个字,于是汉武帝刘彻对张汤所改的特别赞叹,晋景王司马师对钟会的改动也很満意:那是因为道理说得恰当,事情写得清楚,文思敏锐而文句妥善。由此看来,就知道是否善于“附会”在写作上相差那么遥远!至于推敲文句,好比乘船时划桨;用文辞配合內容,就像拉着缰绳来挥动鞭子。必须通篇都安排得成功,才能表达得深而且远。如果开端写得很好,而后面却差得太远,那么作品收尾的文势便将窒塞,作品的感染力也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就如《周易-夬卦》中说的:“臋部没有⽪⾁,走路就不快。”只有全篇首尾呼应,关于文辞和內容的安排,才可说是达到了最⾼的境界。 (四) 总之,篇章的全面安排是不容易的,內容的种类也十分繁杂。作者必须从头到尾,把一枝一叶都布置得很恰当;只要內容能布置妥帖,思绪自然可连贯起来。就像乐曲必须谐和一样,作者內心的话也都要配合得协调。 |
上一章 文心雕龙 下一章 ( → ) |
刘勰的最新历史小说《文心雕龙》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文心雕龙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文心雕龙是刘勰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