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是刘勰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阿珂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文心雕龙 作者:刘勰 | 书号:10151 时间:2017/3/26 字数:6250 |
上一章 史传 下一章 ( → ) | |
开辟草昧,岁纪绵邈,居今识古,其载籍乎?轩辕之世,史有苍颉,主文之职,其来久矣。《曲礼》曰∶“史载笔。”史者,使也。执笔左右,使之记也。古者左史记事者,右史记言者。言经则《尚书》,事经则《舂秋》也。唐虞流于典谟,商夏被于诰誓。洎周命维新,姬公定法,䌷三正以班历,贯四时以联事。诸侯建邦,各有国史,彰善瘅恶,树之风声。自平王微弱,政不及雅,宪章散紊,彝伦攸斁。 昔者夫子闵王道之缺,伤斯文之坠,静居以叹凤,临衢而泣麟,于是就太师以正《雅》、《颂》,因鲁史以修《舂秋》。举得失以表黜陟,征存亡以标劝戒;褒见一字,贵逾轩冕;贬在片言,诛深斧钺。然睿旨幽隐,经文婉约,丘明同时,实得微言。乃原始要终,创为传体。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于后,实圣文之羽翮,记籍之冠冕也。 及至纵横之世,史职犹存。秦并七王,而战国有策。盖录而弗叙,故即简而为名也。汉灭嬴项,武功积年。陆贾稽古,作《楚汉舂秋》。爰及太史谈,世惟执简,子长继志,甄序帝勣。比尧称典,则位杂中贤;法孔题经,则文非玄圣。故取式《吕览》,通号曰纪。纪纲之号,亦宏称也。故《本纪》以述皇王,《列传》以总侯伯,《八书》以铺政体,《十表》以谱年爵,虽殊古式,而得事序焉。尔其实录无隐之旨,博雅弘辩之才,爱奇反经之尤,条例踳落之失,叔⽪论之详矣。 及班固述汉,因循前业,观司马迁之辞,思实过半。其《十志》该富,赞序弘丽,儒雅彬彬,信有遗味。至于宗经矩圣之典,端绪丰赡之功,遗亲攘美之罪,征贿鬻笔之愆,公理辨之究矣。观夫左氏缀事,附经间出,于文为约,而氏族难明。及史迁各传,人始区详而易览,述者宗焉。及孝惠委机,吕后摄政,班史立纪,违经失实,何则?庖牺以来,未闻女帝者也。汉运所值,难为后法。牝 ![]() ![]() ![]() 至于《后汉》纪传,发源《东观》。袁张所制,偏驳不伦;薛谢之作,疏谬少信。若司马彪之详实,华峤之准当,则其冠也。及魏代三雄,记传互出。《 ![]() ![]() 至于晋代之书,系乎著作。陆机肇始而未备,王韶续末而不终,⼲宝述《纪》,以审正得序;孙盛《 ![]() 原夫载籍之作也,必贯乎百氏,被之千载,表征盛衰,殷鉴兴废,使一代之制,共⽇月而长存,王霸之迹,并天地而久大。是以在汉之初,史职为盛。郡国文计,先集太史之府, ![]() ![]() 然纪传为式,编年缀事,文非泛论,按实而书。岁远则同异难密,事积则起讫易疏,斯固总会之为难也。或有同归一事,而数人分功,两记则失于复重,偏举则病于不周,此又铨配之未易也。故张衡摘史班之舛滥,傅玄讥《后汉》之尤烦,皆此类也。 若夫追述远代,代远多伪。公羊⾼云“传闻异辞”荀况称“录远详近”盖文疑则阙,贵信史也。然俗皆爱奇,莫顾实理。传闻而 ![]() ![]() 若乃尊贤隐讳,固尼⽗之圣旨,盖纤瑕不能玷瑾瑜也;奷慝惩戒,实良史之直笔,农夫见莠,其必锄也:若斯之科,亦万代一准焉。至于寻繁领杂之术,务信弃奇之要,明⽩头讫之序,品酌事例之条,晓其大纲,则众理可贯。然史之为任,乃弥纶一代,负海內之责,而赢是非之尤。秉笔荷担,莫此之劳。迁、固通矣,而历诋后世。若任情失正,文其殆哉! 赞曰∶ 史肇轩⻩,体备周孔。世历斯编,善恶偕总。 腾褒裁贬,万古魂动。辞宗邱明,直归南董。 译文 《史传》是《文心雕龙》的第十六篇。从本篇到第二十五篇《记书》的十篇,所论文体,都属“笔”类,是对吝体散文的论述。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三段为第一部分,论述晋宋以前的史书。第一段讲史传的含义,和从初设史官到舂秋战国时期史书的编写情况;突出地肯定了《舂秋》一字褒贬的大巨意义,以及《左传》创体、传经上的作用。第二段评述两汉的史书,对《史记》和《汉书》的得失做了重点评论;对给女后立纪的作法表示 ![]() 后两段为第二部分,总结编写史书的理论。第一段讲总的任务和要求,強调征圣宗经,提出在会总和相互配合上的两大难点。第二段批判了写远和写近中的两种不良倾向,最后总结出编写史书的四条大纲。 刘勰对历史著作的基本主张是“务信弃奇”他一再強调“实录无隐”、“按实而书”、“贵信史”等,对不可靠的东西,他认为宁可从略甚至暂缺不写,而不应穿凿附会,追求奇异;他特别反对的是不从实际出发,而吹捧权贵,贬抑意失之士,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由于刘勰过分拘守征圣宗经的观点,不仅反对为女后立纪,还提出“尊贤隐讳”的主张,这就和他自己一再強调的“实录无隐”等相矛盾了。 从史学的角度看,本篇对晋宋以前的史书做了比较系统的总结,这对古代历史散文,特别是在古代史学理论上是有一定贡献的;但其重要不⾜之处,是未能着重从文学的角度来总结古代历史散文和传记文学的特点。 (一) 从开天辟地以来,年代已很长远,生在现在而能了解古代的事情,就得依靠历史书籍了。相传轩辕⻩帝的时候,就有仓颉担任史官,主管文史方面的工作,从此以来,时间已很久了。《礼记》中的《曲礼》里面说:“家国的史官随时准备着记事的笔墨。”所谓“史”就是令使,就是使史官在帝王周围执笔记录,在古代,左史专管记事,右史专管记言。记言的经典有《尚书》,记事的经典有《舂秋》。唐虞时期的历史记载在《尚书》的《尧典》、《皋陶谟》等篇中,夏商时期的历史记载在《汤诰》、《甘誓》等篇中。周人的国运从文王时开始转新,周公制定了记载历史的法则;从此,推算历法来编排年月,按照四时来记载事件,诸侯建立了邦国,也各有自己的国史;表彰善事,批评过错,树立起良好的风气。从周平王东迁,周开代始衰弱,政治不如西周的太平盛世,法纪散 ![]() ![]() (二) 汉⾼祖消灭赢秦和项羽,经过了多年的战争;汉初陆贾考察这些史迹,写成《楚汉舂秋》。到了西汉的史官司马谈,他家世世代代都担任编修史书的职务。司马迁继承⽗志,对历代帝王事迹做了认真研究而进行叙述。想比之《尧典》而称为“典”其中所写的又不全是圣主贤君;想要学孔子而题名为“经”文笔上又不能和《舂秋》笔法相比。因此采取《吕氏舂秋》的方式,都叫做“纪”从“纪纲”的意义来命名,也是一种宏大的称谓了。所以,用“本纪”来叙述帝王,用“世家”来记述诸侯,用“列传”来记叙各种重要人物,用“八书”陈述政治体制,用“十表”记录各种大事的年月和爵位;这些方式虽然和古史不同,却把众多的事件处理得很有条理。《史记》按实记录无所隐讳的优点,渊博典雅而⾼谈阔论的才能,爱好奇特而违反经典的错误,以及在体例安排上的不当等,班彪已作过详细的评论了。到班固编写《汉书》,继承了前代史家的事业,特别是从司马迁的《史记》中,得益更多。《汉书》的“十志”相当丰富,赞辞序言写得弘丽,的确是文质彬彬,意味深厚。至于学习儒家圣人和经书的典雅,条理清楚、內容丰富的功绩,抛开班彪之名而窃取其成就的罪过,接受贿赂而编写历史的错误等,仲长统已讲得很详细了。从《左传》的记事上看,它依附《舂秋》,偶尔记叙到一些史实,在文字上比较简约,对某些历史人物就很难做具体记载。《史记》中的各个列传,才分别对历史人物做了详细记载,从而便于观览,这是后继者所取法的。至于汉惠帝死后,吕后代理执政,《史记》、《汉书》中便都为吕后立本纪,这是违反常理而有失忠实的。为什么这样说呢?自从伏牺皇帝以来,就未听说过有女人做皇帝。汉代的这种遭遇,难以成为后代的法式。“⺟ ![]() ![]() ![]() (三) 到了三国时期,记载三国史迹的著作不断出现。如孙盛的《魏氏舂秋》、鱼豢的《魏略》、虞傅的《江表传》、张 ![]() ![]() ![]() (四) 编写史书的 ![]() ![]() ![]() (五) 如果追述很久以前的历史,年代愈远,不可靠的就愈多。战国时的公羊⾼曾说:“传闻的东西往往各异其辞。”荀况则说:“远的从略,近的从详。”凡是有疑问的地方宁可暂缺不写,这是由于史书以实真可信为贵。可是一般人都有点好奇,不顾“按实而书”的原则。听到点传闻就想大写特写,对遥远的事情却想做详细描写;于是抛开共同一致的而追求奇异的,牵強附会,生拉硬扯;过去的史书上从未记载的东西,竟写在自己的书中。这就是史书错 ![]() ![]() ![]() ![]() (六) 史官开始于轩辕⻩帝,史书完备于周公孔子。对世代经历的事编成历史,无论好人坏人都总括其中。史书上传以褒扬,断以贬辞,长期使人惊心动魄。文辞方面应学习左丘明,记事方面要像南史氏和董狐那样正直秉公。 |
上一章 文心雕龙 下一章 ( → ) |
刘勰的最新历史小说《文心雕龙》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阿珂小说网只提供文心雕龙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文心雕龙是刘勰的作品,章节来源于互联网网友。 |